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进监测分析项目在婴幼儿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熊勇;姜玉娥;骆翠媚;李杏粉;刘婷婷;龙晓玲;付四毛

    目的 探讨改进监测分析项目在婴幼儿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12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的婴幼儿104例纳入研究,将《成人通用监测观察项目表》监测项目中反酸、烧心、疼痛更改为哭闹、咳嗽、呕吐,设计为《儿童监测观察项目表》,分析患儿在其哭闹、咳嗽、呕吐、发绀、心率改变时食管pH值情况.分别对采用两种监测观察项目表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对GER诊断阴性率及判断患儿反流程度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监测中患儿不良反应.结果 患儿在哭闹、咳嗽、呕吐、发绀、心率改变时食管pH值均会有改变,按照pH≤4的百分率依次为呕吐、咳嗽、哭闹、发绀、心率改变;两种监测观察项目表记录的数据,检查结果在无反流即阴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5,P>0.05).在判断中、重度反流程度方面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00,P<0.05).结论 为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婴幼儿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分析项目有必要进行改进.

  • 24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在鉴别非糜烂性反流病和功能性烧心中的作用

    作者:戴菲;陈芬荣;邱璟璟;王学勤;张军

    目的:评估24 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在鉴别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功能性烧心(FH)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典型GERD症状且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132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24 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分析食管酸暴露时间(AET)、各种反流事件及反流症状相关概率(SAP)。结果根据食管异常AET和SAP,132例患者分为:48例(36%)为病理性酸反流组(NERD pH阳性组),51例(39%)为pH阴性/SAP阳性组(HO组)和33例(25%)pH阴性/SAP阴性组(FH组)。NERD pH阳性组总反流次数、酸反流次数、液体反流次数、AET、食团清除时间较HO组、FH组及对照组显著增加;HO组总反流次数、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AET较FH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NERD pH阳性组和HO组近端反流次数较FH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FH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ERD和FH患者24 h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可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年龄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作者:裴艳香;尚占民;郝建宇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24 h pH监测、食管测压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05-2010年2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4 h pH监测、食管测压的资料.结果:(1)随年龄增长,内镜下LA-B至LA-D级食管炎比例逐渐增加,并且青年组与老年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 vs 36.5%,P=0.005);(2)随年龄增长,老年组DeMeester积分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9±26.52 vs 31.08±26.86; 29.69±17.63,P=0.038; 0.000).老年组pH<4的卧位时间百分比及立位酸清除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0.005);(3)随年龄增长,食管中下段蠕动波幅逐渐下降,非传导性收缩百分比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9±6.20 vs 16.88±8.86,P=0.007).结论:随年龄增长,食管动力障碍逐渐加重,食管酸暴露时间逐渐延长,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逐渐增加.

  • pH值监测正常与异常的内镜阳性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比较

    作者:冯桂建;赵丽莉;刘玉兰

    目的:比较pH监测正常与异常内镜阳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患者在食管动力学上的异同.方法:经内镜确诊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或Barrett's食管患者共49例, 依据动态pH监测DeMeester积分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 正常组12例, 异常组37例, 异常组有8名患者伴有裂孔疝, 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动力的不同.结果: 两组比较pH监测正常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P = 0.036), 食管体部中下点(P = 0.048)及肛侧收缩幅度(P = 0.017)高于pH监测异常组. 剔除食管裂孔疝患者后, 食管体部肛侧的收缩幅度仍有明显差异(P = 0.035).结论:监测正常组LESP以及食管体部中下点及肛侧收缩幅度高于监测异常组, 正常组由于其清除功能及屏障功能强于异常组导致反流甚难达到通常pH电极位置, 或达到后很快被清除.

  • 症状相关概率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强;徐镶怀;余莉;梁四维;吕寒静;邱忠民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症状相关概率(SAP)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佳标准,以提高诊断精确性.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连续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可疑GERC患者,进行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值监测检查,结合患者日记卡上咳嗽记录计算SAP,并经药物抗反流试验证实诊断.根据高的Youden指数确立SAP诊断GERC的佳标准,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计算AUCROC和Kappa值,并与国内外SAP 诊断标准相比较.结果 在纳入的103例中,87例(84.5%)患者终确诊为GERC,其中酸反流引起者54例(62.1%),非酸反流引起者33例(37.9%).SAP≥80%时Youden指数高(0.372),AUCROC 值为0.686,Kappa值为0.264,诊断GERC的敏感度为74.7%,特异度62.5%,阳性预测值91.5%,阴性预测值31.3%,维持较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平衡,优于国内SAP≥75%和国际≥95%的诊断标准.结合DeMeester积分≥12.7的条件,则AUCROC值为0.820,Kappa值0.689,敏感度87.0%,特异度76.0%,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80.0%,诊断效率和精确性与单纯SAP≥80%比较有进一步提高.结论 SAP≥80%可能是GERC的更合适诊断标准.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功能及意义

