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种床边临时起搏器植入路径及电极导管比较的临床分析

    作者:项延郡;陈秀珍;张治平;吴胜利

    目的 探讨床边紧急临时起搏简便、快捷、安全的静脉途径及导管选择.方法 选择69例紧急床边临时起搏患者均进行床旁心电监护,35例应用球囊漂浮起搏电极导管,34例用普通起搏电极导管,其中22例经右颈内静脉入径,21例经右锁骨下静脉入径,26例经左侧锁骨下入径.结果 51例病人床边成功起搏,18例起搏失败.右颈内静脉植入时间(10.3±5.0)min,成功率为64%、右锁骨下静脉植入时间(11.8±5.7)min,成功率为62%、左侧锁骨下植入时间(7.3±3.3)min,成功率为92%,左锁骨下植入时间和成功率均优于右颈内组及右锁骨下组(P<0.05);漂浮起搏电极导管与普通起搏电极导管植入时间分别为(6.0±2.7)s,成功率为86%和(11.1±5.8)min,成功率为62%,漂浮导管亚组植入时间和成功率均优于普通导管亚组(P<0.05).结论 应用床边临时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左锁骨下入径比其他入径有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等.漂浮电极导管比普通电极有导管容易到位的优势.

  • 食管心房调搏术对检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乔华;刘启明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对检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58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诱发房颤,其中32例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时这58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中45例程序期前刺激首先诱发的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而后转变为房颤,占77.6%;13例猝发脉冲和超速起搏直接诱发房颤,占22.4%.诱发房颤后,呈阵发性房颤36例(指持续时间<1 h自行复律);房颤持续3~5 h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4例;程序早搏刺激终止9例;猝发刺激终止6例;心律平终止2例;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者以隐匿性预激(34/58,58.6%)多于显性预激(18/58,31.1%),而间歇性预激少见(6/58,10.3%).心内电生理检查诱发房颤32例中,证实为左侧旁道(22/32,68.8%)多于右侧旁道(10/32,31.2%).射频消融成功率达100%.结论 程序期前刺激法诱发AVRT蜕变为房颤者病例数多,其次为猝发脉冲和超速抑制直接诱发房颤;房颤呈阵发性发作并自行复律的多,其次为猝发刺激终止;诱发房颤的旁道以隐匿性多于显性,左侧多于右侧.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首选方法.

  • 不同心脏起搏方法和部位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规律分析

    作者:张永春;黄陆力;李红军;吕风华;张卫国;张素荣

    目的探讨右心房、心室刺激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规律及电生理特性.方法 106例拟诊PSVT的患者,行右心房、心室的程序期前和分级递增刺激.分别统计不同心腔及刺激方法诱发PSVT的例数及相关电生理参数.结果 106例患者均确诊为PSVT.单纯经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心房程序刺激的AH大值(AHmax)均短于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AVNRT时的AH值(P<0.05)及心动过速时的AH值(AHSVT).而同时经心室及心房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其AHmax长于AHSVT(P<0.05),而与刺激诱发AVNRT时A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NRT经心室刺激明显低于心房刺激诱发率,心室分级递增刺激明显高于心室程序期前刺激诱发率,能够引起足够长AH值的刺激部位及方法均可诱发PSVT发作;全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在行心房期前刺激时AH值逐渐延长到一定程度后诱发AVRT.

  • 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衰犬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甘继宏;黄志辉;蒋银花;魏雅娜;马茂儒;马丽群

    目的 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方式纠正心衰的疗效.方法 12只心衰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右室心尖部(RVA)、右心房-右室间隔部(RVS)、右心房-双室(Bi-V)起搏,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 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问的标准差(Ts-SD).结果 右室间隔部起搏时:(1)与起搏前及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双室起搏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增加,LVE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间隔部起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室的同步性及心功能,疗效优于右室心尖部但不及双室起搏,还不能成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衰的备选模式.

