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大为;张松岩;郝军;李海洋

    目的 观察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探讨原代肝细胞提取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生存情况.方法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N,D-GalN)制作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行大鼠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实验.结果 分离的肝脏实质细胞(Hepatocyte)的存活率在87%-95%.平均每只大鼠肝脏可分离出7.8×107个肝脏实质细胞.肝细胞移植组大鼠7天的存活率为54.2%(13/24),对照组8.3%(2/24),移植组大鼠存活率与非移植组大鼠存活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经腹腔移植同种异体肝细胞可明显改善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腹腔肝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 红花混悬液抗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作者:娜仁满都拉;白梅荣;桂荣;乌日汉;巴根那

    目的 初步探讨红花混悬液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以D-GalN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红花混悬液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病理作用变化.结果 红花混悬液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血清和肝组织GSH-Px含有量,降低细胞凋亡程度,有效减轻D-GalN所致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抑制肝细胞凋亡是红花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卵圆细胞活化增殖的研究

    作者:徐玉敏;谢青;肖家诚;晏春根;周霞秋;俞红;郭清

    目的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联合胆总管结扎(Common Biliary Duct Ligation,CBDL)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el Cell,HOC)的活化和增殖.方法雄性SD大鼠,胆总管结扎离断术后予腹腔注射D-GalN 2.0g/kg,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处理后第1、2、3、4、5及6天6个时间点测血清肝功能,取肝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并对符合HOC形态学特征且胞浆OV-6阳性染色的细胞进行计数.结果肝功能损害以第2天明显(P<0.01);对照组肝组织内未见HOC,处理组各时间点均见有不同程度的HOC增殖反应,以第3天HOC计数多(P<0.05);HOC胞质AFP、OV-6染色阳性,胞核BrdU染色阳性;RT-PCR示模型组CGT-mRNA表达明显增多.结论用D-GalN2.0g/kg联合CBDL可获得较满意的大鼠HOC增殖模型,在急性肝损伤时HOC被活化和不同程度的增殖,参与了肝再生过程.

  • 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减少肝细胞凋亡保护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损伤

    作者:魏琳琳;张莉;杨蓉蓉;张向颖;温韬;段钟平;任锋

    目的:研究细胞信号分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对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 D-GalN/LPS 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B216763干预组(建模前2 h 腹腔注射)。检测血清 ALT、AST,TUNEL 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比色法检测 Caspase-3活性,Western 印迹检测 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多组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一步法 ANOVA 分析。结果 GSK-3β活性升高促进了在小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抑制 GSK-3β活性可以显著改善肝脏功能,血清 ALT、AST 水平明显下降。SB216763干预组 ALT 与 AST 水平分别为(961.1±356.0)IU/L和(2709.9±423.9)IU/L,SB216763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Caspase-3活性降低,TUNEL 方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减少,并且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在 D-GalN/LPS 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中,抑制 GSK-3β活性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而改善肝损伤。因此,对信号分子 GSK-3β活性进行干预有可能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 脂多糖受体CD14通过核因子-κB途径参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态观察

    作者:黄瑜;陈永平;许烂漫;黄卡特;高峰;王晓东

    目的 观察CD14、核因子(NF)-κB在D-氨基半乳糖介导的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在造模后6、12、24、36、48、72、120、168、240 h用鲎试剂检测门静脉脂多糖(LPS),RT-PCR法检测肝脏CD14 mR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4和NF-κB蛋白表达.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及直线相关.结果 CD14蛋白和CD14 mRNA在造模后6 h升高,48 h达高峰(37.13±17.65,0.716±0.089),与健康对照组(2.07±1.84,0.355±0.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6,t=-6.664,P<0.01),72、120、168和240 h逐渐下降.NF-κB蛋白6 h升高,48 h达高峰(41.97±8.76),与健康对照组(2.33±2.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7,P<0.01),72 h及以后逐渐下降(P<0.01).LPS、ALT和AST在6 h有轻度升高,至24 h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达高峰(P<0.01),72 h及以后逐渐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D14 mRNA、CD14蛋白与ALT、AST、LPS、NF-κB蛋白均有正相关性(r=0.698,P<0.01).结论 CD14作为LPS的识别受体,可能通过NF-κB途径激活下游细胞因子,引起肝脏损伤.

  • 玄参中苯丙素苷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奎;姜华

    目的:研究苯丙素苷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通过D-氨基半乳糖造成体外和体内肝细胞损伤,观察苯丙素苷对肝细胞存活率、LDH、ALT和AST的影响. 结果:苯丙素苷在体外能提高肝原代培养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 水平.在体内能降低肝衰竭大鼠ALT和AST水平. 结论:苯丙素苷对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蕨麻多糖保护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机制

