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灵芝益甘粉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李敏;栾英杰;张大磊;王权;李岳;彭帅;李卫东;林志彬

    目的:观察灵芝益甘粉保肝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灵芝益甘粉高、中、低剂量组.造模24h后处死动物并取材,测定:①肝、脾、胸腺与体重之比;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③肝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④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灵芝益甘粉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对模型小鼠升高的ALT和AST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灵芝益甘粉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肝匀浆MDA的水平,升高GSH-PX活性.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坏死程度高于对照组,灵芝益甘粉能明显改善肝细胞坏死病变程度.结论:灵芝益甘粉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 长梗南五味子抗HBV活性及对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瑛;刘元;王丽;吕纪华;覃良

    目的:研究长梗南五味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及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HepG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长梗南五味子药物血清对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长梗南五味子高、中、低剂量组(生药102.6、51.3、25.65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10天,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体外实验:长梗南五味子药物血清高、中、低剂量组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体内实验:长梗南五味子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21.88±9.96)、(39.72±7.18)I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小鼠肝脏的坏死和炎症病变也有一定改善.结论:长梗南五味子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九味肝泰片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代俊;何述金;何承东;周邦维;王宇红

    目的 探讨九味肝泰片对D-氨基半乳糖( 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GalN的方法复制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片组(13.5 mg/kg),九味肝泰胶囊组(0.4 g/kg),九味肝泰片高、中、低剂量组(0.8、0.4、0.2 g/kg),另设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采用生化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糖原含量,同时检测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九味肝泰片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水平,提高肝糖原含量(P<0.05或P<0.01);同时与九味肝泰胶囊比较,九味肝泰片还能明显降低GSH-Px活性(P<0.05).结论 九味肝泰片对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且部分指标效果优于九味肝泰胶囊.

  • 丹栀逍遥散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曾晓艳;廖亮英;姜帆;谭朝阳;杨先国;陈贵海

    目的 探讨丹栀逍遥散对D-氨基半乳糖( D-GaIN)所致大晨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丹栀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d后,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D-GaIN.24h后,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丹栀逍遥散能明显抑制由D-GaIN所致的血清中ALT、AST以及肝匀浆中MDA含量的升高,并提高肝匀浆中SOD和GSH-PX的含量,其中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栀逍遥散对D-GaIN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重组腺病毒介导HIP/PAP治疗小鼠实验性急性肝衰竭

    作者:刘海艳;李长顺

    目的 观察以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肝肿瘤-肠道-胰腺基因(HIP/PAP)腹腔注射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为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方法 Balb/C小鼠80只(雄性)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是正常组、Ad-HIP/PAP组、Ad-LacZ组及模型组;每组又分成a、b两组.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HIP/PAP、Ad-LacZ、生理盐水,2d后用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1.0 g/kg),后对a组小鼠进行肝功能指标、肝脏病理学、胃肠免疫组化的检测.b组观察14d,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及死亡数.结果 免疫组化证实Ad-HIP/PAP腹腔注射后,肠壁可测到HIP/PAP的表达,而正常组未检测到.Ad-HIP/PAP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明显低于Ad-LacZ组、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acZ组及模型组肝组织坏死严重,Ad-HIP/PAP组肝组织病变稍轻.观察14 d后,Ad-LacZ组及模型组小鼠全部死亡,Ad-HIP/PAP组小鼠死亡较少.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HIP/PAP腹腔表达具有能显著保护肝细胞,预防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衰竭作用.腺病毒介导HIP/PAP表达有可能成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之一.

