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逆行隐血管蒂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髌韧带断裂并皮肤缺损

    作者:钟桂午;徐达传;胡万华;蔡肖岚;闫毅

    目的:报道以逆行隐血管为蒂大收肌腱骨皮瓣转位修复髌韧带断裂并皮肤缺损的新术式.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管的起源及分支分布特点,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上模拟手术设计.以逆行隐血管为蒂大收肌腱骨皮瓣转位修复髌韧带断裂并皮肤缺损5例.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大收肌腱骨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结论:逆行隐血管蒂大收肌腱骨皮瓣与膝关节比邻,血供丰富,就近转位,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作为修复髌韧带并皮肤缺损的首选方法.

  •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胫侧副韧带断裂的解剖及应用

    作者:黄广智;王璐;阮彩莲;袁新建

    陈旧性胫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是一种严重损伤,兰宝金等对带血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解剖进行了观察[1],但国内临床资料尚少.我们在局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胫侧副韧带损伤,临床应用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在8具共16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常规防腐陈年尸体上,解剖和观察了大收肌腱的形态及血管分布、胫侧副韧带的形态.1.1 大收肌腱的一般测量大收肌腱止于收肌结节,其肌腱长6.5 cm±2.5 cm,肌腱肌腹移行处宽1.1 cm±0.2 cm,厚0.2 cm±0.15 cm;肌腱止点处肌腱宽1.0 cm±0.2 cm,厚0.21 cm±0.05 cm.

  • 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及胫侧副韧带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鸣;陈玲珑

    目的:为临床足跟严重缺损及胫侧副韧带损伤提供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新术式的应用解剖,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结果:(1)大收机腱复合组织瓣的血供来源于膝降动脉,该动脉与供区有关的分支有隐支、关节支.(2)隐支长10.9±3.3 cm,起点外径1.8±0.6 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3)关节支的主干长6.6±1.2 cm;起点外径为1.9±0.5 mm,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骨质骨膜,与隐支共同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4)大收肌腱的腱质部和移行部总长约15cm,平均宽约16.0mm,平均厚约4.1 m.结论: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形态可塑性大,血供丰富是修复足跟和胫侧副韧带的理想供体.

  • 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

    作者:毛莉颖;黄东;张惠茹;吴伟炽;江奕恒;林浩;黄永军

    目的 为手前臂皮肤伴肌腱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法 在对以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肌腱伴皮肤(骨)缺损的新术式进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肌腱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3例.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4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手部功能评价为优1例,良1例,可1例.结论 应用吻合膝降血管的大收肌肌腱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的术式具有供区隐蔽创伤小等优点,此手术为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 .

  • 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亮;高建明;项杨;陈伟南;宗序华;王亚东

    目的 评估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术式可行性及可能的风险,探讨转位肌腱固定方法.方法 解剖观察30侧尸体标本的大收肌腱及内侧髌股韧带形态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等毗邻关系;测量收肌结节至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距离、收肌结节至大收肌腱移行部距离;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结果 大收肌腱长度(收肌结节至收肌裂孔距离)为(105±14)mm(77~129 mm),内侧髌股韧带轴长长度为(46±6)mm(33~57 mm),收肌结节至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距离为(9±2)mm(6~13 mm),收肌结节至大收肌腱移行部距离为(124±11)mm(102~144 mm).结论 长约55 mm的大收肌腱通过转位固定于髌骨内侧缘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行,大收肌腱作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供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 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皮肤缺损术式解剖研究

    作者:黄东;黄永军;徐达传;毛莉颖;吴伟炽;张翠琼

    目的: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肌腱伴皮肤(骨)缺损新术式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及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膝降动脉的主干长(1.22±0.48)cm,起点外径为(1.85±0.64)mm,主要分支有股内侧肌支、关节支、隐支.②关节支的主干长(5.2±1.12)cm;起点外径为(1.16±0.31)mm,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并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③隐动脉起点外径(1.14±0.29)m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并参与膝关节动脉网形成.④大收肌肌腱质部长(9.4±2.1)cm,宽(12.2±0.28)mm,厚(1.92±0.64)mm.大收肌腱移行部长(4.5±0.71)cm,宽(20.0±2.7)mm,厚(5.8±2.1)mm.结论:以膝降动脉血管为蒂带其分支可形成大收肌腱骨肌皮复合组织瓣,吻合血管移植可修复不同类型的手部肌腱伴皮肌(骨)缺损,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供区损伤小.

  • 改良膝降动脉为蒂大收肌腱骨皮瓣修跟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海文;顾荣;江新明;曾德庆;江吉勇

    目的 探讨改良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区跟腱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例外伤致足跟区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缺损,以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瓣移植修复跟区复合组织缺损.其中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7 cm×9 cm~5 cm×7 cm,跟腱缺损长度为6~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10cm~6 cm×8cm,大收肌腱切取长度为7~9cm.结果 3例复合组织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4,双足提踵试验及单足提踵试验均阴性,步态恢复均正常.结论应用隐动脉穿支设计皮瓣,皮瓣设计于大腿内侧,改良了隐动脉皮瓣设计于小腿内侧,造成切口过大,分离血管蒂较长等缺点,疗效可靠,是目前较理想修复方法.