    作者:徐镶怀;余莉;陈强;黄芸;孙会会;易丽莎;许树长;吕寒静;邱忠民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3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咳嗽组),其中酸反流引起者81例,非酸反流引起者54例,标准抗反流治疗有效者88例,需要强化抗反流治疗者47例.所有患者通过食管压力检测系统测量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长度和松弛率、食管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食管收缩时间,结合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分析酸和非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食管功能的变化差异以及对抗反流治疗反应的影响,并与26例无咳嗽的胃食管反流患者(非咳嗽组)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咳嗽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11±5)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5±5) mmHg(q=3.70,P=0.000);长度为(2.2±0.5)cm,较对照组的(3.0±1.0)cm短(q=2.78,P=0.017);但松弛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4,P =0.258).此外,咳嗽组的食管蠕动收缩波幅为(33±13) mmHg,小于对照组的(45±11) mmHg(q=2.19,P=0.030);蠕动波传导速度为(2.6±0.8)cm/s,低于对照组的(3.4±0.6)cm/s(q=2.91,P =0.010);收缩时间为(4.9±2.2)s,较对照组的(3.1±0.8)s延长(q=3.25,P=0.001);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和食团清除时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603,P=0.000).但与非咳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酸和非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间的各项食管功能指标也相似,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仅反映反流物性质的指标两者有所不同.标准抗反流治疗有效者的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为(2.2 ±0.6)cm/s,明显低于需要强化抗反流治疗者的(3.0±1.0) cm/s(t =2.066,P=0.041).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存在食管功能障碍,其程度与反流类型无关,但可影响药物抗反流治疗的效果.

  •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表现与酸反流的关系

    作者:赵莉;许乐;刘方旭;石蕾;张雷;杨鹤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食管外表现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证实为RE老年患者69例,入选者均有胃灼热、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咳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症状.对所有患者行24 h食管pH值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病理性酸反流组(中重度组)40例和轻度病理性酸反流组(轻度组)2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20 mg,3次/d),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酸反流中重组食管外症状总积分(14.4±2.71)分.明显高于酸反流轻度组(8.2±2.0)分,经埃索美拉唑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外症状比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后中重度组食管外症状总积分为(12.2±1.9)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 结论老年RE患者的食管外症状与酸反流显著相关.老年患者因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及哮喘长期就诊而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到GERD的可能性,尽早行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玻;余莉;邱志宏;徐镶怀;吕寒静;许树长;陈莹;邱忠民

    目的 探讨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可疑GERC患者,进行MII-pH,并经药物抗反流治疗证实诊断.分析MII-pH对GER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总符合率、阳性预计值和阴性预计值,并计算AUCROC和Kappa值.结果 在接受MII-pH的56例患者中,35例结果阳性,30例(85.7%)确诊为GERC,其中酸反流引起者25例(83.3%),非酸反流引起者5例(16.7%).在21例MII-pH阴性结果患者中,有6例(28.6%)经药物抗反流治疗,GERC诊断得到证实.MII-pH对GERC的诊断灵敏度为83.3%,特异度75.0%,假阳性率25.0%,假阴性率16.7%,总符合率80.4%,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71.4%,AUCROC 0.792,Kappa值0.577.结论 MII-pH能识别包括非酸反流在内的所有GERC,是较灵敏可靠的GERC诊断手段.

