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生成素2在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莹;彭再梅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2及白介素-8在评估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危重病患者283例,根据其病情是否发展为ARDS,分为非ARDS组(251例)和ARDS组(32例),并随访60 d,根据是否死亡,将非ARDS组和ARDS组再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ELISA测定其入院时Ang-1、2及IL-8的血清质量浓度,并对各组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统计学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ARDS组患者E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血管生成素-2及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RDS组患者,而Ang-1血清浓度显著低于非ARDS组患者.ARDS死亡组患者Ang-2、IL-8血清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ARDS存活组及非ARDS死亡组,且ARDS死亡组患者血清Ang-2质量浓度显著高于ARDS存活组,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Ang-2具有好的诊断效率,其诊断ARDS及预测ARDS死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和0.899,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69和0.725,0.907和0.882.结论 Ang-2是临床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非常有价值的指标.

  • 从PiCCO监测指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

    作者:方明;胡北;陈淼;江稳强;柳学;邓医宇;黄伟平;龙怡;蒋文新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撤机后血管外肺水、容量指标、心排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 ARDS患者达到撤机条件后,序贯进行撤机、拔管,根据48 h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下,观察比较撤机前(T0)、撤机后1/2 h(T1)、拔管后1/2 h(T2)和观察终点(撤机成功组为撤机后48h,失败组为重新上机前;T3)两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和心排量(CO)、心指数(CI)的前后变化,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的上述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纳入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69例ARDS病例.不同时间点自身前后比较:GEDI和ITBI在T1、T2上升,EVLWI在T1、T2、T3均上升,PVPI在T3出现升高(均P<0.05).组间比较:在T1、T2、T3,失败组GEDI和ITBI均高于成功组(均P<0.05),EVLWI在T2、T3显著高于成功组(均P<0.05),PVPI在T3高于成功组(均P<0.05).结论 ARDS患者呼吸机撤离、拔管等干预会带来额外容量负荷,并可能以渗透性血管外肺水增加的形式发生肺水肿,导致撤机失败;对EVLWI及容量指标的监测可能有助于对撤机结局的预测.

  • 呼吸末正压对ARDS患者腹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田军;潘爱军;陶晓根;刘宝

    目的 明确逐渐增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伴有及不伴有腹腔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腹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18例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病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分别在5、10、15、20 cmH2O呼吸末正压水平通过PICCO测定患者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每博变异率(SVV),同时测定腹内压的变化.结果 (1)高腹内压组EVLWI水平基本随PEEP增加而减少,但15 cmH2O与20 cmH2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3,P=0.572).正常腹内压组患者EVLWI不随PEEP增加而变化.(2)两组患者SVV水平均随PEEP增加而增高,但腹内压正常组SVV在PEEP超过10 cmH2O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EP 5 vs.PEEP 10,t=0.326,P=0.752.PEEP 10 vs.PEEP 15,t=-20.032,P<0.01).(3)两组患者ITBVI在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PEEP能显著增加两组患者的腹内压,对腹内压已经升高的患者影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PEEP能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腹内压,对既往已经存在腹内高压的患者,这种效果更加显著;不同PEEP水平能显著降低腹腔高压患者的EVLWI,但对腹内压正常患者影响不显著.

  • 影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晓娣;兰美娟;赵小纲;伍峻松;马岳峰

    目的 筛选出影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的危险冈素.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收治符合筛选标准的多发伤患者269例.收集患者入住ICU时的一般资料、治疗措施、损伤严理度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ARDS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6指南标准,多发伤被认为足南一个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损伤,其中有一处损伤可能是危及生命的.人选标准:年龄≥18岁,ICU监护时间t≥48 h 目机械通气时间≥24 h.排除标准:1)由于非创伤原因再次入住ICU或已在其他医院经过较长时间治疗后再转入ICU者;2)创伤合并溺水;3)胸部创伤合并有毒气体1及入;4)药物或氧中毒;5)住院期间接受过体外循环治疗;6)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肝病;7)未治愈的肺部感染或长期肺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及机械通气方面近乎标准治疗.在第28大时行死亡率评估.通过回顾定群多因素研究,对23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变量与多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9例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后进入该研究.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APACHE Ⅱ评分更高.269例患者的未校正相埘危险度与下列因素相关:APACHE Ⅱ评分,致伤持续时间,肺挫伤,胃内容物误吸,脓毒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对存活超过96 h的患者,影响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是APACHE Ⅱ评分,致伤持续时间与胃内容物误吸.APACHE Ⅱ评分>20患者的预期危险因素为:致伤持续时间,脓毒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对机械通气时≥17 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致伤持续时间与脓毒症.结论 肺挫伤、APACHE Ⅱ评分为影响多发伤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脓毒症一直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胃内容物的误吸引起严重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导致死亡率增加.致伤持续时间的长短既影响近期死亡率也影响远期死亡率.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将引起更多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率的进一步上升.

