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谨防“婚后沉默症”

    作者:陈福新

    午夜时分,心理热线的铃声骤然响起,听筒中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医生,我本不是那种患得患失、疑心重的女人,可我丈夫很少向我报告他的行踪,这不仅让我担心他有外遇,而且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我发现结婚以后,我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曾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替他出谋划策,分担一部分工作上的压力,可他不让我了解他工作上的事.我希望他能以欣赏的目光对待我,可他从来就没有深入地问过我的事,时间长了,我也懒得过问他的事.起初我以为他有外遇,可仔细观察了一番,并未找到蛛丝马迹,但我还是觉得彼此心灵的距离遥远.现在,我感到莫名的悲哀,不明白为何夫妻沟通起来竟如此困难,往日如胶似漆的两个人,怎么变得如此陌生……"

  • 2011-2013年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热线资料分析

    作者:崔静静;金琼;张文武;胡珍玉

    目的:总结心理热线的来电特点和处理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宁波市康宁医院的热线记录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来电者男性多于女性(x2 =13.17,P<0.01),本人来电多,其次是母亲和父亲;来电类型中“需要信息”的多,其次是“精神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来电处理后“疏导完成”的多,其次是“转介面询”.结论:来电者多为男性,多数本人来电,“需要信息”和“精神心理”问题类型来电较多,热线处理多数有效,但仍需注意培养资深志愿者.

  • 昆明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热线电话1年回顾

    作者:孙仪;阮冶

    目的 回顾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电话来电者的资料以及咨询内容,探讨心理热线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本中心开通心理热线以来3392例热线电话来电者的资料以及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来电者一般以19~40岁居多,咨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精神病咨询、情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性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男女对家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性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结论 心理咨询社会需求量大,涉及内容广,心理热线对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作用.

  •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来电者的特征及咨询内容

    作者:吴素英;温程;廖震华

    目的:分析厦门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来电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咨询问题.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的咨询来电,按照咨询的内容归为5类(家庭问题、恋爱与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学习和经济问题、精神疾病问题、其他生活事件),并分别按照性别、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不同咨询内容进行分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无自杀危险因素来电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具有完整信息的首次咨询来电共计1262例,其中家庭问题402例,精神疾病问题327例,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309例,工作学习和经济问题125例,其他生活事件99例.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咨询问题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咨询精神疾病问题,女性主要咨询家庭问题;学生主要咨询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年龄<18岁人群主要咨询工作学习和经济问题,18 ~35岁人群主要咨询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36 ~55岁人群主要咨询家庭问题,≥56岁人群主要咨询精神疾病问题;高中或中专及以下、现婚和离异或丧偶人群主要咨询家庭问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自杀危险因素咨询来电多为女性、有职业人群、18 ~35岁者和现婚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和婚姻状况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有职业人群、离异或丧偶人群出现自杀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咨询内容与咨询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关,提示咨询员须具备良好的知识以及需要重点关注因职业或婚姻状况所引发精神疾病问题的人群.

  • "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初步分析报告

    作者:钟杰;钱铭怡;张黎黎

    目的:通过对2003年4月底至6月中旬北京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的数据和内容分析,总结出非典流行期间群体心理的变化特点.方法:将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所接来电进行分类,采用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非典流行期间人群的心理变化为三个时期:恐慌期、烦闷期和恢复期,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所接电话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心态的变化. 结论:本报告为建立健全国家灾难及危机心理干预系统的建议提供了依据.

  • 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心理危机热线干预

    作者:吴素英;廖震华;刘发荣;温园园

    目的::了解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心理危机热线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来电资料,符合高危条件的来电共140例。应用自编抑郁症状筛查量表、自杀危险评估量表分别进行评估抑郁状况、自杀危险程度,对评估出的高危来电进行24h、1周及1月3次随访,并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140例来电中,男性56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29.62依8.32)岁;有职业86例,无业54例;已婚58例,未婚70例,其他12例。既往有明确精神科诊断者33例,其中抑郁症22例,精神分裂症10例。来电咨询问题的前三位为家庭关系问题、恋爱及人际关系问题、精神疾病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咨询问题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危来电3次随访结果显示,来电者的自杀死亡决心程度降低,每次干预后死亡决心程度均较前次降低(均 P<0.05)。结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高危来电者自杀危险程度,但仍需加强后续随访干预,以提高干预效果。

  • 心理咨询热线中不同时段来电类型状况分布

    作者:沈红梅;阮瞾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内心理热线来电类型分布.方法:对本中心2011年8月~2012年1月的898例次热线电话进行数字分析.结果:来电类型多样,咨询内容广泛,不同时段来电各有特点.结论:心理热线是老百姓身边直接方便的心理咨询服务形式,咨询问题多样化,白天时段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咨询占首位,晚间时段情绪问题较多,夜间时段性心理问题突出,咨询技巧有待提高.

  • “心理热线”咨询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赵慧芳;李恒芬;葛孝华;胡宪章

    电话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为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援助.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展这样的服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国内也在积极的推广这项活动,但目前尚无规范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成功地运用心理热线为广大咨询者服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濒死体验有助于临危者转危为安

    作者:冯志颖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医生,看了贵刊心理热线栏目刊登的"什么是濒死体验"一文,很感兴趣.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请问濒死体验对临危个体有哪些积极的影响?重庆钱××钱读者:你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濒死体验不但具有广泛的超常内容和明显的普遍性,而且对临危个体还具有某种积极作用,有利于其转危为安.濒死时的平静或宽慰感,可掩盖其处于绝境中的恐慌,为了抗衡眼前的危急处境,甚至代之以愉快的幻想和回忆.

