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因素研究新进展

    作者:隗佳;陈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恶性克隆性干/祖细胞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无效造血所致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和极易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研究认为MDS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随着WHO分型及各种新的积分系统在MDS预后判断中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药的产生,不同类型MDS预后也在不断的变化,对MDS预后的判断也变得越来越客观.本文对影响MDS不同预后因素的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在综述中讨论的问题包括有MDS分型存在的问题,预后积分系统与MDS,细胞遗传学与MDS预后,免疫表型特征以及治疗等与MDS预后的关系.

  • 成人原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的建立及转化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马燕;陈波斌;王小钦;许小平;林果为

    目的:建立成人原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对该队列中MDS患者的临床特点、WHO分型和转化为白血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我国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4家医院提供的病例进行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包括染色体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骨髓病理检查,采用 WHO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并进行严密随访.白血病转化累积风险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Log-rank时序检验用于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经上述综合诊断方法,共有435例患者诊断为MDS.截至到随访终点,该队列全部患者中383例(88%)获得随访,52例失访(12%).中位随访时间20.3(4.2-57.1)个月.该队列中共有4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病例组),342例未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对照组).该队列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18-90)岁,男女比例为1.33:1.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RCMD)病例所占比例高(65.5%),而难治性贫血(RA)(2.3%)、环状铁幼粒细胞难治性贫血(RARS)(1.1%)和5q-综合征(0.5%)所占比例较低.染色体异常率为38.7%,以+8多见,占所有病例的16.7%(71例).41例MDS转化为白血病患者中位转化为白血病时间为4(1-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28)、性别(P =0.018)、白细胞计数(P=0.00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 =0.029)、WHO分型(P=0.000)、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 =0.000)、IPSS染色体危险分组(P=0.000)以及IPSS预后分组(P=0.000)共8个变量与MDS转化为白血病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确定,年龄(P =0.002)、性别(P=0.000)、WHO分型(P=0.000)、IPSS染色体分组(P=0.045)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 =0.048)为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了我国435例成人原发MDS患者的研究队列,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WHO亚型分布均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同.年龄、性别、WHO分型、IPSS染色体分组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为本研究中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 6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积分分析

    作者:隗佳;陈燕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研究不同积分系统、WHO分型、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克隆,骨髓学及血液学指标在其预后中的意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收集武汉协和医院近5年63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使用Epi Data3.0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并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63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对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闻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3例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其中26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1.27%).中位生存期30.63月.截至随访终止33例病例死亡(52.38%).5种预后积分系统不同组别患者的总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IPSS,Lille和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差异为显著(p<0.0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OS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IPSS(p<0.0001)、Lille积分系统染色体分组(p<0.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0062)、Spanish积分系统(p=0.00064)及Lille积分系统(p=0.008).63例患者的OS经过WHO分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其中RA患者相比较RCMD患者与5q-患者有更长的OS(p=0.003),并且5q-亚型提示非常良好的预后.RAEB-I怠者中位OS高于RAEB-Ⅱ患者.将63例MDS患者重新归类于FAB分型显示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的OS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012).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影响MDS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WHO分型比FAB分型更有提示预后的价值,IPSS能为有染色体结果的MD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但众多基层医院由于开展细胞遗传学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可应用于无染色体结果的患者中.

  • 胃癌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

    作者:国家"863"重大项目"胃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课题组

    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胃癌的病理分型国内外有多种方案,比较常用的为Lauren和WHO分型~([1-4]).国内多数单位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分型主观性较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南.

  • 以WHO分型标准诊断的435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积分系统研究

    作者: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

    数和复杂核型异常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用这些因素建立新的预后积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进行验证,发现可以较好地预测总生存期.结论 中国人MDS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与国外患者相似.IPSS积分可以较好预测MDS总体患者预后,IPSS积分略优于WPSS积分,但对于RCMD亚型的患者两者都没有良好的鉴别作用.利用临床参数建立的新积分可以较好地预测RCMD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区分不同预后.

