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唐立荣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诊治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手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逐渐被患者所接受,但该技术需要穿刺股动脉插入导管来操作,如果临床护理不当,容易造成诸多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该类患者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评价

    作者:郑继锋;王迎;傅国胜

    目的 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者作比较.结果 ≥75岁老年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75岁年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4、10.75、4.47,P均<0.05);≥75岁老年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多为复杂病变,和<75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5、4.52,P均<0.05);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比较,≥75岁老年组明显低于<75岁年龄组,分别为88.33%与96.8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 PCI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比例,≥75岁老年组13.33%,而<75岁年龄组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高龄组中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0.00%.非高龄组总死亡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P<0.05).结论 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有明显的影响.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生化指标分析

    作者:李广华;叶联珍;王景健;黄锦维;刘长钰;方俊粤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CPGR)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①入选符合研究要求PCI术后患者86例,于服药前、服药24 h后分别采血,采用光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10%(包含负值)即为CPGR;②根据PA将研究组分为CPGR组和非CPGR组,观察CPGR与患者的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CPGR的发生率为38.4%(33/86).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脂蛋白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小板平均体积.结论 ①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药物,确实存在CPGR现象,而测定PA有助于发现此类患者;②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与高血小板平均体积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CPGR现象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PCI术后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作者:袁莉华;袁园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不良行为的影响,增加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方法 通过对62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进行行为矫正,采取针对性社区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危险因素的掌握.结果 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改变不良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作者:席海燕;朱学梅;刘士红;孙宣;王姝丽;汤倩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7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8例和对照组187例,实验组采用自身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心理和术后健康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局部出血情况、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心绞痛、深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损害、局部感染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穿刺处出血、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心绞痛出现次数等均较对照组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围手术期中医证候与CRP关系研究

    作者:刘淑娟;尹克春;牛平平;陈力;周文斌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行介入治疗(PCI)患者80例,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标实证、本虚标实证三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CRP并进行比较.结果:①ACS术前中医证候以实证所占比例大,其次分别为本虚标实证及本虚证,但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虚证所占比例逐渐上升.②术前CRP水平测定,标实证>本虚标实证>本虚证,三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本虚标实证、本虚证两组介入术后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标实证术后CRP较术前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更应注重扶正补虚、标本兼治,可能对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有一定帮助.

  • 冠心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何雅丽;唐川苏;罗贵全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功能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8例实施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介入治疗前后TIMI血流情况、左心室功能、肌钙蛋白(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3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

  • 水化治疗对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防治

    作者:薛鸿群;陈亚君;侯爱琴

    目的 观察水化治疗降低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N)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老年PCI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水化组(n=64)和对照组(n=62),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 d抽血检查血肌酐(Scr),观察PCI前后Sc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Scr水平、肌酐清除率以及术中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化组C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水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PCI后的CN发生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麦爱欢;夏令琼;张杏;童玲;李慧敏;范少玲

    总结2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应用IABP除1例PCI患者因病重死亡外,21例患者顺利完成CAG和/或PCI.提出全面、细致的手术配合,正确使用反搏机是保证抢救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亚急性血栓1例

    作者:倪代梅;王朝亮;陈光瑞;曹佑德;于峰;班文明

    患者,男,65岁.因胸痛1 d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8年,高血压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正规服用降压药,入院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入院前1 d出现胸痛,持续时间长40 min,能自行缓解,但反复出现胸痛发作,伴有汗出.入院体检:T 36.5℃,P 78次/min,R 20次/min,血压140/90 mmHg,神志清楚,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实验室检查:心电图:Ⅰ、aVL导联ST段下斜性压低大达0.15 mV, V2~V6 ST段压低大达0.2 mV;心肌酶谱:AST 110 IU/L,LDH 308 IU/L,CK 201 IU/

  • 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卿;谢喜仁;郭书红;周小勇;查丽黄;马慧峰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株洲市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成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与血栓抽吸术+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比较两组间2 h内患者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心肌梗死溶检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支架植入及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术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血流、术后2hST段回落(ST段回落较ST基线>50%)、2 h内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5~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支架植入构成比明显低于血栓抽吸术+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结论 血栓抽吸术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心肌灌注.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冠脉多支病变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冯丽钦;杨福元

    目的:探讨冠脉多支病变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PCI术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19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PCI术,予加强术后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外周动脉缺血、血栓栓塞和球囊破裂等IABP并发症,治疗效果明显,病情好转出院.结论:IABP的治疗效果与护理人员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接受的技术培训,及实施精心护理密切相关;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图城;邓贺然;张海峰;王景峰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成功行急诊PCI的下壁心肌梗死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临时起搏治疗84例,未行临时起搏治疗129例.结果:临时起搏并不减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长时间使用(>48 h)或保护性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增加室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脏破裂的机会,且延长住院日.结论: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应严格把握指征并尽快拔除.

  • 年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涂国红;付燕飞;李红玉

    目的 探讨年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将54例PCI术后老年患者按年龄分为年轻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高龄老年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52%)明显高于年轻老年组(18%,p<0.001),高龄老年组APTT(168.7±5.7)s,明显较年轻老年组(131.3±7.6)s延长,p<0.01.结论 年龄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因素.护理对策:对于>75岁老年患者PCI术后常规使用约束带固定术侧肢体,慎用抗凝剂,各种穿刺后压迫穿刺部位不少于15 min,加强术后观察等.

  • 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压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周莉;邢攸红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PCI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措施,心脏压塞是PCI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奇脉、动脉压下降等[1],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有资料统计有创心脏诊断操作心脏压塞发生率为7.5%[2],临床病例不多见.本科2例患者PCI术后出现了心脏压塞,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挽救了患者生命,经验教训值得借鉴,现报道如下.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旁使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

    作者:朱清云;丁小容;许辉;开月梅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旁使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旁使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9例男102例,女67例,中位年龄56.27±8.67岁.164例使用血管缝合器成功,5例失败,有1例出现血管迷走反射.护理措施包括缝合前做好物品、环境准备及心理护理,缝合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缝合过程的配合,缝合后及时给予活动指导和穿刺局部的护理.结论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血管缝合器止血安全、可靠,并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痛苦.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护理

    作者:刘彦梅;吴志娟;杨祝梅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60例未使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使用血管封堵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未使用血管封堵器患者.结论 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血管封堵器止血安全、可靠,并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下PCI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艳

    总结性回顾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和注意事项.结果在应用IABP辅助下,除2例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余均顺利完成PCI术并康复出现.在所有的手术中,正确使用手术内各种设备(特别是反搏机),预先准备药物和器材,全面、认真、细致的医护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冠脉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作者:罗利霞

    目的 评价规范性护理流程,主动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3例因患有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PCI术后行IABP治疗,按照规范性护理流程,对这些患者进行主动性护理.结果 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外周动脉缺血、严重感染和球囊破裂等IABP严重并发症,3例病人出现小血肿或皮损;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明显,病情好转全部出院.结论 IABP实施的效果与护理人员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培训,规范性护理流程,主动性护理密切相关;IABP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吕永成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90例,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观察组13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行介入术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桡动脉组优于经股动脉组.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相当,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48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