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贮存时间的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中精氨酸酶水平的研究

    作者:黄豪博;范丽萍;魏世金;傅丹晖;曾丰;黄清华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apheresis leukocyte-reduced platelet,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ALR-Plt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与MP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贮存3d内的ALR-Plt与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贮存超过3d的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显著高于贮存3d内的ALR-Plt和对照血浆中的水平(P<0.05).不同贮存时间的ALR-Plt之间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对照血浆中的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与MPO水平呈正相关(r=0.58).结论:贮存时间超过3d的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来源于残留的少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

  • 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的研究

    作者:范丽萍;黄豪博;魏世金;傅丹晖;曾丰;黄清华;洪金全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比色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分析方法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及MP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血浆;但是,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与对照血浆中MP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三者均不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不相关(r=0.03),但与MP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6).结论: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显著升高,但不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悬浮红细胞中残留的少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可能是精氨酸酶的主要来源.

  • 免疫标志物在肝脏上皮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杰;韦立新

    目的 探讨精氨酸酶1 (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atocyte paraffin antigen 1(HepPar-1)及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良性病变及肝脏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3组病例,即85例肝细胞癌、35例肝脏良性病变及19例肝脏转移癌分别进行Arg-1、GPC3、HepPar-1和甲胎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抗体的表达在肝脏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rg-1、GPC3、HepPar-1和甲胎蛋白在肝细胞癌、肝脏良性病变及肝脏转移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6%(77/85)、100%(35/35)和1/19; 82.4%(70/85)、0(0/35)和1/19;72.9%(62/85)、100%(35/35)和2/19; 47.1%(40/85)、0(0/35)和0(0/19).Arg-1敏感性高于甲胎蛋白及HepPar-1(P值分别为0.000,0.002),GPC3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8.1%).结论 Arg-1是一个敏感的肝细胞标志物,对鉴别肝脏转移癌及转移到其他器官的肝细胞癌有重要作用;GPC3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肝细胞性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有意义,此4种抗体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推测具有应用价值.

  • 精氨酸酶-1在肝细胞肝癌和非肝脏来源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桑伟;古丽那尔·阿布拉江;王成辉;盛伟琪;买为丽旦·衣明江;张巍

    目的 研究精氨酸酶(Arg)-1在肝细胞肝癌(HCC)和肝脏转移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了解Arg-1在透明细胞型HCC和具有透明细胞形态肿瘤表达方式,以及Arg-1在其他类型肿瘤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rg-1在78例HCC(包括8例透明细胞型和70例非透明细胞型)和246例非肝脏来源肿瘤石蜡标本,包括肝脏转移恶性肿瘤29例(乳腺癌、鼻咽癌、内分泌癌等)、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肿瘤77例(恶性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腺泡软组织肉瘤等)、其他类型肿瘤14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垂体瘤等)的表达.结果 (1)Arg-1在HCC细胞质和大部分细胞核呈棕黄色表达,在HCC总阳性率为96.2%(75/78),在高、中、低分化HCC阳性率分别为15/15、100% (41/41)和86.4%(19/22).(2) Arg-1在78例HCC和29例肝脏转移恶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96.2% (75/78)和0,Arg-1在HCC表达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100%、100%和90.6%.(3)Arg-1在透明细胞型HCC细胞核呈凝集状着色、胞膜呈线性着色;在77例具有透明细胞形态肿瘤的检测中,Arg-1总阳性率为14.3% (11/77),其中有8/15恶性黑色素瘤表达,2/4卵巢透明细胞癌表达,在1/1胆囊腺癌伴透明细胞区表达,其余肿瘤中均不表达.Arg-1在恶性黑色素瘤和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质着色深浅不一,呈浮云絮状,细胞核和细胞膜表达缺失;在胆囊腺癌伴透明细胞区表达方式与透明细胞型HCC一致.(4)检测140例其他类型肿瘤Arg-1的表达,结果显示Arg-1均为阴性.结论 Arg-1是HCC的一个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物,其在HCC细胞质和细胞核定位视为阳性结果.Arg-1在鉴别HCC和肝脏转移恶性肿瘤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 精氨酸酶Ⅰ在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乃春;黄磊;王松山;邓建宁;卢祥婵;吴峰耀;赵敏

