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金属烤瓷冠修复残冠残根90例疗效评价

    作者:盘荣福;林成信;丁学强

    目的:评价残冠残根经完善根管治疗后,保留残冠残根用金属烤瓷冠的修复效果.方法:对90例牙根稳固、牙周组织健康、根尖周组织愈合良好的残冠残根用金属烤瓷冠修复.结果:经修复的残冠残根能恢复牙体牙冠的生理形态和正常的切割、咬(牙合)咀嚼功能.追踪2年成功率达94%.结论:对牙根稳固、牙周组织健康的残冠残根可保留,并可用金属烤瓷冠修复牙体的缺损部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白背叶不同部位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作者:王志萍;黄燕;夏星;梁健钦;冯桥;黄卓坚;林吴;雷晓翠

    目的:比较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四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分别考察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6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5.625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62.500 mg/ml;其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3.906 mg/ml,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果实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MIC为3.90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7.813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00 m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对于大肠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对于变形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绿脓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枯草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很强的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全株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抗炎机制初探

    作者:黄卓坚;王志萍;夏星;冯桥;雷晓翠

    [目的]研究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白背叶根提取物对小鼠足趾肿胀炎症足中NO,MDA,SOD的影响.[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显著减轻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趾肿胀的肿胀率(P<0.01);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致小鼠肿胀足的NO含量(P<0.01或P<0.05);白背叶根提取物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致小鼠肿胀足的MDA含量(P<0.05);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能显著提高角叉菜胶小鼠肿胀足的SOD活力(P<0.01).[结论]白背叶根提取物对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NO的释放,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 雁婆麻根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作者:朱华;梁昌祥;陈小波;杨海广;黄学萃;邹登锋

    雁婆麻为梧桐科(Sterculiaceae)植物雁婆麻Helicteres hirsute Lour.的根,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亚洲南部也有,生丘陵或山地灌丛中[1].民间又将雁婆麻称之为野芝麻,极易与山芝麻混用.

  • 大罗伞鲜品根、茎、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秦庆芳;许蓉蓉;李勇文;杨新平;李丽;杨成芳;谷立勍

    目的:研究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摘12h内的大罗伞,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NIST标准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解谱法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大罗伞根、茎、叶的挥发油中确定出7、12、5个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1.7%、83.6%、85.4%;其中,棕榈酸为大罗伞根、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66.0%、60.4%、71.8%.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为大罗伞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阳春砂仁果实和根挥发油成分比较

    作者:许文学;邢学锋;陈飞龙;李学应

    目的:比较阳春砂仁果实和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果实和根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柱为DB-5MS(30m×250 μm×0.25 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 mL·min-1,程序升温;分流模式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为25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电离方式为电轰击电离(EI),电子能量为70 eV,质量扫描范围为30~550 amu.结果:从砂仁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中樟脑、乌药醇和乙酸龙脑酯含量较高;从砂仁根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其中β-蒎烯、4-萜醇、匙叶桉油烯醇、α-蒎烯含量较高.砂仁果实挥发油中检出的三环烯、α-水芹烯、水芹烯、小茴香醇、乙酸龙脑酯等成分在根的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砂仁根的挥发油中冬青油烯、蛇麻烯、喇叭烯、花姜酮、十六烷酸等成分在果实挥发油中未检出.结论:砂仁果实和根挥发油中的成分和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二者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及共同点仍需进一步探讨.

  • 酸藤子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研究

    作者:廖彭莹;李兵;蔡少芳;苗伟生;卢汝梅

    目的:研究酸藤子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酸藤子根部以9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萃取部位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酸藤子枝叶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物也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酸藤子根部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3.48%,主要脂肪酸成分为8,11-亚油酸(19.10%)、8-油酸(13.01%)与棕榈酸(12.29%).酸藤子枝叶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2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1.60%,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52.16%).结论:酸藤子根部和枝叶的脂肪酸类成分有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酸藤子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水菖蒲根状茎与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龚先玲;典灵辉;张立坚;蔡春

    目的:分析比较水菖蒲根状茎和根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水菖蒲根状茎和根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水菖蒲根状茎的主要成分是β-细辛脑(47.43%)、L-去氢白菖烯(9.75%)、异菖蒲烯二醇(5.41%)、前-异菖蒲烯二醇(3.53%);水菖蒲根的主要成分是白菖蒲烯(20.00%)、马兜铃烯(15.71%)、菖蒲二烯(14.19%)、反式-异榄香素(9.51%).结论:水菖蒲根状茎和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在实际利用中应加以重视.

