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黄茵赤汤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人胚胎肝细胞系LO2坏死的影响

    作者:李海叶;刁建新;代欢;黄伟;杨运高

    目的 探讨三黄茵赤汤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胚胎肝细胞系LO2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LO2细胞坏死,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三黄茵赤汤3、2、1 mg/ml,对照组给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抑制剂(Nec-1)60 mmol/L,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Hoechst、PI染色分析细胞是否发生凋亡、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sepase-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三黄茵赤汤中、低剂量组均能提高细胞生存率和ROS的清除率,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能降低Hoechst、PI染色荧光强度,三黄茵赤汤高剂量组亦能提高ROS的清除率(P<0.05).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降低细胞晚期凋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效果好.三黄茵赤汤各剂量组均能减少RIP1及RIP3表达(P<0.05);与三黄茵赤汤各剂量组相比,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 结论 三黄茵赤汤通过抑制RIP1及RIP3的表达而对D-GalN诱导LO2细胞坏死产生保护作用.

  • 细胞程序性坏死——一种细胞死亡新方式

    作者:宋必卫;王璐

    细胞死亡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Ne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方式,研究活跃.Nec有着与通常的细胞坏死类似的形态学特征,但受到特别的死亡信号通路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RIP) 1和3 是Nec信号通路中极为重要的调节蛋白.RIP1是决定细胞生存和死亡的交叉点;RIP3则是决定细胞死亡方式(凋亡或Nec)的转换器.本文介绍Nec的信号机制,并简略地探讨其在器官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 红花黄色素抑制RIP3硝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亚斌;徐娜;郭向杰;李勇;燕宪亮;胡书群;许铁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SY)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以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硝化与MIRI关系.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除假手术组(Sham组)外,余各组均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再灌注前lmin,SY干预组经股静脉输注剂量分别为10 mg/kg(SY10组)、30 mg/kg(SY30组)和90 mg/kg(SY90组)的SY溶液,依达拉奉组(Eda组)输注依达拉奉10 mg/kg,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再灌注末,处死动物采集血液和心肌组织标本,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RIP3硝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l)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I/R组相比,SY90组和Eda组大鼠血浆中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CK-MB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RIP3硝化及RIP1磷酸化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Y90组和Ed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Y10组和SY30组与I/R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剂量为90 mg/kg的SY和依达拉奉对MIRI有保护作用,RIP3硝化、RIP1磷酸化水平增加并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参与MIRI形成;SY的保护机制与清除过量产生的氧自由基、抑制RIP3-RIP1信号通路有关.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

    作者:廖吉连;徐忠伟;程世翔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和死亡诱导进程.关于细胞坏死,经典研究认为是一种不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而新的RIP3基因功能研究突破了关于细胞坏死的经典观点,认为RIP3通过参与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等分子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坏死进程(程序性坏死),是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相互转换的功能开关.该文主要围绕RIP3基因和蛋白结构、信号转导、相互作用网络以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于泽奇;武慧丽;涂悦;衣泰龙;杨小飒;张赛;程世翔

    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法分别检测神经胶质瘤A172、U251、U373和U87细胞中RIP3的表达水平,随后应用U251稳定过表达RIP3 (U251-RIP3)细胞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RIP3 mRNA在4株胶质瘤细胞(A172、U251、U373、U87)中均有表达,并在U251细胞中表达低.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U251-RIP3细胞中稳定过表达RIP3,与阴性对照(空载)(NC)相比,RIP3过表达能够抑制U251细胞增殖能力;能够降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培养11d后细胞集落数目(67±2)较NC(75±3)减少(P<0.05);能够延缓细胞周期进程,U251-RIP3细胞的S期比例较NC组(16.0±0.4)%升至(18.2±1.0)%(P<0.05),同时G0/G1期比例较NC组(55.7±0.5)%降至(57.4±0.4)%(P<0.01).结论 RIP3过表达后可抑制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有望成为靶向控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潜在治疗靶点.

