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入性脑型恶性疟2例报道

    作者:赵著华;孟庆伟

    本文报道了甘肃武威2例输入性脑型恶性疟病例,其中1例死亡,1例痊愈.

  • 1例脑型恶性疟疾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作者:邵凤霖;邵惠姣

    总结了1例重型脑型恶性疟疾并发呼吸、肝、肾及循环衰竭,同时合并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全耐药)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在做好消毒隔离的基础上,正确评估病情,严密监测各种数据,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危急状况并快速有效地进行干预.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44d后康复出院.

  • 青蒿琥酯联合血液净化救治脑型疟疾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

    作者:兰玲鲜

    患者男,42岁,以发热5d、意识障碍2d于2011年7月20日入院.病史示发病前1周有在疟疾流行区工作,5d前出现畏寒、发热,2d前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mm Hg =0.133 kPa).患者呈谵妄状态,烦躁不安,颈项强直,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右肝肋缘下3 cm可触及,边缘圆钝.留置胃管,负压引流袋见暗红色胃液流出,留置尿袋内见浓茶样尿液.辅助检查:(1)血涂片查出恶性疟原虫(16个/高倍视野);(2)血、尿常规:白细胞10×109/L,红细胞2.62×1012/L,血红蛋白83.5 g/L,红细胞压积0.242,血小板29×109/L;尿隐血(+++),尿蛋白定性(+);(3)生化:

  • 以血小板明显下降为特征的脑型疟疾二例

    作者:王芳;钟珊珊;俞雯文;吴仲文

    病例1,患者男,44岁,农民.因"寒战、发热、头痛1周"于2012年12月18日入院,病程中伴有恶心、呕吐.患者2012年12月6日自非洲安哥拉回国,12月11日起出现寒战、发热,体温高40℃,发热无规律,出汗明显.病初拟"呼吸道感染"于某卫生院就诊,病情无明显好转,并开始出现恶心、呕吐,12月18日转我院就诊,并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3/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软,颈抵抗,脾肋缘下可及,病理征阴性.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病史,不饮酒.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6.2 ×109/L,中性粒细胞0.646,红细胞(RBC) 4.73×1012/L,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53 ×109/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酸(ALT) 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 U/L,总胆红素(Tbil)22.9 μmol/L.急查血疟原虫阳性,腰穿查脑脊液压力330 mmH2O.脑脊液蛋白、细胞、糖、氯化物正常.肝胆脾胰彩超:脾肿大.骨髓常规: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产板功能差.血涂片发现恶性疟原虫,并经当地疾控部门确认,诊断为恶性疟(脑型).即予青蒿琥酯针(60 mg/支)抗疟治疗,首剂加倍,后60 mg/d,1次/d,疗程一周后改用双氢青蒿琥酯哌喹片口服2d,同时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性反应,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及护肝等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PLT曾明显下降,低降至31 ×109/L,经过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头痛缓解,复查血涂片未再发现疟原虫,腰椎穿刺复查脑脊液压力复常,血小板指标恢复正常,肝功能好转.

  • 脑型疟疾合并失语一例

    作者:李艳;张尔康

    患者男,36岁,因间断性发热、意识障碍伴失语26 d于2012年12月29日就诊于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26 d前在赤道几内亚务工期间曾患恶性疟疾,予青蒿琥酯针治疗.2012年12月初回国后再次出现高热4次、呈稽留热型,伴明显关节酸痛,自服退热药物后大汗,于12月13日出现神志不清、失语及血压下降,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查血涂片见恶性疟原虫阳性,诊断为脑型恶性疟疾,予青蒿琥酯针静脉注射抗疟及其他支持、对症处理后,神志转清,两日后言语自如,期间曾复查血涂片疟原虫阴性,于12月26日出院.12月29日下午,复现失语症状,急被送来本院,持续失语.查体:体温39℃,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表情淡漠,目光游离,运动性失语,无口角歪斜,前臂皮肤见多处蚊虫叮咬疤痕,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右侧上下肢肌力分别为Ⅲ级、Ⅳ级,肌张力下降,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无肌肉萎缩及不自主运动,克氏征、布氏征及巴氏征均阴性.

