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金森患者的步态特征

    作者:袁立伟;王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椎体外系组织损伤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神经节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死亡,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引发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过度兴奋和大脑运动控制功能紊乱[1].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扭转痉挛

    作者:王林;陈国强;王晓松;武晋廷;梁晖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扭转痉挛(torsion dystonia,TD)的疗效.方法 3例TD患者,其中2例行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1例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开机后症状立即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3、6、12个月,2例行GPi-DBS的患者改善率为61% ~98%;1例行STN-DBS的患者改善率为40% ~ 60%.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永久性不良反应.结论 D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TD的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 双侧苍白球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田宏;于炎冰;甄雪克;袁越;张黎;张思迅;赵奎明;李锐

    目的 探讨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双侧GPi-DBS治疗.术后对30例患者行门诊随访,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量表(BFMDRS)评分,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开机,30例患者的电刺激方式均为单极刺激,电压为2.5~3.5V,平均(2.6±0.8)V;频率为60~160 Hz,平均(88.0 ±21.3)Hz;脉宽为60 ~ 185μs,平均(90.0 ±21.1)μs.21例患者在开机后1周内症状明显改善,9例患者随刺激时间延长或调整刺激参数后症状逐渐改善.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0±7.8)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及第24个月BFMDRS评分中,眼睛、口-下颌、说话和吞咽功能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仅口-下颌功能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评分降低越显著(P<0.05).患者的总体改善率为73% (26/30,P<0.05).结论 双侧GPi-DBS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 脑深部电刺激苍白球内侧部治疗肌张力障碍

    作者:李建宇;张宇清;李勇杰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程控策略.方法 采用微电极记录GPi的电生理信号,埋置脑深部刺激器治疗肌张力障碍患者8例,同时记录患者对侧受累肌肉的电活动.所有患者的刺激靶点均为双侧GPi.结果 除1例继发性全身肌张力障碍患者外,其余患者因随访时间长短,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时间12-36个月,改善率35.5%~87.5%.其中随访超过18个月的患者症状改善率均>59.6%.1例因全身扭动造成电极外露,锁骨下切口感染,终将DBS装置取出.另有1例术后靶点区域少量出血,血肿吸收后原有症状仍有改善.结论 通过对现有DBS刺激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病例资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总结,DBS成为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GPi是治疗肌张力障碍较为有效的靶点.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

    作者:李建宇;张宇清;庄平;李勇杰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治疗全身性、偏身性和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治疗和术后程控的策略.方法 采用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mus, GPi)和丘脑腹中间核(ventrointermediate nucleus, Vim)埋置脑深部刺激器治疗肌张力障碍患者15例,同时记录患者对侧受累肌肉的电活动.其中13例患者的刺激靶点为STN(11例为双侧,2例为单侧),1例刺激靶点为单侧GPi,1例为Vim.结果 除1例严重全身肌张力障碍患者外,其余患者因随访时间长短,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率从22.0%~95.8%不等.其中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症状改善率均大于48.6%.1例因全身扭动造成电极外露,颈、胸腹部切口感染,终将DBS装置取出.另有1例患者因双侧上端的两个触点断路,再次手术将电极位置上移.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穿刺造成的颅内出血的永久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现有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病例资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总结,DBS成为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一种新方法.

  • 苍白球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佳靶点概率功能图谱的建立

    作者:林志国;陈来照;张海军;陈晓光;王跃华;杨富明;周晋

    目的 建立苍白球内侧部(Gpi)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佳靶点的概率功能图谱.方法 回顾分析帕金森病患者92例,在分析MRI影像学资料、电生理资料和术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基础上,对毁损电极尖端裸露区进行建模,然后利用Marching Cube算法,通过空间转换将Gpi有效的毁损靶点转换成概率功能图谱.结果 所建立的概率功能图谱清楚地显示了利用Gpi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佳靶点的空间分布.Z值范围在-3.0~-6.3 mm之间,佳功能靶点坐标值为5mm;X值范围在18~23 mm之间,佳功能靶点坐标值为21mm;Y值范围在2~3 mm,佳功能靶点坐标值为2.7mm.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佳靶点的概率功能图谱是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有效的辅助工具.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痉挛性斜颈

    作者:范世莹;孟凡刚;张凯;杨岸超;刘焕光;张建国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靶点DB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14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其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简称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评估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3~150)个月.14例患者中,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其末次随访时的TWSTR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11例患者的TWSTRS评分中位改善率为69.6% (46.2% ~ 83.6%).STN-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9.8%(46.2%~83.6%),GPi-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8.7% (56.0% ~74.0%),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4例患者中,发生电极断裂1例,异动4例,嘴角抽搐1例,1例发生颈部无力、吞咽困难以及构音障碍.结论 DBS为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STN和GPi均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靶点.