    目的 检测精氨酸酶Ⅰ (Arg 1)在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与HIV/AIDS进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HI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精氨酸酶Ⅰ的表达,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精氨酸酶Ⅰ的表达明显高于非HIV感染者淋巴结(P<0.01).不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淋巴结中精氨酸酶Ⅰ的表达水平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 μl与200/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的HIV感染者淋巴结中精氨酸酶Ⅰ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200/ μl≥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 μl的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精氨酸酶Ⅰ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μl的AIDS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精氨酸酶Ⅰ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Arg Ⅰ在外周浅表淋巴结中的高表达,并与AIDS疾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

  • 分光光度法在血清精氨酸酶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新成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精氨酸酶活性的快速比色方法.方法:利用对硝基苯乙醛(PNPG)能特异地与精氨酸反应,并在480nm处有大吸收,同时根据水解后剩余精氨酸的含量来推算精氨酸活性水平.结果:通过精密实验可得批内CV为3.8%,批间CV为4.7%.并测定32份正常人血清,男性0~75(44±10)U/L,女性0~79(44±10)U/L,男女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特异、准确,操作简捷,灵敏度高,适宜于临床实验室中广泛开展.

  • 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白雪;李世拥;于波;梁振家;杜俊峰;孙亮

    目的 研究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肠粘膜、结直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肝转移灶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在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不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有规律性的变化.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P<0.01),转移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阳性表达率比Ⅱ期癌原发灶组织明显增高(P<0.05);肝转移灶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精氨酸酶在Ⅲ期、Ⅳ期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及各种转移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 炎克宁冲剂对慢性盆腔炎膜型炎性介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莹;马文光;张三元;马宝璋

    目的在建立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慢性盆腔炎与炎性介质的关系、中药炎克宁冲剂对慢性盆腔炎局部组织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检测模型局部组织NO水平,采用茚三酮法测定模型腹腔巨噬细胞(Mφ)精氨酸酶含量.结果炎克宁冲剂能降低局部组织NO的含量(P<O.01),增加腹腔活化Mφ中精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及纤维增生病变,有恢复正常组织结构的趋势.结论中药炎克宁冲剂是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有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

  • ROU患者外周血中精氨酸酶含量的表达与其严重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栋;孙继军;李言君

    目的 通过观察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外周血精氨酸酶含量的变化,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新鲜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精氨酸酶含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浆精氨酸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精氨酸酶的含量与溃疡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99,P < 0.05).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外周血精氨酸酶含量表达异常,可能在ROU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CCP表位表达与HLA-DRB1等位基因、PADI4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鸿斌;铁宁;贾永峰;施琳;苏燕;张桂芝;王勇;白丽杰;赵静;王静;肖镇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环瓜氨酸肽(CCP)表位表达情况与HLA-DRB1共同表位(SE)等位基因、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I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和骨科的53例RA患者和42例对照组患者(外伤者26例,骨关节炎16例).抗CCP单链抗体(ScFv)通过噬菌体蛋白展示技术构建.以6×His- Tag免疫组化法检测RA关节滑膜的CCP表达情况.PADI4基因SNP通过逆转录合成cDNA测序,杂合子TA载体克隆测序.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SSP-PCR)法检测HLA-DRB1等位基因型.结果 CCP表位在RA组与对照组表达率分别为77.4%和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2个PADI4 SNP基因型(PADI4_89 G+和PADM_104T+)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这2个少见基因型者较常见基因型发生RA的危险性为3.67和2.53倍.携带SE+等位基因型者较SE-者发生RA的危险性为5.57倍.RA滑膜CCP表位表达仅与SE+等位基因型和PADI4_89 G+、PADI4_104T+以及两者同时阳性相关.血清CCP滴度与SE+、PADI4_104T+ G+,SE +/PADB_89 G+和SE+/PADM 104T+等基因型相关.结论 RA患者滑膜CCP表位表达和抗CCP抗体的产生与特定的SE等位基因型和PADI4基因SNP密切相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水平及意义

