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树突状细胞治疗42例核苷(酸)类似物和(或)干扰素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生旺;高凯旋;刘欢;周曙;吴德平;张金荣;蒋兆荣;焦峰;王建国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核苷(酸)类和(或)干扰素经治慢性乙型肝炎降低HBsAg、HBeAg定量效果。方法自体血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C)回输治疗核苷(酸)类和(或)干扰素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42例,并与348例对照组比较HBsAg、HBeAg定量变化情况。结果 DC治疗组与对照组HBsAg下降显效率分别为28.2%、18.9%;HBeAg定量下降显效率分别为41%和29.6%,二组HBeAg下降显效率无显著差异(P =0.31)。结论自体DC回输可以打破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耐受,诱导一定的免疫应答,提高乙型肝炎综合抗病毒治疗效果。

  • HBsAg在慢性HBV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健;陈新月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目前认为HBsAg清除代表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本文将对HBsAg在慢性HBV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作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 酸 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NAs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和安全性良好的特点,但随着NAs的应用推广,NAs相关的肾脏、骨骼、肌肉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这些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并不高,但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为优化NAs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结合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本共识。

  • 核苷(酸)类似物对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谢仕斌;曾丽娇;张英;朱建芸;马超;高志良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似物对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的同时,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或恩替卡韦(0.5 mg/d).另选取同时期仅行常规护肝、对症治疗的41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肝癌、肝移植、死亡或拒绝继续治疗者停止随访.随访结束时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分级的变化及临床结局.结果 治疗组ALT、AST、球蛋白(G1b)和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A1b及胆碱酯酶(CHE)较治疗前升高,43例(81.1%)患者的Child-Push分级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ALT、AST、G1b和TBi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H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5,P<0.01).2组Child-PuSh分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6,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肝癌比例分别为0.0%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7,P<0.01),但在病死率及需要接受肝移植的比例方面2组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有可能降低肝癌的发生机会.

  • 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周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伟;宋文渊;何强;潘红英;徐婵娣;戴伊宁;童永喜

    目的 观察核苷(酸)类药物(NAs)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初治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用的抗病毒药物分为6组,阿德福韦酯组(ADV,n=43),恩替卡韦组(ETV,n2=44),拉米夫定组(LAM,n=25),替比夫定组(LDT,n=23),LDT+ ADV组(n=22),LAM+ ADV组(n=45).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后第48、96和第144周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采用x2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CHB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144周,ETV和LDT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ADV组(P值均<0.01).ADV、ETV、LAM和LAM+ ADV组患者的eGFR水平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LDT和LDT+ ADV组患者的eGFR则呈升高趋势(F时间=3.939,F分组=3.983,P<0.01或<0.05).在第96周和第144周,LDT和LDT+ ADV组的eGFR水平较ADV、ETV、LAM及LAM+ ADV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x2=16.145,OR=4.452,95%可信区间(CI)2.149 ~ 9.223],基线eGFR轻度受损(x2=16.449,OR=4.336,95% C12.144~8.891)和ADV(x2 =5.837,OR=5.280,95%CI1.369 ~20.365)为CHB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T单用或联合ADV治疗可改善肾功能,这为长期合理使用NAs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病情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俞海英;郭银燕;丁巧云;潘剑;张小玉;曹兴国;杨永峰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服用核苷(酸)类似物(NAs)进行抗病毒治疗停药后的病情变化,分析停药复发的因素,探讨安全停药的时机.方法 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服用NAs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停药CHB患者85例,按照是否达到停药标准而停药分为按标准停药组(n=22)和未按标准停药组(n=6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停药2年后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阳转率及肝衰竭的情况与服药的疗程、停药时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水平、服药时是否肝硬化的关系.结果 按标准停药的患者中,服药时间均>3年,仅1例发生HBV DNA阳转,同时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异常和发生肝衰竭情况.未按标准停药患者中,50例(79.4%)出现HBV DNA阳转,36例(57.1%)出现ALT异常,25例(39.7%)出现TBil异常,14例(22.2%)出现肝衰竭情况.按标准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1 000 IU/mL 19例, HBsAg≤1 000 IU/mL 3例,其中仅HBsAg>1 000 IU/mL患者1例(5.3%)出现HBV DNA阳转,ALT、TBil异常和肝衰竭情况.未按标准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1 000 IU/mL 52例,其中45例(86.5%)出现HBV DNA阳转,31例(59.6%)出现ALT异常,25例(48.1%)出现TBil异常,13例(25.0%)出现肝衰竭情况;HBsAg≤1 000 IU/mL 11例患者中,6例(54.5%)出现HBV DNA阳转,5例(45.4%)出现ALT异常,未出现TBil异常及肝衰竭情况.按标准停药患者停药时肝硬化患者5例,仅1例发生HBV DNA阳转、ALT、TBil异常且发生肝衰竭;非肝硬化患者17例中,均未出现异常情况.未按标准停药的患者,停药时肝硬化患者29例,均出现HBV DNA阳转,28例(96.6%)出现ALT异常,22例(75.8%)出现TBil异常,11例(37.9%)出现肝衰竭情况;非肝硬化患者34例中,21例(61.8%)出现HBV DNA阳转,8例(23.5%)出现ALT异常,3例(8.8%)出现TBil异常,2例(5.9%)出现肝衰竭情况.按标准停药患者中,12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2例(16.7%)出现HBV DNA阳转,未出现ALT异常、TBil异常和肝衰竭情况;未按标准停药患者中,17例仅HBeAg消失未出现血清学转换,10例(58.8%)出现HBV DNA阳转,5例(29.4%)出现ALT异常,2例(11.8%)出现TBil异常,未出现肝衰竭情况.结论 服用NAs的CHB患者应按照停药标准进行停药,勿盲目停药.停药时机可参考患者服药的疗程、停药时的免疫指标、服药时是否有肝硬化等情况.