  •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对皮层的调控作用

    作者:胡琰茹;乔德才;刘晓莉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对皮层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皮层脑电(ECoG)及局部场电(LFPs)同步记录技术,动态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中大鼠皮层辅助运动区、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活动变化规律.结果:运动开始阶段,大鼠能够自主跟随跑台进行运动,持续约43 min(43±11.8 min)后,大鼠自主运动能力明显降低,此时,皮层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降低(P<0.01),提示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而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升高(P<0.01),提示兴奋性增强;此时给予大鼠一定的外部刺激,大鼠仍可继续运动一段时间直至力竭,皮层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降至低(P<0.01),而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功率谱重心频率达到高(P<0.01).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局部场电活动与皮层脑电活动呈相反变化趋势,且不同阶段两区域神经元在0~30Hz范围内均显著相干.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经丘脑中继后对皮层神经元产生去兴奋作用,是导致疲劳及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层通路在运动疲劳产生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和靶点选择的探讨

    作者:李静;李颖

    脑深部电刺激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技术.本文就有关脑深部电捌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几种可能机制,包括刺激诱导r-氨基丁酸释放、去极化阻滞等,以及丘脑腹中间核、苍白球内侧部和丘脑底核作为脑深部电刺激作用靶点如何选择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 针刺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NOS的影响

    作者:罗恩丽;赵法政;李桂芝;佟欣;孙申田

    目的:观察针刺苍白球内侧部(Gpi)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以探讨针刺Gpi对PD模型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借助脑立体定向技术将改制的针灸针垂直刺入PD模型大鼠患侧Gpi,并应用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三组大鼠纹状体内NOS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纹状体NOS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降低PD模型大鼠纹状体NOS含量.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发强迫症状患者的长期疗效

    作者:张晓华;李建宇;张宇清;王云鹏;李继平;赵开;李玉辉;李勇杰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伴发强迫症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 DBS术治疗的8例合并强迫症(OCD)的T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及后一次随访,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GTSS)评估抽动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强迫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64个月,平均42.9个月.8例患者在抽动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伴发的OCD症状也明显减轻,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术后6、12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抽动症状分别较术前改善59.2%、60.9%和58.4%,强迫症状分别改善34.7%、36.4%和39.2%,GAF评分分别改善51.5%、62.1%和64.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YGTSS评分与Y-BOCS评分呈正相关(r=0.618,P<0.01),与GAF评分呈负相关(r=-0.917,P<0.01),无长期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GPi DBS是治疗TS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明显缓解抽动症状的同时,能有效地缓解伴发的OCD症状,明显改善社会功能,长期疗效稳定.

  • 脑深部电刺激双侧苍白球治疗Meige综合征3例并文献回顾

    作者:李建宇;张宇清;张晓华;胡永生;李勇杰

    目的: Meige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累及头面部的肌张力障碍,有时也会影响到颈部。脑深部电刺激(DBS)双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报道比较多,但治疗Meige综合征的很少。方法对3例双侧GPi-DBS术后的Meige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4、6和6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量表(BFMDRS)评分,包括BFMDRS-Ⅰ(Movement 量表)和BFMDRS-Ⅱ(Disability量表)两个部分。结果3例Meige综合征患者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FMDRS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评分的改善率分别为(78±3.1)%(范围75%~83%)和100%。结论双侧GPi-DBS是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对偏侧帕金森猴苍白球内侧部中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敬军;马羽;胡文瀚;张凯;张建国;张颖;孟凡刚

    目的 通过微透析-高效液相神经递质分析技术观察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偏侧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猴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PD的发病机制及DBS治疗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成功制备的偏侧PD模型猴4只,微透析方法收集未注药侧GPi的细胞外液以及注药侧STN高频电刺激(high frequncy stimulation,HFS)过程中以及刺激前后同侧GPi的细胞外液,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法分析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水平变化.结果 MPTP注药侧Gpi细胞外液中Glu含量较未注药侧升高,而GABA含量却下降.高频电刺激偏侧PD猴模型的STN后,同侧的Gpi细胞外液中Glu的含量明显上升,而GAB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无法用单一的神经元抑制机制解释STN-HFS的作用机制,STN-HFS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STN核团本身,对整个基底节环路都有影响.

  • 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作者:王正伟;孙月娟;王一芳;许爱刚;焦冬生;苏宝珍

    目的 探讨脑内多靶点毁损术对伴有严重行为障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疗效.方法 对11例严重行为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行CT和微电极导向下单侧或者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双侧内囊前肢、隔区毁损术.在手术前、术后2周、6个月、1年分别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术后患者行为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4例患者抽动症状消失,7例患者的抽动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YGTS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减分率达77%左右;手术对患者的行为障碍改善明显,术后一年仅3例患者遗留轻度行为障碍.结论 单侧或者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双侧内囊前肢、隔区毁损术对伴有严重行为障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苍白球内侧部运动觉细胞空间位置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徐广明;庞琦;张珑;郝晓光;王成伟;张庆林

    目的研究苍白球内侧部运动觉细胞空间位置排列及其在苍白球毁损术中的意义.方法对34例病人苍白球内侧部运动觉细胞进行了空间位置测定,每例病人测定5~13个部位,共记录322个部位.结果82(25.5%)个细胞随对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其放电频率有变化,其变化形式为放电频率或幅度的增加及减少.上肢的运动觉细胞主要集中在GPi的背侧和腹侧,而下肢的运动觉细胞更靠近GPi的中心部位.结论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觉细胞在GPi内有很明确的空间定位,为合理选择毁损部位提供了依据.