  • 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所致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因素探讨

    作者:刘晓伟;靳妍;刘志

    目的 分析24例接受机械通气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间断高PEEP法肺复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救治的24例接受机械通气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所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口气管插管按照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P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当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低于88%超过30 min时,在原通气模式下增加PEEP至30 cmH2O(1 cmH2O =0.098 kPa)持续60 s进行肺复张,记录操作前、操作时、操作后30min内的呼吸机监测参数和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等的变化,观察操作后SpO2高值(SpO2max)、低值(SpO2max)及其出现时间.复张操作后15 min内SpO2升高≥3%为复张有效.分析比较肺复张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等指标.结果 24例患者中存活16例,死亡8例,在EICU接受机械通气时间3.5~12 d,中位数5.5d,期间肺复张操作158例次,有效76例次(48.1%),存活组复张有效的比例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2% vs.33.3%,x2=16.91,P<0.01).与复张前比较,复张操作后患者心率增加(92.6±11.8)次/min vs.(73.O±12.6)次/min,t=2.12,P=0.038; MAP降低(66.1±9.3)mmHg vs.(73.9 ±11.4) mmHg(1 mmHg =0.133kPa),t=1.98,P=0.049.85.9%的患者(134例次)复张操作后SpO2较操作前下降,SpO2min出现时间在复张操作后(2.1±0.6)min,有效组复张操作后SpO2 max较操作前增加(6.9±1.6)%,SpO2max出现时间在操作后(12.7±2.6)min.有效组肺复张操作后30 min SpO2较操作前增加(90.4±4.4)%vs.(86.7±7.6)%,t=2.01,P=0.047.有效组复张操作前平均PEEP水平低于无效组(8.6±3.4) cmH2Ovs.(11.3±4.2) cmH2O,t=2.24,P=0.028;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于无效组(4.1±3.1)d vs.(5.8±2.5)d,t=2.58,P=0.011;胸廓动态顺应性较高(30.8±6.2)mL/cmH2Ovs.(26.1±5.1)mL/cmH2O,t=2.12,P=0.038.结论 30 cmH2O的PEEP持续60 s肺复张方法可引起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所致ARDS患者短暂血流动力学改变,其效果可能与复张前PEEP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和胸廓动态顺应性有关.

  •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动态变化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李锐;曹书华;王今达

    目的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变化,以研究其在ARD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ELISA法检测非ARDS组和ARDS组于0、2、3、5和7d血浆vWF和sICAM-1浓度.结果ARDS组vWF和sICAM-1浓度高于非ARDS组,前四个时点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计数ARDS组高于非ARDS组.血浆vWF和sICAM-1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浆vWF和sICAM-1浓度及中性粒细胞活化计数在ARDS的早期即升高,对ARDS早期诊断有预警作用.

  • 人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一例临床报告

    作者:顾雪峰;沈宏韬;邵传利;黄建华;支立敏;李德荣

    目的 探讨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手段.方法 对确诊的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为16岁男性,发病前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发病后,病变由右下肺片状影迅速蔓延至双肺,且并发纵隔、皮下气肿,发病第5天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上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发病第6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咽试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提示A/H5/N1病毒核酸呈阳性并分离出禽流感(H5N1)病毒.从发病至死亡约10 d.结论 人感染高致病性亚型H5N1禽流感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如病变广泛,出现ARDS,预后不佳.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死亡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李耿;喻文亮;于学军;钱素云;孙波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 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 1 h、在PICU病情重时、入选ARDS 1 h、ARDS病情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建立两种评分法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该曲线下的面积(AUC)是评估评分法分辨能力的重要参数,该值≥0.75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病情重时PCIS(P=0.006)及PIM(P=0.013)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选ARDS 1 h的P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各时段PCIS与PI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结论 PCIS和PIM虽然对评估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一定帮助,也可初步判断预后好坏,但对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仍然有限.

  •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柏成;肖颖彬;钱桂生;陈林;钟前进;王学锋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并发症的救治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外科数据库收集本院在1996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ICU收治的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配比方法按1:6选择同期手术、病种类似而术后未发生ARDS的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本组ARDS患者死亡率为21.2%.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OR=6.443)、肥胖(OR=14.331)、术前存在合并疾病(OR=11.455)、围术期出现了意外情况(OR=7.988)、术后引流多(OR=3.804)、术后输血量大(OR=9.763)等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具有ARDS高危因素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ARDS及对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脓毒症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鸿鹏;张谦;吴明;冯立云

