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观察

    作者:吴自宁;陆枝红

    目的:分析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采集的5例患者的静脉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在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的情况下,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在15~25℃情况下可以保持3周时间的稳定性,在2~8℃温度下可以保存3个月的稳定性,在-20℃的情况下存放3个月,全血样本中的检测结果与新鲜样本有显著差异,P<0.05;在-70℃的环境下存放半年时间,其检测结果与新鲜样本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存放的时间和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值有较大影响,因此要谨慎处理存放温度与时间。

  • 门店阴凉区的设计与改造

    作者:黄俊龙

    各省市都在不断尝试各种方式来做阴凉区,首要条件是制冷效果达到要求.大部分药店不可能为了阴凉区设计整个店全部更新改造,绝大部分是进行局部改造.关于药店阴凉区设计方案,自2013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90号发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在第一百六十四条(第八)提出“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按规定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保证存放温度符合要求”,再到2014年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在药品零售企业检查,其中《设施与设备》有条款号*14804:“经营冷藏药品的,有专用冷藏设备”,*15107:“经营冷藏药品的,应当有与其经营品种及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用设备.”

  • 血液存放条件对载脂蛋白A1、B测定的影响

    作者:陈久艳

    目前,国内多采用多克隆抗体免疫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本文观察了血清存放温度、时间对ApoAl、ApoB测定的影响,报告如下.

  • 浅谈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与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农海清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及存放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广西钦州市灵山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24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每例受检者均抽取4管空腹静脉血.将其中3管血液标本分别装入国产A管(设为对照1组)、国产B管(设为对照2组)、美国BD管(设为观察组)中,然后对三组血液标本进行凝血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将观察组的检验结果设为0h检验结果.另取9支美国BD管,将第4管血液标本均分为9份,分别装入这9支采血管中,然后将其在4℃、20℃、37℃下存放2h、4h、6h,分别在上述的条件下对这9份血液标本进行凝血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与0h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的Tt值要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9份血液标本分别在4℃、20℃、37℃下存放2h、4h、6h后,其PT、APTT、TT、FIB、FDP及DD与0h检验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存放的温度及存放时间都可影响凝血检验的结果.因此,临床上在进行凝血检验前,应严格选择凝血真空采血管.在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在2h内完成凝血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警惕婚宴中的食物安全

    作者:翟晓明

    不同于一般的餐饮加工,婚宴等大型宴席食品原料繁多、菜肴品种多、加工过程复杂、加工时间紧张、就餐人员多,食品安全存在着特殊风险,如可能受到污染的环节多、发生超负荷加工概率高、菜肴存放温度和时间得不到控制、食物中毒事故影响大等.

  • 标准溶液的校正

    作者:解联合;刘敏红;刘平;葛光英

    标准物质以一定的纯度和浓度配制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其稳定性受其自身降解、化学转化、溶质或溶剂的挥发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存放温度、光照、存放时间、存放容器及其配制技术等外界因素条件的影响.

  •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徐建中

    目的:分析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的无血液系统疾病的受检者共3600例,抽取所有受检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放置时间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结果:标本放置2h ,ATPP、Fib、TT值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4h ,ATPP、TT明显延长,Fib水平明显降低,但PT水平变化情况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6h与24h后,ATPP 、PT 、TT水平明显延长,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立即留取标本即刻测定结果相比较,在室温下存放24h后,ATPP 、PT 、TT及Fib指标水平均明显减低;而在-4℃下存放后标本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在 -20℃下存放后标本的ATPP水平明显延长,其他指标变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4℃和 -20℃下放置标本,室温放置在的ATPP、PT、TT及Fib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标本放置和温度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结果,因此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标本尽量在2h内完成测定;必要时可在-4℃保存,但低温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标本反复冻融.

