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庆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CL TP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9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58例健康育龄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PT、APTT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作者:窦征岳;杨渤彦;王志宇;张兰风;韩强;栾天燕;王雅茹;程魏;毕雪冰;贾琳;邓洪宇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德国BE公司Compact血凝仪对70例非肿瘤者对照,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PT、Fib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异常.P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升高(P<0.05).APTT、TT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Fib明显增高,PT明显缩短,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 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侯英荣;刘静;李红心;王凤玲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在不同离心时间时的结果差异,以明确佳离心时间.方法:采用CA-15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APTT、FIB、TT试剂.结果:FIB检测结果在离心5 min与离心15 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标本应至少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进行检测.

  •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石冬敏;程(金小);张志平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安排采血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血液标本30例测定凝血四项,室温放置2h和4h后再分别测定凝血四项,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室温放置2h和4h后测定结果比较,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久置,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延长;凝血测定应在采血后2h内完成.

  • 凝血功能分析的系统差异性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探讨

    作者:王海;王成彬;齐晓伟;李健

    目的 通过研究临床标本凝血功能检验的系统差异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程度,探索进行系统数据校正的可能性.方法 以STA Evolution、CA 7000和ACL Advance凝血分析系统为研究对象,检测247例临床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通过完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INR按量值水平分为<2、2~3和>3三组进行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判断系统差异对抗凝治疗的影响.结果 系统间PT、APTT和FI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70,P<0.01;F=134.076,P<0.01;F=99.873,P<0.01),STA-R和CA-7000测量PT(r=0.984,P<0.01)和APTT(r=0.944,P<0.01)相关性良好.使用系统特异的ISI时,INR的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3,P<0.05).Clauss法FIB定量与演算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873,P<0.01),其中ACL Advance与STA-R的相关性较好(r=0.909,P<0.01),在低浓度区间接近.结论 尽管系统间相关性良好,其差异仍不便用方程式简单校正,提高对试剂性能与溯源性要求,倡导系统特异性对于保证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

  • 血友病 A 患儿血浆纠正实验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刚;陈振萍;甄英姿;崔蕾;吴心怡;吴润晖

    目的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利用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纠正试验结果预测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临界诊断点。方法2012年11月至2014年7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血友病门诊就诊的275例血友病A(HA)患儿,筛查期中位月龄为58(1~200)个月;重型197例(71.6%)、中间型78例(28.4%)。回顾分析343例次HA患儿的APTT纠正实验及抑制物定量监测结果,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其抑制物阳性的佳临界点。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 AUC)=0.973(95%CI 0.960~0.986,P<0.01),Youden值为0.824,所对应的孵育法APTT为39.7 s,为有无抑制物的佳诊断界点。此时敏感度为87.2%,诊断特异度为95.2%。 AUC=0.982(95% CI 0.967~0.998,P<0.01),Youden值为0.896,所对应的孵育法APTT为53.4 s,此即区分低滴度与高滴度抑制物的佳诊断界点。此时敏感度为94.6%,诊断特异度为95.0%。结论 APTT纠正试验可为血友病患儿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和筛查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80-483)

  • 基于Mg2+-Ca2+的APTT用于检测狼疮抗凝物质的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作者:袁武锋;费鲜明;沈春兰;沃铭毅;解鸿翔;蒋雷;王欢;郑素洁;程茂良;邱莲女;赵嫣;朱晓宇