  • 核苷(酸)类似物应答不完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徐朝峰

    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开启了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新的里程碑,使大多数久治不愈CHB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疗程的延长,病毒变异和耐药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笔者对初次治疗应用恩替卡韦(ETV)12个月以上,或拉米夫定(LAM)初治失败后加用或改用其他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或联合治疗病毒学应答不充分的21例患者的HBV多聚酶区(P区)的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V变异和耐药的相关问题,为探索减少HBV变异和耐药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 核苷(酸)类似物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析

    作者:高海兵;许利军;潘晨;李勤光;陈荣华

    目前,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将HBV基因型分为9种,即A、B、C、D、E、F、G、H和I型,其中基因型I为新发现的基因型[1].相关研究已提示HBV基因型分布有地域性差异,并具有相应的临床特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用广泛,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因此探讨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包括HBV基因型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基因型是否影响核苷(酸)类似物疗效尚有争议.以拉米夫定为例,有学者认为HBV B基因型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患者[2-4],而部分学者则认为HBV基因型B、C不影响拉米夫定的疗效[5-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部分地区核苷(酸)类似物疗效欠佳的CHB患者HBV基因型,并探讨其在地区、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思路;赵彩彦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而HBsAg清除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接近临床治愈的一个指标.HBsAg清除受宿主、病毒及抗病毒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该文就近年来关于CHB患者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专家会议纪要

    作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

    随着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对CHB治疗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对于经过核苷(酸)类似物(NAs)规范治疗后未能获得病毒学或血清学应答,或在治疗中出现耐药以及达到治疗目标后停药复发的患者往往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如何在这部分NAs经治患者中实现理想的治疗目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包括如何通过治疗策略的调整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如何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以及如何对长期应用NAs应答不佳或者出现耐药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等,仍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问题.

  • 阿德福韦酯初治耐药与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再耐药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李平;张佳娟;张馨;杨志国;高蕾;汪茂荣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ADV)初治耐药和ADV挽救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者再耐药的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方法对ADV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突破的患者进行耐药位点的检测。明确耐药位点患者中单用ADV者37例,LAM耐药后换用ADV的患者40例,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时留取血清标本,行血生化检测并收集其临床资料。结果 ADV初治耐药(ADVr)组和ADV挽救LAM耐药再耐药(LAMr/ADVr)组患者临床特征中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HBsAg定量、HBV DNA载量、基因型分布、肝功能指标(TBil、ALT和AST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患者的HBeA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5%vs 83.8%;χ2=6.339,P=0.012)。在病毒学特征方面,N236T变异、A181T+N236T变异更多发生于ADVr组患者中,而LAMr/ADVr组患者的耐药模式更加复杂。结论 LAM耐药后换用ADV治疗同样会导致病毒耐药的发生,临床特征和ADV初治耐药相近,但引起HBV变异模式的复杂化。

  • 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前后肝组织病理检查的变化与意义

    作者:陈育霞;李东良;杨环文;丁红兵;曾龙;刘小龙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检查的差异性比较,初步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单独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进行肝组织活检,用半定量系统计分方案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结果治疗前后相比,HBV DNA完全应答组获得显著的组织学改善。抗病毒治疗48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两种抗病毒方式相比较无差异。结论无论是干扰素或是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获得病毒学完全应答均可明显改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不同机制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在48周时肝脏组织学变化无明显差异。

  • 恩替卡韦初治及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杰;李向永;吴元凯;林国莉;庞毅华;张潇;崇雨田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初治及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随访的2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ETV单药治疗5年的疗效,其中ETV初治患者165例,NAs经治患者61例,其中LAM经治患者55例,根据LAM-ETV治疗经历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连续治疗组、不连续治疗组和复杂经历组.观察随访5年ETV初治及NAs经治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耐药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3~68个月).ETV初治患者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分别为61.2%、78.9%、86.2%、90.3%、97.4%、93.3%和100%;ALT复常率分别为68.5%、78.3%、79.7%、85.9%、85.4%、94.4%和83%.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3年时为25%;NAs经治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治疗1年时达80.7%,但继续治疗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呈下降趋势.LAM经历患者中,1年后不连续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连续治疗组和复杂经历组(100% vs 66.7%和50%).25例ETV初治患者未检测到ETV耐药的发生.14例NAs经治患者的耐药位点检测结果发现,发生LAM耐药者9例,发生ADV耐药1例,发生ETV耐药2例,发生LdT耐药变异7例.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临床实践中,ETV治疗安全、有效,ETV初治1年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继续治疗,大部分患者仍可取得病毒学应答.NAs经治患者中,接受LAM-ETV序贯治疗或有复杂治疗经历的患者,继续ETV单药治疗疗效差,尤其是发生LAM耐药的患者,不推荐直接改用ETV单药治疗.