  • 癌症的心理反应和从"心"治癌

    作者:冯志颖

    问:我是<开卷有益·求医问药>的老读者,贵刊2006年第八期心理热线栏目:保持心理健康系列文章<保持良好情绪防止"癌"从心入>,看后颇受启发.我有一表姐54岁,3年前患乳腺癌已手术切除,目前恢复良好.从她亲身经历中我感受到,癌症的发生的确与个人的负性情绪或心理状态有关,而且患病后心理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在治疗和康复中心理调整也是不可缺的.请问癌症患者会有哪些心理反应,怎样从心理上配合治疗?

  • 心理热线什么是药物依赖

    作者:冯志颖

    问:我堂兄55岁,是某企业经理,日常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年轻时就有睡不着觉的毛病,经常服用安定类药物,开始时管用,后来效果差了,也不去医院看,就自行增加药量,至今每晚需服8~10片.由于服用后自感舒服,并且可缓解紧张与焦虑感,所以白天也经常服用,否则就不好受,什么事也干不下去,心里发慌,服药后就好.这样一天得服几十片药,单位保健站医生说已形成药物依赖了.请问药物依赖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药物依赖?

  • 心理热线小儿夜醒

    作者:冯志颖

    问:我的小侄女3岁,自幼睡眠不安,常需抱着、摇着才能入睡.近几个月来严重,每天夜间多次醒来哭闹,很长时间才能哄好.去医院检查无其他毛病,医生说可能是夜醒.请问这病是怎么回事?

  • 心理咨询 何时走出误区

    作者:柳小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精神及心理患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而且已经接近人口总数的1.5%.如今许多原来不把心理问题当回事的人,已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疾患,并产生了主动求助心理医生的愿望.于是,心理咨询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职业,许多医院、学校、媒体甚至一些打工人员和江湖游医都纷纷开办起心理诊所或心理热线.由于没有相应的部门和标准对心理咨询进行规范管理,加上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致使有些只学了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或者参加了几次培训班的人,甚至是毫无心理常识的人能够堂而皇之地挂牌给人做心理咨询,给心理咨询业务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 "心理热线"也有负作用

    作者:榕郎

    邻居小王来家闲聊,带着一脸的不快,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的心事,原来是他夫人近迷上了心理热线广播电台,不是自己打电话去聊,而是每天都要听心理热线节目,不知怎么听着听着就总是要把自己与里面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想,甚至假设自己的生活会不会也将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弄得小王也心神不定.

  • "心理咨询",何时走出误区?

    作者:柳小平

    目前,有心理问题的人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许多原来不把心理问题当回事的人,已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疾患,并产生了主动求助心理医生的愿望.于是,心理咨询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职业,许多医院、学校、媒体甚至一些打工人员和江湖游医都纷纷开办起心理诊所或心理热线.由于没有相应的部门和标准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规范管理,加上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致使有些只学了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或者参加了几次培训班的人,甚至是毫无咨询常识的人也能够堂而皇之地挂牌给人做心理咨询,这无疑给心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 不同的三对同性恋

    作者:陆宝衡

    在心理热线,我接待过一些因同性恋问题前来咨询的因为所爱的不是异性,所以他们的爱会引起家人、同事及其他人的异议,自己也常会感到迷茫,故此要求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其实,同性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多种情况,要根据不问情况采取不问的对策.在此说说我近接待的三对同性恋的情况,一对女同性恋,两对男同性恋,可以说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情况,他们应该如何选择性爱对象也是有区别的.

  • 一个18岁女孩的困惑

    作者:邱晓莉

    这天在"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值班.电话响起,我拿起话机:"你好! 12355心理热线,请说."话筒里传出了怯怯的声音:"阿姨,你好!我有点事想和你说,行吗?"我说:"好的啊,阿姨就是专门倾听你们烦恼的啊,你说吧."来电的是一个自称"妮妮"的小姑娘.

  • 心理热线也有负作用

    作者:榕郎

    关键词: 心理热线
  • 心理健康热线5202例次咨询问题分析

    作者:王登勤;张敬悬;吴宏新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热线四年中5202例次咨询问题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较完整的热线咨询记录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析较完整的资料5202例次,咨询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两个年龄组(77.39%),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者占87.43%。主要咨询问题为:精神疾病(23.61%),情绪问题(19.74%)恋爱问题(17.07%),人际关系(9.69%),婚姻问题(9.15%),代人咨询(7.67%),性问题(6.36%)等。结论 咨询者以青年和高文化层次人群为主,咨询问题以精神疾病多,但涉及面较广,不同人群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

  • 莫让性梦扰乱你的夫妻生活

    作者:陈福新

    午夜时分,心理热线的铃声骤然响起.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一位男子的声音:"医生,您好!我有一个疑惑想向您咨询.我已经是步入中年的人了,夫妻生活还算和谐,也有过性高潮,但这些都和我从小梦想的那种美妙的忘我境界相差太远了.为什么是这样呢?难道以前的梦想真是痴心妄想吗?"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