    目的 建立并评价基于Mg2+/-Ca2+联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用于检测狼疮抗凝物质(LA)的新方法.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44例随机患者和65例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柠檬酸三钠抗凝血浆分别用于方法建立和评价.应用Actin试剂,分别以0、2、4、8、16 mmol/L Mg2+联合25 mmol/L Ca2+溶液(Mg2+-Ca2+溶液)测定94例患者血浆APTT值,观察Mg2+对LA阴性和阳性血浆APTT的影响并确定Mg2+-Ca2+溶液试验浓度(试验溶液).采用Actin试剂分别以试验溶液和25 mmol/L Ca2+溶液测定患者和正常血浆APTT,计算两种溶液测定的APTT比值(Mg2+-Ca2+-APTT指数)和标准化Mg2+-Ca2+-APTT比值(NAR);测定混合血浆NAR并计算其CV%用于评价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随机选取150例测定凝血试验的患者血浆,以前述试验溶液及Actin试剂测定APTT,计算Mg2+-Ca2+-APTT指数并以稀释蝰蛇毒试验(dRVVT)法检测血浆标准化LA比值(NLR),比较Mg2+-Ca2+-APTT指数与NLR的关系以验证试验溶液的适用性.后以Mg2+-Ca2+联合测定APTT法和dRVVT法分别检测6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6例SLE)患者NAR和NLR,以dRVVT法为标准运用ROC曲线评估2种方法检测LA的效能.结果 在0~16 mmol/L Mg2+-Ca2+溶液范围内,所有LA阴性血浆中,APTT正常组APTT从28.1 ±4.5 s升高到57.7 ±6.4 s,APTT延长组从47.2 ±8.9 s升高到97.5 ±10.3 s,ACA阳性组从27.6 ±5.1 s升高到61.2 ±7.9 s(F=34.12、38.9和28.35,P<0.01);LA阳性APTT正常和延长者APTT值在0~4 mmol/L范围随Mg2+浓度升高而缩短,在4~8 mmol/L范围则延长(F=31.55和39.5,P<0.01),8.0 mmol/L Mg2+时APTT显著高于4.0 mmol/L的APTT值(P<0.001);确定试验浓度为4.0 mmol/L.试验溶液测定NAR的批内、批间和天间CV%分别为1.39%、2.30%和3.44%.分别以<0.966和>1.034为判断标准,150例患者中141例Mg2+/Ca2+-APTT指数>1.034的血浆均NLR<1.20,9例<0.966者血浆NLR≥1.20.NAR检测L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 CI:0.848~0.978),敏感度85%,特异度77%, cut-off值为0.877;NLR的AUC为0.892(95% CI:0.817~0.966),敏感度81%,特异度74%,cut-off值为1.13;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4.4%,阴性符合率为98.5%,总符合率为98%.结论 基于Mg2+-Ca2+联合测定APTT检测LA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可初步应用于LA检测.

  • 凝血纤溶系统改变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林延明;郭丽婧;富大鹏;杨爽;陈磊;李强;吴致委;许庆

    目的 分析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imer)变化幅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凝血、纤溶指标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手术前1天及术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PT、APTT及D-dimer,记录变化幅度并分析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的PT变化幅度(1.1±0.4)s,APTT变化幅度(5.4±2.4)s,D-dimer变化幅度(112.5±31.4)μg/L.术后发生血栓及栓塞12例(10.0%),出血9例(7.5%).PT、APTT及D-dimer变化幅度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术前或术后凝血纤溶指标无明显异常的结肠癌患者术后仍有发生血栓、栓塞及出血等疾病的风险,手术前后出现凝血、纤溶指标大幅度变化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临床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术后监测.

  • 不同飞行条件飞行员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对比研究

    作者:祝筱姬;赵超;王敏;张定益;徐永波;滕云;郭思润;王莉莉;窦宁

    目的 检测不同飞行条件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了解飞行训练对其凝血和纤溶平衡的影响. 方法 应用生物活性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0名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依不同飞行强度(1次飞行和两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飞行)、不同飞行载荷(+3Gz和+5Gz)、不同飞行高度(3 km和5 km)分别各分为两组.另设30名场站地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自身飞行训练前后,及不同组间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 结果 飞行前飞行员组与对照组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飞行训练后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分别与飞行前自身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6.908,P<0.01).完成各飞行课目后分别与飞行前比较,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8.717,P<0.01或P<0.05).第1次飞行后与第2次飞行后、昼航与跨昼夜飞行后、3 km与5 km飞行后比较,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Gz飞行后与+3Gz飞行后比较,TT缩短、F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5.772,P=0.013、0.000);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飞行员飞行训练后凝血与纤溶指标可发生改变,属于机体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

