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作者:刁建新;马文校;刘亚伟;华何与;杨运高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对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影响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建立理想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GalN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注射不同剂量D-GalN联合LPS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死亡率,检测大鼠0、12、24、48、72 h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的变化。结果:D-GalN高、中、低剂量组72 h内的死亡率分别为:60%、30%、10%;不同剂量组不同时间点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率(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 ALT、AST无统计学意义,TBIL、PT、INR、FIB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在肝衰竭模型建立中为更加稳定的检测指标,通过肝功能、凝血功能、病理形态综合诊断,中剂量D-GalN联合LPS腹腔注射48 h后建立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与临床肝衰竭症状比较一致,中剂量是理想的造模剂量。

  • 乙肝清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吕纪华;邓聿胤;刘瑛;王丽;覃良

    目的:研究乙肝清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1)、乙肝清高、中、低剂量组生药(30,15,7.5 g·kg-1),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在CCl4肝损伤实验中,乙肝清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P <0.05或P<0.01),乙肝清高剂量还可降低血清AST水平(P<0.05),明显地改善肝脏的病理损伤;在D-GalN肝损伤实验中,乙肝清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显著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乙肝清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模型大鼠肝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

    作者:杨龙飞;金家兴;赵晖;孙建宁

    目的:研究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模型大鼠肝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引发大鼠的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转氨酶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变化,并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清肝浸膏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ST的含量及ALP的含量,并能升高TP、ALB的含量,并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大鼠肝损伤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体机制还须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 盐酸千金藤碱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晓丽;郑立运;张艳;王宁;江金花;马方;王庆端

    目的:探讨盐酸下金藤碱((CH)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IN)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设CH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阿拓莫兰),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观察CHXOb鼠血清转氨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肝组织氧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的影响.结果:CH可明显降低CCl4和D-GaIN所敛肝损伤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和NO的含量,降低NOS活性;并缩小肝脏坏死范围.结论:CH对CCl4和D-GaIN所致肝损伤有良好的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降低NO含量,减少其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急黄汤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建军;袁敏;盛国光;张赤志

    目的:探讨急黄汤抗实验性急性大鼠肝衰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D-G1aN 9 00mg/kg剂量一次腹腔注射制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造模前3d开始灌胃急黄汤清膏1 0mL/(kg@d),浓度为200%,于造模后24、48、72h,模型组及治疗组各取8只大鼠断头处死采血测定ALT、TB、PT、FP、TNFα,取肝组织作病检.结果:急黄汤在不同时相能明显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ALT、TB、PT、FP、TNFα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黄汤具有抗D-GlaN大鼠急性肝衰竭作用,可能与降低急性肝衰竭的重要介质TNFα及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FP有关.

  • 榄仁叶提取物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作者:汤新慧;高静;窦环;王燕萍;徐力致;祝增荣;徐强

    目的:研究榄仁叶提取物(TCE)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体实验,建立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肝损伤模型,检测TCE对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肝线粒体肿胀度.离体实验,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D-GalN损伤模型,运用MTT法检测TCE 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测定细胞上清A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结果:在体实验,一定剂量TCE能有效抑制D-GalN引起的小鼠血清AST及ALT活性的显著上升(2.95,3.35倍),明显减轻D-GalN损伤引起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破坏并抑制线粒体对外加Ca2+诱发肿胀敏感性的下降.离体实验,不同浓度TCE可剂量依赖性抑制D-GalN引起的MTT下降,抑制甚至完全对抗D-GalN引起的原代肝细胞上清AST的显著上升(1.9倍)及SOD的明显下降(48.0%).结论:TCE对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效的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对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及肝细胞有关.

  •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超;聂浩;李侃;张燕翔;舒克刚;陈秀娟

    目的 研究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I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单纯黄芩苷进行比较.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GaIN模型组(模型组)、联苯双酯[200 mg/(kg·d)]组、黄芩苷[50 mg/(kg·d)]组,以及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低、高剂量[分别为50、100 mg/(kg·d)]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0.5%CMC-Na 20 mL/kg灌胃,其他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天后,通过腹腔注射D-GaIN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脏、脾脏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广泛,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低、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且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同等剂量黄芩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对D-GaI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纯黄芩苷.

  • 山奈酚干预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金玥;任锋;张向颖;时红波;陈德喜;段钟平;张桓虎

    目的 探讨山奈酚对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的干预作用.方法 37只C57B L/6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AHF模型组(13只)、山奈酚干预组(14只).AHF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D-GaIN(700 mg/kg)/LPS(10 μg/kg),作用6h,建立AHF模型;山奈酚干预组小鼠于建模前2h尾静脉注射5 mg/kg的山奈酚,后腹腔注射D-GaIN (700 mg/kg)/LPS(10 μg/kg),作用6h,建立AHF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mRNA表达,检测NF-κB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AHF模型组比较,山奈酚干预组小鼠的生存率提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HF模型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κB-α表达降低(P<0.05),p-N F-κB p65表达升高(P<0.05),肝脏病理损伤严重,细胞凋亡增多;与AHF模型组比较,山奈酚干预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κB-α升高(P<0.05),p-NF-κBp65表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山奈酚干预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D-GaIN糖/LPS诱导的小鼠AHF发挥保护作用.

