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h血型弱D和DEL表型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金辉;张一兵;佟青;罗喜钢

    目的 研究Rh血型弱D和DEL表型的基因突变基础.方法 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和吸收放散的血清学方法鉴定弱D表型和DEL表型,然后用RHD基因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Rh血型弱D和DEL表型RHD基因的外显子中可能存在的变异.结果 Rh血型弱D表型个体的第6外显子有845G>A突变,Rh DEL表型个体的第9外显子有1227G>A突变.结论 所应用的RHD基因测序方法可以用于弱D和DEL表型分子基础的研究,并为发现新的D变异表型和新的RHD等位基因奠定基础.

  • 福建省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

    作者:卓传尚;卓孝福;郭永建;王长青

    为了探讨RhD阴性福建个体的RHD基因结构,设计1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应用PCR-SSP技术检测104名福建省RhD阴性献血者的RH基因型,并对部分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同时对2例携带RHD基因RhD阴性样本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61.54%阴性福建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RHD-/RHD-),25.97%RhD携带RHD 1227A等位基因(其中62.96% 为 RHD+/RHD-杂合子,37.04% 为 RHD+/RHD+ 纯合子),8.65%携带RHDCE(2~9)-D等位基因,1.92%携带RHD 710delC等位基因;多数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中,发现6例RHD基因缺失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2例存在于dcE单倍体(RH基因型为dce/dcE)中;同时检测8个RHD基因外显子以及RHD 1227A等位基因,以预测RhD表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某个RHD基因外显子的准确性(χ2=24.43,p<0.005).结论:RhD阴性福建个体RHD基因具有多态性;在中国用RHD基因分型完全替代血清学检测RhD表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 中国人Rh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者:吴俊杰;洪小珍;许先国;何吉;傅启华;严力行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epecific 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从22例弱D中检测到10例部分D表型,其中D Va(Kou.)、D Va(Hus.)和D Va-like(YH.)各1例,D Ⅵ typeⅢ表型7例.结论:10例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得到明确,其中D Va(Kou.)、D Va-like(YH.)表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 RH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严力行;许先国;朱发明;何吉

    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人类红细胞RHD基因,构建RhD表达载体,观察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从脐血网织红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HD/CE基因,扩增产物通过TA连接克隆到pGEM-T质粒,采用测序方法筛选多个克隆获得RHD基因.将获得的RHD基因进一步亚克隆构建p cDNA3.1(-)表达载体,重组表达载体通过superfect试剂盒转染K562细胞,后观察K562细胞中RHD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克隆到RHD基因,构建的p cDNA3.1(-)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实RHD cDNA序列及插入方向正确.转染后的K562细胞内有相应的mRNA转录,细胞表面有RhD抗原表达.结论:RHD cDNA转染的K562细胞能表达RhD抗原,该表达体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各种RhD变异型的分子基础.

  • 中国人群中发现的主要弱D型——弱D15个体的分子背景研究

    作者:孙国栋;段现民;张彦平;尹志柱;牛小利;李艳凤;赵有良;牛海江

    为了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弱D15型个体的Rh血型系统血型血清学表型及分子背景,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检测RhD抗原弱阳性个体Rh D、C、c、E、e抗原表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同时检测RHD基因和RHCE基因;标本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RHD合子型或RHD基因数目.结果表明,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的人群中,有18例为弱D15型(占D抗原弱阳性表型56%),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其第6外显子有一处碱基突变:845G>A,编码区序列其它部分与正常RHD序列相同;检测Rh小因子有3种表型CcEe(2例)、CcEe(2例)、ccEe(14例),分别占弱D15型的11%、11%、78%,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RHD杂合性试验鉴定显示仅表型为CcEe的2例标本为纯合型RHD+/RHD+,提示基因型为DCe/DcE;其余为杂合型RHD+/RHD-,提示基因型分别是DCe/dce和DcE/dce.结论:弱D15型是中国人群中主要的弱D型,其中大部分为杂合型.