  •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伞翠平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26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和10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APTT和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制品对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多辉;雷志礼;韩曙君;董兰;曾莉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制品对肝移植手术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因终末期肝硬化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切皮前10分钟单次静注rFⅦa(70μg/kg)、生理盐水.并于注药前(T1)、注药后30分钟(T2)测定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T(P=0.026)、INR(P=0.029)和aPTT(P=0.032)在T2时段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则无明显变化.结论rFⅦa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凝血功能,纠正PT、INR和aPTT比值,进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 凝血机制异常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会云;张磊;王勇强;曹书华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预后情况,将重症监护病房的MODS患者分为生存组23例,死亡组37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PC)活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与病情严重度(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ODS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PLT减少(P<0.05)、PT延长(P<0.05)、APTT延长(P<0.01)、Fib升高(P<0.05)、PC活性降低(P<0.01);PLT(r=-0.42)、PC活性(r=-0.31)、APTT(r=0.37)、PT(r=0.32)与APACHE Ⅱ评分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MODS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PC活性动态监测及凝血指标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 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君;郑晓莉;刘蕊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与其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结肠癌患者109例,对照组41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结果:PT、APTT随病情加重稍有延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随病情加重而增高,AT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此3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其变化与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关.

  • 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研究

    作者:丁婕;林蓉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 MPA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97例,按照患者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氯吡格雷组98例与替格瑞洛组9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及MPA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TT、FIB、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PT、APTT短于氯吡格雷组,FIB、MPAR低于氯吡格雷组, TT长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可有效改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MPAR。

  • 干片法检测PT、APTT、Fib的结果及评价

    作者:韩玲霞;林粤;张岳晔;熊慧顺;王北宁

    应用日本A&T Corporation生产的DRIHEMATO SYSTEM CGO2血凝仪(干片法),对165例样本分别进行了67例凝血酶原时间(PT)、48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0例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实验结果与IL公司ACL-200血凝分析仪(试剂法)做相关性分析,以评价不同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 重度烧伤患者PT、APTT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聂华超;李涛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的凝血系统变化。方法用法国产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107例烧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PT、INR、PTR、凝血酶原活动度和APTT。结果烧伤面积小于30% Ⅱ~Ⅲ度的中轻度烧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30%~49% Ⅱ~Ⅲ度重度烧伤组和50%~79% Ⅱ~Ⅲ度的特重烧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于80% Ⅱ~Ⅲ度特重烧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PT、APTT有明显延长,提示患者凝血系统障碍,有低凝出血倾向,应予重视。

  • 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 275例凝血常规的临床分析

    作者:汤荣华;柳发虎

    本文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临床各类患者1 275例的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文献并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 超凝止血粉对家兔颈总动脉出血的止血作用研究

    作者:张耀东;赵伟;胡文;何灿;王俊;尹艳艳;李维祖

    目的:研究超凝止血粉的体外促凝作用及对家兔颈总动脉损伤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体外实验观察超凝止血粉(SHA)对家兔正常血液和肝素抗凝血液的促凝作用,记录凝血时间。建立家兔颈总动脉出血模型,观察医用纱布、CELOX 止血粉和超凝止血粉对家兔颈总动脉损伤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和体温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超凝止血粉和 CELOX 止血粉能明显缩短家兔正常血液和肝素抗凝血液的凝血时间(P <0.01)。家兔颈总动脉损伤出血实验结果显示,与医用纱布组比较,超凝止血粉和 CELOX 止血粉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P <0.05),减少止血过程出血量(P <0.05)。体温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凝止血粉在体外具有促进凝血作用,对家兔颈总动脉损伤出血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 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血液稀释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涛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中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围术前期AHH治疗的1~12岁ASA Ⅰ~Ⅱ级患儿64例,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HES 200/0.5)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各32例.所有患儿人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待麻醉平衡后对治疗组输注HES 200/0.5,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液,两组均用乳酸林格液补充其余液体需要量.分别在行AHH前(T0)、AHH结束后30 min(T1)及AHH结束后60 min(T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AHH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压(CVP)、国际标准化比(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AHH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 Hct及H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H治疗后心脏指数(CI)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均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 200/0.5在AHH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 凝血四项检测流程初建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作者:赵有礼;蒋福国;胡雪伟;王爱丽;阎宏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