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中耳炎患者396耳发病年龄与听力丧失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乔秀艳;姜学钧;惠莲;李敏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396耳发病年龄与听力的关系.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1993-01/1998-12收治的慢性中耳炎患者396耳进行了患者年龄与听力关系的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学分析.396耳中男212耳,女184耳.用美国OB822型电测听检测仪测定患者的骨气导阈值,记录出听力图.将患者按年龄分成6组,<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观察术前骨气导阈值,听骨链改变,手术前后纯音听力改变.资料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6耳均取得各项测试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发病年龄6~71岁胆脂瘤型中耳炎占53.0%(210/396);非胆脂瘤型中耳炎占47.0%(186/396);全聋占4.8%(19/396),6~71,以>60岁以上组患者多见(3/13).②术前骨导阈:术前平均骨导阈在各个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导阈提高,各年龄组平均骨导阈值依次为(5.4±6.3,9.1±8.2,11.2±9.6,15.1±9.8,19.5±11.6,26.2±11.2).骨导阈值超过30dB以上占6.1%(24/396).胆脂瘤型术前骨导阈明显高于非胆脂瘤型(14.6±9 9,8.9±8.2,P<0.01),尤其在骨导阈超过30dB以上胆脂瘤型发病明显高于非胆脂瘤型(23/11.0,1/0.5,P<0.05).③听骨链改变:术中发现听骨链破坏的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听骨链破坏占76%,而非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破坏只占2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各年龄组术后听力改变:<60岁各年龄组之间术后听力提高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而>60岁者术后听力改善较差.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平均增高5.2 dB;而非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听力平均提高为12.7dB.非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听力恢复效果明显(P<0.05).结论:①年龄对骨导阈的水平有明显的影响,青少年患者很少出现感觉神经性聋.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导阈明显升高,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骨导阈升高常见.③在30岁以上的患者中耳结构的变化比青少年更严重,特别是听骨链的破坏更为明显.④鼓室成型术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各年龄组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改善有效,60岁以上的患者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行鼓室成型术提高和弥补损伤的听力.

  • 苦碟子注射液对豚鼠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岩;杜波;杜宝东

    目的:观察中药苦碟子注射液(Ixeris sonchifoila)对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2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即110 dB噪声暴露组(n=21)和120 dB噪声暴露组(n=21),每组动物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给药组(n=7)、生理盐水组(n=7)和空白对照组(n=7).噪声暴露前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阈值,持续噪声暴露3 h后,给药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中药苦碟子注射液15.7 mL·kg-1·d-1,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处置.噪声暴露前、噪暴露后即刻及噪声暴露后7和14 d分别测量各组豚鼠ABR听力阈值,并对120 dB噪声暴露组进行耳蜗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110和120 dB噪声暴露2组中,7和14 d给药组ABR阈移均小于生理盐水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与后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110和120 dB噪声暴露后,给药组14 d ABR阈移均小于7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10 dB给药组14 d阈移小于120 dB给药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20 dB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毛细胞形态保持完好.结论:中药苦碟子注射液能够促进噪声作用后的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修复及内耳听力功能恢复;内耳功能的恢复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及给药时间有关.

  • 青少年听力损失研究进展

    作者:庄益珍;徐慧;张龙;王大辉;吴茵茵;许亮文;杨磊

    听力损失指有不同程度声音响度感知障碍以及言语分辨障碍的生理现象[1],可分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和永久性听力损失[2].目前,听力损失已成为全世界流行广的感觉器官残疾,负面影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3].已有研究发现,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噪音、社会支持以及易感性基因等均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4-5].

