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种特异性靶抗原的特征研究

    作者:林忠琨;张闰;葛峥;刘娟;吴雨洁;郭星;乔纯;仇海荣;李建勇

    本研究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体免疫治疗的主要4种特异性靶抗原(CD19、CD20、CD22和CD33),深入探究其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针对这些靶抗原的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成人ALL治疗的临床依据和价值.对220例成人ALL患者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和巢式PCR扩增及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D19阳性(CD19+)组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高于CD19阴性(CD19-)组(46.4% vs 23.4%,P=0.006)(14.4% vs.2.1%,P=0.022),CD19+伴CD33表达增高(47.8% vs.12.0%,P<0.01),遗传学高危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55.8% vs.20.8%,P<0.01),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Ph+)发生率高(35.3% vs.7.9%)(P<0.01);CD20+组伴CD13+低于CD20-组(31.6% vs.67.1%,P<0.01),CD20+无显著预后意义;在B-ALL患者中,CD22+比CD22-组12月复发率增高(93.9% vs.57.1%,P<0.05);CD33+组ph+率显著增高(43.5% vs.19.4%,P<0.01),CD33+与ph+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261,P<0.01).结论:本研究对CD19、CD20、CD22和CD33这些特异性靶抗原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把握抗体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和应用时机,使患者大程度获益.

  • CD117、CD13、CD33在鉴别诊断AML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郭冬芳

    目的:探讨CD117、CD13、CD33在鉴别诊断AML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在AML中CD117、CD13和CD33的表达率依次为91.9%、91.6%和94.4%。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比表达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D13、CD33和CD117在AML和ALL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33的表达情况

    作者:朱黎;成旭东;安燕芳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D患者( AD组)和100例认知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CD33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CD33阳性细胞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D33表达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AD患者CD33 mRNA表达水平和CD33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28比1.06±0.33;(40±15)%比(5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33 mRNA表达水平、CD33阳性细胞率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8,0.22,P<0.05)。结论 CD33可能参与AD的发病过程,CD33作为AD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BCR/ABL融合基因及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期演变中的意义

    作者:马晓露;吕申

    [目的]通过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表面抗原在31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找其与CML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CML患者外周血: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R/ABL融合基因;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3、CD34、CD117及HLA-DR的表达.[结果]①CML患者31例,BCR/ABL融合基因检出总阳性率为83.9%;其转录本有两种:b3a2(165 bp)和b2a2(90bp).BCR/ABL融合基因的检出率在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缓解期检出阳性率与其他各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②CD33阳性检出率在各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117及HLA-DR阳性检出率在加速期及急变期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结论]①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有两种,即b3a2(165 bp)和b2a2(90bp).②b2a2转录本单独出现及b3a2和b2a2两种转录本同时出现的病例多发生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提示出现b2a2型转录本或两种转录本同时存在可能成为CML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③CD34、CD117及HLA-DR的过度表达可提示CML患者病情不稳定及可能出现恶化.

  • 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HIM3-4、WM53、M195)抗原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左玉丰;王敏;田征;陈凌;屈浩;王立;王建祥;廖晓龙

    目的:确定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HIM3-4、WM53、M195)抗原识别表位所在区域,进而阐明抗体识别表位不同于其介导的生物学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四个CD33胞外区不同长度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EP1、2、3、4,分别将空载体和构建的质粒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入293T细胞,瞬时转染48小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通过抗血凝素A(HA)抗体标记以检测各质粒在细胞表面的表达, 同时检测HIM3-4、WM53、M195和不同区段的结合活性.结果: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HIM3-4能识别pDisplay/EP1、2、3表达的蛋白,WM53能识别pDisplay/EP1表达的蛋白,M195则均能识别四个片段所表达的蛋白.结论:HIM3-4、WM53、M195识别的CD33抗原表位分别位于115~170、17~60、170~262氨基酸.

  • CD33相关的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类凝集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军;廖晓龙

    CD33相关的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类凝集素CD33rSiglecs是Siglecs家族的一员.Siglecs家族能够介导唾液酸依赖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并且有可能在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唾液酸黏附素、CD22、CD33和髓鞘相关糖蛋白及一些CD33rSiglecs成员已经被克隆.鉴于它们表达于免疫细胞的特性,人们已经在靶向治疗上对它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些凝集素是如何被调节进而发挥其功能的,人们仍知之甚少.之前对于唾液酸凝集素、CD22、CD33的研究表明它们的糖基化对于它们与其配体结合起重要作用.

  • SCID小鼠接种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作者:周剑芳;杨锡强;王宇泓;李欣;张远维;王莉佳

    腹腔及静脉注入人白血病细胞HL-60建立人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表面标志CD33、DNA含量及周期分布,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实验接种的HL-60细胞在放射线处理或未处理的SCID小鼠体内均能生长,发生全身性白血病.3周时外周血即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受累肝、脾增生期细胞比例增加,iv接种5 × 106 HL-60细胞,在发病晚期,骨髓细胞中CD33+细胞占3.79%和2.97%;ip接种1.0 ×107的SCID小鼠,其骨髓细胞中CD33+率为12.32%.提示HL-60/SCID小鼠模型为良好的肿瘤体内研究模型,以CD33阳性率判断模型中肿瘤细胞浸润指标能快速、客观地判断病情.

