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对中药学的贡献

    作者:王和天;董子亮;赵荣莱

    张元素,字洁古,晚号洁古老人,是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是其传世之作.该书对祖国医药学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其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该书对中药学的贡献巨大,现择要分述如下:

  • 易水学派论治冠心病撷要

    作者:李涵;张明雪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活动于北方的重要学术流派,以重视脾胃元气为基本学派特点,在脏腑辨证、脾胃学说、阴证学说、三焦寒热辩治等方面均有建树.本文介绍了易水学派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独到的认识.

  • 张元素运用天人相应理论用药法象

    作者:高雅;安宏;孙晨耀;王彤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为“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的滥觞。张元素发扬此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取象比类的推理方式,将药物理论与运气相结合,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将药物按照气味之厚薄分为“风生升”“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本文简单介绍这一理论,并用辩证的态度加以评注。药类法象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将药物进行架构,体现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辩证地了解其对药物性味的归纳,取其精华,以资临床用药。

  • 张元素对中药分类、药性、归经报使理论的创新

    作者:郑洪新;李敬林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药性要旨、用药用方、药性生熟、药用根梢等归纳药性气味升降浮沉补泻,并以实例证之.创新中药归经、引经报使理论,在各药条目下注明其所属经脉,说明同类药物的区别应用则与所属经脉有关,开创中药学“的药(靶向药物)”之先河.立法制方遣药很有特色,设三感之病与三才治法、气味厚薄与制方法度、脏腑苦欲补泻、规范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以成一家之言.

  • 张元素“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与“药类法象”理论探析

    作者:杨金萍;王振国;陈花英子

    张元素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从而创立“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进而创见性地运用取象比类推理方式,以此理论与运气结合,建立“药类法象”之说.弟子李东垣继承其思想,对“风升生”药的灵活运用,则是张元素“法象”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与升华.

  • 从“道德修养”论张元素未列金元四大家之因

    作者:马立娟;修宗昌

    张元素为易水学派始祖,其学术思想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而对他未被列入金元四大家医界颇有争议.据吴昊天实地考证张元素生平,补正其曾于涿州任国子学正,期间有贿赂、腐败之举,笔者认为这或为影响张元素列于金元四大家之内的一个原因.观金元四家之品行记述,刘完素不慕功利显民族气节,张从正不媚权势彰医之傲骨,李东垣侍母孝谨且笃敬好施,朱丹溪品行端正蕴儒于医道,德行皆为人称赞.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评判标准观之,德才兼备的医者才能称为大家,故白璧之污影响了张元素的医学地位.

  • 张元素诃子应用经验

    作者:赵敏菡;孙钢;周计春

    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脏腑辨证、药物理论、制方理论等方面均有创新,对诸多药物有独到见解.对于诃子,认为气温味苦,主要作用是消痰下气,通利津液,可用治胸膈结气、大便秘涩等证,将诃子归入“湿化成”类,而当今常用的敛肺、涩肠作用反而应用较少;其弟子李东垣和王好古认为诃子苦重酸轻,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其他医家对诃子的论述可概括为“兼具通、涩之用,生、煨功效有别”,但中医对诃子的认识和应用,远不及藏医、蒙医深入、广泛.

  • 《难经》与易水学派

    作者:蔡超产;孙鸿昌;李敏

    《难经》是五行体系的代表性著作,在五行思想的指导下难经形成了以“五邪”思想为主导的辨证体系,以“补母泻子”思想为主导的论治体系.金元时期的张元素完美继承了这一思想,形成了在五行思想指导下以脏腑辨证与补母泻子为主体的易水学派,并先后经过了李东垣,王好古等弟子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独特的学术流派.本文一方面详述易水学派继承《难经》体系的思想概况,一方面详述易水学派对五邪思想的应用,一方面阐释易水学派利用补母泻子思想的广泛度.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述使易水学派的思想来源与思想主体昭然若揭.

  • 张元素未列入金元四大家原因探讨

    作者:张再康;张紫微;冯瑞雪

    我们认为,张元素未被列入金元四大家有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理论深奥,著作遗佚,传承不足;外部因素有文人误导,李东垣遮掩,朱丹溪挑战.基于以上认识和固有的金元四大家之定论,建议将现行的传统说法“金元四大家”修定为“金元五大家”,还历史之本来面目.

  • 张元素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贡献

    作者:王瑾;梁茂新;孙宁

    金元医家张元素旨承于《黄帝内经》,师法于张仲景,博取众医家之精华,完善脏腑辨证理论,发展六经辨证体系,创立药性理论,将药物性能与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完美结合,创新性地提出药物归经、引经报使理论,为后世确立中药归经理论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 学习医家张元素的体会

    作者:栾胜军

    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首推代表.易水学派是以研究脏腑病机及其辩证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这一学派着重于脏腑证候的病机与治疗的研究.特别是把脏腑虚损的病机作为研究中心,重视精气的虚损一面,尤其对脾胃虚损为突出.故其临证治疗上,常又多偏于温补,所以又称之为"温补学派".

