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花青素对离体肺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作者:牛彩琴;孙安;雷枭;张团笑

    背景:原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缩合而成,有保护血管内皮、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降低血压、抗氧化活性、抗水肿、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方法:家兔离体肺动脉环为标本,以去甲肾上腺素(1×10-6 mol/L)预收缩肺动脉环后给予0.625,1.25,2.5 mg/L 原花青素观察其张力变化。再将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干预的家兔离体肺动脉平滑肌去除血管内皮、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1×10-4 mol/L)、甲烯蓝(1×10-5 mol/L)、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10-5 mol/L)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1×10-5 mol/L),探讨它们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原花青素对肺动脉环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可使1×10-6 mol/L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产生明显舒张,并呈量效依赖性(r=0.69,P <0.001)。②去除血管内皮、左旋硝基精氨酸和甲烯蓝均可减弱原花青素舒张血管的作用,但吲哚美辛和普萘洛尔无影响。③20 mg/L原花青素能明显压低去除内皮细胞肺动脉血管的去甲肾上腺素、KCl和CaCl2的量效收缩反应曲线,且去甲肾上腺素、KCl和CaCl2的亲和力指数降低(P <0.01)。④原花青素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第Ⅰ时相收缩,而对CaCl2引起的第Ⅱ时相收缩无影响。⑤实验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对肺动脉的舒张效应是内皮依赖性的,与NO/cGMP介导有关,可拮抗受体依赖性钙通道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降低细胞内Ca2+引起血管舒张。

  •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仪华;王舒;袁影

    背景:斑块内血管新生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的,而血管新生又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转染减少兔血管损伤后的新生内膜形成,亦显著减少早期血管的炎症和增生以及晚期的新生内膜形成。
      目的:观察局部高表达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n=8)。②假手术组(n=8)。③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组(n=16)。④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sFlt-1组(n=16)。前2组兔给予正常颗粒饲料饮食。后2两组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行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内皮,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组和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sFlt-1组兔右髂动脉腔分别注射空质粒 pEGFP-N1和脂质体包裹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重组质粒。
      结果与结论: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组以及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sFlt-1组兔血脂水平明显升高,造模3 d 后髂动脉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且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sFlt-1组兔斑块面积、斑块周径、斑块大厚度和斑块内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球囊损伤+高脂饮食+pEGFP-N1组。表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物模型中可有效表达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延缓斑块的发展。

  •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Rho激酶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益气活血方的干预

    作者:张红珍;焦瑞;李丽;张英;钱艳;郭春兰

    背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缺氧;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减少新生斑块的破裂,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主动脉 Rho 激酶、组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 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维生素 D3加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10 g/kg 组、补阳还五汤20 g/kg 组、辛伐他汀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预防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干预28 d,检测主动脉 Rho 激酶、组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 表达及血脂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高脂饮食加维生素 D3可诱导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②Rho 激酶、组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 表达量及血脂水平:正常对照组、补阳还五汤20 g/kg 组、辛伐他汀对照组、补阳还五汤预防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补阳还五汤10 g/kg 组也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补阳还五汤预防组、补阳还五汤20 g/kg 组、辛伐他汀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结果提示益气活血方剂补阳还五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 Rho 激酶、组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 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清醒心肌缺血模型的可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作者:刘远春;宋小文;杨红

    背景:麻醉是动物实验对动物采取的保护措施,但相应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清醒与麻醉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模型犬的各项指标差异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只Beagle犬分5组,每组4只,按照完全正交拉丁方安排进行实验,按照不同的步骤进行依次干预,干预步骤包括正常观察(正常对照10 min后观察30 min)、清醒模型(正常对照后狭窄冠状动脉10 min,再观察30 min)、清醒治疗(正常对照后狭窄冠状动脉10 min,舌下含服50μg/kg硝酸甘油,观察30 min)、麻醉模型(对动物进行麻醉,正常对照后狭窄冠状动脉10 min,再观察30 min)、麻醉治疗(对动物进行麻醉,正常对照后狭窄冠状动脉10 min,舌下含服50μg/kg硝酸甘油,观察30 min)。记录清醒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后,犬心电、血压、心率和体温水平,以及心肌缺血犬清醒与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体温、心率、心电图 ST 段变化,观察硝酸甘油对心肌缺血犬清醒与麻醉状态下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后,清醒犬心电、血压、心率和体温均发生一定改变,其中心电图ST段出现显著上升情况。心肌缺血模型犬麻醉状态下的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清醒状态(P<0.05),麻醉与清醒状态下犬的心电图ST段均出现明显上升。经硝酸甘油治疗,清醒状态下的心肌缺血模型犬起效较快。说明清醒状态下的心肌缺血模型与临床拟合度更高,可以大限度减少麻醉等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 股动脉血栓模型兔溶栓前后血管弹性功能变化