    作者:王增玲;邢广群;李春梅

    目的 通过检测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SLE患者22例,其中活动期患者14例,缓解期患者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各11例(阳性对照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8例(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人群(正常对照组)12例.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PAD4的水平.并研究其与SLE患者中的SLE-DAI、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的关系.结果 血清PAD4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99(60.44,99.16) kU/L,76.29(62.79,119.14) kU/L vs 32.58(26.13,41.46) kU/L(P均<0.01),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患者与CKD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患者血清PAD4水平无论活动期还是缓解期皆显著高于CKD患者75.99(60.44,99.16) kU/L,76.29(62.79,119.14) kU/L vs 53.11(47.69,58.83) kU/L(均P<0.05).结论 PAD4在SLE患者中呈现持续高水平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精氨酸酶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作者:李孜;余新炳;吴忠道;徐劲;彭寨玉;田春林;赵霞

    目的获取并真核克隆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精氨酸酶全长cDNA.方法对本实验室曾获得精氨酸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发现其5'端尚缺一段序列;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引物,用5'端单巢式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得精氨酸酶基因完整的阅读框(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的精氨酸酶编码基因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并将新基因的完整编码阅读框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果用5'端单巢式PCR从尾蚴文库中获得了精氨酸酶5'端所缺序列,得到其完整的ORF,其ORF长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的完整cDNA序列.重组质粒经双酶切DCR及测序鉴定证明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获得、识别、扩增并克隆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

  • 精氨酸--重要的免疫营养剂

    作者:鲍倩玲;刘怡晟;张伟利

    精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且是合成一氧化氮的惟一底物.精氨酸通过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两条代谢途径参与体内的免疫调节,并作为一种免疫营养剂逐渐受到重视.精氨酸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促进CD3的表达,增强T细胞的免疫反应,但当体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过度表达时,补充大量的精氨酸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复杂的免疫病理下,近来主张的免疫调节干预(包含额外补充的高浓度精氨酸)必须在细致的可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 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杨佳子;高玉艳

    精氨酸酶是人体中氨代谢的关键酶,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精氨酸酶与肿瘤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精氨酸酶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做简要综述.

  • 香菇中九种无机元素的测定

    作者:黄敏文;李亚卿;潘丽元

    人体由几十种元素构成,其中被称为生物催化剂铁、锌、铜、锰、铬、钴、钼、钒、硒、氟、硼、碘等14种元素仅占体重的0.05%左右,因含量少称其为微量元素[1].尽管微量元素在身体内含量微乎其微,却起着促进化学反应、转换能量及维持各种代谢的重要的生理作用[2].如果某种元素供给不足,就会发生该种元素缺乏症.例如本世纪初澳大利亚"羊缺铜"病,使羊出现摇摆、畸形;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钴是维B12的组分,锰可激活精氨酸酶[1].本文以香菇为载体,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香菇中铁、锌、钙、锰等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

  • 髓系抑制性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

    作者:郑重;刘炳亚

    近来研究发现在肿瘤患者体内聚积的一类髓系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通常称为髓系衍生抑制细胞.它在鼠中呈CD11b+ GR1+,具有异质性和分化潜能.髓样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与精氨酸代谢密切相关.通过降低,这群细胞,或促使其分化,或抑制精氨酸代谢酶,可助于肿瘤免疫激活,将是很有前景的肿瘤免疫辅助治疗方法.