  • 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豫;朱健;刘勇;朱水波;晏明;周孜孜

    目的 探讨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9月胸腺瘤切除标本及完整病例81例,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结果 胸腺瘤Masaoka临床不同分期之间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WHO组织学不同分型之间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Masaoka临床分期与WHO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κ =0.580,C=0.503).结论 胸腺瘤Masaoka临床分期与合并重症肌无力有一定的关系,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合并重症肌无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WHO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asaoka临床分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按WHO分型及Masaoka分期回顾性分析110例胸腺瘤

    作者:宋楠;姜格宁;范江;王浩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规范胸腺瘤分类,公布了WHO组织学分型标准.现通过对我们收治的110例胸腺瘤病人进行同顾性分析,探讨WHO分型与胸腺瘤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 9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车玲玲;任翠爱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OS)WHO分型,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依WHO新分型方案对96例MDS进行诊断分型,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中位年龄49岁,RAEB-II多(35.42%).转白率11.46%,中位转白时间11.5月.早期死亡率8.33%.RAEB-I和RAEB-II转白率和早期死亡率无差别.结论 该组MDS临床特点与国内外文献有部分差异.

    关键词: MDS WHO分型 临床分析
  • 骨桥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健;刘勇;朱水波;蒋炜;夏峰;余冬敏;梁江水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在53例胸腺瘤和20例非肿瘤胸腺(non-neoplastic thymus,NN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胸腺瘤与NNT组织、胸腺瘤Masaoka分期、胸腺瘤WHO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比较OPN在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胸腺瘤分期、胸腺瘤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MG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PN在胸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NT组(75.5% vs 15.0%,P < 0.001);OPN在胸腺瘤Masaoka分期的Ⅱ~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组(90.9% vs 64.5%,P = 0.028);OPN在胸腺瘤WHO分型的B/C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AB型组(90.5% vs 65.6%,P = 0.040);OPN在合并MG的胸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合并MG的胸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 vs 69.2%,P = 0.300).结论 OPN与胸腺瘤的形成、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OPN的表达可作为胸腺瘤临床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与IPSS 危度分组:FAB与WHO分型比较

    作者:于明华;刘世和;邵英起;郝玉书;肖志坚

    目的比较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MDS)患者WHO(2001)分型和FAB分型的亚型与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按FAB标准确诊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237例pMDS患者,重新进行血片和骨髓片分类计数并按WHO标准进行分型,对两种分型结果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和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度分组与各亚型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按FAB标准分型各亚型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危度分组无显著性差异,按WHO标准分型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与RA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4.4%和42.5%,P<0.001),IPSS预后好的染色体核型比例RA组(65.0%)明显高于RCMD组(24.4%)(P<0.001),中等及差的染色体核型比例RCMD组(分别为48.9%,26.7%)明显高于RA组(分别为27.5%,7.5%)(P<0.05).WHO分型与FAB分型一样,各亚型与IPSS危度分组有较好的相关性,WHO分型的RCMD低危组比例(1.1%)较RA(10.0%)明显减低(P<0.05),RAEB-Ⅱ高危组比例(30.5%)较RAEB-Ⅰ(0)明显增高(P<0.001).结论pMDS的WHO分型较FAB分型与遗传学异常及预后的相关性更好.

  • 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许晓倩;王健民;吕书晴;陈莉;杨建民;章卫平;宋献民;许燕群;龚胜蓝;侯军;倪雄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分型、临床及血液学特征,以及MDS患者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组特点.方法 采用WHO新分型方案对80例MDS患者进行诊断及分型.对确诊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果、骨髓象及转归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7岁,低于国外学者的报道.染色体异常率为35.14%,检出的异常核型分布以+8多,不同于欧、美洲国家和日本的大样本研究结果.74例患者经IPSS分组及追踪观察,1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染色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细胞减少系列数对患者有预后意义.IPSS低危组与中危-Ⅰ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型中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与RA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EB-Ⅰ与RAEB-Ⅱ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组MDS患者的发病年龄、WHO亚型分布、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分布与欧、美洲国家和日本不同.WHO分型将RAEB分为RAEB-Ⅰ和RAEB-Ⅱ,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益.IPSS同样适用于中国人,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提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282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和分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