  • 靶向CD33的CAR修饰的NK92细胞对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刘延众;潘丽娟;唐取来;史江舟;赵文静;霍丽红;顾朝江;胡广;刘慧宁;张同存

    目的:根据抗CD33-scFv序列构建CD33-CAR修饰的NK92细胞,探讨其对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合成以及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抗CD33-CAR片段,然后将其构建到慢病毒载体上,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得到的慢病毒转染NK9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抗CD33-CAR的细胞系CD33-CAR-NK92,利用钙黄绿素释放法检测该细胞的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分泌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CDH-CD33-CAR重组慢病毒质粒,慢病毒转导后约18.7%的NK92细胞表达CD33-CAR(命名为CD33-CAR-NK92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后表达CD33-CAR的NK92细胞比例约86.3%.CD33-CAR-NK92细胞对CD33+AML细胞MOLM-13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细胞(P<0.01),而两者对CD33-肿瘤细胞JURKAT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P>0.05).效靶比为2∶1共培养6h后,经CD33-CAR修饰的NK92细胞相比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190.97±11.52)vs(88.41±2.75)pg/ml,P<0.01].结论:CD33-CAR-NK92细胞能特异性识别CD33抗原并杀伤CD33+AML细胞,其杀伤作用显著高于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细胞,为进一步开展靶向CD33的CAR-NK92细胞治疗AML的临床转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秦晓铧;陈小宇;洪雅萍

    目的 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47例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L相关免疫表型,包括CD33、CD13、CD19、CD7、CD38和CD4等.根据AML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免疫分型和预后.结果 低危组的总预后良好率高于高危组(P<0.05),但低危组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CD33和CD38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3、CD19、CD7和CD4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AML患者常见的免疫分型指标,特别是CD38和CD33表达情况,对判断病变危险程度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 vdac-1基因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33实验研究

    作者:许超平;周涛;胡桂英;何莉;刘尚勤

    目的:探讨线粒体外膜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1(vdac-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33的影响,为M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细胞转染技术将携带vdac-1基因的质粒转染不表达Pax5和CD45的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中,蛋白印迹检测其vdac-1蛋白及髓系细胞重要转录因子C/EBPα的表达;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5及CD33分子的表达.结果:CD45-的U266细胞转染vdac-1基因后,高水平表达vdac-1基因和蛋白,并且髓系细胞重要转录因子C/EBPα表达增加;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发生类似于髓系细胞形态学改变,如胞浆突起、胞核折叠;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转染vdac-1基因的U266细胞不表达CD45,而CD33表达增加,其中CD33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30%以上.结论:vdac-1基因能够调控MM细胞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33,使细胞发生髓系细胞形态学改变,CD33有望成为MM治疗新靶点.

  • 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子联合阻断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欣;叶建新;朱广伟;张洪生;李莉;林明星;周菊英

    目的 探讨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分子(VISTA)和CD8、CD33分子在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基因外显子不同变异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VISTA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拮抗剂CA170治疗对小鼠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与KRAS基因测序的结肠癌患者193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用小鼠肠癌细胞株CT26构建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液相蛋白分析和流式细胞术和游标卡尺检测两组小鼠模型的多个细胞因子表达和移植瘤体中免疫细胞的变化以及瘤体抑制的指标.统计学分析以上指标.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ISTA、CD33、CD8分子表达在KRAS基因突变组和野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0、0.001、0.033).CA170及对照组瘤体积分别为(1 173.3 ±531.2)、(6 399.4±1 790.5)mm3;两组间瘤体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间的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CSF、趋化因子2(CCL2)、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IL-12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s)、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001、0.000).结论 VISTA和CD33分子高表达及CD8+的T细胞的低浸润状况与大肠癌的KRAS基因分型相关;VISTA和PD1分子联合阻断剂CA170治疗可以改善肠癌小鼠的全身免疫状况并显著减慢小鼠肠癌的生长.

  • CD33rs3865444多态性与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朱丽娜;刘承武;彭均华;梁庆华;陈宁园;黄玲;唐岚莹;韦力嘉;潘尚领

    目的 探讨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CD33 rs3865444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该流域壮族长寿老人(长寿组,≥90岁,n=645)、非长寿老人(当地对照组,60~77岁,n=674)以及贺州非长寿家系(外地对照组,60~77岁,n=662)进行CD33 rs3865444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对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指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红水河流域女性CD33 rs3865444等位基因A频率及基因型(CA/AA)频率明显高于外地对照组,长寿组女性CA/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男性,而外地对照组女性CA/AA基因型频率则明显低于男性.长寿组男性A等位基因携带者TC、LDLC及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P均<0.0001);当地对照组女性A等位基因携带者HDLC低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而外地对照组女性A等位基因携带者HDLC及载脂蛋白A则高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结论 CD33 rs3865444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受性别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A等位基因在长寿女性中富集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MFAC治疗初发难治性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翁建宇;杜欣

    MFAC方案由抗CD33单抗及FLAC(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孢素A)组成,我们应用MFAC成功诱导治疗1例初发难治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现报告如下.