  • 改进的90%无血肝切除术与药物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作者:宫绪萌;周彬;陈华木;杨方圆;黄月朝;钟己生;高毅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大鼠急性肝衰竭(ALF)模型.方法 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3组:(1)传统手术组,按Higgins和Anderson法直接套扎肝蒂切除90%大鼠肝脏;(2)改进手术组,采用改进无血肝切除术切除90%肝脏组织;(3)药物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700mg/kg)+脂多糖(5 μg/kg).观察手术相关情况及建模后7d大鼠存活率;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氨(NH3)、血糖(Glu)和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建模后24、72 h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传统手术组术后出血死亡率高于改进手术组(15%vs 0);传统手术组、改进手术组、药物组大鼠建模后7d存活率分别为0、25%和15%;改进手术组及药物组处理后24、72 h,ALT、Tbi、ALB、NH3、Glu、PT等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ALT、Tbi、NH3、Glu、PT在改进手术组中均在24 h变化明显,在药物组中均在72 h变化明显,两组ALB则均在7d下降至低值后逐渐恢复;改进手术组残肝及药物组肝脏在24、72 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表现.结论 改进90%无血肝切除术及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均可建立理想的大鼠ALF模型,可适用于不同的ALF相关研究.

  • 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对小鼠肝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劲;张健;刘光泽;刘犇;孔祥平

    目的 观察部分肝切除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对肝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注射D-GaIN(500 mg/kg),1h后注射脂多糖(50 μg/kg);肝脏部分切除组:生理盐水代替D-GaIN和脂多糖,同样方法注射;两组小鼠在第2次腹腔注射24 h后行肝脏1/3切除.观察两组小鼠术后肝脏体质量比值、肝再生率、肝细胞损伤、增殖与肝卵圆干细胞增生.结果 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9天肝大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再生率为(22.26±105.93)%,而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第14天肝质量较术前仍偏小,肝再生率为(9.49±32.55)%,P<0.001.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肝窦和中央静脉充血,库普弗细胞增多;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7天有明显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细胞增殖甚少.D-GaIN/脂多糖/肝脏部分切除组肝脏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肝卵圆干细胞增生,从汇管区开始向肝小叶内延伸以修复损伤.结论 D-GaIN联合脂多糖可部分抑制肝部分切除后小鼠成熟肝细胞增殖,D-GaIN/脂多糖/肝部分切除可诱导肝卵圆干细胞增生.

  • 中药复方降酶合剂对大鼠肝脏细胞因子调节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立;麦合昌;徐国良;杨运高;程镇西;陈先明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降酶合剂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动物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内毒素(LPS)刺激后肝枯否细胞(KC)分泌IL-6、IL-8和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大鼠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制备SD大鼠降酶合剂和联苯双酯的含药血清,以LPS和含药血清刺激SD大鼠体外培养KC,采用ELISA夹心法检测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转氨酶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中药降酶合剂可以降低转氨酶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培养细胞在加入LPS刺激后,上清中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加入降酶合剂后,上清中的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降酶合剂降低ALT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降低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康宁”胶囊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黄晓菡;曾文铤;朱科伦;刘亮风

    目的:观察“康宁”胶囊(丹芪活肝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用“康宁”胶囊预保护,8d后采血检测血清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肝脏的丙二醛( 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康宁”胶囊能增强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血清和肝脏的SOD活性,增加血清GSH的含量,降低肝脏MDA的含量,使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康宁”胶囊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炎性细胞因子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有关.

  • 铁甲草急性毒性实验及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研究

    作者:符运舜;李翎

    目的 观察铁甲草急性毒性反应;观察铁甲草水煎液作用于肝损伤小鼠后,对ALT、AST水平的影响.方法 铁甲草给予大剂量,观察药物急性毒性反应;将小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各组腹腔注射D-GalN造肝损伤模型后,各组连续给药5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1h后,取血清测定ALT和AST水平.结果 小鼠大耐受剂量为150 g/kg,相当于临床用药的500倍,在该剂量下,动物一般状态良好,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症状;铁甲草水煎液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铁甲草低剂量组与模型组ALT、AST值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减低的趋势.结论 小鼠大耐受剂量下,没有明显急性毒性作用;铁甲草水煎液能降低肝损伤小鼠ALT、AST水平,提示铁甲草水煎液对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低剂量组,说明了保护作用与剂量有关,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海燕;董礼阳;杨景云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 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 /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 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01),B/E比值 < 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 黄柏提取液对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作者:梁华益;农生斌;韦家河;焦雯;韩光顺;吴开慧;黄春佳;王香桐;何延专;黄丽娟

