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土蜜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舒诗会;邓安珺;李志宏;秦海林

    目的 研究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土蜜树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麦黄素(1),cappariloside A(2),表木栓醇(3),木栓酮(4),异柽柳素(5),β-谷甾醇(6),豆甾醇(7).结论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

  • HS-SPME-GC-MS和主成分分析红车轴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

    作者:何春兰;张刚平;王如意;周平

    目的:分析红车轴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红车轴草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面积归—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成分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红车轴草茎、叶和花共鉴定出155种化合物,包括烃类55种、醇类29种、酮类23种、酯类13种、醛类21种、酸类2种、酚类3种、杂环及其他类化合物9种.茎鉴定出95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15%,主要含有35种烃类(39.14%),18种醇类(10.86%),16种酮类(19.61%),6种酯类(4.06%),11种醛类(7.48%);叶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5.17%,主要含有37种烃类(41.58%),16种醇类(14.88%),12种酮类(18.18%),3种酯类(9.27%),14种醛类(4.69%);花鉴定出78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1.66%,主要含有28种烃类(45.24%),12种醇类(4.81%),10种酮类(11.57%),8种酯类(6.65%),11种醛类(9.24%).茎、叶和花3个样品获得的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分别为0.56×109,1.14×109,0.55×109,叶中挥发油具有大的峰面积.3个部位样品中共有成分为41种,但茎、叶和花含有特有成分分别为29,41,14种.2个主成分可代表3个样品的155种挥发油成分,样品之间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叶样品的综合评分高.结论:红车轴草茎、叶和花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 槐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刁义平;束晓云;唐于平

    目的:研究槐Sophora japonica L.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槐叶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了3个黄酮醇,4个异黄酮以及8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异鼠李素(isorhamnetin,3),染料木素(genistein,4),樱黄素(prunetin,5),大豆黄素(daidzein,6),毛蕊异黄酮(calycosin,7),儿茶酚(pyrocatechol,8),原儿茶酸(protocatechuric acid,9),二十二烷酸二十烷酯(eicosyl behenate,10),二十醇(eicosanol,11),二十二烷酸(behenic acid,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豆甾醇(stigmasterol,14)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5).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槐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0,12,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这些研究为槐叶及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化学成分
  • 忍冬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马俊利

    目的:研究忍冬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忍冬叶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香叶木素(1),槲皮素(2),苜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芦丁(5),忍冬苦苷A(6),忍冬苦苷B(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忍冬叶中分离得到.

  • UPLC测定醉鱼草不同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

    作者:李正;吴德玲;赵宏苏;许凤清;张伟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茎、叶、花、果实中蒙花苷、木犀草素、金合欢-70-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比较在醉鱼草各个部位中4种成分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15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进样体积2μL.结果:蒙花苷、木犀草素、金合欢-7-O-β-D-葡萄糖苷和金合欢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020~0.6003 μg(r=0.999 7),0.000 4~0.040 1μg (r=0.999 9),0.000 4~0.039 9μg (r=0.999 9),0.000 2~0.020 0 μg(r =0.999 9)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仪器精密度及方法重复性均良好,符合定量测定要求.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97.1%,94.3%,92.4%,RSD分别为0.7%,1.1%,2.3%,1.9%.结论: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在醉鱼草不同部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醉鱼草花中4种黄酮总含量高,通过比较各不同部位成分的含量差异,为醉鱼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醉鱼草不同部位中多个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 山东产忍冬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

    作者:贾献慧;张永清;李佳

    目的:对山东产忍冬花、茎、叶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分别提取忍冬花、茎、叶的挥发油,利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和比较;用70%乙醇分别提取忍冬花、茎、叶,提取液回收溶剂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DPPH比色法对各萃取物、萃取后的水相部位及挥发油分别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比较.结果:从忍冬花、茎、叶中共分离鉴定了49种成分,三者共有成分11种,分别占各自挥发油含量的60.66%,77.98%和80.38%,含量高的均为棕榈酸.忍冬花、茎、叶的不同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样品间存在一定差异.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能力强,依次是正丁醇萃取物、水相、挥发油、石油醚萃取物;花的清除能力强,茎和叶次之.结论:忍冬花、茎、叶中挥发油成分具有较高相似性;三者挥发油及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 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GC-MS分析

    作者:马雯芳;朱意麟;贾智若;赵芯芝;甄汉深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高.