  • 三黄茵赤汤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人胚胎肝细胞系LO2坏死的影响

    作者:李海叶;刁建新;代欢;黄伟;杨运高

    目的 探讨三黄茵赤汤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胚胎肝细胞系LO2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LO2细胞坏死,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三黄茵赤汤3、2、1 mg/ml,对照组给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抑制剂(Nec-1)60 mmol/L,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Hoechst、PI染色分析细胞是否发生凋亡、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sepase-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三黄茵赤汤中、低剂量组均能提高细胞生存率和ROS的清除率,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能降低Hoechst、PI染色荧光强度,三黄茵赤汤高剂量组亦能提高ROS的清除率(P<0.05).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降低细胞晚期凋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效果好.三黄茵赤汤各剂量组均能减少RIP1及RIP3表达(P<0.05);与三黄茵赤汤各剂量组相比,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 结论 三黄茵赤汤通过抑制RIP1及RIP3的表达而对D-GalN诱导LO2细胞坏死产生保护作用.

  • 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白介素-10及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文中;刘旭华;赵军;陈煜;段钟平

    目的 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实验模型,观察其血清TNF-α、IL-10及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方法 首先用人血白蛋白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至肝纤维化4级时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计算动物死亡率及生存时间,观察给药后4h、8h、12h肝功能、血清TNF-α、IL-10水平及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 结果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攻击后9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变化符合肝功能衰竭特点,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血清TNF-α明显增高并与肝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 结论 对人血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TNF-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提示早期给予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治疗清除炎性介质、阻断炎症反应可能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D-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杨丙章;任锋;温韬;殷继明;王欣欣;朴正福;陈德喜;郑素军;张晶;陈煜;段钟平;师水生

    目的:研究细胞信号分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导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模型组,SB216763干预组(建模前2h腹腔注射),SB216763治疗组(建模后2h腹腔注射).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GSK-3β磷酸化水平,检测血清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评价肝脏功能,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脏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细胞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活性表达.多组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方差齐者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Games-Howell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SK-3β在急性肝衰竭过程中磷酸化水平先降低(活性升高)后再次升高;抑制GSK-3β活性,无论是干预还是治疗都改善肝脏功能(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并且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高表达],并可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结论: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GSK-3β被激活,抑制GSK-3β活性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肝损伤.因此,对信号分子GSK-3β活性进行干预有可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系统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吴煜;李琳;温韬;李跃旗

    目的:研究急性肝损伤时大鼠肝脏HO-1/CO系统的变化规律,探讨HO-1和内源性CO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GalN)和脂多糖(LPS)联合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态测定各时间点(3,6,12,24,36 h)大鼠肝脏HO-1活性和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肝脏CO浓度以及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变化.结果:Ga1N和LPS联合注射成功诱导了大鼠急性肝损伤,表现为染毒24 h时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浓度显著升高(10872.5±708.5 nkat/L,9246.8±814.7 nkat/L,5.06±1.21 μmol/g vs 1043.5±247.4 nkat/L,1278.6±273.8 nkat/L,2.03±0.59 μmol/g,均P<0.01),SOD活性明显下降(813.7±168.3nkat/mg vs 1248.2±84.9 nkat/mg,P<0.01),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严重损伤.染毒3-24 h大鼠肝脏HO-1活性明显增强,6-24 h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方式(4.02±0.74,5.97±1.51,6.13±1.18 μmol/g vs 2.86±0.41 μmol/g);Westernblot测定结果亦显示,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24 h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7±0.39 vs0.37±0.09,P<0.01).正常大鼠肝脏的CO浓度极低,染毒后以时间依赖方式开始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73±0.112,0.474±0.152,0.513±0.193 μmol/g vs 0.172±0.041 μmol/g,P<0.01),这与HO-1表达情况相一致.结论:大鼠急性肝损伤时出现HO-1活性增加和蛋白表达持续上调以及CO浓度迅速增高,提示HO-1/CO系统参与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增加可能对机体有重要调节作用.

  • 析因实验法建立规范化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

    作者:张磐;范学工;章保新;钟白云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致暴发性肝衰竭(FHF)模型.方法:采用析因实验法,选择两个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D-GalN和LPS的攻击剂量.两者各选取三个水平,以小鼠24 h病死率为评价指标,观察实验鼠的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优选出两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案:D-Ga1N600 mg/kg联合LPS 0.5 mg/kg和D-GalN 800mg/kg联合LPS 0.04 mg/kg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D-GalN和LPS对模型的病死率均有影响(F=36.878,P=0.000;F=32.386,P=0.000),均存在量效关系;而且D-Ga1N和LPS间存在交互作用(F=5.226,P=0.005),两种试剂合用可以明显提高模型的病死率.结论:建立了D-GalN和LPS致小鼠FHF的规范化模型.