  •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海文;侯瑞兴;徐达传

    目的:报道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缺损游离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02年10月-2004年7月对4例因摩托车后轮绞伤至足跟腱伴跟骨止点及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重建止点并修复跟区皮肤缺损.足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6.5cm×10cm~7cm×11cm,跟腱缺损长度为5~7cm.切取隐动脉皮瓣面积为8cm×11cm~8cm×12cm,切取大收肌腱长度为6~8cm.结果:4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1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S4,双足提踵试验均阴性,单足提踵试验阴性3例,4例病例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吻合膝降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跟骨复合组织缺损,疗效满意,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带血供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韧带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钟桂午;高建明;徐达传;王国文;戴平均;胡万华

    目的:报道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的应用解剖及术式设计.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供,2侧新鲜下肢标本模拟手术设计.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结果:应用带血供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30例,胫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8例,胫侧副韧带和后交叉韧带4例,多韧带损伤1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结论:大收肌腱与膝关节毗邻,与膝关节韧带形态近似,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转位修复重建胫侧副韧带尤为理想.

  •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海文;侯瑞兴;黄祖望;陈宏彬;徐达传

    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的难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带血供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是目前有效的方法,高建明、徐达传等[1]首先报道了吻合膝降血管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腱的应用解剖,高建明[2],陈振光等[3]首先在临床应用获得成功.我们于2002年10月收治1例右足跟腱伴跟骨止点及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瓣一期修复,重建跟腱及其止点,并修复跟区的皮肤缺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高建明;徐达传;陈振光;许本柯;钟世镇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新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以及大收肌腱的形态、血供等解剖观察.结果:膝降动脉95%起于股动脉,起始处距收肌结节7.8±0.8 cm,膝降动脉90%发出隐支、股内侧肌支和关节支,膝降动脉和关节支起始外径分别为:1.9±0.4 mm和1.4±0.4 mm,关节支伴大收肌腱下行,分支供养大收肌腱及股骨内侧髁.结论:以膝降血管为蒂可形成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吻合血管移植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缺损,术式简便易行,供区损伤小.

  •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陈振光;徐达传;高建明;钟世镇;余国荣;谭金海

    目的: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施术3侧,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和供区损伤小等特点.

  • 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小腿创伤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玲珑;兰宝金;郑鸣

    目的: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小腿及跟骨的创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动脉的起始、分支、分布及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结果:①膝降动脉的主干长1.2±0.5cm,起点外径为2.6±0.6mm,主要分支有股内侧肌支、关节支、隐支.②关节支的主干长6.6±1.2cm;起点外径为1.9±0.5,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骨质骨膜,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③隐动脉长10.9±3.3cm,起点外径1.8±0.6m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④胫后动脉、腓动脉在内踝上方11cm处的直径分别是2.5±0.6mm和2.0±0.4mm.⑤大收肌肌腱部长6.8±1.2 cm,宽9.6±2.0mm,厚2.2±0.6mm.结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瓣、皮瓣血供丰富,供区形态可塑性大,可作为修复跟腱、跟骨及皮肤缺损的供体.

  • 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王刚;谢拥军;陈开润

    目的 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缺损,比较重建前后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36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供,模拟手术设计,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后韧带断裂缺损,并比较在修复前后,在屈膝0°、30°、60°、90°和120°时胫骨后移距离和韧带应变.结果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胫骨的负荷后移明显加大,重建后向正常时回归,移植物的生物力学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正常时相似.结论 采用大收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在各屈膝角度均能有效防止胫骨后移,生物力学特征更接近于正常PCL,可以取得较满意的重建效果.

  •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移位修复

    作者:钟桂午;徐达传;阎毅;戴平均;朱青安;钟世镇

    目的探讨带膝降血管蒂大收肌腱移位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缺损的新术式及疗效。方法1991年9月~1999年9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带膝降血管蒂大收肌腱移位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缺损30例。结果术后随访1年5个月~5年,按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达93.3%,无差级病例,疗效较满意。结论大收肌腱与膝关节毗邻,与膝关节韧带形态相似,此术式是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大收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陈长春;康彦忠;邵川强;赵春成

    目的:探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D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19例(20膝),其中男4例4膝,女15例16膝,年龄14~18岁,平均15.2岁。脱位次数2~4次。所有患者均行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术前、术后采用 Lysholm 评分及 Insall 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髌股关节稳定,无髌骨脱位再次发生。Lysholm 评分术前平均(61.6±4.0)分,术后(93.4±3.4)分(P <0.01)。术后疗效按 Insall 标准进行评价,优13例(13膝),良4例(5膝),可2例(2膝)。优良率为90.0%(18/20)。结论采用大收肌腱转位重建 MPFL 手术治疗 RDP 疗效可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康复快,可有效防止髌骨脱位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