  • 部分D表型DVa(Hus)在第5外显子和第5内含子发生RHD/CE基因交换

    作者:周一炎;熊文;邵超鹏

    为了分析中国人红细胞Rh血型部分D表型DVa和Dv1个体的基因组DNA及等位基因结构,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分析3名经血清学鉴定为弱D表型个体的RHD基因.结果表明,3名个体中,1名鉴定为部分D表型DVa(Hus),其Rh基因表型为DccEe,另2名鉴定为DVIⅢ型,其Rh基因表型为DCcee.DVa(Hus)等位基因RHD/CE基因交换发生在第5外显子的5′端至第5内含子的3′端之间,并且第5内含子存在7个新多态性位点:23-25(GCA)2,98G>A,168-169insG,205-206insT,494495insA,1256-1257insC,1347G>T.结论:中国人群中发现的部分D表型DVa(Hus)等位基因RHD/CE基因交换发生在全部的第5外显子和第5内含子.

  • RHD 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和随机人群中的频率研究

    作者:吴俊杰;洪小珍;许先国;马开荣;朱发明;严力行

    本研究调查RHD 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和随机人群中的频率.采用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allele specific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PCR)检测RHD 1227A等位基因, RHD基因拷贝数采用D杂合性试验和RHD外显子9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确定.结果表明: 在143例Rh阴性献血员中,共检测到41例RHD 1227A等位基因携带者,其中8 例(19.51%)为 RhCCdee,32例 (78.05%) 为RhCcdee,1例 (2.44%) 为 RhCcdEe.在这41例RHD 1227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35例有RHD基因的缺失,另外的6例是RHD 1227A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在489例随机献血员中检测到7例RHD 1227A等位基因先证者,都是RHD 1227G/A杂合子,且是正常Rh阳性血型.结论: RHD 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中的频率为16.43%,在随机人群中的频率为0.72%.

  • 人RHD基因Rhesus盒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周华友;兰炯采;王晓珠;樊红;王毅;孟庆宝;赵祥胜;张印则

    为了解人RHD基因的组合情况,进一步研究RHD基因遗传结构和预测新生儿溶血病,采用PCR-SSP方法,设计4条引物,用同一PCR反应条件同时检测人RHD基因的上游、下游和杂交的Rhesus盒.结果显示:RHD-/RHD-纯合子个体只检出杂交Rhesus盒,无上、下游Rhesus盒,RHD+/RHD-杂合子个体能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RHD+/RHD+纯合子个体只检出上、下游Rhesus盒,无杂交Rhesus盒.50例RhD阳性样本中5例(10%)为RHD+/RHD-型,其余(90%)均为RHD+/RHD+型.98例无血缘关系RhD阴性汉族人样本中,54例(55.1%)为RHD-/RHD-纯合子,36例(36 7%)为RHD+/RHD-杂合子即RHD基因单体型(可用于对RHD基因单体型进一步分析),8例(8 2%)为RHD+/RHD+纯合子.2例弱D型样本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为RHD+/RHD-型.16例Del型中10例(62.5%)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为RHD+/RHD-型,6例(37.5%)只检出上、下游Rhesus盒,无杂交Rhesus盒,为RHD+/RHD+型.这些样本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结论:本方法所需引物少,操作简便,结果判断直观,适合临床应用.在RhD阴性中国汉族人中存在为数不少的RHD无效基因(非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占44.9%).

    关键词: RHD基因 Rhesus盒 PCR-SSP
  • RHD基因不同转录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谢俊杰;应燕玲;许先国;朱发明;邵超鹏

    RHD基因存在多种不同的另路剪接的转录子,本研究分别构建正常mRNA及DEL9和DEL89转录子的表达载体.从Rh(D)阳性新生儿脐血网织红细胞中提取总RNA,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RT-PCR获取完整目的转录子片段,然后分别克隆至pCR4 TOPO测序载体并测序验证和筛选.用正常RHD cDNA筛选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全长目的基因,然后亚克隆至pcDNA3.1/VS-His TOPO表达载体;DEL9和DEL89转录子直接克隆至表达载体,通过测序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及插入方向.结果表明,序列分析证实了不同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和方向正确,表明3种不同RHD转录子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RHD不同转录子表达载体已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Rh(D)抗原膜表达机理奠定了基础.