  • "金元五大家"说

    作者:李成文;鲁兆麟

    宋金元时期是"新学肇兴"与中医理论深入探索的重要阶段[1],著名医家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各自提出新的学术见解与主张,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后世多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震亨誉为 "金元四大家".当代著名医家丁光迪认为"中医学上‘金元四大家'之称,犹如文学上的‘唐宋八大家'这种提法,具有突出时代成就的历史意义"[2].笔者认为 "金元四大家" 之说不能完全突出金元时代的医学发展成就,应以金元五大家为宜.本文根据张元素的学术成就及其对金元医学与后世的影响,旨在说明张元素的学术地位当与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并举.

  • 论张仲景与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内在联系

    作者:董泽宏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难经>等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尊他为"医圣",尊他的著作为医经,并从不同方面对仲景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易水学派的开山张元素就是宗<内经>、法仲景,熔各家学派为一炉的大师.而后人对其学说的研究,多认为其受华佗、孙思邈、钱乙等影响为多,笔者认为其论失之偏颇,元素的学术思想主要根于<内经>,发于仲景,是仲景学说的新发展.

  • 张元素医学思想及临证经验探析

    作者:杨丽莎;王彤

    宋金元时期是"新学肇兴"与中医理论深入探索的重要阶段[1].张元素是这个时代医学界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他重视<内经>的运气学说,但不刻板,运用灵活,将运气学说与临床实际相结合[2].在临证时,他通过辨别脏腑寒热虚实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主张化裁古方,创用新方.此说对后世医家临证诊疗多有启悟.

  • 议王好古论治阴证之特点

    作者:李文华

    王好古,元代医家,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地结合而创立阴证学说.认为阴证的病因为外感寒、内饮冷,"人本气虚"和"内已伏阴";病机为"元阳中脱";辨证着重三阴阳虚证;治疗亦偏重于温补,善用附子、干姜,并讲究服药时间、方法.其对于阴证的论治,既补充了仲景之学,又发挥了易水学说,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刘完素"六气病机说"及张元素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王振瑞

    刘完素用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归类疾病,标定脏腑本气性质,并用五行生克胜复理论说明六气之间的相互转化,阐发"亢极则反兼胜已之化"的新命题,论述火热易与风、湿、燥、寒相兼同化的特性,提出了完整的"六气病机说".张元素继承了刘完素"六气病机说"的思想要点,针对"六气为病"研究遣药制方理论,以"六气"归类方剂和药物,将"六气病机说"发展成为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实践的辨证纲领,并同时阐发脏腑辨证学说,体现了脏腑辨证与六气辨证的互补性.

  • 《医学启源》与脏腑辨证

    作者:杨雪梅

    金元医家张元素开创易水学派,著<医学启源>,回溯脏腑辨证学说之源<内经>,承<中藏经>、钱乙、刘完素之说,结合用药心得,以藏象学说为基础,从脏腑寒热虚实、五运六气之化、五脏苦欲、药物气味厚薄阴阳讨论病机辨证及处方用药,从而建立理法方药完备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是结合实践发扬创新理论的典范.

  • 试论张元素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作者:邓晋妹

    张元素在五运六气思想指导下,重视五运病解和六气病机证治,从五运六气之化,以言制方遣药.五运病解脾病病机特点"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分为本病和标病,通过五脏补泄法治疗.六气病机,属于脾胃之气的湿气病机纲要"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诸痉强直,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并给出六气方治(湿土治疗处方)9个,创制药类法象,"湿化成中央"类药物应于脾胃,有21味中药.对脾胃病的诊断治疗,提出全面、系统,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对现代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后世中医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易水学派师承私淑著述考

    作者:赵士斌

    易水学派肇始于金代,因创始人张元素是河北易县(金之易州)人而称其为易水学派。该学派师承传人及私淑者,以张元素、李东垣、张景岳、薛已、李中梓、赵献可六大家著名。
      元素之学,先后传于李东垣与王好古,李东垣之学传于罗天益。私淑李东垣的学者,有薛已、张景岳、李中梓诸家。赵献可又私淑薛己。传献可的学者,有高鼓峰、董废翁、吕晚村诸人。张璐对薛已和张景岳二家之学均有所承受。李中梓之学一传沈朗仲,再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其师承私淑著述考如下。

  • “古方新病不相能”辨析

    作者:孙文广

    张元素“古方新病不相能”的思想影响深远,此处“古方”有二义:一古方即经方;二是泥古之意.张氏所处的时代《局方》盛行,医者不谙运气,妄用温燥,流弊丛生,所以张氏方有此纠偏之语.学者们今天或避前言而不提,或根本不知尚有前言,单以“古方新病不相能”一句立论,未免有失元素本意.要深入阐释先人观点必须尊重原文,尊重其时代特点,避免望文生义与断章取义,这样才能尽量还原作者本意.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