  • 肉桂不同部位及其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宏观表征

    作者:向丽;张贵君;赵保胜;杨颜芳;彭慧;武亚楠;孙启玉;刘亮;王晶娟

    目的:考察肉桂不同部位(树皮、嫩枝、叶)及其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异,为研究其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结果:肉桂的树皮、嫩枝、叶原粉末红外光谱整体峰形较相似,三者均含有草酸钙、多酚类及糖苷类成分;嫩枝和叶在1 653 cm-1和1 734 cm-附近的特征峰要明显强于皮,推测嫩枝和叶中饱和脂肪酸酯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要高于皮.采用二阶导数放大后,发现在1 480~1 435 cm“和1 630~1 580cm-1时,嫩枝有2个特征峰,而叶在相应位置只有1个特征峰.树皮、嫩枝、叶挥发油红外光谱与桂皮醛的光谱相近,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发现三者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大小依次为树皮>嫩枝>叶;在1 734 cm-处附近,嫩枝和叶挥发油的峰强要明显大于树皮,说明嫩枝和叶的挥发油中还含有其他结构的酯类化合物.通过比较二阶导数光谱中1 275 cm-1处峰附近的高低,可以进一步区分嫩枝和叶的挥发油.结论: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不仅可以分析肉桂不同部位及其挥发油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还可以区分含有相似成分的不同部位.

  • 紫薇不同部位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春花;潘洁;孙佳;陆苑;马雪;李勇军;龙庆德;张旭;王爱民;王永林

    目的:建立紫薇不同部位药材(花、叶、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建立紫薇不同部位药材中鞣花酸含量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批次紫薇不同部位药材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对紫薇不同部位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紫薇不同部位药材进行鉴别,展开系统为丙酮-石油醚-甲酸(3∶5∶0.2),分别于365,254 nm紫外光或日光下检视;建立HPLC-DAD测定紫薇不同部位药材中鞣花酸的含量,Ultimate(R)AQ-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15:85),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进样量5~ 10 μL;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了紫薇不同部位药材中的醇溶性浸出物、灰分和水分.结果:紫薇不同部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主斑点分离较好.鞣花酸在0.276 8~55.36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紫薇花、叶和皮中鞣花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4%,99.73%,99.40%,不同批次和产地的紫薇样品中鞣花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紫薇花中鞣花酸含量较叶和皮高.紫薇花、叶、皮中醇溶性浸出物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8.61%,18.67%,3.78%,总灰分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6.50%,7.47%,5.62%,水分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0.51%,11.41%和14.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为更有效地控制紫薇药材质量提供依据.

  • 费菜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比较

    作者:陈克克;强毅

    目的:研究和比较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直接酯化法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4种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口温度250℃,流速1.24 mL·min-;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时3.5 min,m/z 40 ~ 600.结果:从费菜的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中分别鉴定出26,37,37,20种脂溶性成分,4个部位中共有的脂溶性成分有12种,单独存在的成分分别有6,6,9,2种.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费菜的主要脂溶性成分,其在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59%,52.57%,37.04%和80.06%,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1.17∶1,1.38∶1,0.85∶1和4.56∶1,费菜的4个部位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脂肪酸的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提取、鉴定并比较了费菜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为费菜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杨桃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化学组成分析

    作者:廖彭莹;周忠玉;李耀华;吴亚萍;莫维玲;李承曼

    目的:分析杨桃叶、果实和根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石油醚回流提取法获取杨桃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组成.结果:从杨桃叶中鉴定了11个化合物,萜类成分相对含量高(58.55%),从果实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脂肪族成分相对含量高(72.67%),从根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芳香族成分相对含量高(31.59%);叶和果实共有成分有壬醛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叶和根共有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果实和根共有成分有十四烷、十七烷、十八烷和二十二烷.结论:杨桃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杨桃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化学信息,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杨桃资源.

  • 赶黄草花与茎、叶HPLC指纹图谱比较

    作者:陀扬凌;金玲;张旭

    目的:建立赶黄草花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赶黄草花、茎、叶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寻找赶黄草不同部位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方法:采用ODS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赶黄草花共标示出15个共有峰,其中5号峰为芦丁峰,9号峰为槲皮素峰;10批赶黄草花的相似度在0.925~0.960.赶黄草花分别与茎、叶对比,花的共有峰数目多,茎少;茎、叶、花指纹特征峰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花所含特征峰成分的相对含量基本高于茎和叶.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赶黄草各部位药材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参考;为保证药材质量,建议赶黄草药材在花期采收.

  • 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的动态差异性考察

    作者:欧水平;王森;郑琴;胡鹏翼;陈振华;杨明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部位中粗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母根、子根、须根、茎、叶的粗多糖含量.结果: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顺序为子根>母根>须根>叶>茎,地下部分含量>地上部分,6月4日子根粗多糖含量高,6月18日茎、叶、须根粗多糖含量较其他采收期高,6月18日与7月3日母根粗多糖含量接近.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粗多糖的动态变化,为乌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木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谢蕾卉;侯小涛;邓家刚;韦林垚;夏中尚;杜正彩

    木榄为我国传统药用红树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其沿海岛屿,生长于浅海盐滩.据《中华海洋本草》记载,木榄树皮、叶、果实均可入药.其树皮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泄泻腹痛、多种出血;叶用于治疗疟疾;果实用于治疗肠滑久泻.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木榄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研究表明从木榄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丰富,有黄酮类化合物、硫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芳香环化合物、氰苷化合物、氨基酸等.其中已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18个,硫化合物7个,萜类化合物37个,芳香环化合物8个,氰苷化合物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抗糖尿病和心血管作用等,以抗真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研究为主.查找在中国知网,万方,Science 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1972年至2017年的相关文献,按照传统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3个方面归纳、总结和阐述其临床用药、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概况,以期为该药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冬凌草IrCYP7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