  • RIP3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表达

    作者:吴善斌;王孟春

    目的 观察胰腺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RIP3与胰腺细胞坏死的关系.方法 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RIP3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及研究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无出血坏死.研究组小鼠6h呈现水肿胰腺炎改变;12、24 h胰腺小叶结构紊乱,明显充血,腺泡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炎细胞侵润.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RIP3胰腺组织阴性表达;研究组RIP3表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12、24 h研究组RIP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示3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3蛋白可能在胰腺细胞坏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阿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作者:郑杰;刘玉胜;张光昊;张行谦;高敏;鹿庆华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病中肾脏病理改变、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阿格列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DM组(n=20),阿格列汀组(n=20).各组正常饮食,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模型稳定后,给予对照组、糖尿病组生理盐水灌胃,阿格列汀组以一定剂量阿格列汀研钵磨碎后生理盐水稀释灌胃.于21 w末监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21 w末处死大鼠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等病理检测肾功能及损伤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3、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系膜细胞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堆积,RIP3、Caspase-3、PARP表达增多,阿格列汀组肾脏病理损伤较轻,相应表达减少,但比对照组稍多,Western印迹结果阿格列汀组相对对照组变化不大.结论 阿格列汀可能通过改善细胞凋亡通路中的死亡受体通路中的RIP3的表达改善肾脏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肾脏病理损伤的进展.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巨噬细胞的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张君;荆洋;周璐;刘梦静;周思敏;李燕妮;郭丽萍;王邦茂

    目的 探索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组织活化的巨噬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3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AIH与肝囊肿旁肝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及RIP3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经不同浓度(0、1、3、6、10μg/mL)脂多糖、RIP3通路抑制剂Necrostatin-1和硫唑嘌呤有效分子6-硫基嘌呤不同组合处理24 h后RIP1(RIP3上游信号分子)、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区域样蛋白(MLKL;RIP3下游底物)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处理组中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结果 与肝囊肿旁肝组织相比,AIH肝组织CD68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多(4.75±0.96比28.8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P<0.05),且其RIP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5(11,22)比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P<0.05).体外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3、6、10 μg/mL脂多糖组RIP1、RIP3和MLKL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4.90、6.40、10.30,3.80、9.30、9.80、9.00,4.90、9.90、9.30、7.70,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性(r=0.91、0.86、0.79,P均<0.05).与脂多糖组相比,Necrostatin-1+脂多糖组RIP1、RIP3、MLKL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下调(分别为0.73±0.11比0.47±0.13,0.60±0.07比0.37±0.05,0.65±0.22比0.3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4.50、2.10,P均<0.05);IL-1β、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也下调(分别为810.3±200.8比463.7±118.1,1 504.4±482.7比290.4±106.9,1 358.6±559.2比677.8±2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12.52、5.70,P均<0.05),而IL-4和TGF-β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分别为0.3±0.2比0.6±0.3,0.4±0.1比0.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6.10,P均<0.05).与脂多糖组相比,6-硫基嘌呤+脂多糖组IL-1β、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810.3±200.8比283.4±65.5,1 504.4±482.7比354.4±73.8,1 358.6±559.2比625.6±3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10.60、3.50,P均<0.05),而IL-4和TGF-β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0.3±0.2比0.6±0.1,0.4±0.1比0.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2.50,P均<0.05).结论 6-硫基嘌呤对RI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与Necrostatin-1相似.AIH患者肝组织活化的巨噬细胞RIP3信号蛋白质表达水平增高与IL-6的调控紧密相关,巨噬细胞RIP3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IH的发生、发展,并成为潜在治疗靶点.

  • 红花黄色素减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硝化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徐娜;胡书群;韩东;许铁;燕宪亮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硝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SD雄性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 组(B组)、SY干预组(C组,10 μmol/L;D组,30 μmol/L;E组,90 μmol/L)、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F组,10 μmol/L).再灌注120 min末,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印迹法及免疫沉淀法测定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的表达水平及RIP3硝化水平、RIP1磷酸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 结果 与B组[(36.3±4.7)%]比较,D组[(15.3±4.2)%]、E组[(6.9±4.4)%]、F组[(9.6±1.2)%]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与B组比较,D组、E组、F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各组RIP3及RI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E组、F组RIP3硝化水平均降低(P<0.05),RIP1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SY降低I/RI中的氧化水平,下调RIP3硝化及RIP1磷酸化水平,对MI/RI发挥保护作用.