    目的 总结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分型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82例MDS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进行诊断.结果 MDS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50~59岁和70~79岁病例多,分别占20%和25%.67%的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48%出现幼稚红细胞.FAB-RA和WHO-RCMD患者比例较高,约占68%,高于欧美国家.染色体异常率为31.2%,低于欧美国家,但与日本相近.根据临床资料结合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MDS的符合率为89%;将上述方法联合骨髓活检(平行试验)诊断MDS符合率可达94%;如将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四者联合,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 该组MDS患者在分型、发病年龄、全血细胞减少比例、染色体异常率等方面与日本报道相近,与欧美国家有不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MDS的诊断率.

  • 上海市623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选择病例的WHO亚型分布、初治疗效及预后

    作者: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现状以及近20年来AML治疗效果的变化.方法 对2003至2007年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收集的确诊为AML的623例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诊断,并随访患者,统计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并与国外的疗效进行同期比较,与20世纪90年代上海地区AML的疗效进行历史对照比较.结果 623例AML患者CR率为66.5%,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年生存率为30.8%,3年内的复发率为55.1%,与国外报道的CR率相近,但复发率较高,长期生存率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较之上海市1984至1994年治疗的病例有明显提高.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和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治疗的CR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预后良好组[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后]的CR率为87.3%(79例中68例),中等组为61.8%(306例中189例),不良组为42.9%(112例中48例),APL的CR率为91.3%,染色体核型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性AML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预后与一般原发性AML无明显差异,染色体不良核型、高龄和发病时高白细胞计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结论 上海市AML治疗水平较加年前有明显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长期疗效尚有待提高.

  • 822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单中心报道

    作者:林冬;周春林;魏辉;刘兵城;王迎;刘凯奇;李巍;宫本法;王津雨

    目的 了解单中心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1999至2010年在中国科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白血病诊断治疗中心诊断、治疗的822例AML患者,按FAB和WHO分型标准分别诊断分型,分析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点.结果 822例AM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8.5(15~ 83)岁,分型以急性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L伴t(15;17)/PML-RARα(APL)和AML伴t(8;21)/AML1-ETO (M2b)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7%、20.9%和14.6%.AML伴t(15;17)/PML-RARα的完全缓解(CR)率为95.2%,诱导死亡率为4.8%,预计5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7.5%和88.8%.AML其他类型(非APL,Non-APL)的CR率为82.0%,诱导死亡率为4.2%,预计5年OS率和DFS率均为48.8%.按细胞遗传学预后分层,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的Non-APL预计3年OS率分别为69.5%、52.8%和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影响Non-APLOS的因素为发病年龄、染色体核型、接受大/中剂量阿糖胞苷的疗程数和是否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 本组AML患者较年轻,疾病亚型分布与国外不尽一致.APL和Non-AP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与国外相当.按WHO标准诊断分型、依预后分层实施治疗是提高AML整体疗效的关键.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NK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

    作者:李楠;李彩霞;吴德沛;刘红;叶璐;马超

    NK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照WHO分型分为①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②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③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BNKL).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特点为高度侵袭性,进展快,对于高危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常规化疗疗效不佳,预后差.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经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的6例高危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9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凯阳;姬文灿;朱薇波;吴竞生;蔡晓燕;刘欣;杨会志;郑昌成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亚型分布、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与MDS诊断分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成人原发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WHO分型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99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RA)型26例(26.26%);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粒细胞增多(RAS)型6例(6.06%);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型23例(23.2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型科例(44.44%).按INS预后分组,中危Ⅱ和高危组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Ⅰ组(X2=17.88,P<0.01);中危Ⅱ和高危组患者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Ⅰ组(X2=40.22,P <0.01).按INS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好、中、差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分别为45(95 % CI:39~51)、37(95% Cl:25~49)和23(95% Cl:13~31)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总体生存(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0).结论 中国有别于西方国家MDS患者的WHO亚型分布,染色体核型分析是MDS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WHO分型与FAB分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力;潘金兰;吴亚芳;薛永权