    作者:陈延清;胡志刚;黄必胜;刘迪

    目的:克隆冬凌草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下游关键酶基因IrCYP71,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对此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并对蛋白在宿主细胞表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的IrCYP71基因片段,克隆出全长cDNA序列;构建pET28a(+)-IrCYP71重组质粒,转化到Rosetta感受态细胞,小量表达和大量表达蛋白并鉴定,进行包涵体蛋白的纯化与复性,再对复性蛋白纯化鉴定分析.基于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出PCR8/GW/TOPO-IrCYP71载体之后与改造Pearleygate104载体重组,之后与农杆菌GV3101重组,转入烟草中瞬时表达,从而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克隆得到的IrCYP71基因全长cDNA为1 593 bp,编码530个氨基酸,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MG800628).经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正确,在62 kDa左右,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总量有1 mg,蛋白纯度为85%.此蛋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结论:对冬凌草IrCYP71基因进行了初步验证,并对基因表达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亚细胞定位,使该基因在冬凌草二萜成分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

  • 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戴雪雯;冯丽丽;李海峰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主成分及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定性分析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主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 ~ 12 min,45% ~ 60% B;12 ~ 25 min,60% ~ 30% B;25 ~ 28 min,30% ~ 100% B;28~30 min,100%B;30 ~35 min,100% ~45%B;35~40 min,45%B),检测波长203 n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毛细管电压4 kV,终板抵消电压500 V,雾化器压力253.8 kPa,干燥气体为氮气,气体流速8 L·min-1,干燥温度350℃,离子源温度220℃.结果:定性检测到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H,纤细薯蓣皂苷8种甾体皂苷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Ⅲ(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Ⅶ是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重楼皂苷Ⅴ和重楼皂苷Ⅵ是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叶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根据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叶正离子模式下液质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可将其分为4类,其中巍山、南涧、弥渡、曲靖4个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中主成分和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叶中主成分聚为一类.结论: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8种主要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中主成分差异较大,而叶中主成分无显著差异.

  • 不同生长时期人参叶中几种水解酶的活力变化研究

    作者:杨永刚;王泽玉;邵玥;黄丽红;牛放

    目的:研究人参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叶中几种水解酶的活性变化.方法:以5年生人参叶为供试材料,采用中性磷酸缓冲溶液提取粗酶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淀粉酶(AMY)、酯酶(EST)、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和植酸酶(PHY)的活力.结果:人参叶中AMY和EST活力在展叶期和结果期出现活力峰值,以展叶期活力高;ACP、ALP和PHY活力以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呈3个周期规律性变化,活力峰值分别出现在展叶期、结果期、果后参根生长期,其中ACP和ALP活力以展叶期活力高,PHY以结果期活力高.结论: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人参叶中的5种水解酶活力变化表现出阶段的特异性.

    关键词: 人参 水解酶
  • 香豆素类成分在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 叶和根中的分布与动态变化

    作者:郑艳;徐珞珊;王峥涛;张超英

    目的:探讨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和根中香豆素类(coumarins)成分的分布与动态变化,为充分利用药用石斛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球花石斛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叶、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分析其所含香豆素类成分.结果:球花石斛的叶除叶脉近上、下表皮处的维管束纤维群外,其他部位均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存在;球花石斛根的各部位均有香豆素类成分存在,尤其在皮层以内细胞的壁和壁内周.球花石斛叶、根的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在生殖生长中的盛花期均高于营养生长期;在生殖生长进入始果期二者均几无香豆素类成分分布.结论:为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可从球花石斛的叶、根中提取香豆素类成分.

  • 勐醒芒毛苣苔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康文艺;臧鑫炎;王金梅;许启泰

    目的:研究勐醒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mengxinensis叶醋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勐醒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a,3β,19β-trihydroxy-olean-12-ene-23,28-dioic acid(1),2a,3β,21β-trihydroxyolean-12-ene-28-oic acid(2),2a,3β,23-trihydroxyurs-12-ene-28-oic acid(3)和豆甾_5(6),22(23)-二烯-3β-醇(4).结论:运用HMBC和HMQC,首次对化合物1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全归属,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

  • 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作者:王涛;刘世勇;王龙;王红玉;张利

    对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片和叶柄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测量了表皮、木质部、韧皮部等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鼠尾草叶片均为异面叶,叶片和叶柄表面均覆有毛被.上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构成.在叶片和叶柄横切面上不同种鼠尾草属植物的结构有差异.其中上表皮厚度等9个解剖特征可作为鼠尾草属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并为鼠尾草属植物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了解剖学证据.

14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