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辐照LHRHa靶向微泡增强顺铂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廖永玲;孙江川;常淑芳;严宇;郭娟;李敏;王志刚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携带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的靶向微泡能否增强顺铂(DDP )对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LHRH受体阳性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DDP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将3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6组,即DDP+靶向微泡+超声组(Ⅰ),DDP+普通微泡+超声组(Ⅱ),DDP组(Ⅲ ),靶向微泡+超声组(Ⅳ),靶向微泡组(Ⅴ)和生理盐水对照组,Ⅰ~V组为实验组.处理结束后记录肿瘤个数,剖取瘤块称湿质量,计算抑瘤率;对肿瘤及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表达.结果 各组的肿瘤个数、质量和MMP-9表达均有差异(P<0.01),其中,工组的抑瘤率大,其肿瘤个数、质量和MMP-9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实验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辐照LHRHa靶向微泡能显著增强DDP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携iRGD肽阳离子微泡的制备及其基本性质检测

    作者:曾欣欣;徐金锋;刘莹莹;周玉丽;罗慧

    目的 将iRGD肽和PEI600连接至微泡上,制备靶向阳离子微泡.方法 采用硫醇-马来酰亚胺法连接iRGD肽,通过PEI600修饰使微泡表面电荷呈现正电荷,观察制备的携iRGD肽阳离子微泡(MBiRGD)与bEnd.3内皮细胞和人MCF-7乳腺癌细胞的黏附情况,并检测MBiRGD结合质粒DNA的情况.结果 制备的MBiRGD表面电荷为正电荷,能有效结合质粒DNA,并能靶向bEnd.3内皮细胞和人MCF-7乳腺癌细胞,其黏附能力明显高于非靶向微泡.结论 制备的携iRGD肽阳离子微泡是一种能靶向肿瘤细胞的新型阳离子微泡.

    关键词: 靶向微泡 基因 肿瘤
  • 血管内皮因子-C_短发夹RNA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裸鼠乳腺癌的抑制效应

    作者:周辉红;徐秋华;黄冠兰;李婷婷;燕山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_短发夹RNA(VEGF-C shRNA)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对乳腺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对32只雌性BALB/c裸鼠原位接种MCF-7人乳腺癌肿瘤组织.待移植瘤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G1组为空白对照,G2组采用VEGF-C_shRNA靶向微泡联合辐照,G3组为空白微泡+辐照,G4组为VEGF-C_shRNA静脉治疗.VEGF-C_shRNA靶向微泡治疗中,采用眼球后静脉注射150 μg/kg两次,每次注射微泡后采用超声定位肿瘤后对微泡进行多次辐照.观察各组乳腺癌生长的情况.结果 G2组肿瘤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其他组,尤其是在治疗后第3、7、17天其平均增殖率与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2组与G3组比较,第3、7、10、13、17及20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2组与G4组第7、13天以及l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VEGF-C_shRNA靶向微泡联合辐照可以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

  • 携Sialyl Lewisx多聚体微泡超声造影评价小鼠腹主动脉的炎症反应

    作者:伍巍兰;李美瑜;滕中华;袁野;李莹;赵宗磊;廖禹林;宾建平

    目的 探讨采用携Sialyl Lewisx多聚体(PSLex)微泡靶向CEUS评价动脉系统血管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分别携P-Sialyl Lewisx(MB-S)、抗P-选择素单抗(MB-P)和同型对照单抗(MB-C)的3种微泡,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配体结合率,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析3种微泡在0.5、2.0和4.0 dyn/cm2剪切应力下的靶向结合数目.对急性腹主动脉炎症模型(炎症组)和假手术模型(对照组)小鼠各9只,采用弹丸式注入以上微泡,6 min后行CEUS检查,测量腹主动脉显影的声强度(Ⅵ).结果 MB-P、MB-S的配体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剪切应力下,MB-S和MB-P的全程(6min)结合数目均高于MB-C(P均<0.05);在0 5 dyn/cm2时,MB-S的全程结合数目与M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 0和4.0 dyn/cm2时,MB-S的全程结合数目明显多于MB-P(P均<0.05);各种微泡的全程结合数目均随剪切应力提高而减少(P均<0.05).在炎症组中,MB-S、MB P和MB-C的VI值依次降低(P均<0.05);除MB-C外,MB-S和MB-P在炎症组的VI值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剪切应力下MB-S的结合能力明显优于MB-P,可用于评价动脉血管内皮炎症反应.

