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夹脊电针和神经松动术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艳;王茜;陈国平;范红石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和神经松动术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兔分为模型组(n=6)、假手术组(n=6)、神经松动术组(n=6)、夹脊电针组(n=6)、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n=6)。钳夹法复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干预,神经松动术组行神经松动术治疗,夹脊电针组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夹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进行夹脊电针和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4周后,HE染色观察轴突生长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BDNF、CNTF含量。结果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轴突生长情况均优于模型组,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优于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血清BDNF、CNTF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优于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夹脊电针均可促进兔损伤坐骨神经的轴突再生,可能与提高血清中CNTF、BDNF水平有关;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王振宇;孙忠人;刘睿姝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 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 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 min内首次按30 mg/kg,随后按5.4 mg/kg·h给予MP,每1 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 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 mm处取穴,0.25 mm×25 mm毫针垂直刺入5 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 Hz,密波频率100 Hz,交替持续时间 1.5 ms,波宽0.4 ms,强度2 mA,持续30 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 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多并且潜伏期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 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艳;苏莉莎;郑美华;蔡玉梅;刘正仲;赵彬;辛贵乐;陈国平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组(A组)、电体针结合康复组(B组)、单纯康复组(C组),每组20例。基础治疗为神经营养药物。 A组为康复治疗+夹脊电针治疗;B组为康复治疗+电体针治疗;C组为单纯康复治疗。治疗前与治疗测定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在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夹脊电针结合康复技术组优于其他2组,电体针结合康复组优于单纯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电体针结合康复、康复技术均能改善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情况,进而改善临床功能,并且夹脊电针结合康复疗效优于电体针结合康复及单纯康复方法。

  • 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OMgp表达的研究

    作者:马睿杰;张柳娟;孙连珠;聂小峰;何克林;肖婷;朱城洪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ien氏WD (weightdrop)法撞击T9~T10段脊髓,造成该段脊髓的急性中度损伤,分别给予夹脊电针和GM1注射治疗,并在损伤后1d,7d,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组大鼠均在损伤后和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判定其损伤和恢复情况.灌注之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伤段脊髓的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eoprotein,OMg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显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GM1组的评分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电针组上升趋势比模型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电针组和GM1组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减少髓鞘生长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趋势的影响

    作者:何克林;孙连珠;张柳娟;马睿杰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d、7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 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分析

    作者:刘晓辉;刘军玲;钟会亮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下位夹脊电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位夹脊电针疗法能较快地松解粘连,缓解痉挛,对痛觉冲动的传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东云;宋海云

    目的:比较用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夹脊电针配合药物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采用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夹脊电针配合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7.8%,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1%,总有效率为8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晓宁;王凤艳;田旭升;亢连茹;杨珺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处理Wistar健康雄性大鼠,体重180~21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1]造模,动物出现摆尾反射,双下肢瘫痪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志.动物分组:模型对照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假手术对照组手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

  • 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

    作者:纪雪梅;孙清华;高维滨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言语一区、双侧颈椎2~5夹脊进行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 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殿全;蔡国锋;孙忠人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组(治疗组)68例与夹脊电针组(对照组)63例.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2.6%,总有效率92.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8.1%,总有效率85.7%.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研究

    作者:高兵兵;张宁;江红;孔庆爱

    采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并根据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变化判断疗效.结果表明:电针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异常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

  •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伤段脊髓组织中内皮素和血栓素A2的影响

    作者:刘长发;杨春壮;姚素媛;高维滨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早期伤段脊髓组织中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制备脊髓撞击伤模型,应用夹脊电针治疗.结果:夹脊电针能明显降低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的含量.结论:夹脊电针疗法在脊髓损伤的早期过程中可明显抑制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合成,改善伤区脊髓组织的微循环,稳定细胞膜结构,阻止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减少细胞死亡,防止受伤脊髓组织进一步的继发性损害.

  • 夹脊电针及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晓梅;高维滨;滕秀英;高玉萍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刺组和预针刺组.各组随机分成3d、7d、14 d共3个治疗时间点.假手术组仅暴露胸10节段脊髓,不予损伤和治疗,其余各组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于胸10节段打击致伤.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电针刺组在造模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至各时间点取材时止.于各时间点对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estin、GFAP的表达.结果:在3d、7d、14 d时电针刺组和预针刺组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d、7d、14 d时预针刺组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高于电针刺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表达情况也表现出如上的结果.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能够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发挥促进作用.