  • CD33lowCD11blow髓系细胞在肝癌患者中的表型、形态与功能

    作者:朱雯洁;林洁;郑利民

    目的 探讨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标本中CD33lowCD11blow髓系细胞的表型、形态与功能.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right-Giemsa染色法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标本中CD33lowCD11blow细胞的表型和核型,并比较其在健康人和肝癌患者外周血以及肝癌组织中的丰度变化.分选该群细胞与同源T细胞共培养以检测其免疫学功能.结果 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中的粒细胞,除经典的CD33lowCD11bhigh中性粒细胞外,还存在一群CD33lowCD11blow类嗜碱性粒细胞(不表达CD15、CD16和CD66b,高表达CD123、CD38,低表达HLA-DR).CD33lowCD11blow细胞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高于健康人,在肿瘤组织中比例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主要呈现未成熟粒细胞的核型(P<0.001).从肝癌组织中分离得到的CD33lowCD11blow细胞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而健康人外周血CD33lowCD11blow细胞经肿瘤培养上清处理后也具有更强的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CD33lowCD11blow细胞在表型上与嗜碱性粒细胞基本相符,在肝癌患者中多数呈现未成熟粒细胞的核型.肿瘤微环境可激活CD33lowCD11blow细胞的促免疫反应功能.

  • 抗体靶向药物Mylotarg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段德芳;于民海

    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CMA-676)是人源化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抗肿瘤抗生素刺孢霉素偶联而成的一种新的抗体导向化疗药,是在抗肿瘤单抗药物中,第一个于2000年获批准上市的药物和单抗偶联物.本文就Mylotarg的生物学特性、结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Mylotarg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贾新颜;许小平

    CD33在90%以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及早期髓细胞表达,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理想靶点.目前已用于临床试验的主要有未修饰的HuM195和与同位素偶联的HuM195以及药物偶联的Gemtuzumab Ozogamicin (GO、CMA-676、Mylotarg),其中以Mylotarg具有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对Mylotarg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CD33单克隆抗体在AML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军;林江;李建勇

    CD33在90%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原始细胞表面表达,为AML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理想靶点.CD33单抗通过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产生抗肿瘤效应;并且通过与放射性核素、细胞毒药物偶联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增强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D33单抗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 抗人CD33单链抗体与CD80胞外区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作者:陈小军;梁璐;薛峰;隋涛;董春兰

    目的 构建及表达CD80胞外区与抗人CD33单链抗体(scFv)融合基因,并初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方法 扩增CD80胞外区,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AS)第三结构域亲水性的403-427位氨基酸作为链间连接肽将其与抗人CD33 scFv连接,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Rosseta(DE3)内得到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过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体外复性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与人CD33抗原结合活性.结果 克隆出CD80胞外区序列,大小为633 bp,正确合成作为链间连接肽的人血清白蛋白(HAS)第三结构域的403 ~427位氨基酸.成功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Rosseta(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5 000,复性后经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具有与人CD33抗原结合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PET22b(+)-CD80胞外区-CD33 scFv(ExCD80-CD33scFv)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融合蛋白在宿主菌Rosetta(DE3)中获得了表达,并初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 抗人CD33单链抗体的基因构建、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作者:陈小军;王洋;屈浩;葛新顺;左玉丰;廖晓龙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33单链抗体(抗CD33-scFv)基因,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分泌抗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出VL和VH可变区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plice-overlap extension)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柔性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CD33-scFv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结果: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CD33-scFv在Rosetta(DE3)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000,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体外复性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scFv片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结果证实抗CD33-scFv可与人类白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CD33结合,保留了鼠源性mAb的与CD33结合的活性.结论:重组抗人CD33-scFv基因构建与表达成功,并且通过复性得到有生物活性的scFv,为下一步针对髓系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CD33 ScFv 原核表达 复性
  • 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HL-60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3、CD33的影响

    作者:陈龙;王湘辉;陈洁平

    目的:利用重组反义c-myc腺病毒载体(Ad-AS-c-myc)抑制HL-60细胞c-myc基因表达,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3、CD33变化,了解抑制HL-60细胞c-myc表达,对细胞分化及分化抗原的影响.方法:重组Ad-AS-c-myc病毒按感染强度(MOI)为100的转染剂量,转染HL-60细胞.RT-PCR检测c-myc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CD33阳性细胞率.同时对转染细胞行Wright's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Ad-AS-c-myc转染HL-60细胞后,c-myc基因表达降低,CD13阳性细胞率升高,CD33阳性细胞率降低.结论:抑制c-myc基因表达,使HL-60细胞CD13表达增强,CD33表达降低.细胞形态向成熟粒细胞方向分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