  • 呼出气一氧化氮及食管pH监测对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作者:姚琳;张睢扬;王爱娥;刘复州;田慧丰;孟晓皓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诊断和鉴别支气管哮喘及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价值及其与24h食管pH测定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例及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6例,分别测定FeNO、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百分比、24 h食管pH测定中pH <4的时间百分比,pH <4的总次数,pH <4大于5 min以上的次数及DeMeester评分,分别比较三组FeNO水平的差异及与上述测定指标的关系.结果 FeNO、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在三组组间存在总体差异,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哮喘组和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组比胃食管反流病组FeNO、EOS、EOS%均显著增高(P<0.05~0.01);哮喘组比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组FeNO显著增高(P<0.05),而EOS、EOS%无明显差异;哮喘组FeNO水平与EOS和EOS%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胃食管反流病(GERD)组及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组FeNO水平与EOS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组FeNO水平与pH <4的时间百分比、pH <4的总次数、pH <4发作大于5min的次数及DeMeester评分值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均<0.01);哮喘组FeNO水平与24h食管pH监测结果没有相关性.结论 FeNO是一项检测气道炎症的敏感指标,尤其能反映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在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吸入酸性胃内容物可能以双重作用影响FeNO的变化,提示在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FeNO的增加可能部分反映了胃酸反流的严重程度;FeNO对于哮喘和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同时为鉴别哮喘和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聚桂醇在食管裂孔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建东;赵法云;王磊;边振光;左振球;王奎玲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食管裂孔疝( HH)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HH患者69例,常规进镜至胃腔,退镜至食管膈裂孔压迹处,通过内镜活检孔插入注射针,在食管膈裂孔压迹处、齿状线处及LES区环周分别多点注射聚桂醇,点间隔1 cm,总量小于10 ml,每周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个月再次测定食管pH值、食管压力并胃镜检查,比较注药前后患者的食管pH值、食管压力指数、内镜下黏膜改变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注药后1个月的食管pH值、食管压力及齿状线与膈食管裂孔压迹的距离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注药后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聚桂醇注射于LES区及膈裂孔区可改善食管内酸性环境,降低酸暴露时间,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非手术治疗者的生存质量。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作者:孙自勤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上的棘手问题.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上消化道内镜、食管内动态pH监测以及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值监测等技术能够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提供帮助.通过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调整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种类和服药时间,配合促胃肠动力药、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抑制剂、疼痛调节剂或抗反流手术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顽固症状.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食管反流的观察

    作者:鉴谧;曲辉;孙国瑞;周鹏;何庆泗

    目的 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术后和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酸碱暴露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的7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别于术后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后食管酸碱暴露的特点.结果 本组77例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25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33例,单纯行近端胃切除术19例.单纯行近端胃切除组酸反流总次数、超过5 min的酸反流次数、长的酸反流时间(min)、pH <4.00的总时间和DeMeester积分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组(U=32,P<0.01;U =35,P<0.01;U=23,P<0.01;U=39,P<0.01;U=49,P<0.01),全胃切除组所有病例仅显示碱性反流(pH >7.00).近端胃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组碱反流总次数低于全胃切除组(U=52,P<0.01)和单纯行近端胃切除组(U=182,P<0.05),而近端胃切除术加幽门成形术组长碱反流时间、pH >7.00总时间均长于全胃切除组(U=125,P<0.01;U=143.5,P<0.01)和单纯行近端胃切除组(U =23.5,P<0.01;U=14,P<0.01).结论 近端胃切除术中行幽门成形术后碱性反流比较严重.幽门成形术可能加重碱性反流并且不会减轻酸性反流.全胃切除术和不行幽门成形的近端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阻止碱性反流方面效果更优.

  • 三种抗胃食管反流手术治疗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评估

    作者:熊启星;林茹;张泽伟

    目的以食管动力学和胃食管反流评估食管裂孔疝3种抗反流手术疗效.方法 41例食管裂孔疝中滑疝15例、旁疝3例、混合疝23例.年龄2个月~3岁,体重5.5~9.5kg.食管裂孔修补加Dor手术28例,加Toupet手术10例,仅做单纯裂孔修补3例.全组进行了手术前、后食管动力及24h食管pH监测.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良者37例(90.24%),术后早期胃排空延迟1例(Toupet手术组)GI示食管下段狭窄5例,但有明显吞咽困难仅1例(未做胃底折叠术组),伤口裂开1例(Dor手术组).术后3例仍有呕吐(Dor手术组),3例复发(2例Dor手术组,1例Toupet手术组).全组手术前后LESP改变不明显P>0.05,LESL术后明显增长,Dor手术组(1.93±0.61)cm,Toupet手术组(1.78±0.44)cm,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旁疝混合疝组中用Dor手术修补术后LESL(2.13±0.61)cm,增长较Toupet手术修补更为显著[(1.71±0.49)cm,P<0.05].全组术后24h食管pH监测参数明显改善,并以Toupet手术改善显著.结论三种抗反流手术均能有效减轻胃食管反流,以Toupet手术效果佳.