    作者:闵光涛;王利军;段钟平;闵光宁;贺志云;王永强

    目的 考察蕨麻多糖(PAP)对D-氨基半乳糖(D-Gla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以及PAP 50、100、200mg/kg各剂量组,每组10只.先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联苯双酯以及不同剂量受试药PAP,然后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5组均于给药7d后用8% D-GlaN腹腔注射,建立D-GlaN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处死,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等指标.结果 模型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GSH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苯双酯以及50、100、200mg/kg各剂量PAP均可明显降低D-GlaN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增加GSH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AP对D-GlaN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 D-GalN大鼠模型肝卵圆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作者:徐玉敏;谢青;晏春根;肖家诚;周霞秋;俞红

    目的探讨用D-氨基半乳糖(D-GaIN)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方法予SD大鼠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后,分别于第1、2、3、4、5、6 d处死大鼠(处死前1 h腹腔注射BrdU 50 mg/kg体重),取肝组织分别行电镜、HE染色、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电镜下可见HOC;HOC胞质OV-6染色阳性,胞核BrdU染色阳性;RT-PCR示模型组GGTmRNA表达增多.结论用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可以建立大鼠HOC增殖模型,但尚需优化.

  • 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李梅;谷淑玲;马腾飞

    目的 筛选D-氨基半乳糖(D-Gal)造模的佳剂量,比较D-Gal造成的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稳定性,为保肝新药的筛选提供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60只昆明种小鼠、70只SD大鼠,以D-Gal作为肝损伤试剂,建成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肝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筛选大、小鼠佳用药剂量,并观察D-Gal所致大鼠肝损伤的动态变化.结果 本实验条件下,D-Gal 500 mg/kg为大鼠的适剂量,此剂量建立的肝损伤模型肝组织形态变化显著且死亡率低.结论 与小鼠动物模型相比较,D-Gal 500 mg/kg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更适用于保肝新药的筛选与评价.

  • 混合核苷酸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煜;宋煜;颜天华;杨东煜

    目的:研究了混合核苷酸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及碳粒廓清和血清溶血素等免疫学模型的动物实验.结果:混合核苷酸对由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及由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混合核苷酸1000,500 mg/kg能降低小鼠血清AST及ALT水平,混合核苷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肌苷、联苯双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对混合核苷酸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核苷酸对正常动物免疫系统作用不明显,但能增强免疫低下动物的免疫功能,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混合核苷酸可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损伤,可能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发挥作用的.

  • 乙酸钠对D-GalN/LPS所致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静;肖楠;刘玉欣;张娟;崔世怡;杨更亮

    目的 研究乙酸钠(NaAc)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药理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NaAc 2.50、2.30、2.00、1.75 g/kg对受试动物预处理30 min,然后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1N/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测定血清ALT活性及-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NaAc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明显抑制血清ALT活性,降低NO的产生,减轻肝组织损伤.结论 NaAc对D-Ga1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动态监测STAT3、HMGB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金小亚;陈永平;卢明芹;王晓东;金益辉;朱碧红

    目的 观察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D-氨基半乳糖介导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D-氨基半乳糖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RT-PCR检测STAT3 mRNA,HNCB1 mRNA在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6、12、24、48、72、120和168 h的表达.结果 STAT3 mRNA在急性肝衰竭的6 h有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达高峰,在48、72、120 h仍保持较高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 mRNA在6 h亦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h达高峰,在24、48、72 h仍保持较高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和AST在6 h有轻度升高,至24 h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P<0.01)达高峰,72 h逐渐下降.TBil在6 h开始持续升高,72 h达到高峰(P<0.01),120 h逐渐下降.结论 STAT3、HNGB1可能参与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l临床上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新靶点.

  • 银杏叶提取物对氨基半乳糖加内毒素诱发及免疫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丁炜;朱荃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叶、根皮等中提取的有效药用成分之一.从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它们的药理和生理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是特异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拮抗剂[1],而PAF是多种疾病的介质之一.我们观察到富含银杏内酯的G-9312对在体四氯化碳肝损伤、离体四氯化碳肝灌流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改善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2~3],本文进一步探讨了G-9312对氨基半乳糖加内毒素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贵清;胡爱荣;蒋贤高;朱海燕;施伎蝉;李君桦;蔡玉伟;陈贤豪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 组):尾静脉及肌肉均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rhG-CSF单纯动员组(Ⅱ组):造模前24h、12h、4h及造模同时皮下注射rhG-CSF,尾静脉及肌肉均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Ⅲ组)"正常大鼠连续5d皮下注射rhG-CSF,第6天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造模后24 h尾静脉注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肌肉注射环孢霉素A(CsA).观察各组存活率、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Ⅱ组和Ⅲ组存活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但 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Ⅱ组和Ⅲ组均有明显改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G-CSF均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 丙酮酸乙酯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灿明;王鲁文;任巧晶;龚作炯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48只,并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EP提前干预组、大剂量EP提前干预组、小剂量EP治疗组和大剂量EP治疗组.在造模后24h时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FN-γ、IL-10和IL-18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HMGB1 mRNA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FN-γ、IL-10和IL-1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肝组织HMGB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P提前干预组和EP治疗组动物血清TNF-α、IFN-γ、IL-10和IL-1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EP提前干预则显著降低了肝组织HMGB1 mRNA水平(P<0.01),其中大剂量组为显著(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EP提前干预组大鼠肝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大剂量组,而且比EP治疗组更加显著.结论 EP能有效保护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效果与药物的干预剂量成正相关,并且提前干预的效果更明显.

