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直肌厚度与腹腔深度在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刘颂;王萌;王峰;陆晓峰;管文贤;郑黎明

    目的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胃肠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显著延长此类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经济与社会负担.因此,早期预测SSI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腹部生理学特征(包括皮下脂肪厚度、腹直肌厚度与腹腔深度)与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SS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募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择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所有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SI,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SSI组与非SSI组.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筛选得到基线特征一致的两组患者.所有数据分析均在GraphPad Prism 7.0与SPSS 23.0中完成.比较两组间一般特征、术前与术中临床数据以及腹部生理学特征,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分类变量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检验卡方检验.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并利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共计纳入374例入选患者,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别得到55例基线特征匹配的两组患者,两组间的性别、年龄、BMI、既往手术史、吸烟史、基础疾病、切口等级、AS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病理分期均无差异.SSI组术前白蛋白显著低于非SSI组[(36.6±3.9)g/L比(39.2±3.6)g/L,P=0.002)],两组间术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手术时间、吻合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SI组腹直肌厚度[(9.4±2.7)mm比(8.1±2.1)mm,P=0.014)]、腹腔深度[(82.3±23.6)mm比(71.7±23.8)mm,P=0.029)]均高于非SSI组,而皮下脂肪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直肌厚度与腹腔深度乘积"是SSI的显著危险因素(OR=1.007,P<0.001).ROC分析显示:"腹直肌厚度与腹腔深度乘积"具备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AUC=0.83,敏感度=55.8%,特异度=95.3%).结论 腹直肌厚度与腹腔深度与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显著相关,两者乘积能够较好预测此类患者术后SSI发生风险.

  • 外科治疗慢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剑;李幼生;王凯;李刚;黎介寿

    目的 缺血性结肠炎是肠缺血的常见形式,其中少部分病例需要外科干预,这一群体的普遍症状是结肠梗阻.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9例进行外科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慢性并发症接受外科治疗,包括5例男性和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9~78岁.所有患者有外伤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史,诊断依靠腹部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肠镜检查过和血管造影,手术为一期或分期的病变肠段切除,所有诊断为病理所证实,随访长至33个月,患者状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对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并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确切.

  • 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匡荣;张宏伟

    目的 探讨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孔组(45例)和5孔组(41例),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和病死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明显短于5孔组,术后第1d、2d、3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5孔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5孔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近切缘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小切口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荣;徐勇

    目的 对比分析小切口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24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切口组(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123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124例).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术中术后各种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193.6±44.3)比(130.5±51.2)min],住院费用明显降低[(402529±13658.5)比(35275.6±844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存活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八例分析

    作者:周东风;李宏;李小川;窦昭峰

    目的 探讨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4年来收治的8例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经1年随访择期行冗长肠襻切除术的病例均获满意疗效;仅行肠减压术不能缓解临床症状.结论 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主要表现是顽固性便秘和反复发作的急性肠梗阻;钡剂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首选择期冗长肠襻切除术.

  • 免辅助切口自制套管器在腹腔镜辅助降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亮;余壮明;李军;李昌伟

    目的 探讨免辅助切口自制套管器在腹腔镜辅助降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免辅助切口腹腔镜降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在免辅助切口全腹腔镜降结肠癌手术后,标本均经过自制套管器经肛门取出,对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299 ~ 326 min,平均手术时间(306.4±8.5) min;术中出血量46~85 ml,平均手术出血量(63.0±15.3) ml;清扫淋巴结12~15枚,平均(14±1.0)枚;切除标本大小2.8cm×2.2 cm×1.3 cm~3.2cm×2.6cm×1.8 cm;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7 ~ 28 h,平均(23.8±4.0)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d,平均(3.1±0.6)d;术后第4~5天患者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 ~ 12个月,患者排便功能正常,未出现复发、转移及死亡患者.结论 免辅助切口自制套管器在腹腔镜辅助降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 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康;崔刚

    目的 分析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80例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后是否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手术分为研究组(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手术,39例)和对照组(未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手术,41例).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0.9)d、(2.5±0.7)d、(5.7±1.5)d、(14.3±1.8)d,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吻合口漏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7.9%,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2.3%、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联合回肠末端造瘘,可促进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在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乔维军;赵琳琳;叶玮春