  • 大高良姜不同部位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刘源;唐斌;张孝琴;杨刚

    目的:优化大高良姜根、茎、叶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工艺并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水浴温度、超声时间为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优化大高良姜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各部位总黄酮在不同质量浓度下(0.1~1.0 mg/ml)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O2-自由基清除、植物和动物油脂保护作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均以维生素C(VC)为对照]。结果: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3.8、乙醇体积分数60%、水浴温度80℃、超声时间33.5 min;此条件下大高良姜根、茎、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53.5、52.7、52.5 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均不高于2.48%。各部位总黄酮在0.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叶(94.3%)>根(93.6%)>茎(90.8%),VC为96.4%;在1.0 mg/ml时对O2-自由基清除率为根(63.7%)>茎(60.2%)>叶(42.9%),VC为94.7%;在0.4 mg/ml时对植物油脂的保护率为叶(39.7%)>茎(30.6%)>根(28.3%),对动物油脂的保护率为叶(40.6%)>茎(30.2%)>根(29.3%),VC均约为60%。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可行,可用于大高良姜不同部位总黄酮的提取;各部位总黄酮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以叶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强。

  • 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作者:罗旭东;李成义;李旭;强正泽;冯晓莉;王明伟;李硕;王燕

    目的:优化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以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结果:当归根、茎中总黄酮优提取工艺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70%、50%,料液比1:40、1:30,提取时间1. 3、1. 7h,均提取2次;验证试验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 2536、25. 1441 mg/g(RSD=1. 57%、1. 49%,n=3), 与模型预测值(6. 9428、25. 7035 mg/g)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 28%、2. 24%.结论:优化后的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重现性和可预测性较好.

  • 全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别

    作者:陈建

    全草类药材又称草类药材,多为干燥的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是带叶的茎枝,有时带有花或果实,亦有少数带有根及根茎,还有少数为小灌木幼枝梢、或草质茎.草类药材由于质地松脆,在采收加工、干燥、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易干瘪皱缩、破裂,给鉴别带来困难.笔者在同药材多年的"交道"中认识到,只有把握药材不同部位的特征和气味,才能正确认识草类药物.

  • 巴戟天根、茎、叶中甲基异茜草素、水晶兰苷、多糖的分布与积累研究

    作者:冯鸿耀;曾令杰;黄涵;莫运才;张秀庆;梁展;廖素溪;郭玉梅

    目的 测定巴戟天根、茎、叶中甲基异茜草素、水晶兰苷和多糖的含量,揭示其分布和积累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的巴戟天根、茎、叶中甲基异茜草素、水晶兰苷及多糖的含量.结果 种植2~6年的巴戟天根、茎、叶中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分别为2.61~9.98、0.69 ~ 3.87、0.11 ~0.41 μg·g-1;水晶兰苷的含量分别为9.1744~16.4693、8.4812 ~13.3430、14.1367 ~23.1610 mg·g-1;多糖的含量分别为76.8191 ~ 249.6826、44.3812~96.2719、61.0919~ 167.9649mg·g-1.结论 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和多糖主要分布在根中,水晶兰苷主要分布在叶中.在种植2~6年间,甲基异茜草素和多糖的含量呈先上后降的变化趋势,水晶兰苷的含量则不断积累.