  • 误诊为颅内胶质瘤的脑型肺吸虫病1例

    作者:王洪伟;田增民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近年来肺吸虫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脑型肺吸虫病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很难与颅内原发肿瘤或者炎性病变相鉴别,其诊断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及时对本病做出诊断并采取药物治疗,可避免误诊带来的不必要的开颅手术或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避免虫体在脑组织内不断移行而造成的进一步伤害.本文通过分析1例误诊为颅内胶质瘤而接受开颅手术的脑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

  • 1例输入恶性疟疾(脑型)合并重症肝炎护理

    作者:兰彦;包新华

    2010年6月,我院收治1例输入恶性疟疾(脑型)合并重症肝炎的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在南非从事建筑1年,半月前回国.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6 d,体温高39℃,伴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

  • 青蒿素和人工冬眠疗法抢救小儿脑型疟疾52例

    作者:逄英

    疟疾是非洲布隆迪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脑型疟疾是凶险的合并症,而布隆迪流行的疟疾中脑型疟疾占20%~30%之多.作者在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中国驻布隆迪医疗队工作期间,收集整理了52例脑型疟疾,现将抢救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贫血、血小板减少、意识障碍

    作者:陈海林;张丛丛;刘洪峰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发热3天,发现血小板(PLT)减少1天于2013年5月30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疾病.患者缘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8.7℃,当时伴寒战、头痛,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无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无鼻衄、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仍时有升高,伴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4.28×109/L,血红蛋白(Hb) 102 g/L,PLT 25×109/L,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63 U/L,总蛋白(TP)47.6 g/L,白蛋白(ALB) 26.1 g/L,总胆红素65.6μmol/L,直接胆红素13.2 μmol/L,间接胆红素52.4μmol/L,肾功能正常,故以“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6.8℃,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瘀斑,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 脑型钠利尿肽与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孟春;姚荣国;郭战利

    脑型钠利尿肽(BNP),简称脑钠钛,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于1988年由日本学者从猪脑内分离纯化而来,故而得名.

  • 凶险型脑型疟疾抢救成功1例

    作者:刘春玲;李小琴;康贤;王欢

    恶性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脑型疟疾是疟疾凶险发作的常见类型,又称真性昏迷性疟疾,来势凶猛,进展快,变化多,病程短,如不及时抢救其病死率很高,为10%~ 20%[1].该病在我国现已罕见,但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易出现输入性感染.本文对我院临床救治的1例输入性凶险型脑型疟疾病例进行报告.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型疟疾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鸣

    孕期妇女因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恶性疟疾后易发展为脑型疟疾,如妊高征合并此病易使病情趋向凶险,母婴死亡率高.现将在马里马尔格拉医院救治的12例妊高征合并脑型疟疾患者报道如下.

  • 脑型并殖吸虫病的现状研究

    作者:叶璟;黄岳云;盛吉芳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俗称肺吸虫病,是经口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广,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并殖吸虫报道,约有500万患者[1~3].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肺型并殖吸虫病和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引起的肺外型并殖吸虫病[4].由于并殖吸虫成虫与童虫均具有游走性,在人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还可移行至肝脏、脑、脊髓、眼等器官,引起异位病变[5].据报道大脑是常见的肺外寄生部位,且大脑受损更为严重[6,7].近年来,脑型并殖吸虫的报道逐渐增多[8-13],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脑型并殖吸虫病的认识,现将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防治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现状研究综述如下.

  • 脑型疟发病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一氧化氮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张文萍;董子明;薛长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脑型疟(cerebral malaria,CM)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建市C57BL/6J小鼠的CM动物模型.然后,取雌性(C57BL/6J 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接种约氏疟原虫By265;CM模型组,腹腔注射感染们氏疟原虫K173;地塞米松处理组,于感染伯氏疟原虫K173前一天在饮水中加入地塞米松,浓度为10 ms/L;L-硝基精氰酸(L-NNA)处理组,从感染伯氏疟原虫K173当天开始每只每大腹腔注射25 g/L的L-NNA溶液0.2 ml.每组均为20只.CM 模型组鼠于CM发病时取脑组织,其他各组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取脑组织匀浆.观察脑组织TNF-α、NO及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CM发病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TNF-α合成抑制剂地塞米松及NO合成抑制剂L-NNA对脑组织中TNF-α和NO浓度的影响. 结果 (1)CM模型组小鼠均发牛CM,地塞米松组、L-NNA 组及感染对照组小鼠至感染后第10天均末发生CM.(2)小鼠CM发病时脑组织TNF-α、NO、NOS均高于感染第5天(P<0.01).(3)小鼠CM发病时和感染后第5天脑组织FNF-α、NO、NOS均高于感染对照组和止常对照组(P<0.01).(4)地塞米松组小鼠感染后第10天、第5天与同时间CM模型组比较,脑组织TNF-α均明显下降(P<0.01).(5)L-NNA组与CM模型组比较,脑组织NO、NOS均显著性降低(P<0.01). 结论 (1)成功地建立起较理想的CM动物模型.(2)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给予地塞米松或L-NNA后,可有效地预防CM的发病.

