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愈肝胶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作者:高萍;程留芳;谢朝良

    目的:通过观察愈肝胶囊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及HBV DNA的影响,探讨在体外水平上愈肝胶囊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将实验家兔(n=6)随机分为3组:正常血清组、乙肝宁颗粒组、愈肝胶囊组,分别灌服洁净生理盐水5 mL/次,乙肝宁颗粒3.4 g/(kg·d),愈肝胶囊0.7 g/(kg·d),3次/d.测定含不同浓度愈肝胶囊血清抗HBV活性情况.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测定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PCR杂交试验法.结果:作用5 d时,与乙肝宁颗粒组比较,含愈肝胶囊血清1:1组抗HBV作用优于乙肝宁颗粒组(HBsAg:53.93±1.34 vs 41.03±0.85,P<0.05;HBeAg:55.25±1.42 vs 36.26±0.97,P<0.01;HBV DNA:56.81±2.37 vs 43.71±0.98,P<0.01);1:2组、1:4组、1:8组差异无显著性;1:16组则作用较乙肝宁颗粒组低.药物作用10 d时,与细胞对照组及正常血清组比较,各含愈肝胶囊血清组抗HBV作用均比较显著.与乙肝宁颗粒组比较,含愈肝胶囊血清1:1组抗HBV DNA作用优于乙肝宁颗粒组(67.23±2.79 vs 48.02±1.03,P<0.05);1:2组和1:4组对HBeAg及HBV DNA的作用优于乙肝宁颗粒组;1:8组和1:16组对HBV DNA作用低于乙肝宁颗粒组.结论:含愈肝胶囊血清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及HBV DNA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强.

  • 空心莲子草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方进波;刘焱文;张彦文;滕杰;段宏泉

    目的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中抗HBV活性成分.方法 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用ELISA法对各化合物进行抗HBV活性检测.结果 从空心莲子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Ⅱ)、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Ⅲ)、竹节参苷Ⅳ a 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Ⅳ a methyl ester,Ⅳ)、4,5-dihydroblumenol (Ⅴ)、N-trans-feruloyl 3-methyldopamine(Ⅵ)、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Ⅶ)、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Ⅷ)、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Ⅸ)、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Ⅹ).抗HBV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Ⅰ~Ⅲ,Ⅴ~Ⅶ具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化合物Ⅱ和Ⅴ在50 μg/mL给药剂量时对HBV-DNA克隆转染的人肝癌细胞HepG2-2.2.15的抑制率分别为85.38%和87.37%.结论 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阿魏酰胺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结构类型,化合物Ⅰ和Ⅴ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

  •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作者:饶贤高;肖伟烈;杨柳萌;孙汉董;傅颖媛;郑永唐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 二环杂环化合物热重排反应的意外副产物7-甲硫基-4-甲基-2H-色烯-2-酮及其抗HBV活性

    作者:周锦;陈瑛;张倩;夏鹏

    目的 利用7-二甲基硫代氨甲酰氧基-4-甲基-2H-色烯-2-酮(3)高温下的热重排反应制备7-二甲基氨甲酰基硫基-4-甲基-2H-色烯-2-酮(5).方法 热重排反应.结果 除了得到期望的7-二甲基氨甲酰基硫基-4-甲基-2H-色烯-2-酮(5)产物外,还分离得到意外的副产物7-甲硫基-4-甲基-2H-色烯-2-酮(7),其结构经波谱确证.对该副产物进行抗-HBV生物活性测定,显示出显著的抗HBV活性.结论 7-二甲基硫代氨甲酰氧基-4-甲基-2H-色烯-2-酮(3)在高温下产生7-甲硫基-4-甲基-2H-色烯-2-酮(7)副产物,未见文献报道,并对其产生的机制进行探讨.首次报道了7-甲硫基-4-甲基-2H-色烯-2-酮(7)的抗HBV活性.

  • 恩曲他滨磷酰胺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抗HBV活性

    作者:平晓晴;徐宏江;胡志;赵烨;杨玉雷

    磷酰胺酯前药是近年来核苷类药物结构修饰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恩曲他滨为底物,运用磷酰胺酯前药策略和ProTide技术对恩曲他滨5'-OH进行磷酰胺酯化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 1个恩曲他滨磷酰胺酯类新化合物,并经1H NMR、MS确证结构.以恩曲他滨作为对照,进行了体外稳定性评价,筛选出5个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103Nb、104Na、107Na、109Na和113Nb),并对其进行了乙肝模型鸭中的药代动力学评价及抗HBV活性研究,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4Na、107Na和109Na对DHBV-DNA拷贝数下降倍数均高于母药,其中109Na对DHBV-DNA拷贝数下降倍数比母药提高了近一倍,具有潜在的提高恩曲他滨药效的可能.