  • 川明参地上部分与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作者:金滨滨;陈朝霞;陈璐;姚红娥;徐秒;张梅

    目的:对川明参地上部分与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RP-HPLC方法,选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4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 nm.建立川明参地上部分的标准指纹图谱,并将其与同一色谱条件下分析测定的川明参根的HPLC色谱图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川明参地上部分与根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川明参地上部分与根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川明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GC-MS分析康定独活根中的挥发油成分

    作者:艾青青;高必兴;兰志琼;卢先明;邓晶晶;郑立;陈玲

    目的:研究康定独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期为藏药珠噶类药材的鉴定及康定独活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康定独活挥发油,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康定独活根中挥发油含量为0.2% (v/w),共鉴定出2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53.67%.结论:康定独活根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类和酯类,而藏药珠噶类药材白亮独活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烯类和醇类,可根据挥发油的成分不同鉴别两种独活.

  • 白芷根、茎分泌组织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兰志琼;卢先明;陈继兰;马逾英;蒋桂华;邓晶晶

    目的:研究白芷根和茎中分泌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状况,旨在为探讨白芷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生及积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辅以徒手切片的方法做根和茎的横切片、纵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及显微测量.结果:白芷根、茎分泌组织在横切面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腔,周围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无鞘细胞保卫;白芷根中分泌组织主要集中在韧皮部;茎的分泌组织主要集中在维管束附近.结论:该实验结果为白芷分泌结构与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鞘蕊苏根及茎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高峰;杨树德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唇形科(Labiatae)植物毛喉鞘蕊苏Coleus forskohlii Briq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原植物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毛喉鞘蕊苏的根及茎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根的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为数列或数10例,细胞排列整齐,有石细胞单个散在,栓内层油细胞甚多;茎的主要显微特征为表皮细胞1例,表皮下有栓经细胞4~5列,有少量石细胞散在.结论:为制订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鞘蕊苏 生药学
  • 龙利叶根的显微鉴别研究

    作者:吴怀恩;刘蓉;姜建国;杨永榆;甄汉深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龙利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龙利叶的根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木栓层由5-10例细胞组成,皮层中含有很多淀粉粒,偶有簇晶,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宽广,射线明显.粉末可见网纹、孔纹及梯纹导管,并伴有纤维、含草酸钙簇晶的薄壁细胞,淀粉粒多为复粒等.结论:以上显微特征对龙利叶的根有鉴别意义.

    关键词: 龙利叶 显微鉴定
  • 龙利叶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作者:丘琴;王莹;甄汉深;彭勃;蒋兰兰

    目的:对龙利叶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分析龙利叶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结果表明龙利叶根可能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多糖、苷类、皂苷、有机酸、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与内酯等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可为龙利叶根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为龙利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天山假狼毒和瑞香狼毒根中挥发性成分研究

    作者:关永强;罗影;马元甲;陈刚;宋海龙;石磊岭

    目的 用GC-M S法分析比较天山假狼毒和瑞香狼毒根中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天山假狼毒和瑞香狼毒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 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2种植物根中的113个挥发性成分,其中天山假狼毒81个,瑞香狼毒69个,二者有37个共有成分.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十六酸甲酯(hex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9,12-顺式十八碳二烯酸[(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角鲨烯(squalene)、1-庚三醇(1-heptatriacotanol)和异柠檬酸乙酯(ethyl iso-allocholate).结论 天山假狼毒和瑞香狼毒根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部分相近,但在含量与其他单一组分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天山假狼毒和瑞香狼毒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胡桃楸不同部位水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添敏;俞文婕;朱林峰;邸学;翟延君;初正云;张慧;康廷国

    目的 比较研究胡桃楸根、茎枝、叶和果等不同部位水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以瘤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象和肝功能为指标,比较胡桃楸不同部位水提取物对H22肝癌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机体正常免疫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 胡桃楸果、叶和根低剂量组(1.77 g·kg-1)小鼠肿瘤质量显著小于模型组,抑瘤率分别为30.58%,25.62%和23.14%.胡桃楸枝未显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在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力、改善荷瘤小鼠外周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方面,各胡桃楸水提取物未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但与环磷酰胺组比较,胡桃楸未显示出抑制免疫功能、杀伤白细胞和使小鼠体质量降低等不良反应.结论 胡桃楸不同部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果>叶>根>枝.

109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