  • 金属冶炼工人438例听力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陈高民;何振筹

    目的:了解某金属冶炼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状况,分析不同触噪声工龄、听力防护与噪声损害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制订防控噪声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参照 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本市某特种金属冶炼厂438例触噪工人进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力损伤的检出率为25.6%,不同触噪工龄组听力损伤的发生率(<5年19.2%,5~10年28.7%,>10年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 <0.01);将戴耳塞的听力防护组与不佩戴耳塞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其听力损伤的发生率(耳塞组20.0%,对照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 <0.01);噪声作业禁忌证两组检出率(耳塞组4.0%,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9.14,P <0.01)。结论特种金属冶炼厂的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较多,应尽快完善听力防护措施。

  •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假阳性问题

    作者:许安廷;张长平;杜尊民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以降低假阳性发生率.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用ERO-SCAN耳声发射仪(德国MAICO公司),采用快速自动筛查方法为50 271例新生儿行听力筛查,对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行ABR和耳科学检查,明确有无听力障碍及其程度.随访1年以上,分析135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的听力学资料,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同期参加听力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例,或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的比例,分别计算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假阳性率.结果:听力筛查50271例中,135例异常,ABR检查确诊31例有听力障碍,104例排除了听力障碍确定为假阳性.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同期参加听力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例,听力筛查假阳性率为0.2%(104/50271);而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的比例,听力筛查假阳性率为77.1%(104/135).结论:随着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听力筛查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率很低,但其绝对数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假阳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患儿家属的担心和害怕、增加患者的就诊次数和花费等,因此,应重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以合理的解释、处理和减少其发生率.

  •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效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凤安;陈宏杰;胡洪义;郑世信

    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 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 助听器动态范围控制线性化的策略和效果

    作者:张戌宝

    设计压缩助听器的核心目标是要确保助听器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有可听性。语音是由精确定时的、复杂的音素成份构成,而任何音频放大器都存在这些成份失真的风险。这种失真可以不是谐波失真,因此不能用常见的测试仪表测量出来。宽动态范围压缩(wide dynamic range compression , WDRC )至今仍在广泛地使用中[1],WDRC 通过非线性处理实现了对听音环境中各类声音的可听性,但是在维护语音的自然性和保真度方面表现并不好[2,3];换句话说,听力受损者使用WDRC的助听器能确保听见语音,但可能不满意对言语的理解度。几项关于听音的调查结果[4~6]强调,在处理声音时,必不可少的不单是控制语音动态范围,而且还要维护不同音素的声强差异和其它可听见的声音提示成份,如调制信息和在频谱中淹没的谐音等。如果这些提示成份失去或模糊不清或失真了,听者的大脑就被迫耗费较多精力去区分模糊、去跟踪无法暂停的言语。如果输出语音是自然的、完整的,人脑能几乎不费力地识别竞争中的语音,新一代助听器需要帮助大脑减轻识别语音费力的程度。此外,压缩过程中的时间策略也不能忽视,慢动作的语音增益控制效果比快动作的更好[3,7]。

  • 现代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单麦克风类)和性能(1)

    作者:张戌宝

    助听器技术面临的大挑战之一是解决输出噪声问题。大多数听力受损者患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系外毛细胞功能受损所致[1],当听音环境存在噪声时,他们比听力正常者更加感到语音模糊,严重影响其对语意的理解。长期以来,助听器的这一噪声问题受到听力康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分两大类:单麦克风的频域处理和多麦克风的波束形成。在多数听音环境中,后者的降噪效果优于前者,但并不能代替前者,因此,主流助听器厂家一直在对助听器单麦克风降噪技术进行研究并付诸应用。Hamacher等[2]较早而又全面地提出了高档助听器中的多种降噪技术。Josef 等[3]将瞬态降噪器、维纳(Wiener )滤波器和基于调制检测的平稳降噪器组合于一体,互补地降低多种不同环境的噪声。Francis等[4]提出了语音增强(speech enhance-ment ,SE)技术,将噪声掩蔽和患者听力损失同时考虑以使语音的可听谱域大化。M ark [5]提出了助听器听音环境中语音优先处理(voice-priority pro-cessing ,V PP )的哲理:语音存在时,增加理解度,语音不存在时,确保听音舒适,其中的三态噪声管理使降噪技术上了一个台阶。Phonak[6]介绍了助听器双侧无线连通(binaural w ireless link )技术及其在非对称噪声环境中的性能改善。Ricketts等[7]对组合的数字降噪在助听器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表明该DNR对语音识别没有明显改善,但可改进声音的舒适度。Elberling[8]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态噪声管理系统中使用的语音寻找器(voice finder )的语音检测原理和效果。Ruth等[9]较全面地总结了当前各种降噪算法的理念并对比它们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Nicole等[10]评估了众多试听者使用的助听器在聚会噪声中的降噪性能,涉及多种因数的相互作用,如听力损失、助听器类型、混响特性和选择的听音目标。Anastasios等[11]提出了一种评估助听器降噪性能的新方法,对语音的复述响应作记录和对完成指定的视频操作计时,根据这两组数据进行客观评估。基于当代助听器领域出现的这些顶尖成就,本文将有关降噪的单麦克风类的先进技术进行分类综述和性能评估。