    [目的]比较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FAB分型和WHO分型的优缺点.[方法]联合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测、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多重RT-PCR技术对94例患者进行检测.分别对这94例患者进行FAB分型及WHO分型.[结果]WHO分型:AML:(1)伴有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42例;(2)伴有多系病态造血的AML 3例;(3)治疗相关性AML和MDS 0例;(4)无法按上述分型的白血病(NOC-AML) 45例.FAB分型为 MDS:MDS-RAEB 1例、MDS-RAEBT 7例.AML M0 3例、M1 10例、M2 33例、M3 13例、M4 6例、M5 17例、M6 4例.对90例WHO分型诊断的AML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化疗前白细胞计数、化疗1、2次是否CR及遗传学异常对预后有影响.[结论]WHO分型全面地包括了AML的类型(原发性AML、MDS相关性AML、治疗相关性AML);提高了遗传学检测的重要性;同时将MDS-RAEBT纳入AML范围,给予MDS-RAEBT患者及时的治疗.应推广WHO分型,但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分型仍不可缺少.

  •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TTF1、Ki-67的表达与WHO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也淇;陈鹏

    目的 观察TTF1及Ki-67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WHO分型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TET标本,其中诊断一致的51例,不一致8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TF1及Ki-67在诊断一致的51例TET及30例胸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诊断不一致的8例TET中,4例与AB型有关.在诊断一致的51例TET中,TTF1及Ki-67在TET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胸腺增生组(P<0.05).TTF1仅在AB型胸腺瘤中表达(11/15),其表达与WHO分型有关.Ki-67标记指数从A型到胸腺癌逐渐增加,且在A型与胸腺癌的表达范围不重叠,其表达与WHO分型及MasaoKa分期均有关.同时TTF1及Ki-67在TET中的表达没有相关性.结论 TTF1是AB型胸腺瘤相对特异性的标记;Ki-67不仅对A型与胸腺癌中的区分有帮助,同时具有很好的指示预后的价值.

  • 244例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与WHO分型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胡敏

    目的 对244例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亚型(M4EO)、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液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基因学检查方法检测患者标本.结果 细胞形态学特征:M2b异常中幼粒细胞,M3异常早幼粒细胞,M4EO异常嗜酸粒细胞,CML粒系细胞.染色体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t(8;21)(q22;q22)、t(15;17)(q22;q21)、inv(16)(p13;q22)、t(9;22)(q34;q11)密切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融合基因AML1-ETO、PML-RARα、CBFβ-MYH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 M2b、M3、M4EO、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志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有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 P63在胸腺瘤亚型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孙也淇;张莉萍;余辉;曹旭;贾小力;陈岗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各亚型中P63的表达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76例胸腺上皮肿瘤(TET;包括胸腺瘤及胸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63在TET各亚型中的表达.同时对比分析初始诊断、复核诊断及参考P63表达诊断3组结果.结果 复核诊断发现9例误诊,主要集中在胸腺瘤AB型和B型,还有3例不能确诊.P63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于72例TET中,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并在不同TET亚型中呈现不同形态和分布特点.参考P63表达结果的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优于未参考P63的初始病理诊断的准确率(TET:P=0.017;胸腺瘤:P=0.032).结合P63的表达帮助确诊了复诊中不能明确的3例胸腺瘤亚型.结论 鉴于结合P63表达能更好地区分胸腺瘤各亚型,我们建议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将其作为常规标记物,尤其在诊断胸腺瘤AB型和B型时.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