  • 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水平特点

    作者:杨晨辰;黄睿;刘勇;严晓敏;武抗抗;曹淑凤;唐勤;孙静;吴超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非活动性HBV携带期15例、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活化期44例)及2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对其中33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48周。分别于治疗前(T0期)及治疗后4周(T1期)、8周(T2期)、12周(T3期)、24周(T4期)和48周(T5期)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同时对部分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免疫活化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 =3.610,P <0.05)。抗病毒治疗后,△T0~T1、△T0~T2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P均<0.05);△T0~T5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Z =-2.200,P <0.05)。免疫活化组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P均<0.05)。免疫活化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12周及24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下降(t=3.037、3.180,P均<0.05),与ALT水平、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现不同,免疫活化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CD4+T比例及CD4+/CD8+下降,CD8+T比例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HBeAg阳性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HBeAg的血清学转换。

  • 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阎文昭;赵文娟;金国华;周东方;孙慧;赵彩彦

    目的: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共218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LA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TA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EN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抗病毒治疗,持续48周后检测患者相关肝功能以及肝硬化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48周的治疗,四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和TA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9.775、10.148, P =0.012、0.008);四组患者的病毒复制均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11.275、12.198、15.645,P =0.037、0.016、0.003);四组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亦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13.534、11.009、12.756, P =0.015、0.022、0.019)。结论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硬化程度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作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 酸 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和安全性良好的特点,但随着NAs的应用推广,NAs相关的肾脏、骨骼、肌肉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这些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并不高,但若不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为优化NAs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结合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本共识。

  • HBV基因型及服药依从性与NAs耐药突变位点的相关性

    作者:杨国绘;窦琳琳;汪敏;刘军;夏大静

    目的 分析本地区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s]相关耐药位点的突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基因型及服药依从性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 -2016年12月医院肝炎门诊具有明确服用一种或两种以上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186例.采用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基因型及与NAs耐药相关的DNA聚合酶P区8个位点(rt180 、rt181 、rt184 、rt202 、rt204 、rt207 、rt236 、rt250)的突变状况,采用调查问卷法了解患者服用Nas依从性.结果 186 例CHB 患者,检出HBV 基因B ?C ?B + C 混合型及未分型分别为68 ?106 ?5 ?7 例.检出耐药突变基因共72例,其中HBV 基因C 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48 .11% (51/106 )高于HBV 基因B 型患者30 .88% (21/68 )(P = 0 .028) ,B + C 混合型5 例及未分型7 例均未检出耐药突变基因.在72 例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中,HBV 基因B 型患者以rt204 I /rt236 T 单位点突变为主,占76 .19% (16/21 ) ,HBV 基因C 型患者以双位点( rt204 I /V +rt180 M ?rt250V /L + rt181 T )和多位点突变为主,分别占54 .90% (28/51 )和29 .41% (15/51 ) ,不同突变位点在HBV 基因B ?C 型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1) .186 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依从性良患者耐药突变率为29 .21% (26/89)低于依从性差患者耐药突变率47 .42% (46 /97)( P = 0 .016) .结论 萧山区服用Nas 抗病毒治疗的CHB 患者HBV 基因型以B ?C 型为主,C 型较高,感染HBV 基因C 型患者的耐药突变率高于HBV 基因B型患者且突变模式较为复杂.依从性是引起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突变基因的产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郑建铭;施光峰

    我国有大量HBV感染者,因此在合适的时机下合理地选择抗病毒药物,以及在抗病毒治疗无效或耐药时选择合理的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应根据由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治疗指南来指导.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保生;刘宏菊;刘冰;郭秀英;王海英;马丽萍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进行开放性观察研究.阿德福韦酯组30例、拉米夫定组28例和恩替卡韦组36例;3组患者均连续服药96周;观察3组患者给药后不同时期的生物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等,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第4和8周时3组患者的ALT均有明显改善,3组间ALT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毒学应答率第12周和24周,3组患者第12和24的病毒学应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阿德福韦酯组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P<0.017);第48周和96周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第96周3组间HBeAg血清学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使用;其中恩替卡韦宜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治疗选择.

  • 2014—2016年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药房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应用分析

    作者:王欢;谢进;何惠芳;刘丽萍;杨飞飞;牛红娟;赵艳玲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302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药房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通过住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6年我院抗HBV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量、销售金额,对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院抗HBV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量、销售金额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其销售金额增长率高达11.23%(2014年为342.99万元,2015年为363.71万元).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使用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的使用量有所降低;3年来,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药品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排序的比值均为1,表明其用药人数与销售金额的同步性良好.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已经成为抗HBV的首选药物,临床上更倾向于选择高效低耐药率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临床医师应进一步规范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耐药率.

272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