  • 前列地尔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匀浆IL-18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

    作者:许善战;阮冰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匀浆IL-18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D一氨基半乳糖(D-Gal)1.4 g·kg-1,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Lipo PGE,30μg·kg-1)和阴性对照组(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均为一次性腹腔注射.检测两组造模前和造模后6,12,24 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匀浆IL-18的水平.结果:D-氨基半乳糖造模后,两组大鼠血清ALT,AST和肝匀浆IL-18值呈动态升高(P<0.05).在造模后6,12和24 h,前列地尔30μg·kg-1治疗组的血清ALT,AST和肝匀浆IL-18值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大鼠有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IL-18水平有关.

  • 乙酰半胱氨酸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佩;吴锡铭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 (Acetylcysteine,NAC) 对D-氨基半乳糖 (D-galactosamine,Gal) 引起的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的治疗作用.方法:Wastar 大鼠在给予Gal 1 617.3 mg·kg-1前1h ip NAC 25,50,100mg·kg-1,观察中毒后 24~72h 内的死亡率;30h 后部分动物处死,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血氧含量及凝血功能,并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C 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中毒动物的生存率,明显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凝血功能,使肝组织的病变减轻.结论:提示 NAC 对Gal引起的大鼠 FHF具有治疗作用.

  • 硫普罗宁钠与硫普罗宁对小鼠急性肝损伤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比较

    作者:李伟;徐桂清;韩玉谦;郝二军;薛长湖

    目的 观察并比较硫普罗宁钠(MPG-Na)及硫普罗宁(MPG)对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Gal) (800 mg·kg~(-1),ip) 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预防性给药时,分别ip给予小鼠MPG-Na或MPG 37.5,75和150 mg·kg~(-1),共7 d,于后一次给药后30 min,用Gal染毒造模.治疗性给药时,在Gal染毒造模30 min后分别 ip MPG-Na或MPG 37.5,75和150 mg·kg~(-1),共2 d.预防性给药小鼠Gal染毒24 h、治疗性给药小鼠染毒48 h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Alb/球蛋白比值(A/G).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GPT和GOT活性明显升高,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肿胀或肝细胞变性坏死.预防性给予MPG-Na 150 mg·kg~(-1)小鼠血清GPT和GOT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治疗性给予MPG-Na 3个剂量血清GPT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P, Alb和A/G比值均无明显变化.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后,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另外,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2种条件下,MPG-Na的作用与MPG相当.结论 MPG-Na对Gal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与MPG作用相当.

  • 急性肝衰竭大鼠TLR4 mRNA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及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作者:宋晨朝;刘旭华;陈煜;张治国;张立洁;王泰龄;段钟平

    目的 观察急性内毒素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同时腹腔注射,计算动物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 h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L-10、肝组织TLR4 mRNA表达及病理变化,et 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为(15.6±1.8)h,病理表现为肝脏大面积或亚大面积坏死.给药后4、8、12 h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肝组织TLR4 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增加并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709,P=0.000),与IL-10无相关性.结论 内毒素通过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TNF-α大量产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并诱导肝细胞凋亡是内毒素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阻断肝内外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的生理学作用,可能对内毒素性肝衰竭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 急性内毒素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

    作者:刘旭华;段钟平;孙异临;赵丽莉;蔡青;鲁强;张晶;王泰龄

    目的 用透射电镜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了解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予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腹腔注射,计算其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 h时肝功能和病理学改变,并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情况,给药后4、8 h取肝脏组织做电镜检测.结果 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为(15.6±1.8)h.给药后4 h电镜观察可见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胞质包含体形成,部分细胞核呈早期凋亡表现,细胞内凋亡小体早期形成为其特征.给药后8 h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并呈不同阶段表现,凋亡肝细胞内线粒体病变程度不一.TUNEL结果表明,给药后8 h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与电镜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致急性肝衰竭大鼠主要病理表现,与HBV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类似,该模型为急性肝衰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 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中TNF-α的来源及水平变化

    作者:车德才;杨苏敏;李水仙;武延隽;赵中夫

    目的 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清内TNF-α的来源及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方法 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n = 30),于建模3 h、6 h、12 h、24 h、48 h、72 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肝、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另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n = 30).结果 AHF组各时间点血清ALT的增高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AHF组与N组相比血清内TNF-α的增高在3 h (P<0.01)、6 h(P<0.05)有统计学差异;AHF组肺组织与N组相比TNF-α的表达在3 h、6 h、12 h(均为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AHF模型;TNF-α在此模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肺脏可能是血清内TNF-α的主要来源之一.

  • 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翟亚南;王晶晶;李梦;池亚菲;孟霞;彭博雅;焦昆;卢静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30 mg/mLD-氨基半乳糖和2μg/mL脂多糖混合溶液,腹腔注射,每2天1次,连续8周。监测小鼠饮食和体重变化;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取肝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ALT水平升高,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组织纤维化明显增生。结论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可诱导小鼠的慢性肝损伤模型。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