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肌胞、干扰素、胸腺肽素对尖锐湿疣激光治疗后复发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媛;汤家荣

    目的:研究聚肌胞、干扰素、胸腺肽预防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方法:三组均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分别注射聚肌胞、干扰素、胸腺肽治疗并比较三者的疗效.结果:聚肌胞组复发率为45%,干扰素组复发率为20%,胸腺肽组的复发率为21%.三组对比:聚肌胞组分别与干扰素组、胸腺肽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干扰素与胸腺肽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01).结论:干扰素和胸腺肽对预防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腹股沟疝术后复发58例原因分析

    作者:王春山;徐景辉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8例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8例复发疝中,修补腹股沟区缺损的缝合存在张力的5例;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有增加腹压的慢性病24例;股疝误诊为腹股沟斜疝5例;疝囊高位结扎不全14例;创口渗血或感染10例.结论:避免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关键是提高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并根据疝本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53例分析

    作者:马红芳;于千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3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THP膀胱灌注,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1 a复发率为10.2%(5/49),2 a复发率16.3N(8/49).结论:应用30 mg/50 ml,TUR-Bt术后尽早THP膀胱灌注,对于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后复发128例分析

    作者:江海涛;范凯

    我院2001-01~2004-01收治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307例,经过治疗后复发80例,复发率为26.06%,外院治疗后复发来我院就诊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分析如下.

  • 大隐静脉曲张术中出血及术后复发的防治体会

    作者:葛玉兵;刘海燕

    我院2001~2006年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73例,共81条患肢.随访65例,时间1~3a.随访结果:静脉再次曲张2例,溃疡复发1例.其余曲张静脉消失,溃疡、湿疹痊愈.

  • 预防精神病复发,坚持服药是关键

    作者:胡珍

    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许多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常常这样询问道:"医生,怎样才能避免和尽量减少精神病的复发?"的确,这不仅是精神病患者家属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精神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健康教育对慢性肝炎复发的预防

    作者:卜庆美

    乙、丙型肝炎病程漫长,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部分患者在肝功能得到有效控制后即离院.如果患者在离院前不能全面的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自我保健方法,很容易因诱因控制不当导致病情反复而再次入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为患者详细介绍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教会患者怎样进行自我保键.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 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83例

    作者:杨学全

    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理想术式应该是手术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溃疡复发率低.目前常采用的术式中,毕罗Ⅰ式、Ⅱ式,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等均有术后相应的诸多并发症发生,笔者在我院采用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式,从1987/1998对10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施行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该术式完整地保留了幽门,有利于防止胆汁反流及倾例现象,切除了全部胃窦粘膜,有效地降低了胃酸分泌,既切除了溃疡,又达到了防止溃疡复发的目的.术后获得随访8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 氟哌酸对肝硬变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复发的预防疗效观察

    作者:索标;吕临英;郝旺胜

    目的观察氟哌酸对肝硬变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复发的预防疗效.方法 39例均为1995年以来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确诊并经综合治疗好转的肝硬变腹水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26岁~70岁,平均年龄48岁.SBP按1988年我国腹水会议制定的肝硬变腹水并发SBP的诊断标准诊断.将39例S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19例,对照组(B组)2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出血率、肝硬变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有可比性.A组:氟哌酸(FPA)200 mg,2次/d口服,B组:VitB610 mg,2次/d口服.39例患者在进入研究d 2和随访结束时抽取腹水,检察腹水中总蛋白和补体C3浓度;每2 wk随访1次,包括体温、腹部情况,并留粪便标本进行粪便菌群分析.共随访6mo.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治疗后的SBP复发率、两组粪便菌群分析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腹水中总蛋白和补体C3浓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A组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10.53%,粪便菌群分析显示氟哌酸只选择性地清除需氧G-杆菌如大肠杆菌,长期口服仍有效,而对厌氧菌丛几乎无影响;B组中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5%,粪便菌群分析显示VitB6对需氧G-杆菌如大肠杆菌及厌氧菌丛均无影响.A组SBP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SBP复发率(P<0.05).A组经氟哌酸治疗后腹水中总蛋白和补体C3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组经治疗前后腹水中总蛋白和补体C3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氟哌酸只选择性地清除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对它不产生耐药性,而对厌氧菌丛无影响,且其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氟哌酸治疗后可显著增加SBP者腹水中总蛋白和补体C3浓度,增加腹水杀菌能力.综上所述,氟哌酸可应用于高危SBP患者,是预防SBP发生的较理想药物

  •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与复发的预防

    作者:林志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多种上胃肠疾病关系密切,Hp感染的治疗遂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10+a来国内外学者进行过许多尝试,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案,但迄今为止要彻底根除Hp仍非易事.这主要由于:①大多数抗生素在胃内酸性环境中活性明显降低;②Hp定居在胃粘液深层,药物难以穿透并达到有效浓度;③Hp原发性或获得性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多动脉联合化疗对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价值

    作者:刘勇敢;藏军现;许震;武现生;高春芳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3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以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为靶血管,采用介入导管技术分别注入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顺铂.对照组47例,术后采用全身静脉化疗,用药同治疗组.治疗后每组均随访5年,观察术后1~5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部位及数量.结果治疗组5年内共复发和转移18例,复发和转移率为32.1%(18/56),对照组复发和转移共22例,复发和转移率为47.0%(22/47),两组复发和转移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有预防作用.