  • 眩晕证患者穴位贴敷药物配制与存储时间探讨

    作者:郑蓉;刘琴;黄薇;梅莹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药物配制与存储时间对眩晕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证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常规降压治疗.穴位贴敷方法为药丸配制后当日使用的密闭常温保存≤10 h,其余药丸密闭置4~6℃冰箱冷藏保存.A组选用当日配置、常温保存的药丸贴敷,B组选用冰箱冷藏24~34 h药丸,C组选用冰箱冷藏保存48~58 h药丸;均贴敷内关、风池、三阴交,涌泉穴位,每穴用药丸1枚,保持6~8 h,1次/d,6d为1个疗程.结果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优于B组及C组.结论 穴位敷贴药物存放时间影响疗效,以现配现用或常温下保存10 h之内用完为宜.

  • 动脉血样本存放时间与温度对血气分析结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睿

    目的 研究动脉血样本存放时间与温度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送检的血气分析样本300例,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样本采集后分别放于4℃冰箱和25℃室温中,在不同时间段对样本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pH值、PCO2值、PO2值在30 min、60 min分别与15 min比较,结果变化不大,经检验,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而在90 min、2h与15mm分别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pH值、PCO2值、PO2值在30 min、60min、90 min、2h分别与15 min比较,结果变化较大,经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做血气分析的样本在采集后应立即送检,若有特殊情况应将样本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不超过一小时.

  •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瑞必;蔡文富

    目的:探讨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人员65例,分别采集2.0、1.8、1.6mL,立即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将检测后的1.8 mL样本继续存放于室温(22~28℃),4℃、-20℃,于24 h后再次上机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随着采血量的下降,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和4℃存放24 h后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存放24 h后PT、APTT结果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检测结果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护理人员在采集凝血标本时要严格控制采血量(1.8 mL ±10%),同时凝血标本如不能立即检测,建议将样本离心后存放-4℃,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样本,更要避免反复冻融。

  •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氨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白巨明

    目的:探讨血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氨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份标本离心后,使用干化学法检测其浓度后,将每份标本分装成2份,分别置于室温和4℃冰箱冷藏条件下放置,检测其0.5、1、2、3 h 时血氨的浓度。结果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血氨浓度越高,标本室温放置0.5 h 后与标本检测对照值(0 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3 h 后血氨浓度与标本检测对照值(0 h)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冷藏放置0.5、1 h 后的血氨浓度与标本检测对照值(0 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3 h 后血氨浓度与标本检测对照值(0 h)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氨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0.5 h 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离心后将血浆放置于4℃冰箱冷藏,2 h 内检测。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作者:周后蓉;田大斌;张金花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全血标本,每1例标本分为两份,分别于室温和4℃条件下存放,每份标本在0 h(即时检测)、2 h、4 h、8 h、12 h、24 h应用迈瑞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即时检测比较,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标本,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4 h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12 h后检测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存放标本,MPV在24 h后检测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室温存放与4℃冰箱存放标本检测结果相比,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8 h后结果降低,MCV在12 h后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4 h内,存放时间和条件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全血细胞分析应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

  • 不同储存条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茜;豆虎

    目的:了解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及储存温度对主要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住院患儿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77例,其中20例放25℃室温,20例放4℃冰箱,17例放10℃坏境,20例放37℃水浴箱,每个标本于2h、4h、6h、8h、24 h、48 h、72 h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仔细记录不同时段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仅血小板平均体积在6h检测结果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于24 h、红细胞计数于24 h、血小板计数于24 h、红细胞压积于48 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测定结果不稳定.4℃条件下标本可稳定更长时间,10℃条件下相对稳定,37℃水浴箱各个项目都不稳定.结论:血细胞计数应在6h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检测,应该保存在4℃条件下.

  • 血液保存前不同温度及暴露时间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作者:袁青松;徐胜春

    目的:分析血液保存前不同温度及暴露时间对血站血液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4月某血站的148例献血者血液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25℃、4℃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并分别在0d、4d、8d、12d、16d、20d时对血液中K+、p H、游离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血液保存前不同保存温度、暴露时间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值、K+浓度与保存前采集温度、暴露时间成正比,pH值与其成反比,且酸化趋势明显.结论:保存前暴露时间越长、保存温度越高,越会严重影响血站血液质量,需要对采集血液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并适当缩短保存时间,做好输血风险防范对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