  • 程序性坏死的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谢婉丽;王惠清;武庆平

    背景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可调控的坏死,日渐受到各领域的关注. 目的 通过总结程序性坏死的受体、通路、相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程序性坏死由死亡受体介导,在凋亡通路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发生.非泛素化的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eceptor-interact protein 1,RIP1)大量聚集形成复合体Ⅱ,以及RIP3与RIP1相互作用,是启动程序性坏死的关键.Necrostatin-1是一种RIP激酶的变构抑制剂,它能阻断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的发生需要能量,当代谢增加,线粒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作为下游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 趋向 程序性坏死广泛参与炎症、创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 RIP3在necroptosis信号通路中的胞内定位

    作者:陈巍巍;张翠翠;徐兴顺;耿德勤

    目的 研究necroptosis信号通路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胞内定位.方法 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12天,zVAD 20 μmol/L预处理30 min,TNFα 30 ng/ml处理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胞质、胞核中RIP3蛋白水平,结合免疫荧光观察RIP3的胞内定位.结果 随着TNFα作用时间的延长,胞质、胞核中RIP3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胞质中RIP3蛋白水平在8 h达高峰,随后下降,胞核中RIP3蛋白水平在12 h达高峰,即在12 h出现核转位的高峰(P<0.05).结论 正常细胞中RIP3存在于胞质,necroptosis时发生核转位.

  • 细胞坏死关键调控蛋白RIP3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陆忠凯;陈卫昌

    目的 探讨细胞坏死关键调控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RIP3)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AP患者84例分为轻型AP(MAP组,52例)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组,32例),发病后1、3、5d取外周血5 ml,提取单个核细胞,行半定量RT-PCR检测RIP3的表达.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结果 MAP组和SAP组发病后RIP3的表达均高于C组(P<0.05);发病后3d的RIP3的表达均达高峰(0.422±0.086和0.882±0.122),SAP组高于MAP组(P<0.05).结论 RIP3参与AP的发病,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 RIP3在大鼠肝脏缺血后处理中的表达与作用

    作者:谢伟;刘大进;李玺;张召辉;牛万成;崔洪尊;周峰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在大鼠肝脏缺血后处理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70%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缺血后处理+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组(Nec-1组).取下腔静脉血检测ALT和AST的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Suzuki's评分;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RI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肝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改善,Suzuki's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IPO组及Nec-1组TNF-α和RIP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相比,IPO组RI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与IPO组相比,Nec-1组RI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脏缺血后处理中有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的参与,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RIP3的表达从而减少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有关.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于泽奇;衣泰龙;涂悦;杨小飒;徐忠伟;张赛;程世翔

    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应用细胞损伤控制仪建立TBI细胞模型(阀门压力30 PSI、气体脉冲压力3.5~4.5 PSI、气体脉冲时间50 ms).分别采用数字全息显微镜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损伤后6h、12 h和24 h细胞形态改变及RIP3、MLKL、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变化.应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小鼠TBI模型,对顶叶大脑皮质进行精确撞击(速率5 m/s、时间150 ms、深度1 mm),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行撞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伤后12 h脑组织中上述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CIC损伤6h后HT-22细胞平均面积由[(603.63±26.13) μm2]降至[(193.87±10.51) μm2] (P<0.01),平均厚度由[(3.90±0.24)μm]升至[(7.50±0.27)μm](P<0.01);损伤6~12h后RIP3、MLKL和Akt表达显著升高[RIP3:(1.08±0.05);MLKL:(0.99±0.03);Akt:(0.97±0.02),均P<0.01]并持续较高水平,损伤24 h后降低;p-Akt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至24 h后达到峰值[(1.07±0.03),P<0.01];损伤6h后mTOR和p-mTOR表达明显升高[mTOR:(0.78±0.02);p-mTOR:(0.95±0.02),均P<0.01].体内实验结果证实,CCI小鼠脑皮质区上述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Sham组[RIP3:(497±16) vs (324±11);MLKL:(403±12)vs(200±8);Akt:(367±10) vs(302±14);p-Akt:(376±10) vs (287±17);mTOR:(144±9)vs (57±11);p-mTOR:(203±7)vs(27±8),均P<0.01],与细胞水平的WB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RIP3介导的可控性坏死信号通路可能在TBI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RIP3有可能成为临床TBI靶向药物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大鼠皮质神经元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作者:陈巍巍;张翠翠;程言博;徐兴顺;耿德勤