    目的 研究黄柏提取液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黄柏提取液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每组10只.联苯双酯组、黄柏提取液各剂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 d,末次给药2 h后,除了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按400 mg/kg腹腔注射4% D-GalN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摘眼球取血,然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比较各组小鼠肝指数、血清AST、ALT水平及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SOD 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肝组织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黄柏提取液的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水平降低,黄柏提取液的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肝组织损伤有明显好转.结论 黄柏提取液对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 厚叶南五味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瑛;刘元;王丽;吕纪华;覃良

    目的 观察厚叶南五味子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厚叶南五味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d.分别建立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在CCl4肝损伤实验中,厚叶南五味子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水平(vs模型组,P<0.05或P<0.01),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在D-GalN肝损伤实验中,厚叶南五味子高、中剂量可有效降低血清AST水平(vs模型组,P<0.05),厚叶南五味子高剂量还能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vs模型组,P<0.01),肝脏病理损伤显著改善.结论 厚叶南五味子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抑制通过激活PPARα对急性肝衰竭小鼠发挥保护性作用

    作者:时红波;时红林;张向颖;陈德喜;段钟平;任锋

    目的 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 (GSK3)β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信号通路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N/LPS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SB216763抑制GSK3β活性,用PPAR αsiRNA抑制PPAR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中PPAR α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以评价肝脏损伤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肝脏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l β、IL-12p40 mRNA和PPAR α基因表达水平.多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者用LSD检验,方差不齐者用Games-Howell法. 结果 在D-GalN/LPS诱导的肝衰竭小鼠中,抑制GSK3β活性促进了PPARα的mRNA (0.29±0.05与0.17±0.02,F=13.18,P<0.01)和蛋白(0.79±0.05与0.15±0.04,F=301.36,P<0.01)表达水平.在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中,抑制GSK3β活性减轻了小鼠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降低了血清肝功能指标ALT (572.0±127.8与1 627.0±412.4,F=25.16,P<0.01)、AST(479.2±229.2与1 359.0±534.8,F=12.96,P<0.01)水平,也降低了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F=32.17,P<0.01)、IL-1 β(F=11.57,P<0.01)、IL-12140 (F=14.17,P< 0.01) mRNA表达水平.抑制PPARα表达逆转了GSK3β活性抑制带来的肝保护性作用,表现在肝脏出血、炎症和坏死加重,血清肝功能指标ALT(1 433.0±464.0与708.7±196.2,F=25.16,P<0.01)、AST(1 361.0±583.2与352.7±177.4,F=12.96,P<0.01)水平升高,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 α(F=32.17,P<0.01)、IL-1β (F=11.57,P< 0.01)、IL-12p40(F=14.17,P<0.01)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在D-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中,GSK3 β-PPAR α-炎症因子通路是重要的分子信号通路之一,抑制GSK3β活性可能通过激活PPAR α抑制炎症因子对急性肝衰竭小鼠发挥保护性作用.

  • 黄芪甲苷对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丽;李双杰;周宇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急性肝衰竭小鼠的早期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黄芪甲苷预处理,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以及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的调节.满足方差齐性的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小鼠48h存活率明显提高[2/15 (13.3%)对比9/15 (60%),P< 0.05],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指数及肝细胞凋亡程度均减轻(P< 0.01),肝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P<0.01),而SOD活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 高剂量黄芪甲苷对D-GalN/LPS致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抗氧化损伤有关.