    目的 探讨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孔组与5孔组,每组各42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使用((x-)±s)表示,应用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5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且3孔组患者的升高程度小于5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孔组和5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具备与传统5孔法同样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在减少患者腹部创伤及恢复时间更有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其免疫功能.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延锋;董昌利;王铎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右半结肠癌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67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5例)与开腹组(32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炎症指标水平等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炎症介质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CRP、TNF-α、IL-6、IL-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炎症反应小等优势,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联合结肠部分切除的实践与评价

    作者:何裕隆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根治胃癌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胃癌根治术可选择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方式;腹腔镜技术是快速发展的新技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而逐渐被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术式;但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或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联合器官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远期效果尚不明确.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的研究机构都在探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能性.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本中心实践经验,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联合结肠部分切除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做了探讨.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切除术的意义及利弊分析

    作者:揭志刚

    本文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原则,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适应范围,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手术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的问题、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筋膜解剖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切除术的获益以及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存在的问题等做了系统性阐述.

  •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

    作者:李正荣;曹毅;揭志刚

    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先行腹腔探查,沿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打开右结肠系膜,清扫回结肠血管根部淋巴结,进入toldt间隙,显露胰头.分别裸化离断右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的右支,显露肠系膜上静脉的Henle干,裸化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然后血管弓内打开胃结肠韧带,用腔镜切割闭合器离断横结肠;游离回盲部,距回盲部20 cm离断回肠.后腔镜下将回肠与横结肠行overlap吻合,用倒刺线关闭共同开口及系膜裂孔.手术顺利,历时160 min,术中出血约5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分期示:T4aN0M0.

  • 腹腔镜扩大左半结肠切除术

    作者:赵力;许建林;张子超;杨国山

    采用5孔法,经典中间入路.在右侧输尿管内侧2 cm切开,进入左侧Toldt间隙,自尾侧向头侧锐性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淋巴脂肪组织.解剖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动脉,根部离断.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离断肠系膜下静脉根部,向外侧拓展降结肠后间隙、乙状结肠后间隙和直肠上段后间隙,确认左输尿管及生殖血管以防止损伤.切开并游离横结肠系膜,在胰颈下缘显露中结肠动静脉,于根部离断.沿降结肠沟剪开左侧腹膜,上至脾曲,下至直肠上段,与之前已拓展完成的左结肠后间隙汇合.自胃大弯侧血管弓内离断血管分支,直至根部切断胃网膜左血管,并切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脾曲.于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长约5 cm,将左半结肠拖出体外.在肿瘤近远端10~15 cm横断结肠,行端端吻合术.

  • 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作者:沈凯;叶颖江

    患者取仰卧分腿位,扶镜手站在患者两腿之间,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助手站在患者右侧.腹腔镜观察孔位于脐下10 cm.首先,腹腔镜探查肝脏及腹盆腔,没有发现明确转移灶.先沿Toldt's线打开升结肠侧方解剖间隙,游离回盲部,以利于更好地牵拉右半结肠.随后,打开回结肠血管与肠系膜下血管之间的系膜,显露肠系膜下静脉,并以此作为标志,自下向上、自中间向右侧进一步解剖并扩大手术平面.良好的游离后,首先分离、夹闭并切断回结肠静脉和动脉,随后处理右结肠血管和结肠中血管,此过程中清扫胰腺前方淋巴脂肪组织.因为肿瘤位于结肠肝曲,我们将幽门下区淋巴结一并切除.完成游离后,脐上方取6 cm纵行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腹腔外完成切除和回结肠端侧吻合.术后病理回报:pT4bN2bM0(Ⅲc期).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8天出院.