  •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单核髓源抑制性细胞精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研究

    作者:曹胜魁;潘伟;刘华;曹建平;沈玉娟

    目的 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单核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精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方法 12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活原头节2 000个/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后120 d采集小鼠眼眶静脉丛外周血,解剖并观察小鼠腹腔和各脏器的病变.无菌取小鼠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后,利用免疫磁珠分离M-MDSC.提取并纯化M-MDSC RNA,合成cDNA,芯片检测筛选感染组和对照组的M-MDSC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精氨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精氨酸酶活性.结果 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120 d,腹腔和内脏器官中形成单性包囊.免疫磁珠分离获得M-MDSC.芯片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M-MDSC源精氨酸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2±0.85和11.97±5.39,均高于对照组小鼠(1.65±0.19和1.00±0.57)(P<0.05).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小鼠外周血中的精氨酸酶活性为(3.83±0.44) U/L,高于对照组小鼠[(1.57±0.57) U/L] (P<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M-MDSC精氨酸酶的表达量和活性显著升高.

  •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新基因的鉴定及作为疫苗的保护性研究

    作者:李孜;余新炳;吴忠道;胡旭初

    目的识别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j)精氨酸酶(ARG)新基因,并研究纯化的重组SjARG对Sj感染小鼠的保护性.方法通过巢式PCR,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特异扩增ARG基因cDNA序列的5'端,并用生物信息学进行鉴定;将ARG的完整编码序列(CDS)克隆到pET30a(+)载体,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后,以鸟氨酸-茚三酮法鉴定酶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比较重组ARG蛋白与Sj天然ARG蛋白的免疫学特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RG在Sj成虫中的分布进行组织定位;用纯化重组ARG蛋白免疫小鼠(PBS和SjGST作对照),Sj尾蚴攻击感染后,检测SjARG作为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扩增并鉴定SjARG基因的完整CDS长为1 095 bp;重组SjARG具有酶活性,并具有与Sj天然ARG蛋白相同的免疫学特性;ARG定位于Sj成虫的肠壁和生殖器官.重组SjARG蛋白免疫后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55.8%和48.8%.SjGST蛋白免疫后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和6.89%.结论获取并鉴定了SjARG新基因;SjARG比SjGST具有更高的疫苗保护性.

  • 精氨酸酶-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顾春燕;肖锋;钱铮;刘宏斌;秦刚;邵建国

    目的 探讨精氨酸酶-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与肝脏转移性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肝细胞癌患者54例,其中高分化10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19例.另选取同期肝脏转移性癌患者25例,ICC患者20例.以31份正常肝组织标本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肝组织中精氨酸酶-1和GPC-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 精氨酸酶-1在肝细胞癌、肝脏转移性癌、ICC、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47/54)、4.0%(1/25)、5.0%(1/20)、100.0%(31/31),其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肝细胞癌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6.98,P<0.05).GPC-3在肝细胞癌、肝脏转移性癌、ICC、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38/54)、12.0%(3/25)、5.0%(1/20)、0(0/31),其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肝细胞癌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98,P<0.05).精氨酸酶1或GPC-3中任意一项阳性即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50/54)和86.7%(39/45).以精氨酸酶-1和GPC-3皆阳性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8%(35/54)和100.0%(45/45).结论 联合检测精氨酸酶-1和GPC-3在肝细胞癌诊断,以及肝细胞癌与ICC、肝脏转移性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精氨酸酶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陶璇;王斌;黄爱民;叶韵斌;黄传钟;高凌云

    目的 检测人类精氨酸酶1(ARG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167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ARG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ARG1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8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ARG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CC中ARG1蛋白表达水平为3.540±3.70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10.290±2.303;t=-22.421,P=0.000).ARG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微血管侵犯、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后复发有关(P值均<0.05).68例HCC组织中ARG1 mRNA表达水平为0.0997(0.213),低于癌旁肝组织0.563(0.459);u=-6.544,P=0.000].结论 ARG1在HCC中低表达,其可能参与HCC发生发展.检测ARG1表达可能有助于HCC辅助诊断、评估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