  • 靶向BST2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与肿瘤细胞的体外结合能力

    作者:陈娟娟;严飞;靳巧锋;李露;郑海荣;刘先俊

    目的 制备骨髓基质抗原蛋白(BST2)靶向微泡造影剂,观察其与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和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体外结合能力,探讨BST2作为前列腺癌潜在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对BST2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制备BST2靶向脂质微泡,普通光镜下观察BST2靶向微泡造影剂,并采用Accu Sizer 780A粒度仪进行表征,以非靶向微泡作为对照,比较其与RM-1和4T1两种肿瘤细胞系的结合特性及结合率.结果 BST2在RM-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在4T1细胞中的表达;BST2靶向微泡与RM-1细胞的黏附率明显高于其与4T1细胞的黏附率,并远远高于非靶向微泡的黏附率.结论 BST2靶向微泡造影剂可与RM-1细胞特异性结合,有望作为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超声分子探针用于前列腺癌的靶向分子成像.

  • 制备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并初步评价其靶向性溶栓效果

    作者:王晓妤;穆玉明;麦培培;史琪;狄敏;黄伟良;关丽娜

    目的 制备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分析其对富血小板血栓(PRT)的靶向性和溶栓效果.方法 制备不同剂量梯度的RGDS及rt-PA单负载靶向微泡,以其佳结合剂量、按照不同加入顺序(先加入RGDS,再加入rt-PA;先加入rt-PA,再加入RGDS;将RGDS及rt-PA混匀后加入)分别制备RGDS/rt PA双负载靶向微泡,检测其结合率.比较裸微泡、单负载及双负载微泡的物理特性(直径、浓度及pH值),不同剂量梯度的同一配体与微泡的单负载结合率,同一剂量梯度的不同配体与微泡的单负载结合率,加入顺序不同的配体与微泡的双负载结合率.制备体外PRT模型,检测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的声学显像特征、靶向溶栓能力.结果 不同微泡间的物理特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剂量梯度的rt-PA、RGDS与微泡单负载结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剂量梯度的rt PA与微泡单负载的结合率均低于RGDS(P均<0.05).加入顺序不同的配体与微泡的双负载结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90,P=0.004).将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注入血栓模型管腔后,超声可见均匀分布的点状高回声,血栓边界回声明显增强;扫描电镜下可见纤维蛋白网状结构明显破坏、纤维束断裂成细沙状,并可见变形融合的血细胞.结论 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性质稳定,与配体的结合率高,声学显像特征好,具备一定的PRT靶向性及溶栓能力.

  • 白细胞介素18靶向超声微泡对动脉斑块分子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江珍珍;刘夏天;马彩叶;侯传玲;程祖胜;夏国园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靶向超声微泡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子成像.方法 以高脂喂养-免疫损伤法构建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超声检查监测动脉造模过程.以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IL-18靶向超声微泡,实验动物麻醉后随机使用裸微泡(MBc)及靶向微泡(MBt)分别对动脉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处死动物取目标斑块行病理检查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10只实验兔成功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光学显微镜观察MBt物理性质稳定,荧光显微镜显示MBt表面带有均匀的绿色光环.对目标斑块超声造影强度行半定量分析,MBc组平均强度为202±18,MBt组平均强度为2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2,P<0.001).病理检查示动脉管腔内见粥样斑块形成,Western-blotting检测示斑块内均可检测到IL-18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示MBc组造影强度与斑块内IL-18蛋白表达相对量没有相关性(r=0.534,P=0.112),MBt组造影强度与斑块内IL-18蛋白表达相对量呈线性正相关(r=0.904,P<0.001).结论 MBt对粥样斑块的显影能力优于MBc,可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敏感、特异性的诊断和治疗.

  • 超声介导靶向微泡治疗脑梗死白兔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孙泉;高枫;程正才;陈婷婷;于妲

    目的 探究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自制,含造影剂(全氟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c脱氧核糖核酸(VEGF165 eDNA)、抗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脑梗死白兔的动物实验效果,同时观察VEGF165cDNA基因转染对改善受损血管内膜的作用.方法 选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高脂饮食制作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A组)、爱通立(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白兔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梗死区质量比重.结果 治疗后A组及B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A组与B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平均计数明显少于B组及对照组(P<0.05),但B组与对照组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平均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梗死区质量占比低于B组及对照组(P<0.05),且B组梗死区质量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介导脑梗死治疗的动物实验VEGF165 cD-NA基因转染治疗效果较好,能改善血管再通情况,减轻梗死区域的炎性反应,减少梗死区质量占比,有利于治疗脑梗死.