    目的 探讨脓毒症及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评估其对脓毒症导致ARD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脓毒症患者,采用2012 ARDS 柏林定义据是否发展为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非ARDS组61例,ARDS组62例,ARDS组按ARDS柏林定义分为3组,轻度组22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19例.所有纳入的病例诊断当天留取血标本,检测PMA水平;同时测定IL-6水平,计算PaO2/FiO2,并同步记录各组的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应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PMA、IL-6、APACHE Ⅱ、PaO2/FiO2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MA、IL-6、APACHE Ⅱ对ARDS的发生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脓毒症并ARDS组与非ARDS组相比较,IL-6、APACHE II评分、PM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中各指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 PMA与IL-6(r=0.791,P<0.01)、APACHEⅡ评分(r=0.641,P<0.01)均呈明显正相关;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857,P<0.01).PMA预测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佳临界值为8.8%时的特异度为0.82,灵敏度为0.71,高于APACHEⅡ评分、IL-6的预测价值.结论 PMA在脓毒症患者中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并发ARDS后PMA升高更加显著, PMA与IL-6、APACHEII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预测ARDS的价值优于IL-6、APACHE Ⅱ评分,可以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程度及预测ARDS的辅助指标.

  • 肝素结合蛋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意义

    作者:刘杨;王学斌;马少林;徐玮

    目的 探讨导致血管渗漏的细胞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评价HBP水平对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调查研究共纳入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者67例,根据是否出现ARDS分为ARDS组及非ARDS组.收集患者明确脓毒症诊断2h内动脉血,留取血清ELISA法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以及HBP水平,统计中性粒细胞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根据方差齐性进行t或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IL-6、IL-8、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HBP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检验对HBP与其他三项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HBP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患者(32例)与非ARDS组(35例)患者比较,IL-6(t=4.25,P<0.01)、IL-8(t=10.10,P<0.01)、中性粒细胞(t=3.47,P=0.000 9)以及HBP(t=0.022 5,P=2.336),IL-6(r=0.535,P=0.002)、IL-8(r=0.419,P=0.017)以及中性粒细胞(r=0.419,P=0.017)均与HBP呈正相关.HBP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曲线下面积为0.796.结论 脓毒症相关ARDS发生时HBP水平升高,并与IL-6、IL-8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关.HBP对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HBP可能在脓毒症相关ARDS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IL-6、IL-8等炎症介质激活中性粒细胞,进而中性粒细胞释放HBP导致血管渗漏的病理过程可能ARDS是发病机制之一.

  • 早产儿湿肺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飞波;王春林;郑季彦;刘涛;马晓璐

    目的探讨早产儿湿肺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30例早产儿湿肺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机械通气疗效.结果早产儿湿肺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占同期新生儿湿肺总数的20%(30/150).30例均为剖宫产.临床表现以气促、呼吸困难、青紫为主,24 h后明显加重,胸片显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均需机械通气治疗, 5、6 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全部治愈.结论早产儿湿肺可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态观察胸片变化和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治疗.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天病死率的COX模型分析

    作者:苏强;王超;张淑文;阴赪宏;王红;王宝恩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8天病死率的COX模型.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的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05年的4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 regression模型对其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ARDS的病因中,脓毒症占41%,大手术后和严重创伤占36.3%,重症胰腺炎占8.8%,其他因素(包括中毒、酒后误吸、烧伤、中枢性疾病等)占13.9%.其28天的病死率仍然较高,为62.2%(包括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年龄、APACHEII评分、PaCO2、FiO2、A-aDO2偏高,而氧合指数、PaO2、pH值偏低.结论 ARDS患者的28天病死率与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年龄、应用呼吸机天数、GLASGOW评分、休克相关.

  • 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殷文朋;李潇;魏兵;李春盛

    目的 观察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7例符合美国/欧洲危重症学会诊断标准ARDS早期患者,应用压力控制型呼吸机,在吸氧体积分数为100%条件下,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复张开始时将呼吸机模式调整为压力控制,吸气压力(Pi) =24 cm H2O(1cmH2O=0.0981 kPa),呼气末正压(PEEP)10cm H2O,f=50,吸呼比为5∶1.此后,先将PEEP上调至24 cm H2O,Pi上调至45 cm H2O,维持3次吸气再将Pi下调至30 cm H2O,立即查动脉血气.如果PaO2<450mmHg (1mmHg=0.133kPa),在上次压力的基础上增加5 cm H2O,直到PaO2> 450 mm Hg,认为复张成功.随后,逐渐以2 cm H2O下调PEEP,每次下调后再重复上述步骤,直到PEEP到达某数值时PaO2< 350 mm Hg,在此PEEP上增加2 cm H2O则认为是佳PEEP.保持气道压力不少于4h,监测复张前后血气指标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如果复张过程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则立即停止复张.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位患者复张后4 h PaO2较基础明显增加(P<0.01),PEEP比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1),EVLWI则显著降低(P<0.01).1位患者因血液动力学不稳而终止复张.7位患者均未出现复张相关并发症,并且6位患者治愈.结论 应用肺复张治疗ARDS是安全有效的.