  • RHD基因3'-非编码区序列分析

    作者:邵超鹏;何春辉

    RHD基因下游包括3'-端非编码区、下游Rh盒子和SMP1基因等,3'-端非编码区的具体序列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旨在测定3'非编码区序列.根据近的文献报道和EMBL/GenBank/DDBJ记录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特异性扩增10名Rh阳性表型和10名D放散型(Del)表型个体的DNA样品的RHD基因3'-端非编码区全长序列,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表明:10份Rh阳性和10份Del DNA样品的测定结果完全一样,显示RHD基因终止密码子与RHD基因的下游Rh盒子首位碱基之间相距103bp,无重复序列等特殊片段;D放散型等位基因的3'-非编码区与正常Rh阳性个体一致.结论:D放散型D抗原减弱与3'-非编码区无关.

  • RHD基因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弱D表型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吴俊杰;洪小珍;许先国;傅启华;严力行

    目的建立RHD基因的测序方法并对9例弱D表型作分子鉴定.方法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用PCR-SSP方法特异扩增RHD基因,50份随机Rh阴性(ccdee)样本呈阴性结果,51例随机Rh阳性样本呈阳性结果.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15份代表性Rh阳性单倍体型的RHD基因序列和标准序列一致.用所建立的方法对9份弱D表型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发现5份有845G>A突变,3份有1 227G>A突变,1例有1013T>C突变.结论所建立的RHD基因测序方法可以用于弱D的分子鉴定.9份弱D表型的分子机理得到明确.

  • 河北地区汉族人群RhD阴性血型中Del基因型分布

    作者:乔芳;石翠英;何路军;王振雷;赵志弘;刘敬闪;张虹;田亚娟

    到目前为止,Rh血型系统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已确认的2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复杂、具多态性的血型系统,主要包括D、E、C、c、e5种抗原,D抗原(ISBT004.001;RH1)的免疫原性强,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的血型抗原[1],其在红细胞上质和量的改变可产生弱D、部分D和Del型,统称为D变异型[2].决定人类RH血型的RHD/CE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3~36.1,包括D基因和CE基因,分别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区总长均为1251bp,分别编码417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D抗原和CcEe抗原.任何座位上的基因突变都可能改变抗原的蛋白结构[3].通常RhD抗原的确认方法为抗人球蛋白(AHG)试验,但现已证实经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的RhD阴性个体中存在RhD弱表现型:RhDel型.Del表型是一种变异的极弱RhD阳性血型,会引起Rh阴性受血者产生抗D抗体,因此,对于包括Del在内的极弱Rh阳性表型的研究成为热点.本研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抗原,鉴定出RhDel,再观察D基因存在情况.

  • 管理好Rh阴性献血员的重要性

    作者:郭永芳

    Rh血型是输血医学重要的血型系统,中国人中绝大多数为Rh阳性,Rh阴性人约占人口 0.4%,属稀有血型,在临床应急用血时,常不能满足需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Rh阴性用血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和深入研究Rh血型的基因结构,管理好Rh阴性献血员是血站的一项重要工作.

  • RhD放散型相关的等位基因的鉴定

    作者:邵超鹏;Tobias J.Legler

    目的:为了探讨D放散型(Del)表型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序列分析方法分析26名Del表型个体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和一名个体的RHD基因第7内含子部分序列;同时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全部个体的RhCcEe表型.结果:全部样品的第9外显子均存在RHD 1227G>A碱基突变,其余序列则与正常RHD基因一致,一名个体的第7内含子观察到一处碱基突变RHD IVS7+152c>a;血清学结果显示所有Del表型个体均为RhC抗原阳性个体.结论:由于1227A位于RHD基因第9外显子与第9内含子交界处,可能影响前RNA转录后mRNA的正常拼接,形成Del表型.