  • 超声联合RGDS靶向微泡携尿激酶在体溶栓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组织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丽娜;王春梅;吐尔逊娜依·阿迪;穆玉明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US)联合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RGDS)靶向微泡携尿激酶(UK)在体溶解兔股动脉血栓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组织因子(TF)的表达情况.方法 42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作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①单纯超声照射(US)组;②超声照射+非靶向微泡造影剂(US+M)组;③单纯尿激酶静脉注射(UK)组;④超声照射+非靶向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US+M+UK)组;⑤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US+R)组;⑥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R+UK)组;⑦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US+ R+ UK)组.监测血流量对溶栓效果进行在体评价;120 min后,处死动物后行vWF和TF染色.结果 血流量显示,US+ R+ UK组实现了完全再通,R+UK组实现部分再通,其余组均未实现再通.vWF和TF在US、US+M、US+R、R+ UK组均为阳性,US+ M+UK、UK、US+ R+ UK组为阴性.结论 低频超声及靶向微泡携尿激酶的联合作用可抑制vWF和TF的表达,进而促进溶栓,但血液循环的再灌注会影响vWF和TF表达.

  • 结肠癌皮下移植瘤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脂质微泡超声造影特征:与裸脂质微泡比较

    作者:张莹;张秀峰;黄品同;张超;胡宪八;洪玉蓉;葛丹;刘春媚;游向东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皮下移植瘤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脂质微泡与裸脂质微泡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分析结果间差异.方法 对30只VEFGR2高表达的结肠癌皮下种植瘤Balb/C裸鼠随机应用靶向VEGFR2脂质微泡及裸脂质微泡两种超声造影剂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种超声造影剂的成像特征,应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比较两种造影剂定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肉眼观察两种超声造影剂动脉期均表现为从周边到中间的向心性灌注,增强效果无明显差异;静脉期裸脂质微泡造影表现为整体低增强,而靶向VEGFR2脂质微泡消退延迟,肿瘤内仍可见结节状不均匀高增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平均血容量、平均血流量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靶向VEGFR2脂质微泡开始消退时间、完全廓清时间与裸脂质微泡比较均有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靶向VEGFR2脂质微泡曲线下面积高于裸脂质微泡(P<0.01).结论 靶向VEGFR2脂质微泡与肿瘤内新生血管内皮靶点特异性结合,能持续增强显像,可作为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及监测抗血管治疗疗效的重要分子成像方法.

  •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血管超声分子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云华;杜联芳

    超声靶向微泡的研制有力地推动了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所谓超声分子成像,是指超声微泡通过理化作用修饰后可以特异性作用于病变组织的分子标志物,利用微泡的声学特性突出显示病变部位,间接反映了病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1-2].

  • 股动脉血栓模型兔溶栓前后血管弹性功能变化

    作者:虎晓梅;关丽娜;阿丽米娜?阿文;穆玉明

    背景: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血管弹性功能变化已在临床研究上广泛应用,而对血栓形成及融通后血栓近段血管弹性功能变化情况的研究较少。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溶栓前后兔单侧股动脉血栓近段血管于溶栓前后弹性功能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成功制作单侧股动脉血栓模型,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在低频超声辅助照射下溶栓,分别于血栓形成前及溶栓前后测量股动脉血栓近段血管的扩张系数、顺应系数、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及动脉内膜收缩期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
      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前与血栓形成后动脉弹性对比,血栓形成后血血栓近段动脉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增大(P<0.05),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收缩期径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率减小(P<0.05);血栓完全溶解后与血栓形成前动脉弹性对比;血栓完全溶解后血栓近段动脉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略增大(P<0.05),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收缩期径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率较血栓形成前无统计学差异;血栓形成后与血栓完全溶解后动脉弹性对比。血栓完全溶解后血栓近段动脉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数值减小(P<0.05),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收缩期径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率增大(P<0.05)。血栓形成后血栓近段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功能减退,血栓完全溶解后血栓近段动脉弹性功能恢复,但较正常动脉弹性功能略减低。

  • 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岩;张汉阳;杨宇丹;王辉

    超声介导靶向微泡造影属于"超声分子影像学"的范畴,是指将微泡造影剂通过血管途径进入靶组织,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来观察靶区在组织水平、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成像,借以反映病变区组织在分子基础方面的变化.特异性靶向超声微泡表面携带有对靶分子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探针(单克隆抗体或其他配体),可与组织器官上的靶分子特异结合,在超声介导下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达到良好的靶向显影效果.

