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芳;杨浣宜;李建蓉;张红叶;芦红艳;张技革;史秀忠;康朝辉;杨瑛;姜先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一组男性心血管疾病易患人群(358例)进行常规体检,包括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同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IMT.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颈动脉IMT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IMT与年龄、血压及血糖呈正相关,与开始吸烟年龄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肌梗塞、脑卒中患者的IMT值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而心绞痛患者颈动脉IMT值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作为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万俊;仇圣刚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和其对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严格选择122例住院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应用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检测血清NSE、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Hcy水平分为两组:正常水平组和高Hcy组.结果 (1)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患者IMT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16.93±5.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患者即刻记忆功能和延迟回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浆Hcy与左侧IMT、颈动脉粥样斑块呈正相关(r=0.671,P=0.009;r=0.632,P=0.025);血清NSE与血浆Hcy和左侧IMT呈正相关(r=0.602,P=0.032;r=0.621,P=0.028);血清NSE与即刻记忆功能、延迟回忆呈负相关(r=-0.589,P=0.021;r=-0.563,P=0.015);(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SE的佳诊断界点为15.21 μg/L,敏感性88.23%,特异性85.70%.结论 高Hcy可能通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参与神经元损害,从而引起认知损害.血清NSE对预测其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有一定帮助.

  • 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度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的关系

    作者:董培康;罗开良;胡蓉;刘增长;邓昌明

    目的 进一步了解动脉硬度指数(ASI)定量检测动脉硬化程度的可靠性.方法 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87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用高频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结果 (1)ASI与IMT呈正相关:r=0.395,P<0.01, ASI正常组(0~70)、轻度升高组(71~120)、中度升高组(121~180)和重度升高组(>180)的IMT值依次为(0.74±0.13)、(0.88±0.12)、(0.94±0.12)和(0.97±0.15)mm,后3组与正常组的IMT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0级斑块组ASI值为(120.1±57.7)、1级斑块组ASI值为(124.1±48.3)、2级斑块组ASI值为(158.6±49.8)和3级斑块组ASI值为(204.7±47.0), 2级斑块组和3级斑块组的ASI高于0级斑块组(P<0.01),3级斑块组的ASI高于1级斑块组(P<0.05).结论 ASI是一个较好的检测动脉硬化的指标.其应用价值尚需较大规模临床人群验证.

  • 拉西地平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俊萍;郭晓华;祁美萍;陈丽珠;郑玉云

    目的 研究拉西地平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拉西地平(4~8 mg/d)降压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拉西地平治疗12月后,降压疗效明显,颈动脉IMT明显减低,从(0.94±0.07)减低到治疗后的(0.85±0.07)mm(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拉西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颈动脉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2型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海辉;冼晓菊;曹衡玉;孟莉娟;欧阳征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股动脉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颈动脉及股动脉进行检查,分析其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①109例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68例(62.4%),股动脉IMT增厚53例(48.6%),颈动脉IM T增厚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P<0.05);②35例(32.1%)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形成,而股动脉斑块形成的50例(45.9%),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P<0.05);③颈动脉与股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分别是13例和11例,两者狭窄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姜涛;宋秀霞;张敏

    102例2型糖尿病病人和55例非糖尿病者的研究显示,颈动脉的内中膜平均厚度和大厚度与年龄和胰岛素抵抗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

  • 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计元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玄继昌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王瑞金;脱厚珍;王得新;王佳伟

    目的 观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以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MV IgG抗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IMT,比较CMV IgG阳性及阴性患者在年龄、男性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临床特征方面的构成以及颈总动脉IMT差异.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中,51例(73%)CMV IgG阳性,19例(28%)CMV IgG阴性.CMV IgG阳性及阴性组患者在年龄、男性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构成方面基本相同,CMV IgG阳性组平均IMT为1.48mm,CMV IgG 阴性组平均IMT为1.24mm,统计表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5).结论 CMV感染可增加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印肖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HP彩色超声检查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98例,阳性率81.7%;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9例,阳性率19.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三组:脑梗塞组、腔隙性脑梗塞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IMT,三组比较,脑梗塞组与T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塞与脑梗塞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塞与TI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脑梗塞组和TIA组患者比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病变的应用

    作者:高凌燕

    目的 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高血压病病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杨丽兰;张水旺;李天亮;康春松;陈小平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5例高血压病病人及13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DD)进行观测,并观察EDD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尿钠、尿钾等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病人的ED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5.76%±4.93%vs10.96%±6.73%,P<0.01),而ND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15.35%±8.33%vs 17.09%±9.71%).EDD与血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355,P=0.013),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2,P=0.044),与24 h尿钾排出量呈负相关(r=-0.311,P=0.004 5),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293,P=0.004 3).EDD与IMT不相关(r=-0.118,P=0.42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且早于血管结构的改变,并可能为引起结构改变的原因.

  • 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军;曾慰;胡名松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治疗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以及合用格列吡嗪对辛伐他汀的增效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治疗后,测量血脂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活性和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其IMT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相比,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的TC、TG和HDL-C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LDL-C显著减少(P<0.05),两组间ET-1和TNF-α以及IMT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活性,进而对颈动脉粥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而合并格列吡嗪治疗能够起到增效作用.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何育生;李萍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对284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1).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5),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

    作者:何育生;李萍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B超技术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进行测量,并分析颈动脉IMT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血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和ApoA1/ApoB的比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与对照组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总动脉IMT增厚与年龄、FIB、TC和HDL密切相关(P<0.05),与血糖和LDL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糖本身可能不是导致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可能通过脂质代谢紊乱和血流变学改变而促进颈动脉IMT增厚和脑血管病的发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宏文;赖春梅;钟俜;钟湧辉;赵志和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对178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8).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5),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基于“微型积证”理论分析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特点

    作者:王婷;叶小汉;吕洪雪;吕颖顺

    目的:在“微型积证”理论基础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方法:1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气滞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互结证、血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证型,同时采集患者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积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证型分布有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比例高,血虚痰瘀互结证比例低.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大,阴虚痰瘀互结证次之,气滞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小.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距,其中气虚痰瘀互结型总胆固醇(CHO)水平高,与气滞痰瘀互结、血虚痰瘀互结及阳虚痰瘀互结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以及阴虚痰瘀互结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斑块积分较其他四个证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各证型在平均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 颈动脉超声评分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晓玲;谢永高;熊威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评分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78例因不同病因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于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IMT值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组与多支病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较早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可以早期估计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程度.

  •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张红梅;李承宴;何国厚;张晓东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色超声检测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多.各组内软斑和混合斑比硬斑更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P<0.05).两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软斑与混合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汽车尾气对血清Hcy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关系的影响

    作者:付林;DUAN Jian-ping;赵红梅;袁光雄;许俊

    目的 探讨暴露于汽车尾气是否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65名高速公路收费员和43名健康对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量,采用多普勒测量.结果 高速公路收费员血清Hcy(14.5±4.9 mmol/L)和IMT(0.757±0.18 mm)均高于对照组(12.0±2.8 mmol/L、0.612±0.11 mm),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速公路收费员组(r=0.36,P<0.005)和对照组(r=0.36,P<0.005)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IMT均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暴露于汽车尾气可引起氧化应激,机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导致IMT增厚.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