  • 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

    作者:刘亚晖;柯朝阳;马玲国;郭金凤;刘明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 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波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波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 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 Ⅴ波阈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 中西药不同组合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

    作者:江枫

    目的:探讨不同中西医疗法对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2例(108耳)SD患者分为3组.Ⅰ组37例(39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Ⅱ组41例(44耳)用葛根素、血塞通,Ⅲ组24例(25耳)用刺五加、活诺林.3组均用高压氧.结果:3组有效率依次为69%、68%及76%,x2检验差异不明显;不同听力曲线对疗效有影响,低频型、峰型有效率分别为83%及97%,高频型有效率为44%;于发病7 d内治疗的病例有效,痊愈及有效率分别为71%及94%,发病30 d后治疗的有少数病例有效.结论:3组患者用不同的中西医疗法,疗效差异不明显,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保护内耳神经药物为主;高压氧能提高疗效;对SD宜早期治疗.

  •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损伤分析

    作者:陈健平;邓鹏;秦卫红;马钊;林希平

    目的 探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损伤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临床是否实施换血治疗分为两组,A组(换血治疗)21例;B组(未换血治疗)14例,所有患儿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异常者于3个月后随访.结果 A组听反应阈为(57.14±19.91)dBnHL,B组为(63.93±20.97)dBnHL(P>0.05).两组ABR反应阈增高、ABR全波缺失及重度耳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在90dBnHL短声刺激下,两组Ⅰ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异常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ABR异常恢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换血患儿ABR发生异常程度轻于未换血患儿,且3个月后的恢复率亦好于未换血患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达到换血指征时,及早进行换血治疗能减轻听力损伤程度,有必要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早期的听力检测以及跟踪随访.

  • 高压氧综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耳聋效果观察

    作者:杨田福;严雪源;黄苒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加常规药物综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耳聋的效果.方法对109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耳聋患者,采用HBO加常规药物综合治疗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组作比较.结果 HBO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PTA降低值,以及病程≤14天、>14天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 HBO综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耳聋效果确切,而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 治疗突发性耳聋对凝血机制影响的研究

    作者:卢焕兴;袁红梅;梁美寅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在使用溶栓药物治疗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把握出血倾向的危险时间段,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方法 对52例使用东菱迪芙药物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1天至第6天分别检测凝血机制.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凝血机制无显著差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PTT无显著差别,PT、TT、Fib有显著差别.在治疗后第2天至第4天,PT、TT、Fib有高度显著性差别.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东菱迪芙溶栓药物治疗后的第2天至第4天为出血倾向危险时间段,检测凝血机制可作为疗效观察和用药安全的监控指标.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68例

    作者:杨改琴;张莉君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耳鸣耳聋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取耳门、听宫、听会等穴;对照组34例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68.0%.P<0.05.结论:本方法可营养神经、减轻局部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能持久地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使精气上输耳窍,与针刺配合共奏止鸣复聪之效.

  • 初诊为轻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听力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刘玉欣;周得;李琳;宋慧芸;王玉岩;李顺勤

    目的 对初次诊断为轻度听力损失的265例婴幼儿进行听力追踪随访,并对听力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婴幼儿轻度听力损失程度的构成情况及其听力变化特点.方法 以声导抗、ABR、40 Hz及诊断型耳声发射联合检查,对初次诊断为轻度听力损失的265例婴幼儿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265例婴幼儿中,36例失访,失访率为19.67%,终随访时130例听力恢复正常,而轻度听力损失者84例,中度听力损失者11例,重度听力损失者2例,极重度听力损失者2例.结论 要重视初诊为轻度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听力随访工作,并加强听力随访复查的宣教工作,让家长正确认识婴幼儿轻度听力损失的可变性及对其言语语言发育的危害性,以便早期配合干预治疗.

35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