  • 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抗乙型肝炎病毒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崔华;李晓丹;李明岐;鲁凤民;王元花;刘东;康建功

    目的 探究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对菌株进行发酵,运用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等),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的HBV DNA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评价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alidin C(1)、penialidin A (2)、6-(2,4-dihydroxy-6-met hylphenyl)-4-hydroxy-2-pyrone(3)、trans-3,4-dihydro-3,4,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4)、epi-isoshinanolone(5)、pyrenocine B(6)、FK17-P2b1(7)、cordyol C(8)、diorcinol(9)、p-acetamidobenzoic acid(10)、2-(2-oxoindolin-3-yl)-acetamide(11).活性评价结果发现化合物5有抗HBV活性.结论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能够代谢产生具有抗HBV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 长梗南五味子抗HBV活性及对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瑛;刘元;王丽;吕纪华;覃良

    目的:研究长梗南五味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及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HepG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长梗南五味子药物血清对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长梗南五味子高、中、低剂量组(生药102.6、51.3、25.65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10天,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体外实验:长梗南五味子药物血清高、中、低剂量组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体内实验:长梗南五味子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21.88±9.96)、(39.72±7.18)I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小鼠肝脏的坏死和炎症病变也有一定改善.结论:长梗南五味子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HBV活性评价

    作者:龚奇能;陈旺;张银朋;邱净英

    目的 合成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并考察其抗HBV活性.方法 以甘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与4-硝基苯甲酰氯缩合,再与2-甲氧基苯甲醛环合,所得产物与氨基醇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HBV DNA复制程度,分别计算抑制率、IC50及SI.结果 制备了6个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5a(IC50:2.06 μmol·L-1,SI:26.35)、5b(IC50:0.95 μmol·L-1,SI:69.58)和5c(IC50:4.36 μmol·L-1,SI:19.86)对HBVDNA复制的抑制活性显著好于先导物MTS(IC50:12.57 μmol·L-1,SI>7.96),对HepG2耐药细胞的HBVDNA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5a~5c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烷氧基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HBV活性评价

    作者:邱净英;黄健航;徐必学;潘卫东;黄正明;刘昌孝;梁光义

    目的 合成并考察11个烷氧基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的抗HBV活性.方法 以L-酪氨酸氨酸甲酯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与苯甲酸缩合反应、水解反应,再与L-苯丙氨醇或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缩合得到关键中间体4a~b,随后与二甲胺基氯乙烷盐酸盐发生取代反应、乙酰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或4a~b经过与l,2-二溴乙烷烷基化后与胺类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斑点杂交法检测细胞中HBV DNA复制程度,分别计算蜗0及选择指数(selective index,SI).结果 设计合成了11个含烷氧基侧链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并评价其抗HBV活性.结论 化合物6(IC50:2.18 μtmol·L-1,SI:74.10)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显著好于先导物MTS(IC50:11.16 μtmol·L-1,SI:10.78),且具有更高的SI,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马蹄金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初步抗HBV活性研究

    作者:梁光平;胡占兴;杨秀虾;刘青川;黄正明;梁光义;徐必学

    目的 合成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的类似物,以期寻找高效低毒的抗乙肝病毒化合物.方法 以-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磺酰化、酰化、水解、烷基化等反应,合成马蹄金素类似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了7个具有磺酰胺结构片段的马蹄金素类似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的目标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有3个化合物在8μg·mL-1的浓度下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分别为2b (41.9%)、2d(61.3%)、3(47.5%).结论 其中2d显示出较强的抗HBV活性,在3.2μg·mL-1时抑制率也有50.9%,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 血根碱、白屈菜红碱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HBV活性研究

    作者:刘薇;程辟;卿志星;王斌;康伟松;周捷;曾建国

    目的:合成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血根碱(1)和白屈菜红碱(2)的衍生物,评价其体外抗HBV活性,初步探讨抗HBV活性。方法以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为原料,通过结构修饰获得衍生物,采用Hep G 2.2.15细胞模型评价衍生物对HBsAg和HBeAg分泌抑制活性和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结果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对HBsAg、HBeAg和HBV DNA复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但细胞毒性较高。氧化白屈菜红碱(6)对HBV 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0.75 mmol·L-1),细胞毒性较白屈菜红碱明显降低(CC50>3.0 mmol·L-1)。6-乙氧基二氢血根碱(7)和6-乙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对HBsAg和HBeAg和HBV DNA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具有显著的体外抗HBV活性,烯胺正离子结构单元对化合物的抗HBV活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 重组人HMGN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作者:何兴俐;张永红;金淑慧;冯云

    目的 制备重组人高迁移率非组蛋白N2蛋白(HMGN2),研究重组HMGN2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通过RT-PCR分离纯化人HMGN2基因,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采用MTT法检测重组HMGN2蛋白对稳定转染复制型HBV重组质粒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不同浓度HMGN2蛋白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3 d和6 d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结果 成功构建了HMGN2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HMGN2,并分离提纯了原核表达的HMGN2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能被抗HMGN2抗体识别.在检测的1~100μg/mL范围内,HMGN2蛋白对HepG2.2.15细胞的无细胞毒性;HMGN2蛋白在1~5μg/mL水平即可抑制HBeAg和HBsAg的表达,可降低HBV DNA拷贝数.结论 成功构建HMGN2原核表达载体,并分离提纯了纯度较高的HMGN2蛋白;重组的HMGN2蛋白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

  • 双溴代马蹄金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HBV活性

    作者:梁光平;胡占兴;黄正明;刘青川;张建新;梁光义;徐必学

    目的 合成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的类似物,以期寻找到高效低毒的抗乙肝病毒化合物.方法 以6,8-二溴-L-酪氨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酰化、水解、烷基化等反应,合成马蹄金素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了11个双溴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在人肝癌细胞HepG2.2.15上对其中的9个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其结果显示,化合物5c、5d、7b、7c在8μg·mL-1的浓度下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44.8%、48.8%、37.3%、38.4%.结论 化合物5a在20 μg·mL-1的浓度下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达到89.8%,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