  • 重症脑型疟疾和促炎细胞因子

    作者:宋关鸿

    在全世界感染性疾病中,疟疾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肺炎球菌呼吸道感染(3.5%)和结核病(2.8%),居第三位(2.3%)。全世界99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疟疾威胁之中。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 ~5亿疟疾临床患者,每年有约150~270万患者死于疟疾。非洲每年约有100万人因疟疾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在感染人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间日疟原虫(P. vivax)、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 ovale)中,恶性疟原虫对人的生命威胁大。恶性疟原虫感染可迅速地引起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发生重症恶性疟疾。重症恶性疟疾患者的预后很差,即使用有效的抗疟药物和合理的临床治疗,病死率仍可达15%~2 0%。疟疾死亡患者几乎都是恶性疟原虫引起的重症恶性疟疾。 重症恶性疟疾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常见的有全身衰竭、意识障碍、呼吸窘迫、多发性惊厥、循环性虚脱、肺水肿、异常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恶性贫血等。在不同疟疾流行区和不同的人群中,重症恶性疟疾的高发人群和临床表现都很不同。脑型疟疾在所有的年龄组都可发生。

  • 产前预防性用药对胎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血清CK-BB含量的影响

    作者:何莉;陆长东;邓靖怡;何文丹

    目的 研究氟桂利嗪(FNZ)、拉莫三嗪(LTG)及两药联合经孕鼠给药,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孕20 d 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FNZ组,LTG组,FNZ+LTG组和对照组.前3组大鼠于脑缺血缺氧术前3 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分别为FNZ 0.5 mg/(kg·d),LTG 10 mg/(kg·d),FNZ 0.5mg/(kg·d)+LTG 10 mg/(kg·d).第3天给药后3 h,每组取8只孕鼠制作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剩余2只孕鼠直接行剖宫产取胎鼠,每胎5只.于缺血缺氧后6、12、24、48 h分别取胎鼠血清0.5 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 胎鼠缺血缺氧后,血清CK-BB水平明显升高.FNZ组、LTG组及FNZ+LTG组胎鼠缺血缺氧后各个时间点血清CK-B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联合用药较单个药物应用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产前预防性口服FNZ、LTG对胎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 脑异位慢性血吸虫卵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应光;汪祖权

    目的描述慢性脑型血吸虫卵性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手术下切除患者脑部病变活组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血吸虫卵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组织切片中可见血吸虫性肉芽肿,虫卵已退变,虫卵外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假结核样结节.结论血吸虫卵肉芽肿是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以退变虫卵为中心的假结核结节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

  • 脑型血吸虫病5例报告

    作者:毛祖逖

    脑型血吸虫病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倾向[1].现将我科近年所见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27岁,农民,因反复发作四肢抽搐3月,加重伴右侧肢体乏力10天入院.居住地为血吸虫流行区,10年前患血吸虫病,曾治疗过.神经系统检查:表情呆板、失语、右侧鼻唇沟稍浅,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4级.血吸虫免疫试验:冻干血细胞间接血凝试验(IHA IgG)1∶2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IgM)1∶200(+).脑脊液常规糖、蛋白、氯化物正常.脑电图:以8~9低中波幅γ波为主要节律,调节差,左侧导联少量散在2~3C/s中波幅δ波.颅脑CT示:左侧额、顶、枕叶各见较大范围低密度影,大径线7.1cm,CT值20Hu,右额叶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内可见散在分布的点簇状、线状强化影,左侧侧脑室受压消失,中线右移.诊断:脑型血吸虫病(脑瘤型+癫痫型).入院后经抗脑水肿、抗癫痫、抗血吸虫治疗,言语清楚,无抽搐发作,肌力恢复正常,住院19天出院.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脑型 CT
  • 妊娠伴发脑型疟疾11例分析

    作者:李秀媚

    妊娠伴发脑型疟疾是凶险的产科急症,也是造成围产期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作者于1999年至2001年在马里共和国工作期间,收治妊娠伴发脑型疟疾1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妊娠 疟疾 脑型
  • 成人恶性脑型疟疾2例临床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吕金兰

    目的 初步探讨成人恶性脑型疟疾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确诊成人恶性脑型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成人恶性脑型疟疾患者均有非洲工作或生活史,同时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昏头痛,意识障碍,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累及两系以上血象异常,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外周血涂片均找到恶性疟原虫;予以青蒿琥酯等治疗患者痊愈,其中1例出院后因未服用伯安喹而引起复燃,再次治疗有效.结论 成人恶性脑型疟疾在我国多为输入性感染,临床易误诊,有必要反复血涂片找疟原虫以便于确诊;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及时有效抗疟疾治疗病情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脑型 疟原虫 表现 治疗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