  • 心衰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方式的研究

    作者:黄志辉;魏雅娜;张林基;甘继宏;苏伟;蒋银花;李梦琦

    目的 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同起搏方式的优劣点.方法 12只心衰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心室不同位点起搏,心室位点分别取右室双部位(RV-Bi)、双室(Bi-V)、左室(LV),起搏频率180次/min,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 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结果 (1)与起搏前相比:右室双部位、双室、单纯左室起搏时,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2±3.94) mm vs(34.00±4.07) mm、(34.17±3.95)mm、(33.75 ±4.18)mm;(28.08 ±4.01)mm vs (13.00±3.64) mm、(11.95±2.54) mm、(12.08±3.51) mm; (75.00±10.22)mmvs (51.75±9.84) mm、(20.66±7.41)mm、(20.75 ±7.56)mm;(25.08±4.16)mm vs (14.91±3.31)mm、(7.50±4.24)mm、(7.41±3.39)mm;(32.91±4.46)mm vs (41.50±4.16)mm、(42.00±4.63)mm、(42.41±4.99)mm,P<0.05].(2)与右室双部位起搏相比:双室、单纯左室起搏时,SP-WMD、Ts-SD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IVMD、LVEF在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LVEDd、IVMD、SPWMD、Ts-SD、LVEF在单纯左室及双室起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双部位、单纯左室与双室起搏有近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可作为CRT双室起搏的备选模式,但三者改善心室不同步的机制不完全相同.

  • 右室流出道起搏对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室激动顺序的影响

    作者:王国锋;于波

    目的 通过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比较,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室激动顺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于本院行DDD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79例,根据心室电极置入位置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38例,右室流出道起搏组41例.测量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完全起搏时QRS波群平均时限,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大充盈速度比值(E/A)差异.结果 与术前相比,RVA组6个月,12个月随访的LVEF、CI、E/A未显著降低,RVOT较RVA起搏时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窦性心律时QRS波时限比较,各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均延长(P均<0.05),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时限显著长于RVOT组(P均<0.05).结论 RVOT和RVA起搏,在血流流动力学指标上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RVOT和RVA起搏相比,能够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对犬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志辉;王俊华;刘朝中

    目的 探讨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对QRS波时限(QRSd)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犬,开胸后于心外膜随机行右室心尖部、左室及双心室起搏,起搏频率为150次/min,起搏稳定15 min后测定QRSd、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指数(CI).结果 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左室起搏时QRS波时限缩短不明显(P>0.05),而双心室起搏时QRS波缩短明显(P<0.05);左室及双心室起搏时心指数显著增加,两种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心室起搏可同步改善心室的电活动及机械活动,而左室起搏不同,没有实现电同步但仍可获得近似于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焦虑抑郁对心脏起搏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海涛;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

    目的观察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对心脏起搏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经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的心脏起搏患者为研究组及32例无心理问题的心脏起搏患者为观察对照组,另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其血浆细胞粘附分子: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心脏起搏患者血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者又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结论心脏起搏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而焦虑抑郁状况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影响.

  •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特征

    作者:武强;金兰

    目的探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老年SSS发病年龄、病因、病程、症状和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0岁以后男性SSS发病率明显上升,病因依次是冠心病,特发性SSS,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以及心肌病.老年SSS平均病程长约10年,且与DCG分型有关,III型的长,IV型的短,I型与II型相近.早期DCG多为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早,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以后逐渐演变成四种类型的SSS.症状晚于心律失常出现,早期为心悸、头昏和乏力,晚期为黑朦,晕厥及心绞痛和心衰加重.起搏器安置时机取决于临床症状而不是DCG分型.结论 SSS多发于70岁以上男性,多种病因,起病隐匿,病程漫长.早期心电图和症状不典型,晚期DCG可分成四种类型,晚期症状黑朦和晕厥等,症状严重程度决定起搏器安置时机.连续DCG检测是评估老年窦房结功能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 心室起搏诱发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伴室房递减传导一例报告

    作者:赵立朝;王新;石亚君;时向民;卢喜烈

    患者女性,70岁.2008年04月06日患"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前降支中段闭塞,右冠远段40%,右冠近段、中段95%狭窄,于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后出院,出院后一直坚持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酯、硫酸氢氯比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 右房双室三心腔起搏治疗心力衰竭1例报告

    作者:张军;邱大石;赵令时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NYHA分级)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舒张末内径79mm、射血分数(EF)26%,心电图为I°AVB+LBBB.入院后经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后,效果欠佳.后予以行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三心腔起搏.术后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至II级,能处理日常工作及生活.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63mm,EF值升高到54%.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 经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夏伟;李乔华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指激动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的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其又以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及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多见[1,2].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起搏位点与临床获益的研究