    目的 探讨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中受体相瓦作用蛋白3(RIP3)的胞内定位以及其在该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RIP3核移位是否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I)存在相关性.方法 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12d,zVAD预处理30min.(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小同时间点,western blot检测胞质、胞核中RIP3蛋白水平,结合免疫荧光观察RIP3的胞内定位.(2)应用Nec-1及慢病毒干扰RIP1,检测胞浆和胞核中RIP3的蛋白水平变化以及相应的RIP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 (1)在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中,随着TNF作用时间的延长,RIP3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胞质中蛋白含量在8h达高峰,随后下降,同时胞核中蛋白水平在12h出现核转位的高峰(胞浆分另0为0.45 ±0.03,0.41±0.02,0.73 ±0.03,0.90±0.01,1.15±0.04,1.30±0.02,0.99±0.03,0.63±0.03;胞核分别为0.07±0.02,0.26±0.02,0.57±0.02,0.68 ±0.02,0.80 ±0.01,0.92±0.02,1.28±0.03,0.87±0.02),差异有显著性(P<0.01).(2)应用Nec-1以及慢病毒干扰RIP1表达后,发生核转位的RIP3减少,且LDH水平较前降低(1.00±0.05,0.39±0.03,0.50±0.0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正常细胞中RIP3存在于胞质,坏死性凋亡时发生核移位,RIP1是RIP3发生核转位必不可少的相关蛋白,且阻断RIP3核移位可以对抗细胞凋亡.

  • 高分子迁移率族蛋白-1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中表达的作用

    作者:朱卫东;余灿;余枭;李霞;李志强;朱红伟;韩铎;黄珲

    目的 建立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小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rmTNF-α)(10 ng/ml)、泛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10 μmol/L)、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30 μmol/L)处理L929细胞,建立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Ⅴ-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生存和死亡率;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磷酸化混合系列激酶样结构域蛋白(pMLKL)及HMGB1在核内/胞质的改变,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胞外HMGB1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HMGB1与RIP3之间相互作用.结果 程序性坏死组PI阳性率明显增加,生存率下降[(32.76±2.00)%比(16.16±3.00)%;(61.77±3.00)%比(78.63%±3.5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PI阳性率明显下降,生存率上升[(1.76±0.50)%比(32.76±2.00)%;(96.73±7.00)%比(61.77±3.00)%].程序性坏死组RIP3/pMLKL的表达上调(t=71.085,P=0.000;t=58.314,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RIP3/pMLKL表达下调(t=-23.620,P=0.000;t=-36.616,P=0.000).程序性坏死组核HMGB1的表达减少,胞质HMGB1表达增加,胞外HMGB1增加(t=-41.299,P=0.000;t =56.667,P=0.000;t=63.319,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胞外HMGB1减少(t=-31.095,P=0.000).程序性坏死组HMGB1与RIP3结合减弱,抑制程序性坏死后HMGB1与RIP3结合增强(t=-20.201,P=0.000;t=18.529,P=0.000).结论 TNF-α联合z-VAD-fmk可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HMGB1从核内释放至胞质,通过被动方式释放至胞外,发挥其相关致炎作用.同时胞质HMGB1通过与RIP3相互作用可能对程序性坏死起到负向调控作用.