  • 1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李文放;林兆奋;赵良;杨兴易

    目的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十年间急救科GICU收治的165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74例;年龄11~90岁,平均年龄57岁.将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49例患者归入A组,1999年1月2003年12月116例患者归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率、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带管时间、住院天数、发生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病死率.结果A组患者发病率、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带管时间、住院天数、VALI、病死率分别为1.5%、(163±35)、(26.5±3.3)分、(28.6±2.3)d、(36.4±3.7)d、12.2%和63.2%;B组分别为4.7%,除氧气指数和APACHE Ⅱ评分两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随着对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综合救治方法的不断改进,ARDS患者临床救治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显著下降.

  • 免疫低下儿童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

    作者:王昭妮;陈壮桂;孙跃玉;胡燕;黎雅婷;郭予雄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时间段共纳入56例PARDS患儿,其中免疫功能低下组20例.通过病案查询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免疫功能低下患儿预后.结果 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相对于对照组,有着较高的年龄及体质量(P=0.003及P<0.01);较低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P=0.060,P=0.006及P=0.023);较少使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P=0.015)以及较高的PICU住院病死率(P=0.003).危险因素分析提示非生存组中免疫功能低下比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生存组(P=0.003;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免疫功能低下与PARDS患者结局相关(OR=6.986,95%CI:1.812~26.930,P=0.005).生存曲线亦表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28 d生存率较对照组低(P=0.022).结论 免疫功能低下合并PARDS儿童PICU住院病死率高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是PARDS儿童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 俯卧位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的影响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陈齐红;邵俊;王海霞;殷静静;吴晓燕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采取单纯NO吸入4h;B组采取俯卧位通气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C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并继续吸入NO.分别测三组患者治疗干预前、2h及4h氧合指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治疗干预前比较,三组患者2h后氧合指数均较前改善,但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h后A组和B组氧合指数跟治疗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氧合指数仍保持改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ARDS患者氧合,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不但可以改善氧合,而且恢复仰卧位后能有效的维持氧合,因此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的方法在改善氧合的同时能减少俯卧位通气时间.

  • 大黄附子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春雨;路小光;战丽彬;康新;于健;范治伟;杨荣利;王小周;梁正凯

    目的 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大连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收住院的SAP合并ARDS的患者6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和大黄汤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治疗均包括重症监护、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机械通气、镇静解痉、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健康对照组用温皂水200 ml每日2次保留灌肠,每次保留时间为30 min.大黄附子汤组和大黄汤组分别用大黄附子汤和大黄汤,剂量、使用次数及保留时间均同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的APACHEⅡ评分、7d的病死率,以及治疗前、治疗1、3、7d肝肾功能、血淀粉酶、血钙、内毒素、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和大黄汤组相比,大黄附子汤组患者治疗后3、7d血淀粉酶、血钙、PaO2和PaO2/FiO2、内毒素、以及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同时患者血WBC、ALT、BUN及Cr、CRP、TNF-α、IL-1亦有不同程度好转(P<0.05).结论 大黄附子汤可降低SAP-ARDS患者体内炎性介质,改善氧合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SAP-ARDS患者的预后,且大黄附子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大黄汤的治疗效果.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鲁沂;孙艺铸;朱永健;薄涛;梁亚凤;梁作鹏;于鲁欣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住ICU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B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CVVH.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间、氧合指数、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PEEP水平、心率、血压及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A、B两组患者在病因、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及平均脏器功能障碍数等方面相似,B组患者加用CVVH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病死率,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CVVH疗法可有效清除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和各种应激激素、致炎介质,明显改善了ARDS患者肺部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10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分析

    作者:上海市ARDS协作组

    目的 比较肺部原因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pulmonary origin,ARDSp)和肺外原因诱发的ARDS(ARDS of extra-pulmonary origin,ARDSexp)临床特征差异性.方法 对2001-2002年上海市15个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前瞻性调查确诊的108例ARDS(ARDSp 41例和ARDSexp 67例)患者进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疾病危重程度以及预后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ARDSp和ARDSexp组患病率(以同期ICU收治危重病例为基数)分别为0.77%和1.26%,ARDSexp组显著高于ARDSp(P=0.012).ARDSp患者以肺炎多见,占肺部原因的90.2%;ARDSexp较多见的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占22.4%.ARDSp与ARDSexp患者之间在入选时肺损伤评分分别为2.6分和2.4分,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20.1分和1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81和0.267).住ICU时间分别为15.5 d和15.9 d(P=0.8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5 d和9 d(P=0.770).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78.0%及62.7%(P=0.095).但两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都是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结论 虽然ARDSexp组患病率显著高于ARDSp,但两组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病死率以及主要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989 条记录 7/150 页 « 12...45678910...1491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