    作者:虎晓梅;关丽娜;阿丽米娜?阿文;穆玉明

    背景: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血管弹性功能变化已在临床研究上广泛应用,而对血栓形成及融通后血栓近段血管弹性功能变化情况的研究较少。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溶栓前后兔单侧股动脉血栓近段血管于溶栓前后弹性功能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成功制作单侧股动脉血栓模型,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在低频超声辅助照射下溶栓,分别于血栓形成前及溶栓前后测量股动脉血栓近段血管的扩张系数、顺应系数、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及动脉内膜收缩期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
      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前与血栓形成后动脉弹性对比,血栓形成后血血栓近段动脉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增大(P<0.05),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收缩期径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率减小(P<0.05);血栓完全溶解后与血栓形成前动脉弹性对比;血栓完全溶解后血栓近段动脉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略增大(P<0.05),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收缩期径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率较血栓形成前无统计学差异;血栓形成后与血栓完全溶解后动脉弹性对比。血栓完全溶解后血栓近段动脉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数值减小(P<0.05),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收缩期径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率增大(P<0.05)。血栓形成后血栓近段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功能减退,血栓完全溶解后血栓近段动脉弹性功能恢复,但较正常动脉弹性功能略减低。

  • 盐负荷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胸主动脉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

    作者:常笑语;吕雪漫;黄淑华;郑晓秋;袁毅

    背景:近年来正常人尸体和动物动脉血管的力学特性和黏弹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的:定量分析正常饲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盐负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拉伸力学特性。方法:取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对实验组大鼠持续盐负荷干预16周,对照组大鼠引用普通自来水,正常饮食。实验第16周,取两组大鼠胸主动脉各10个试样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胸主动脉试样7200 s应力下降量、7200 s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证实,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盐负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应力松弛特性均发生了改变,其中盐负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变化较显著。

  • 人参皂苷Rb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

    作者:吴惠珍;贾庆忠

    背景:人参皂苷Rb3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心血管方面。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3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20只,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 mL/(kg?d),连续2 d;阳性药物组灌胃给予地尔硫卓2 mL/(kg?d),连续2 d;低剂量给药组、中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人参皂苷Rb310,20,30 mg/(kg?d),连续2 d。给药2 d后,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任何处理;其余5组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8 h后,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计算脏器系数与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测定血清中同工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内皮舒张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生化指标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病理切片:中剂量与高剂量人参皂苷Rb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②脏器系数与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与高剂量人参皂苷Rb3能显著降低大鼠脏器系数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P<0.05,P<0.01);③血清指标: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3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同工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内皮舒张因子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④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3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细胞过脂质化、抗自由基、抗炎症反应及影响心肌酶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有关。

  • 电镜下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模型大鼠的血管超微结构

    作者:胡萍;陈谊;盛净

    背景:以往的血管损伤再狭窄模型大多在健康动物的正常血管上进行,研究仅仅针对正常动脉损伤后的愈合反应,而非粥样硬化血管壁球囊损伤后的反应,因此不能精确模拟人体血管成形术后的病理过程,不能完全反映人类疾病过程。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了解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
      方法: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使用2F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侧颈总动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内膜、中膜增生的改变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壁超微结构。
      结果与结论:损伤后7d新生内膜开始形成,至3个月时内膜增厚达大,管腔明显狭窄,损伤动脉壁可见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电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向“合成表型”转变,后期大部分恢复正常“收缩表型”。提示,应用球囊导管可以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平滑肌细胞的表型改变、迁移及增殖是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基础。

  • 祛浊化痰中药干预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

    作者:宋筱靓;王帅;王凤荣

    背景: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祛浊化痰中药对血清脂质、脂蛋白和肝脂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祛浊化痰中药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同时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连续10周;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连续10周;祛浊化痰预防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祛浊化痰中药10 mL/(kg?d),连续10周;血脂康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一次性灌胃给予血脂康10 mL/(kg?d),连续10周;祛浊化痰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d),连续6周,此后改为灌胃给予祛浊化痰中药10 mL/(kg?d),连续4周。第10周末,检测兔血脂、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RNA表达水平,以及取主动脉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血脂康、祛浊化痰中药可通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RNA表达水平,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其中祛浊化痰中药预防性应用的效果好于治疗性应用。

  • 升麻苷H-1利用鼻腔嗅觉区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高维娟;王茹;韩红伟;师旭亮

    背景:近些年研究表明,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目的:研究大鼠鼻腔给药及静脉注射升麻苷H-1的药代动力学和脑靶向性归经的组织分布特性,探索升麻苷H-1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鼻腔给药及静脉注射给予升麻苷H-1后,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主要的归经组织器官(肺、脾、胃、大肠、肝、肾、脑、大脑、小脑、脑脊液、嗅球、嗅区等)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用DAS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升麻苷H-1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主要的归经器官中,肺、脑药物浓度分布均远高于其他脏器组织。②升麻苷H-1鼻腔给药后经以下吸收通路直接转运入脑:鼻腔嗅黏膜吸收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嗅球,然后相继进入嗅区、脑脊液大脑、小脑等部位,嗅球是药物分子经鼻腔入脑的必经之路。③与静脉注射给药相比,升麻苷H-1鼻腔给药具有明显的肺、脑靶向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