  • 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对咽喉反流的诊断价值及特点

    作者:张立红;熊灵峰;郑宏伟;韩琳

    [目的]对咽喉反流患者用食道测压定位法行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特点.[方法]对53例疑咽喉反流患者用食道测压定位法行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同时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2个量表评估.[结果]53例患者中31例咽喉反流阳性,与吸烟有相关性.RSI中以声嘶、咽异物感、持续清嗓为主要症状,RFS中以后连合增生、假声带沟、喉内黏液附着为主要体征.咽喉部酸反流主要发生在直立位,其中9例患者只有咽喉反流性疾病,10例只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酸反流次数、酸暴露时间(即pH<4.0的总时间)与2个量表的评估有显著性差异.咽喉部pH监测结果与2个量表评估结果程度一致.[结论]咽喉反流性疾病可不伴发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减少酸反流次数及减少酸在咽喉部停留时间在治疗疾病中较为重要,RSI和RFS 2个量表可作为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的初筛.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刚;吴玮;王磊;徐小杭;刘红丹;徐冰心;韩浩伦;周莹;张艺俨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12月在我科以睡眠打鼾、憋气为主诉就诊,同步行Dx-pH与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成年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OSAHS患者中轻度27例,中度33例,重度3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27.0±18.1)次/h,低血氧饱和度81.1%±8.4%.18例(19.6%)患者伴LPRD,10例为直立位反流,2例为卧位反流,6例直立位、卧位均存在反流,其中轻度OSAHS组2例(7.4%),中度OSAHS组5例(15.2%),重度OSAHS组11例(34.4%).三组LPRD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404,P=0.024).伴LPRD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35.8±17.0)次/h]明显大于不伴LPRD的OSAHS患者[(24.9±17.8)次/h](t=2.412,P=0.023),但低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79.3%±8.4%vs 81.6%±8.4%)(P>0.05).结论 OSAHS与LPRD有一定的共患率,且病情越重,LPRD发病率越高.OSAHS患者伴发的咽喉反流仍以直立位为主.伴LPRD的OSAHS患者呼吸紊乱程度更重.但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两种方法诊断咽喉反流患者的嗓音特征及治疗前后变化

    作者:闫燕;万苡辰;刘庆松;马芙蓉

    目的用pH监测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联合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分别诊断咽喉反流,了解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后两种不同方法诊断咽喉反流患者嗓音学参数的变化,以期将嗓音改变作为咽喉反流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之一。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应用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及pH监测诊断为咽喉反流的患者26例,作为pH组;通过RSI、RFS诊断为咽喉反流的患者26例为量表组,无任何咽喉部不适的志愿者52名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应用M DV P软件进行嗓音学参数检查;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嗓音学参数,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嗓音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咽喉反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基频、长发音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上述各嗓音声学参数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咽喉反流患者存在嗓音声学参数的异常,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明显好转,某些嗓音学参数有可能作为咽喉反流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 Ryan指数在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探讨

    作者:吴玮;王刚;王磊;刘红丹;王琪;徐小杭;丁瑞英;徐冰心;韩浩伦;周莹;龚敬;王鸿南;李保卫;孙喆喆

    目的 探讨以Ryan指数作为判断标准的咽喉部pH监测(Dx-pH)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有咽喉反流症状的59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及咽部pH监测.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监测过程顺利,患者接受度良好.590例患者中Ryan指数阳性率为15.93%(94/590),其中直立位阳性70例,平卧位阳性12例,直立位、平卧位均阳性12例.Ryan指数正常、但存在症状相关pH下降事件40例(6.78%).存在pH <6.5、pH <6.0、pH<5.5及pH <5.0事件的患者分别为536例(90.85%),417例(70.68%),233例(39.49%)和117例(19.83%).单纯RSI评分阳性、单纯RFS评分阳性、RSI且RFS评分阳性、RSI或RFS评分阳性的Ryan指数阳性率分别为44.24%、16.78%、7.12%、53.90%.Ryan指数阳性组患者RFS评分高于Ryan指数阴性组患者[(8.2±2.4)分比(4.0±2.9)分,u=5.424,P<0.05].;Ryan指数阳性组患者RSI评分与Ryan指数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6.2)分比(12.7±5.8)分,t=1.247,P=0.167].结论 咽喉部pH监测是直接反映咽喉部反流客观、无创的检测方法,以Ryan指数作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判断标准,可能会遗漏部分阳性病例,仍需进一步研究用于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更准确、客观的咽喉部pH统计学指数.