  • 靶向微泡超声空化助溶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栓斑块的疗效

    作者:李雅杰;谷成

    血栓斑块形成和栓塞是许多急性疾病的关键因素,及时恰当的溶栓治疗常常能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大剂量纤溶剂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在治疗领域不断地发展,将溶栓药物与微泡结合可实现靶向结合血栓.若再于体表加以超声作用,利用空化效应破坏微泡,可加速血栓斑块软化、溶解[1].本研究拟探讨靶向微泡超声空化助溶法治疗血栓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单、可反复使用的治疗血栓的方法.

  • 靶向超声微泡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久维;程文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肿瘤的早期、无创、敏感而特异性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载体[1],从分子水平上介导肿瘤的靶向诊断和治疗.靶向超声微泡是利用微泡表面特有的生物学性质或通过特殊处理将靶向配体与微泡表面连接,使其能够持续、定向地蓄积于靶组织,实现靶向超声分子成像与靶向治疗[2,3].

    关键词: 超声 靶向微泡 肿瘤
  • 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微泡评价大白兔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芳;薛恩生;陈志奎;郭慧菲;郭晶晶;张秀娟;林礼务

    目的:探讨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脂质微泡评价睾丸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制备普通脂质微泡(MB)和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微泡(MBp).3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0.5h组、1h组、2h组、4h组,每组6只,在缺血/再灌注术后行MB和MBp的双侧睾丸造影(间隔20 min),经过4~5 min待健侧睾丸实质中MB或MBp完全消失,测量术侧睾丸第一帧超声造影的声强度(F-P,10-5 AU).随后将术侧睾丸取下行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MBp造影图像显示各IRI组术侧睾丸F-P值分别大于各组的MB(P均<0.05),并在2h[MBp (8.34±1.20) 10-5 AU,MB (1.87±0.25)10-5 AU]高.对照组术侧睾丸MB、MBp声强度未见明显差异(均为0 AU)(P>0.05).免疫组化示对照组睾丸血管内皮无明显P-选择素表达,而IRI组P-选择素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结论: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微泡超声造影能够评价睾丸IRI的炎症反应.

  • 骨髓基质抗原蛋白2靶向微泡的制备及小鼠肿瘤新生血管超声分子成像研究

    作者:郑海荣;严飞;钱明

    目的 研究制备针对骨髓基质抗原蛋白2(BST2)的TMBs造影剂(BST2-TMBs),通过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对小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检测,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抗BST2的抗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接的方式连接于微泡(MBs)表面,获得BST2-TMBs,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MBs的形态,用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其分布;通过体外细胞黏附实验研究TMBs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合性能,并对小鼠前列腺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行超声分子成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BST2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对独立样本行t检验.结果 制备的BST2-TMBs的平均粒径为1.61μm,其中95%的微泡在1~5 μm之间.BST2 -TMBs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平均每个视野有(165±25)个TMBs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远高于非靶向微泡(IgG-MBs)对照组的(10±3)个微泡(t=10.662,P<0.01).黏附的TMBs能够明显增强内皮细胞的超声信号强度,TMBs为27.93±5.14(灰度值),非靶向微泡为3.61±1.67(灰度值)(t=7.239,P<0.01).小鼠在体肿瘤超声分子成像表明:BST2-TMBs处理组在微泡注射7min时信号强度(扣除微泡击碎后的信号强度)为38.79±0.29(灰度值),能保持47.65%的微泡注射30 s时的信号强度(灰度值81.40±0.37),而IgG-MBs处理组在微泡注射7 min时的信号强度(扣除微泡击碎后的信号强度)是9.46 ±0.17(灰度值),仅能保持11.39%的微泡注射30 s时的信号强度(灰度值83.01±0.60).相比之下,TMBs在肿瘤部位的超声信号强度较非靶向微泡提高4.27倍(t=65.587,P<0.01).免疫组织化学证实BST2蛋白在小鼠前列腺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表达.结论BST2 -TMBs可以用于小鼠前列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声分子成像,这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 血管内皮靶向微泡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声分子显像