  •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作者:孙少川;姜永胜;刘国勤

    术中纤维结肠镜业甲蓝染色定位,肿瘤位于结肠肝区,将大网膜和横结肠推向头侧,小肠推向左侧腹腔,暴露肠系膜根部,提起回盲部,沿肠系膜上静脉方向超声刀剪开后腹膜,分别于根部结扎回结肠动静脉和右结肠动静脉,同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于结扎血管处进入Toldt间隙,暴露并切断胃网膜右血管,清扫幽门下方淋巴结.沿结肠外侧自髂窝至结肠肝曲,切开后腹膜,将升结肠从腹后壁游离,右下腹取7 cm切口,保护切口.体外切除右半结肠包括肿瘤、结肠系膜和足够的肠段(回肠末段、盲肠、升结肠和右半横结肠).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缝合横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的系膜裂口 放置引流,查无出血后,关腹.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发展和评价

    作者:王杉;叶颖江

    长期以来,结肠癌手术预后明显好于直肠癌.然而这一局面近20年来出现了逆转,究其原因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于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改善患者生存率的意义重大,而长期以来结肠癌缺少类似的质量控制性标准手术.尽管全球的外科医师知道结肠癌根治手术原则,然而通过何种方法能够保证达到良好的根治效果,目前尚存在争议.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提出填补了这一空白,某种程度上讲它不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然而它却对于如何实施高质量根治手术指明了方向.它基于解剖学和胚胎学理论,合理的提出了手术操作的层面,进一步诠释了结肠脏层筋膜的解剖结构,有利于外科医师学习和开展.

  • 腹腔镜根治性(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

    作者:杨国山;许建林;牟东成;郭金星

    手术采取经典的中间入路:沿肠系膜上静脉(SMV)表面切开,于其左侧清扫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并切断;在回结肠血管下方2 cm自然皱褶处切开进入小肠系膜根部,清扫SMV右侧淋巴组织,根部切断回结肠静脉;沿十二指肠水平部与胰头表面间隙分离,显示胃结肠静脉干,于根部切断;胃大弯中部血管弓下方进入网膜囊,在距幽门10 cm处横断胃网膜右血管,沿胃大弯侧分离至显露胃网膜右动脉根部;沿胰颈下缘切开横结肠系膜前叶,向右分离至胃网膜右动脉根部,清扫并将其切断,向右清扫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前方横结肠系膜;从上至下、从内向外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后叶。于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长约6 cm,将右半结肠拖出体外。在肿瘤远端10~15 cm横断横结肠,在回盲部近端切断15 cm回肠后行回肠横结肠吻合术。

  • 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

    作者:王自强;金城武;张元川;孟文建;邓祥兵

    介绍作者近两年来行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主要技术改进.采用五孔法完成手术,主刀站于患者两腿间手术,上腹两孔分别牵拉横结肠中段系膜及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后,先沿其左侧牵开血管前腹膜并向上至显露胰颈下缘,帮助确立淋巴清扫的分离平面.通过沿筋膜层次"揭千层饼"式分离方式,可轻松显露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分支.动脉切断后再沿上静脉正前方处理汇入其前壁的属支,后处理汇入其右侧壁的回结肠静脉及胃结肠干.五孔法有效牵拉横结肠系膜、首先显露胰颈确定分离平面以及"从左及右"而"非从远及近"的分离程序可有效克服肠系膜上血管的未知变异,明显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出血.

  •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周雪玲;蔡蕾;粟静;刘健培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77例老年升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ERAS组(39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和对照组(38例,应用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出院满意度以及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ERAS组在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t=5.848、10.758、13.859、5.803,均P<0.01);术后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12.8% vs57.9%,x2=17.17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术后3、5d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质量浓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患者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29,P=0.033).结论 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结肠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创伤应激及微转移的改变

    作者:王鹏;占三辉;柏伟华;于海洋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创伤应激及微转移的影响,为治疗结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并实施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9例.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密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以及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浓度等创伤应激和微转移指标.结果 (1)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23、4.638、2.368,P=-0.001、0.002、0.004).(2)两组患者外周血应激指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结束时均有明显升高,WBC、Cor、N在术后1d时达到高值,CRP质量浓度则在术后3d时达到大值.腹腔镜组患者术后0、1d时的外周血Cor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同期(P<0.05),而术后3、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检测时间点的外周血N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3d时的外周血CRP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同期(P<0.05),而术后0、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腹腔冲洗液CEA、DDC质量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1.024,P=0.446、0.573);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患者CEA、DDC质量浓度(μg/L)分别为1 495.8±657.4、121.5±48.6,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的2 873.8±1 752.1、165.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1、2.534,P=0.011、0.012).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结肠癌患者的创伤小,肿瘤发生微转移的概率低,值得临床关注.

310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