  • 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嘉森;李进让;李晓雨;马宁

    目的 研究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pH)在诊断咽喉反流中的特点和问题.方法 对2014年2-12月怀疑存在咽喉反流的60例患者行24 h MII-pH监测,统计pH<4的波形次数、伪像、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弱碱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酸清除时间、立位酸反流次数、卧位酸反流次数以及反流症状指数、反流体征评分量表.结果 软件分析识别出咽喉部pH <4的反流波形45次,人工分析观察到咽喉部pH <4的波形140次,其中由反流引起的咽喉部pH <4的波形78次(55.7%),其余为各类伪像62次(44.3%),人工分析与软件自动分析的一致性一般(κ =0.234).60例患者中咽喉反流阳性17例(28.3%),17例阳性患者各项反流参数用M[P25,P75]表示,其中酸反流次数5.0[4.0,8.8]、弱酸反流次数6.5[5.3,0.3]、弱碱反流次数1.0[0.0,2.0]、酸反流总时间3.8[2.3,7.2] min、酸清除时间36.0[21.5,57.6]s,立位酸反流次数4.0[3.0,4.8]、卧位酸反流次数1.5[0.0,2.3],咽喉反流中立位酸反流次数多于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1,P<0.05).24 h MII-pH监测与反流症状指数、反流体征评分量表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 =0.590).结论 对反流图形进行软件自动分析时存在漏判和误判,人工分析反流图形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24 h MII-pH监测的可重复性较好,但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应结合病史和喉镜检查综合分析.

  • 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和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嘉森;李进让

    目的 分析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pH(简称24 h MII-pH)监测和Dx-pH监测在诊断咽喉反流时的一致性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3-10月就诊于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存在咽喉反流相关症状或相关疾病的52例患者,同时行24 h MII-pH监测和Dx-pH监测,记录患者咽喉部反流阳性事件次数、酸清除时间以及Ryan指数.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52例患者MII-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阳性率30.7%(16/52),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阳性率26.9%(14/52),MII-pH监测和Dx-pH监测一致性一般(κ=0.626).若以MII-pH监测为参考金标准,则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度为91.7%(33/36).所有患者中MII-pH监测共发现下咽部反流阳性事件(pH <4)62次,Dx-pH监测共发现口咽部反流阳性事件(直立位pH <5.5或卧位pH <5.0)50次.MII-pH监测和Dx-pH监测均发现的阳性事件共44次,中位酸清除时间为22.8[13.5;42.6]s,MII-pH监测发现而Dx-pH监测未发现的阳性事件共18次,中位酸清除时间为5.2[3.5;6.5]s,两者酸清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58.5,P<0.05).结论 24 h MII-pH和Dx-pH监测在诊断咽喉反流时的一致性一般,两者在诊断咽喉反流时具有互补性.Dx-pH监测可准确测量气道pH值变化,但对于酸清除时间短的酸反流事件存在漏诊的可能.

  • 分别应用pH<4或pH<5作为24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事件阈值的比较

    作者:王嘉森;李进让

    目的 研究分别应用pH <4或pH <5作为判定咽喉反流事件的病理阈值时,24h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联合pH监测与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PSI)、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入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可疑咽喉反流的1 10例患者行24 h MII-pH监测,并填写症状体征量表.统计咽喉部pH <4的反流次数、pH <5的反流次数、PSI、RFS.将应用pH <4或pH <5作为判定咽喉反流事件的病理阈值时的pH监测诊断结果,与RSI、RFS的诊断结果行一致性分析.并以RSI、RFS为参考,分别统计应用pH <4或pH <5作为判定阈值时pH监测诊断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各项反流参数用M[P25,P75,P95]表示.结果 110例患者中咽喉部pH <4反流次数为0[0,3.0,5.5]、pH <5反流次数为0[0,4.0,8.5].应用pH <4作为判定阈值时阳性率34.5%(38/110),与RSI、RF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0.483).应用pH <5作为判定阈值时阳性率41.8%(46/110),与RSI、RF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0.540),一致性高于应用pH <4时.以RSI、RFS为参考,应用pH <4时pH监测诊断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7%和93.4%,应用pH <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6%和91.3%.结论 应用pH <5反流次数≥3次作为判定咽喉反流事件的病理阈值时,24 h MII-pH监测与PSI、RF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在分析pH监测结果时参考pH <5反流次数,或可提高其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敏感度.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