  • 天然蒙脱石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肠道干预实验

    作者:杨洁;王安辉;聂青和;李运明

    目的 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给予天然蒙脱石进行肠道干预研究.方法 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思密达预防组和思密达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半乳糖胺法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大鼠肝功能、内毒素(LPS)及肝脏和回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思密达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血ALT、AST、TBiL和LPS升高,Alb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思密达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血ALT、AST、TBiL和LPS下降,Alb升高(P<0.05);思密达预防组比治疗组大鼠血ALIT、AST、TBiL和LPS更低(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发生严重的病变,而预防组和治疗组病变较轻.结论 应用天然蒙脱石进行肠道干预急性肝衰竭大鼠可明显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改善肝功能,降低LPS水平.

  •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作者:丁美;刘旭华;段钟平;张晶;孙异临;王泰龄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超微结构,以了解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给予雌性Wistar大鼠D-氨基半乳糖/月旨多糖联合腹腔注射,计算其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小时肝功能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和电镜观察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组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为15.6±1.8小时.给药后4小时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胞浆包含体形成,部分细胞核呈早期凋亡表现,细胞内凋亡小体形成;8小时时,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并呈不同阶段表现,凋亡肝细胞内线粒体病变程度不一;TUNEL检测给药后8小时肝细胞,凋亡指数达高峰,与电镜观察结果 一致.结论 肝细胞凋亡为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主要病理形态学表现,这可能为该类型肝衰竭的主要病理学变化基础.

  •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评价作用*

    作者:毛静怡;李鑫;王晨;徐有青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急性肝损伤肝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D-氨基半乳糖(200mg.kg-1、700mg.kg-1或1200mg. kg-1)诱导急性肝损伤,于造模后24h测定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肝脏病理学积分及两者的相关性。另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腹腔注射450mg.kg-1D-氨基半乳糖,于0h和造模后6h、12h、24h、48h和72h分别测定ICGR15、肝脏病理学积分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不同浓度D-氨基半乳糖组病理学积分分别为2.71±0.04、18.40±5.05、79.71±16.98和102.50±18.69分,ICGR15分别为3.8±0.5%、4.0±0.6%、17.3±4.3%和21.5±3.4%,ICGR15与肝脏病理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02,P<0.001);在D-氨基半乳糖(450mg.kg-1)处理前(0h)和处理后6~72h肝脏病理学积分分别为0.40±0.07、2.86±1.85、5.90±0.95、8.01±0.43、3.66±0.34和2.17±0.40分,其中处理后6h和72h组病理学积分显著高于处理前(P<0.05),而12h、24h和48h组病理学积分显著高于6h组(P<0.01)。ICGR15分别为4.8±0.6%、6.1±1.2%、6.9±1.6%、17.0±1.3%、12.5±7.3%和5.6±2.8%,其中12h组、24h组和48h组ICGR15显著高于6h组(P<0.05);不同时间处理组ICGR15与肝组织病理学积分也呈正相关(r=0.6970,P<0.001)。结论 ICGR15可以动态和准确地反映急性肝损伤时肝脏的贮备功能。

  •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D-GalN/TNF-α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马艳霞;吴勉华;姜泽群;赵凤鸣;李黎;李沐涵;陆兔林;杭爱武

    目的 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D-GalN联合TNF-α造成的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提取并分离、制备CIG;体外培养人源性肝细胞L-02,建立D-GalN/TNF-α致L-02细胞损伤模型,以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指标,观察CIG对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p-PERK、p-eIF-2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进行机制研究.结果 44 mg·L-1 D-GalN联合100μg·L-1 TNF-α可作为细胞损伤模型的剂量.CIG高、中、低剂量预保护组可明显提高损伤细胞的活性,明显提高损伤细胞的SOD活性、T-AOC能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降低MDA活性,但低浓度组对MDA活性的降低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G不同浓度组可以明显降低内质网应激关联蛋白p-PERK、p-eIF-2α、凋亡关联蛋白caspase-3表达.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D-GalN/TNF-α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内质网应激造成的损伤,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五乙酰栀子酰苯胺对D-Gal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红;史天陆;王静;周红梅;汤文建;李俊

    目的 探讨五乙酰栀子酰苯胺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D-GalN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蛋白含量以及肝脏系数,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五乙酰栀子酰苯胺剂量 (50、100、150 mg/kg) 组能降低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降低肝匀浆MDA及蛋白含量,亦能降低肝脏系数.其中降低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MDA含量及降低肝脏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虽然对肝匀浆SOD、GSH-Px及蛋白含量水平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五乙酰栀子酰苯胺剂量为150 mg/kg时对肝匀浆GSH-Px及蛋白含量水平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乙酰栀子酰苯胺中、高剂量 (100、150 mg/kg) 组能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的程度,光镜下显示五乙酰栀子酰苯胺剂量组肝脏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结论 五乙酰栀子酰苯胺对D-Gal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118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