  • 苍白球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概率功能图谱再研究

    作者:陈晓光;周奋;刘真;乔卫东;林志国;由娜

    目的 建立改良的苍白球内侧部(Gpi)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佳靶点的概率功能图谱.方法 回顾分析92例帕金森病患者MRI影像学资料、电生理资料和术后评分基础上,对毁损电极尖端裸区进行建模,然后利用Marching Cube算法,坐标归一化,通过空间转换构建Gpi毁损靶点概率功能图谱.结果 通过坐标归一化所建立的概率功能图谱与之前的图谱比较能够更好显示帕金森病佳靶点的空间分布.结论 改良Gpi概率功能图谱是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有效的辅助工具.

  • CT引导毁损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17例分析

    作者:顾冲;陈国志;李洪亮;陈中俊;阮秋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射频毁损苍白球内侧部(GPi)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Ⅲ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对17例PD患者的头颅CTGPi的直接定位,用N-30型射频仪(西安黄河),制造一个约8毫米直径的毁损灶.结果 按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运动评分,术后1周,在关状态下,术后症状改善率47.1%,在开状态下改善率41.1%,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经随访3年,显效64.7%,改善23.5%,无效11.8%.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出现对侧肢体部分发作肌痉挛者2例(11.8%),均在3天后消失.对侧肢体轻偏瘫者1例(5.9%),2周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PD患者行GPi毁损术后僵直、震颤多可消失,运动不能等症状有所改善.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帕金森病脑核团的显示及其铁沉积差异测定

    作者:王铁铮;林祥涛;赵斌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帕金森病(PD)患者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底核和丘脑腹中间核的显示能力并测定不同核团铁含量差异.方法 收集PD患者15名作为研究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对两组行SWI及常规MR序列成像,根据核团与周围脑组织间的信号对比、边界清晰度、核团信号均匀性等方面,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分,共分为1、2、3、4四个等级;比较SWI与常规MR各序列对三个核团的显示能力,并在SWI校正后的相位图上测量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核团之间的相位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差异.结果 在SWI序列,PD患者各个核团显示清晰;在FSE-T2 WI及T2 WI-FLAIR像,大多数患者的核团显示欠佳;在T1WI-FLAIR像大多数患者的核团难以分辨;经秩和检验,四组间对诸核团的显示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与正常组比较所得相位值差,在苍白球内侧部及丘脑底核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93,6.958,P<0.05),提示存在铁质沉积改变;在丘脑腹中间核无统计学意义(t=0.755,P>0.05),提示无明显铁质沉积改变.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较常规MR序列在显示帕金森患者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底核和丘脑腹中间核结构方面更准确,且能够检测不同核团铁沉积量的差异.

  • 丘脑底核与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威;李楠;张海红;马磊;高金鉴;王学廉;高国栋

    目的 系统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作用丘脑底核(STN)与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5年6月之前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及VIP等数据库中DBS作用STN或GPi治疗PD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613例患者,其中STN组331例,GPi组282例.Meta分析显示,STN-DBS与GPi-DBS治疗后,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效果(SMD=0.36;95% CI为-0.07~0.78;P=0.1 0)及生活质量改善(SMD=-0.20,95%CI为-0.78~0.39;P=0.51)相似,且术后3年均效果稳定.STN组较GPi组能明显减少术后药物用量(SMD=0.37;95% CI为0.19~0.55;P<0.0001);GPi组抑郁发生率较STN组明显减少(RR=1.71;95%CI为1.28~2.27;P=0.0003).结论 STN-DBS与GPi-DBS治疗PD对患者运动症状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似,STN-DBS能有效减少术后用药量,GPi-DBS术后抑郁发生率更低.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张凯;王学廉;汪鑫;李楠;葛顺楠;陈磊;曲亮;李洋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与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 采用STN-DBS与Gpi-DBS治疗肌张力障碍患者34例,术后1、3、6、12和24个月采用Burke-Fahn-Marsden (BFM)肌张力障碍量表评估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BS,其中4例未获得缓解和1例因术后感染行二次手术取出刺激装置.29例患者二期手术开机后随访1~2年,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1例原发性患者疗效较好,术后BFM运动评分及残疾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继发性患者行DBS术后上述两项评分有所下降,但较术前比较改善不明显.结论 STN-DBS与Gpi-DBS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疗效明显,对继发性患者疗效差.两个靶点刺激均可使肌张力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患者STN-DBS比GPi-DBS术后较早期获得改善.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