  • 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ASCI大鼠脊髓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晓宁;吴磊;覃业校;梁雪松;单筱淳;梅继林;李诺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脊髓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SCI)和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EA+ MP),又分为1天、3天、7天和14天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Sham组进行手术,不造模,术后常规饲养;ASCI组造模后常规饲养;EA+MP组造模后30 min,给予大鼠一次性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术后3h给予大鼠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采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ASCI组比较,经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天后,EA+MP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治疗3天后,与ASCI组相比,EA+ MP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明显增高,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NMDA-NR1显著下调,可能是其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机制之一.

  •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NogoA、RhoA、ROC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晓宁;吴磊;覃业校;梁雪松;单筱淳;梅继林;李诺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勿动蛋白A(Nogo-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 A)和Rho激酶Ⅱ(ROCK 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夹脊电针组给予损伤节段上下一对夹脊穴电针治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8天后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治疗28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Nogo-A、Rho A和ROCK 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在各时间点BBB评分显著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在治疗3天后BBB评分显著升高(P<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ogo-A、Rho A和ROCK Ⅱ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Nogo-A、Rho A和ROCK 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 05).结论:夹脊电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可能与其下调脊髓损伤微环境中Nogo-A、Rho A、ROCKⅡ蛋白表达有关.

  • 脊髓背角P物质在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振宇;李淑莲;王希文;孙忠人

    目的:通过阐明在脊髓背角疼痛信号传输中的关键神经肽SP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的作用,揭示夹脊电针抑制炎性痛的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造模组、模型组、西乐葆组、电针组、电针+西乐葆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的单侧足底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脊髓中SP mRNA在电针夹脊穴治疗大鼠单发关节炎中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各组单侧足底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脊髓中的SP mRNA表达与假造模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01);电针夹脊穴组大鼠SP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且电针夹脊穴增强灌饲西乐葆对炎性痛大鼠脊髓中SP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电针通过下调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环路中的重要神经肽脊髓背角SP的表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 夹脊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72例

    作者:王立峰;王东岩;田有粮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我们六年来采用夹脊电针、推拿为主,牵引及运动疗法为辅治疗颈椎病172例,收到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72例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88例;年龄小25岁,大72岁;病程短1个月,长20年;颈型42例,椎动脉型32例,神经根型62例,脊髓型12例,混合型24例.

  • 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庞秀明;庞秀宇;李默;陈晶;王艳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应用Fugl-Meyer(FMA)评分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 RAT)测定上肢运动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含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87% (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 (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2,P=0.007).观察组患者SNCV和SN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DNF和CNT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肌群功能恢复,改善上肢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BDNF和CNTF有关.

  • 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宁;梁雪松;迟蕾;刘双岭;臧召霞;李诺;梅继林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进行HE和TUNEL染色,检测大鼠受损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急性脊髓损伤组大鼠ld时出血明显,3d时神经细胞破坏明显,7d时神经细胞凋亡有所减轻,14 d时凋亡已不明显,尤以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神经细胞保存较完好.TUNEL染色显示,与急性脊髓损伤组相比,术后3d、7d、14 d,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组、急性脊髓损伤+甲基强的松龙组、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急性脊髓损伤+抑制剂组神经细胞凋亡均减少(P<0.05).术后7d、14 d,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明显(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7d、14 d时,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异常改变.

  • 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再髓鞘化的研究

    作者:孙连珠;马睿杰;张柳娟;何克林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作用.[方法]108只SD(Sprague Dawley)肇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再分为术后1天、7天、14天三个时间点组(n=12).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其余两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模型组不予治疗,EA组取损伤周围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2/100HZ,1mA),每次20min,每天一次.各组大鼠于各时间点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应用LFB(Luxol Fast Blue)法进-行髓鞘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结果]术后1天EA组与模型组BBB评分无明显差异(P=-0.724),7天和14天时EA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增高,与模型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LFB髓鞘染色发现脊髓损伤后白质区域有较大面积的染色变浅,间隙变稀疏、排列不均匀,且有大量空泡存在,术后1天模型组大鼠髓鞘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EA组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945);7天和14天EA组髓鞘含量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后EA组MBP蛋白相对表达逐渐增多,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夹脊电针可能通过增加MBP的表达,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变再髓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