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栩;吴永雪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常规组,溶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常规组采用一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

  • 芪藤通络汤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刘宁

    目的 探析急性脑梗死经芪藤通络汤、 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 病例时段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以急性脑梗死者116例为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即参照组(n=58)与研究组(n=58)两组.予以参照组静脉溶栓治疗,予以研究组芪藤通络汤、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 91.38%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和参照组的86.21%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0,P=0.377);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为(6.40±1.91)分,NIHSS评分为(1.41±2.02)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11.18±2.24)分和(4.38±1.73)分(t=12.366,8.505,P=0.001<0.05).结论 联合开展芪藤通络汤、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者,疗效确切,能使IHSS评分有所改善,使患者病情缓解,加快机体恢复.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丽敏;李淑艳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应用尿激酶治疗,溶栓距发病时间<6 h或6~12 h,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快速滴注,30 min内滴完。结果:35例患者中,胸痛迅速缓解14例,抬高ST段下降7例,出现期前收缩3例,CK-MB酶峰值提前4例,未改善7例,有效率80%。结论:溶栓方法是从根本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它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效显著。

  • 脑微出血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顾志群;丁云龙;王文娟;范娇鑫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显示为直径一般小于5 mm、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灶.研究表明CMBs与急性脑梗死、再发脑梗死和脑梗死后出血有关,该文主要就脑微出血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进行文献的综述复习,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侯帮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170例患者中,继发脑出血34例(20.0%)。继发脑出血与未继发脑出血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血糖、平均动脉血压、是否并发高血压、高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前 ESS 评分<60分、是否存在 CT 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前ESS评分<60分、存在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成明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研究组利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溶栓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及出现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邹丽

    目的 观察与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效果是否良好分为两组,将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预后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分析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的例数、发病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为3 h以上的例数、NIHSS评分为14分以上的例数、存在高血压的例数、存在脂代谢异常的例数、存在心房颤动的例数、吸烟的例数分别为32例、30例、30例、30例、30例、20例、30例,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有多种,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NIHSS评分、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心房颤动及吸烟等具有一定的关系.

  •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探讨

    作者:陈鸿远;陈波

    目的 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将82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手段,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是选择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血管的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并对溶栓时间和血管的再通率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得出,实验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80.48%,对照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58.53%,实验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9.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60.90%,实验组患者明显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实验组的治疗时间划分为6 h以内、6~12 h治疗时间,其中实验组在6 h内的再通率为91.30%,而在6~12 h之间的再通率为5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发现,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静脉溶栓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不仅能改善患者血管的再通率,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值得临床不断推广.

  • 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梁晶晶;王明华

    目的 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发病在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9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时心电图结果 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16例)和无心房颤动组(43例),溶栓前采用NIHSS评估短期预后,溶栓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Barthel Index指数(BI)标准评定.结果 ①溶栓前心房颤动与无心房颤动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溶栓后90 d心房颤动组患者中溶栓有效率(43.75%)低于无心房颤动组患者溶栓后90 d溶栓有效率(55.81%);③心房颤动组的颅内出血比例(31.25%)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16.28%).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在无溶栓禁忌症时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疗效较无合并房颤患者差.同时,心房颤动患者行静脉溶栓后的颅内出血风险也高于无心房颤动患者.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探讨

    作者:姚环

    目的 探讨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择该科室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急性期脑梗死120例患者进行观察,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n=60)和静脉溶栓组(n=60),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对静脉溶栓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静脉溶栓组患者治疗6 h、1 d、7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1.5±3.4)分、(7.7±2.3)分、(4.6±2.6)分,常规组的分别为(14.6±3.2)分、(11.3±2.9)分、(8.1±3.4)分,静脉溶栓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χ2=8.640,P=0.003);静脉溶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较常规组73.3%明显高,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3.3%与常规组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559>0.05).结论 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优良,安全性高.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姗姗;冒文娟

