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UCG与ECG对120例右室肥厚患者诊断的比较

    作者:王玉梅;张爱云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1999~2002-02在我院住院患者,3 a多期间共有4405例作超声心动图(UCG)及心电图(ECG)检查.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UCG及ECG资料.其中120例UCG确诊为右室肥厚(包括双室肥厚29例).120例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20~79岁,平均61岁.汉族75例,维吾尔族26例,回族10例,哈萨克族9例.临床病因分别为肺心病66例,肺心病合并高血压19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1例,肺结核9例,肺心病合并糖尿病7例,肺癌3例,单纯糖尿病3例,酒精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各1例.病史0.5~40 a,平均11 a.

  • 心肌致密化不全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双;王明宇;陈丽萍;托丽斯;高璐;刘培培;朱青;孙健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明确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比分析31例NVM组及50例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组的性别、年龄、家族史、症状、心电图、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着重观察两者超声心动图心腔大小、心肌壁、心内膜、彩色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的特点,依据17节段分析法分析小梁化节段数目及程度。
      结果:(1)DCM 合并过度小梁化组心功能分级更差,BNP明显较NVM组高(P<0.05),心脏扩大程度也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NVM组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数多,节段数(9.82±2.02)个,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C)和致密化心肌厚度(C)比值(NC/C)大(2.84±0.61),NC/C值>2的节段数为(4.12±2.68)个;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组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数少,节段数(5.56±1.56)个,心尖段很少受累,NC/C值小(1.91±0.42),多有1个节段NC/C值>2。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是鉴别NVM与DCM的简便、实用、无创性检查手段。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及至少2个游离壁节段收缩期的NC/C值>2可诊断NVM,并可与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相鉴别。

  • 基于重构形态学算法的超声心脏图像自动分割

    作者:沈显华;李德玉;林江莉;汪天富;文晓慧;郑昌琼;饶莉;唐红

    目的通过抑制超声医学图像本身固有的斑纹噪声,改进超声图像分割的算法,使得超声分割的结果更加准确.方法采用基于重构形态学的分割算法,先对超声目标图像进行重构开运算与闭运算,再对开闭结果进行top-hat运算,提取出相应亮度或暗度特征,后找出亮暗度特征的边界实现全自动分割.结果利用本文方法对超声心脏图象进行自动分割,结果图象中没有因噪声而产生的伪边界,能够准确反映心脏各腔的真实情况. 结论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对超声心脏图象各腔边界的完整提取,分割边界具有很好的连续性.此外,本文方法也可以对目标的明或暗特征单独提取,从而减小时间复杂度,并提高分割图象的准确性.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3例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徐浩;周国伟;金炜;温沁竹;孙宝贵

    目的讨论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等检查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可行性以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13例AHCM病例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HCM合并有心电图异常者13例(100%)其中有12例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心超提示心尖区增厚者¨例;左室造影提示舒张期黑桃A样改变的5例;有7例初诊误诊为冠心病.结论AHCM较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造影、MRI检查对于AHCM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探讨

    作者:蔡丽君;张弦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不一,诊断缺乏特异性,不典型或不完全川崎病(atypical or incomplete,KD)早期诊断困难,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

  •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结构改变的临床探讨

    作者:苏文坚;徐晓珠

    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研究左心室结构形态改变特点,提高对糖尿病致心肌改变的认识,更好的开展防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 心尖球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清波;焦丽萍

    心尖球形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ABS)由日本Dote等[1]于1991年首先报道,当时命名为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近年来,该综合征又被命名为左心室心尖球形综合征(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LVABS)、破碎心脏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和应激性心肌病(stress-induced cardiomyopathy)等.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科学声明中,将其以"Takotsubo心肌病"列入获得性心肌病中[2].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Ⅱ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明;王亚;郭沫化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和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的变化.方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66例治疗前CHF患者TNF-α,TL-6和AngⅡ浓度.并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CHF的原发病无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r=-0.58,-0.62,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Ang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的运用

    作者:惠慰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技术,本文就TEE的方法,及其在先心围术期中的应用适应症和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 心肌致密化不全

    作者:王福军;周晓英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 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肌疾病,系心室肌在胚胎发育早期网织状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失败,导致小梁化的心肌持续存在,以心室内有许多突起的肌小梁、小梁间深陷的隐窝和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为特征.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显像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现日趋增多并引起重视.本文就NVM的命名、病因病理及临床学等问题综述如下.

  • 双源CT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模式扫描对左心室功能的评估

    作者:孙占国;黄书然;陈月芹;张会如;范东晨;贾存玮

    目的:与超声心动图(ECG)检查对照,评估双源CT(DSCT)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模式心脏扫描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模式下DSCT检查及经胸二维ECG检查(双平面Simpson法),将ECG对心功能参数的测量结果作为对照,评估DSCT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 DSC T所获心脏舒张末期时相范围为90%~100% R‐R间期,收缩末期时相范围为30%~40%R‐R间期。DSCT心内、外膜轮廓手动校正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 )、收缩末期容积(ESV )、每搏输出量(SV)测量值均大于校正后(P<0.001),但校正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与ECG对EDV、ESV、SV及LVEF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的各项测量值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1),Bland‐Altman分析示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技术能满足左心功能分析的需要,对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及其功能的评估准确、可靠。

  • 双源 CT 结合 ECG 管电流调节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新东;孙占国;陈月芹;王林省

    目的: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照,评估双源CT(DSCT)结合ECG管电流调节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于48 h内分别完成ECG管电流调节模式下DSCT检查及TTE检查。 DSCT检查全剂量曝光窗根据心率自动选择,间隔10% R-R间期重建全心动周期图像,运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TTE对心功能参数的测量结果作为对照,评估DSCT测量值的准确性,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DSCT与TTE对EDV、ESV、SV及LVEF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所得的各项测量值具有高度相关性(r分别为0.880、0.919、0.782、0.860,P均<0.01);DSCT检查有效辐射剂量为(6.82±0.96)mSv。结论双源CT结合ECG管电流调节技术对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及其功能的评估准确、可靠。

  • 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栾云;唐立钧;王德杭

    目的:比较双源CT (Dual-source CT,DSCT)和超声心电图对左心功能的评估,探讨DSCT在定量评估左心功能方面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31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源CT和超声心电图所测得的各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r值=0.70~0.87).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不但可以分析冠状动脉疾病,同时也可以定量评估左心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