  • miR-122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安方梅;余东山;谢青;龚邦东;王晖;郭清;俞红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体内miR-122的表达,探讨miR-122与小鼠急性肝衰竭疾病程度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为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lN,900 mg/kg)联合脂多糖(LPS,10 μg/kg)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模型,对照组3组,分别予以D-GalN(900 mg/kg),LPS(10 μg/kg)和等渗盐水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病死率、肝脏组织学变化,给药后0、1、3、5、7、9 h分别留取血清、肝脏组织标本,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小鼠体内miRNA-122和炎症因子的表达,LNA(锁核酸)-Northern blot验证miRNA-122的表达,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组间均数比较用two-WayANOVA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D-GalN/LPS给药24 h,小鼠病死率率达80%以上,而3个对照组则无一只小鼠死亡;肝脏特异性miR-122在正常小鼠肝脏内含量丰富(ct≈14),D-GalN/LPS诱导后1 h,miR-122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13),表现为上调,之后随疾病的进展,miR-122表达进行性下降,9 h下调为明显(ct≈15,P=0.002);ALT/AST于给药1 h无明显变化,3 h后呈明显上升趋势,7 h达高峰,之后ALT/AST急剧下降;对miR-122和ALT的表达对比,发现在该模型中miR-122比ALT变化快,且持久;肝衰竭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在肝组织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均上调(P<0.05); miR-122和ALT、TNFα和IL-6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2与以上三项指标均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05、0.493和0.674、).结论 肝衰竭小鼠体内肝脏特异性miR-122和ALT呈负相关关系,但又较ALT更敏感,更持久地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且miR-122表达变化与肝脏炎症损伤相关因素TNF α、IL-6均具良好的相关性,推测miR-122有望成为判断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一个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 人血白蛋白及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

    作者:刘旭华;陈煜;王泰龄;闾军;张立洁;宋晨朝;张晶;段钟平

    目的 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理过程、生化改变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 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S4时予以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攻击,计算动物病死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 h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病理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人血白蛋白攻击6周时绝大多数大鼠形成经典肝硬化或重度肝纤维化.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同时腹腔注射后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血清TNF α明显增高并与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结论 对人血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及肝纤维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 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 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立艳;杨宝山;马英骥;毕蔓茹;高峰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对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LF)的保护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腹腔注射构建FLF小鼠模型.观察SNM C对实验性FLF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肝脏病理情况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可以构建FLF小鼠模型,SNMC大、中、小剂量组及不同给药时间组在降低酶学指标及血清TNFα(F=52.84,P<0.01)、NO(F=15.81,P<0.01)、ET-1(F=15.68,P<0.01)、IL-6(F=15.32,P<0.01)水平,以及改善肝组织的衰竭程度方面(F=4.51,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MC大、中、小剂量以小剂量较好,不同给药时间以同时给药较好,但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和保护组之间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表明SNMC对FLF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改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所致的肝细胞病理性凋亡及坏死程度,并抑制各种因子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FLF的病死率.

  • 对氨基苯甲酸甘氨酸结合代谢率定量检测试验对白兔肝功能的研究

    作者:孙月庭;刘斌剑;万军;涂洪章

    目的评估急性肝坏死兔甘氨酸结合对氨基苯甲酸(PABA)转变成马尿酸的代谢能力。方法 3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组成实验组(20只)用D-氨基半乳糖致大耳白兔急性肝坏死,对照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不同时间的对乙酰氨基马尿酸(PAAHA)、对氨基马尿酸(PAHA)和对乙酰氨基苯甲酸(PAABA)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马尿酸的形成明显减少。在不同时间分析马尿酸的代谢率,显示与肝损伤的程度相关,而PABA的乙酰化程度与肝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在严重急性肝损伤时PAHA的浓度为零。结论甘氨酸结合PABA的代谢率的测定可作为肝功能定量试验和急性肝坏死的灵敏指标。

  • 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董丽萍;于锋;柳静;穆先敏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异甘草酸镁高、低剂量组以及美能组、易善复组、凯西莱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另以HE染色,采用光镜对各组小鼠肝脏作病理检查.结果:异甘草酸镁可明显降低ALT、AST的活性(P<0.01)及肝组织中MDA、XOD、NO、NOS、iNOS的含量;升高肝组织中SOD、GSH PX、T-AOC的含量.光镜下可观察到异甘草酸镁能减轻小鼠肝脏坏死性病理改变.结论: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118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