    目的 观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酸+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9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5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给予对照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醒脑静注射治疗,持续治疗14 d后,综合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24例CIS患者总有效率79.17%低于观察组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例CIS患者GCS评分(14.9±2.2)分高于对照组(12.3±1.4)分,观察组NIHSS评分(3.5±0.8)分低于对照组(4.7±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CIS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药制剂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且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再灌注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作者:负海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方法:选择2000~2005年我院收治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经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加支架术植入者(A组),经静脉注入溶栓剂(如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使冠状动脉再通者(B组),对这两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型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心律失常总的发生率较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律失常属于再灌注疗法的常见并发症,为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既基于缺血性损伤,又有别于缺血性心律失常.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及评价

    作者:王艳娜;赵素锐;邢军;袁平;刘伟

    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共6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病患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对两组病患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溶栓情况.比对两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溶栓情况,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住院时间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病患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提升病患静脉溶栓效果,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对策

    作者:罗状英;刘少勇;肖彩霞;王灿青;周志娟;李琳;石昭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 本院建立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实行多学科合作模式下诊疗、检查与护理无缝隙连接,减少院内延误时间,尽早尽快在佳时间窗内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规范准确给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肌力、吞咽功能、言语能力及有无出血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1d、3d 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绿色通道模式可保障患者尽早尽快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无缝隙治疗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精心护理为溶栓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 多模式影像指导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处理

    作者:徐志鹏;王秀霞;李新华;石海成;刘树东;张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高,对社会和个人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方法有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药物,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治疗,但获益率仍有不足.在多模式影像指导下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精准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获益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基线NIHSS≤3分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太春;欧阳取平

    目的 探讨发病≤4.5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基线NIHSS≤3分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发病≤4.5 h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根据是否同意溶栓分为2组,其中溶栓组38例,非溶栓组38例.基线NIHSS≤3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7、90dNIHSS评分判断疗效,7d、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7d及90 d Bathel指数判断日常行为能力;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与非溶栓组比较,溶栓组1、7、90 d NIHSS评分0~1分例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d:23例vs 13例,P=0.038;7 d:28例vs 18例,P=0.034;90 d:35例vs 30例,P=0.012).溶栓组发病后7d及90 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7 d:86.9% vs 47.9%,P=0.005;90 d:97.3% vs 77.8%,P=0.011).住院治疗7d后,溶栓组BI较非溶栓组明显改善[(92.50±11.55)分vs (84.47±21.49)分,P=0.042],90 d时2组间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4±6.89)分vs (94.44±17.18)分,P=0.069].溶栓组及未溶栓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为0.0%及病死率为0.0%,溶栓组卒中复发2.6%,非溶栓组为5.3%.结论 对NIHSS≤3分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作者:严明;于建刚;徐小军

    目的 比较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根据入组标准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统计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 (x2=4.242 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0.25±1.34)分较对照组(14.28±1.72)分有明显改善(t=7.146 2,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30.30% (x2=4.693 7,P< 0.05).结论 相较于静脉溶栓,Solitaire AB支架取栓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静脉溶栓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进展

    作者:林冠;王翔宇;周丽;孙世玉;刘园捷

    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卒中发病风险及转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年龄≥80岁的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仍非常低,仅有2.4%,其中使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仅1.6%.高龄患者溶栓率更低.本文主要探讨≥8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静脉应用rt-PA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研究进展

    作者:梅秀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并发心脏骤停,导致严重后果.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重要方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结合工作实际,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韩道正;沈超;周云;吴昊;周巧玲;王燕;孙蓬

    目的 评估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17例,外周静脉溶栓组23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和健肢的大、小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患肢静脉通畅度评分,溶栓后患肢的静脉通畅率;随访1~62个月,根据Villalta评分对治疗后患者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做出诊断.结果 40例患者的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消退,无出血、肺栓塞(PE)、感染、血栓复发等并发症.2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和小腿健、患侧的肢体周径差明显小于治疗前,CDT组比静脉溶栓组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减小,CDT组比静脉溶栓组更明显;随访结果显示,CDT组与静脉溶栓组患者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3.06±0.78)分、(4.22±0.6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发生率分别为(2/17,11.76%)、(6/23,26.09%),静脉溶栓组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肢DVT,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2200 条记录 4/110 页 « 12345678...1091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