  • Kongensin A抑制坏死性凋亡途径在慢性肾脏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欢;颜晓勇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在炎症性、免疫性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但其明确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热休克蛋白90(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底物蛋白种类繁多,广泛参与诸多生命活动,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坏死性凋亡途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均受到热休克蛋白90的调控.而天然产物Kongensin A(KA)是一种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热休克蛋白90受到抑制后进而阻断了坏死性凋亡途径.进一步研究坏死性凋亡途径及其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必将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进展

    作者:谢田田;刘婷婷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伴随着心肌细胞的死亡,终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心肌细胞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包括坏死及凋亡在内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不受调控的坏死引起.研究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是研究发现的与细胞程序性坏死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广泛地表达于机体的各个组织,包括脑、肺、脾脏、肝脏、肾脏及心脏在内的组织器官都有着大量的研究,现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坏死性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钢;安吉洋;宋锦宁;孙雷涛;李丹东;马旭东;张斌飞

    目的 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中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通路的激活,探讨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Nec-1干预组、赋形剂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干预组术前30min侧脑室注射坏死性凋亡的抑制剂Nec-1或赋形剂.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碘化丙啶(PI)荧光法检测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RIP3的表达升高,并出现核移位,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皮质及海马PI阳性细胞亦显著增加(P<0.01).给予Nec-1后RIP3表达水平较SAH组降低,同时脑组织内坏死的神经细胞及脑组织含水量减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P<0.01).结论 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被激活并在神经功能损伤及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RIP3可能作为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其中.抑制坏死性凋亡对SAH后早期脑保护及减轻脑水肿有重要意义.

  • 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C57BL/6小鼠颅脑创伤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于泽奇;衣泰龙;涂悦;杨小飒;江继鹏;董晓煜;张赛;程世翔

    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C57BL/6小鼠颅脑创伤(TBI)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CCI),设定打击参数(速度5 m/s、时间120 ms、深度1 mm),对小鼠顶叶大脑皮质进行精确撞击,建立颅脑创伤模型.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Ctrl组不予处理,Sham组仅开骨窗,TBI组CCI打击后原位注射4 μl的DMSO,GSK'872组CCI打击后原位注射4 μl的GSK'872.再采用改良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评估小鼠颅脑创伤后损伤程度,脑干湿比重法检测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程度,HE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皮层及海马区损伤程度,以创伤后觉醒时间评价损伤后恢复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RIP3/RIP1/混合连接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Caspase-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TBI组相比,GSK'872可明显降低mNSS评分 [1 d:(11.95±1.50)vs(13.05±1.82),t=2.084,P<0.05;3 d:(8.95±1.39)vs(11.00±2.10),t=3.634,P<0.01;5 d:(6.75±1.33)vs(8.90±1.52),t=4.759,P<0.01;7 d:(4.00 ±1.08)vs(7.15 ±1.09),t=9.200,P<0.01],同时可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 [(77.91 ±0.84)% vs (80.34±0.94)%,t=8.692,P<0.01],减轻皮层及海马区损伤程度,并促进创伤后觉醒[(4.08±0.63)h vs (5.11±0.74)h,t=4.717,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TBI组相比,应用GSK'872后能降低RIP3[(0.70±0.03)vs(1.04±0.04),t=13.051,P<0.01]、RIP1[(0.93±0.02)vs(1.16±0.03),t=11.203,P<0.01]、MLKL[(0.75±0.04)vs(1.03±0.03),t=9.873,P<0.01]、Akt[(0.55±0.04)vs(0.77±0.05),t=6.278, P<0.01]、p-Akt [(0.80±0.04)vs(0.99±0.04),t=6.217,P<0.01]、mTOR [(0.48±0.05)vs(0.90±0.05),t=10.608,P<0.05]、p-mTOR [(0.59±0.06)vs(1.00 ±0.05),t=9.144,P<0.01]、Caspase-1 [(0.80 ±0.04)vs (0.98 ±0.05),t=5.226,P<0.01]、NLRP3[(0.51 ±0.03)vs(0.89 ±0.03),t=15.590,P<0.01]、XIAP[(0.50 ± 0.03)vs(0.83±0.03),t=13.340,P<0.01] 蛋白表达,并可促进Caspase-8持续升高 [(0.83±0.03)vs (0.71±0.03),t=5.04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3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小鼠颅脑创伤中起重要作用,应用GSK'872可减轻小鼠颅脑创伤后的损伤程度,提示RIP3有可能成为将来临床上治疗颅脑创伤新的靶点.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