    作者:邓倾;王益佳;周青;陈金玲;曹省;胡波;姜楠

    目的:构建针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靶向微泡,实现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向显像.方法:构建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靶向阳离子微泡(TCMB)和非靶向普通阳离子微泡(C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培养至70%融合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脐静脉,CMB和TCMB分别以2.0 dynes/cm2的剪切应力通过平行板流动腔连接的细胞培养皿/脐静脉,比较CMB和TCMB对HUVEC/脐静脉的靶向粘附能力.2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CMB组和TCMB组,每组各10只,参照相关文献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耳缘静脉注射1ml浓度均为2×108个/ml的CMB(CMB组)和FITC二抗标记的TCMB(TCMB组),比较CMB和TCMB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向显像能力.结果:CMB与TCMB的粒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1.90μmvs 3.10±2.10μm,P>0.05),CMB表面电位高于TCMB(+31.30±3.90mV vs +22.00±2.40mV,P<0.01).与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TCMB数量是CMB的19.4倍,与脐静脉粘附的TCMB声强度是CMB的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MB可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的冠脉内定向聚集,实现靶向超声分子显像,而CMB无明显靶向显像功能;TCMB组兔损伤区域心肌声强比是CMB组的1.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AM-1靶向微泡能与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粘附,实现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向超声分子显像.

  • 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微泡对心肌梗死受损内皮靶向识别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青;陈鹏;邓倾;宋宏宁;曹省;谢满英;尹家保

    目的:探讨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靶向微泡对兔心肌梗死后受损内皮的靶向识别能力.方法:分别制备携抗ICAM-1的阳离子靶向微泡及携抗ICAM-1的Sono Vue靶向微泡,以不带ICAM-1的单纯阳离子微泡和Sono Vue微泡作为对照;显微镜下观察4种微泡与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结合情况;用FITC荧光分别标记各组微泡;制备兔心肌梗死模型,于造模后3d经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各组微泡,经胸超声检测4组兔心肌造影情况,之后处死兔获取心脏标本,冰冻切片检测靶组织中荧光情况.结果:显微镜检测显示HUVEC周围可见较多携抗ICAM-1阳离子或Sono Vue微泡聚集黏附,而单纯阳离子微泡和单纯Sono Vue微泡无明显黏附现象;兔心肌造影显示抗ICAM-1阳离子靶向微泡组和携抗ICAM-1的Sono Vue微泡组显影持续时间高于单纯阳离子微泡组和Sono Vue微泡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携抗ICAM-1阳离子微泡组和携抗ICAM-1的Sono Vue微泡组梗死区中受损血管内膜面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而单纯阳离子组和Sono Vue微泡组血管内膜面仅见少量暗淡的绿色荧光.结论:携抗ICAM-1的靶向微泡可特异识别受损的血管内皮,有助于目的基因的靶向释放.

  • 超声联合靶向阳离子微泡介导Ang-1基因转染改善兔缺血心肌功能

    作者:邓倾;张丙宏;王益佳;加丹;陈思楷;杨远婷;周青

    目的:构建靶向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血管新生基因转染家兔心肌组织的效率,从而提高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构建家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靶向阳离子微泡(TCMB)和非靶向普通阳离子微泡(CMB),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Control),将家兔分为3组:TC-MB治疗组,CMB治疗组和Control组,在UTMD作用下分别介导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转染家兔心肌组织,比较三组转染效率及心功能.结果:CMB与TCMB的粒径无明显差异[(2.9±1.9) μm vs (3.1±2.1) μm,P>0.05],二者表面电位分别为(+31.3±3.9) mV和(+22.0±2.4) mV (P<0.01),每千万个微泡的载基因量分别为(3.3±0.7)μg和(4.0±0.9) μg(P<0.05).转染治疗后3d,TCMB组的Ang-1基因表达高于CMB组,CMB组高于Control组(均P<0.05).与心梗后2d相比,转染治疗后28 d,Control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一步减低[(44±10)%],而CMB组和TCMB组均有所改善,但以TCMB组显著[(59±7)% vs (54±8)%,P<0.05].结论:ICAM-1靶向阳离子微泡能增加载基因能力及靶向性,提高UTMD介导Ang-1基因转染的效率,改善兔缺血心肌功能.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