    作者:李彦红;张玖;周荣;朱国斌;巩书文;赫崇平;杨志明

    目的 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不同左室起搏位点与临床获益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CRT-P/D(起搏/除颤)植入患者临床资料,据左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前壁组(10例)、侧壁组(15例)、后壁组(16例)和后基底部组(11例),使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左室功能和重构指标评价CRT疗效.结果 除前壁组外,其余各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均较术前降低(P<0.05).前壁组和后基底部组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均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3个月仅后壁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加(P<0.05);前壁组仅在术后12个月时较术前增加(P<0.05);其余各组均在术后6和12个月时较术前增加(P<0.05).前壁组CRT无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侧壁、后壁、后基底部组CRT应答比率明显高于前壁组(P<0.05),侧壁、后壁和后基底部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壁、后壁和后基底部组术后3个月△QRSd均高于前壁组(P<0.05);后基底部组△QRSd低于侧壁和后壁组(P<0.05).结论 左室电极植入侧壁和后壁的患者术后反应性优于后基底部,应尽量避免将左室电极植入前壁.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差异

    作者:黄宇晖;张健

    通过回顾既往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发现经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程度较缺血性心肌病更加显著.然而,在提高心功能、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死亡率等临床结果方面,两者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本篇综述的目的在于探究心脏再同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差异.

  • 病窦综合征起搏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刘立新;陶新智;赵定菁;郑剑光;朱立光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多选用心室按需起搏(VVI)、心房按需起搏(AAI)和房室顺序起搏(DDD)等起搏模式.不同起搏模式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心脏起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观察了VVI、AAI、DDD三种起搏模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急性影响.

  •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问隔部起搏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应军;李雪山;王国军;林冰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一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另一组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电极置入时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电极置入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18.76±4.35 vs 9.03±3.23,P<0.01),主动固定电极组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0.13±0.03 vs 0.16±0.04,P<0.01).术后随访1月两组间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主动固定电极组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 实验性犬心房-希氏束顺序起搏的研究

    作者:马宁;李世强;吴伟力;傅向华

    目的:心脏作功的状态如何,取决于心脏能否保持正常生理性的激动、传导和收缩、舒张顺序,心脏的作功是否协调有序,从而保证心脏作功处于佳状态,产生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我们通过将心室起搏位点定于希氏束近段,比较了实验犬右房-希氏束(RA-His)起搏和右房-右室尖(RA-RVA)起搏时的心功能参数,探讨RA-His顺序心脏起搏时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血液动力学和电生理学变化特点.

  • 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作者:马宁;吴伟力;李世强;李亮;傅向华;张斌

    目的:为了探讨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和临床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对比研究了右房-右室流出道(RA-RVOT)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和传统的右房-右室尖(RA-RVA)双腔心脏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特点.

  • 胸外心脏按压与心脏起搏的同步性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巧娟;郑君慧;余丽菲;陈蒙华

    目的:探讨胸外心脏按压与心脏起搏的同步性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CPR处理);起搏1组(同步起搏+ROSC后继续间歇起搏);起搏2组(同步起搏)和起搏3组(非同步起搏),建立大鼠窒息性骤停动物模型,在常规心肺复苏(CPR)的基础上,观察冠脉冠注压、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恢复时间、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起搏1组和起搏2组大鼠ROSC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起搏3组(P<0.05);起搏1组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和脱离呼吸机的时间均明显早于起搏2组(P<0.05);CPR早期,起搏1组和起搏2组大鼠的冠状动脉内灌注压(CPP)普遍高于对照组和起搏3组(P<0.05),复苏20 min后,起搏1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呈现一种平稳状态,而起搏2组的MAP呈进行性下降趋势,25 min以后与起搏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心脏按压与心脏起搏的同步性对CPR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OSC后继续给予大鼠间歇性心脏起搏30 min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器官和组织的灌注进而延长生存时间.

  • 气管内紧急心脏起搏抢救心跳骤停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一李;陈权;乔雁翔;吴广球

    目的:探讨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心跳骤停患者紧急行改良气管导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即行气管内心脏起搏.结果:50例中41例有起搏信号,起搏成功率为82%,28例临床有效,临床有效率为56%,其中2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42%.结论: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设备、操作简单,不影响胸外按压和进行其它急救措施,是抢救心跳骤停的一种有效措施.

861 条记录 36/44 页 « 12...33343536373839...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