  • 长春地区RH阴性献血者Du血清学检测

    作者:何凌;于晓丽

    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大的一个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D抗原,可将红细胞分类为Rh阳性或Rh阴性.RhD阴性的个体绝大多数缺失RhD基因,但某些RhD阴性个体的产生是由于RhD基因部分缺失或D基因突变后产生的,通常称为Du.Du型血液作为献血者应视为Rh阳性供给,Du型血液作为受血者应视为Rh阴性,因此,作为献血者必须进行Du型的确认,防止作为Rh阳性血供给RhD阴性患者,产生免疫性输血反应;作为受血者可以不进行Du型的确认直接接受RhD阴性血液.

  • PCR技术检测弱D15型

    作者:周一炎;安万新;刘辉;熊文;邵超鹏

    目的探讨采用DNA技术鉴定弱D15型.方法根据文献和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针对弱D15型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引入一对内对照引物,建立简易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弱D15型,之后用于检测10份Rh阴性、10份Rh阳性、10份Del样品和1例弱D15型DNA样品.结果除1例弱D15型样品检测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显示PCR特异性检测弱D15型基因.结论PCR方法简便、快速,能准确鉴定弱D15型,可用于临床常规实验室.

    关键词: Rh血型 弱D型 RHD基因
  • RH血型系统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郭忠慧;朱自严;刘达庄

    1940年Landsterner和Wiener用印度恒河猴红细胞免疫兔子,发现兔子的抗恒河猴红细胞抗血清,可以凝集大部分白人的红细胞,进而发现了RH血型系统。半个世纪以来,关于RH血型遗传机理的假说,众说纷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Fisher-Race学说及Wiener学说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崭新的观点来解释RH血型系统的遗传。RH系统由1号染色体短臂上两个高度同源的基因RHD和RHCE编码。本文就RH血型系统近几年的研究作一综述。

  • 相关基因多态性片段的研究

    作者:兰炯采;周华友;吴穗元;白旭华;王晓珠

    研究中国人RHD基因相关结构区的特征.采用PCR-SSP技术对随机非血缘关系RhD阳性样本100例,RhD阴性样本228例和Del样本42例的RHD基因的Rhesus盒、启动子区、第4内含子、Ψ假基因、第9外显子1227G>A突变点研究.结果:存在RHD基因序列的样本(RHD+/RHD+,RHD+/RHD-)可测出启动子区3个多态性位点,有第4外显子者均有第4内含子,所有样本都检查不到RHDΨ,34/42例Del样本可检测到1227G>A突变点.中国人RHD基因相关结构区有丰富的遗传背景,其生物学意义和遗传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 山东汉族RhD阴性个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浑守永

    目的 研究山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和抗球蛋白实验筛选Rh阴性个体;对Rh阴性个体再用吸收放散实验确定DEL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RhD阴性个体基因存在情况.结果 67例Rh阴性个体中DEL型16例,占Rh阴性个体的23.88%,其6个RhD基因特异性的第3、4、5、6、7、9外显子全部存在;剩下51例Rh阴性个体中1例缺失第5外显子,其余50例6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DEL型,且所有DEL样本均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在排除DEL型后的RhD阴性个体可能携带RhD基因,但其比例较低.

  •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Rh血型Del表型

    作者:邵超鹏;尚桂芳

    目的探讨采用DNA技术鉴定Del基因型.方法根据文献和GenBank报道的中国人Del等位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再引入一对内对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Del基因型,用此法检测10名Rh阴性、10名Rh阳性和20名经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鉴定的Del表型个体的样品.结果 10份Rh阳性和10份Rh阴性样品PCR检测均为阴性,20份Del样品则均为阳性,显示此法能特异性检测Del等位基因,且与吸收放散试验结果一致.结论与吸收放散试验比较,PCR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临床常规实验室鉴定中国人群Del表型个体.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