  • 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年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周丽雅;董秀云;成红艳;黄雪彪;褚雅贤;吕愈敏;丁士刚;夏志伟;顾芳;杨雪松;金珠;林三仁

    目的:探讨低剂量兰索拉唑长期抑酸维持治疗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的有效性.方法:将经4周兰索拉唑30mg qd治疗进入瘢痕期的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入两个治疗组:组Ⅰ:兰索拉唑15 mg qd,维持3个月;组Ⅱ:兰索拉唑15 mg qd,维持6个月.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第3、6、9、12个月末和出现溃疡复发症状时复查胃镜,并在维持治疗结束后胃镜检查时取胃液及胃粘膜测定胃液pH、总酸度、胃蛋白酶及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结果:经1年追踪随访,组Ⅰ和组Ⅱ患者的溃疡一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6%(7/34)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溃疡复发患者的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高于未复发者,pH值和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低于未复发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红色瘢痕期(S1期)溃疡患者的复发率高于白色瘢痕期(S2期)患者,吸烟者的复发率高于不吸烟者.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3个月或6个月低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胃酸实现的.

  •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护理

    作者:徐凤兰

    本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应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对112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吡非尼酮防治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灵团;李国成;农大件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在防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69例 CSDH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 =36)和对照组( n =33)。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术后予以常规抗凝、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钻孔引流术前5 d 开始口服吡非尼酮,并于术后继续服用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复发率。【结果】出院时Bender 分级,观察组:0级21例(58.33%),Ⅰ级10例(27.78%),Ⅱ级5例(13.89%),Ⅲ级0例,Ⅳ级0例;对照组:0级18例(54.55%),Ⅰ级10例(30.30%),Ⅱ级5例(15.15%),Ⅲ级0例,Ⅳ级0例。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术后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2.8%,对照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9.1%,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降低 CSDH 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率,但效果不够显著。

  • 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秀娟;赵俊凤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对可能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探讨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212例患者随访6~36.0个月,复发48例,复发率22.6%(48/212)。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紊乱史、阴道炎、流产次数、肌瘤个数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在术前妊娠史、术前临床症状、痛经史、大肌瘤位置、术后妊娠史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紊乱史、阴道炎、流产次数、肌瘤个数是肌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肌瘤的复发。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光动力学治疗预防术后复发

    作者:邓巧子;张建国;王艳丽;任小强

    目的 研究光动力学治疗(PDT)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于术后7~9d应用静脉光敏剂进行光动力学治疗,观察其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16例均一次切除肿瘤.手术时间25~ 45(中位时间30)min.术中无一例输血,亦未发生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但患者采用PDT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均能耐受,其中2例有较轻的肉眼血尿.所有患者无排尿困难,无明显的皮肤光敏反应.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 ~46(中位时间32)个月,无复发,无膀胱挛缩.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应用光动力学治疗对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 匹多莫德预防肾病综合征复发的86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宏伟;盛文彬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预防肾病综合征(NS)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8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36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尿蛋白转阴性后加匹多莫德400mg,1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抽静脉血采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复发率.结果 NS患儿治疗前血CD_4~+、IL-2,IFN-γ,IgG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_8~+细胞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血CD_4~+、CD_8~+、CD_4~+/CD_8~+,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调节NS患儿免疫功能,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 厄贝沙坦在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心律的临床观察

    作者:侯霄雷;王重卿;严理;华金福;赵雷;朱亮;李白翎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在房颤复律后联合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房颤持续时间>30 d的住院患者147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72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75例),胺碘酮组治疗方案:恢复窦性心律后,给予胺碘酮0.2 g/d一次口服;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150 mg/d,复律后随访观察22个月.结果 用药后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单用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7%vs.41.7%,P<0.05),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单用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预防心房的电重构,可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 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龚敏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年龄、体重指数、肌瘤数目、肌瘤大小、肌瘤位置、桂枝茯苓、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用药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肌瘤大小进行监测或者复查.结果 米非司酮组术后3、6、12个月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桂枝茯苓组、他莫昔芬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桂枝茯苓组、他莫昔芬组患者6、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年龄(P<0.05)、肌瘤数目(P<0.05)、肌瘤大小(P<0.05)是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复发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瘤大小(0~3 cm)、肌瘤数目(多发)、年龄(≥50岁)是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有效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复发,而年龄、肌瘤大小以及肌瘤数量是影响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 抗肿瘤药物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小红;谭靖;姚鲲;汪金荣;万波;危文素

    目的 比较不同化疗药物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80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6组:A组米托蒽醌(MTZ,32例)、B组丝裂霉素C(MMC,29例)、C组羟喜树碱(HCTP,28例)、D组吡柔比星(THP,33例)、E组表柔比星(EPI,31例)、F组吉西他滨(Gemcitabin,27例),分别于术后1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6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D、E、F组化疗药物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12%、75.86%、82.12%、81.81%、80.65%、81.48%,各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E、F组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38%、75.86%、42.86%、66.67%、45.16%、33.33%;A组与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种化疗药物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均较佳,结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羟喜树碱与吉西他滨是相对安全与疗效满意的化疗药物.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