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模态神经影像学在焦虑抑郁共病连接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子旺;华颖;许芳;李净娅;孙文军

    焦虑抑郁共病逐渐受到精神病学研究者的关注,二者共性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异常的神经环路及连接方式可能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焦虑与抑郁则可能具有共性的神经环路,这种共性的机制可能与两者共性的肝郁病机具有相关性.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是目前神经影像研究领域的尖端技术,可能在连接组学的研究方面提供重要支撑,有希望在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方面实现突破.

  • 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学青;牛雅娟;张燕波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和氟西汀组(30例),进行开放式临床对照研究,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氟西汀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治疗1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氟西汀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氟西汀组出现4例药物副反应.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较氟西汀起效快,药物副反应小.

  •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王宁群;李宗信;黄小波;陈文强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分为焦虑抑郁共病(PSCAD)组84例和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频度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各因子分及各项症状分,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血管超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情况、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SCAD组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SCAD组的焦虑症状以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紧张、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抑郁症状以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绝望感、负罪感、工作和兴趣障碍较为突出.PSCAD组MMSE总分、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伴见躯体症状,其认知功能较差,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 舍曲林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舍曲林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受试者分别口服舍曲林8mg/d或帕罗西汀20mg/d。采用HAMD、HAMA总分减分率以及CG1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舍曲林组HAMD、HAMA总分明显下降。结论舍曲林治疗焦虑抑郁有其优越性,可在临床上应用。

  • 500例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

    作者:刘波;张芳;李雄;刘亚川;周丹;牟惠英;徐燕峰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焦虑状态(PSA)、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ZUND抑郁自评量表(SDS)、ZUND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5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评分,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SD发生率为31%,PSA发生率为41%,PSCAD共136例,总发生率为27.2%.影响PSCAD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性别、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卒中后病程.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高,上述因素是PSCAD患者的主要预测因素.

  • 帕罗西汀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

    作者:冯辉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抑郁、焦虑障碍共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心理治疗的心理组、单用帕罗西汀的药物组以及帕罗西汀结合心理治疗的综合组3组,每组各28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疗效量表(TESS)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心理组总有效率为53.6%,药物组为67.9%,综合组为85.7%.综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心理组和药物组(P<0.05),并且综合组不良反应小于心理组和药物组.[结论]综合组起效相对较快,疗效相对显著,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调节作用

    作者:安影丹;李令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CAD)病人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合并CAD病人92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rTMS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抗癫痫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及高切黏度(HSV)、低切黏度(LSV)、血浆比黏度(ηs)、血小板聚集指数(PAI)、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E及5-HT含量.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A、HAMD及NFDS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rTMS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rTMS组治疗后HSV、LSV、ηs、PAI等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P<0.05),5-HT水平明显下降(P<0.05),rTMS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药物基础上予rTMS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对NE及5-HT的调节作用有关.

  • 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状态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研究

    作者:李晶;马涤辉;牟建明;张昱;王秋艳;沙莹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血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33例急性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22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49例卒中后非焦虑抑郁患者及37例正常人血清单胺类递质的水平.结果 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组和PSD组血清中,NE、5-HT、DA含量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共病组NE、5-HT高于抑郁组,其中5-HT差异有显著意义,而非焦虑抑郁组血清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亦低于对照组.而大脑左侧及前部卒中患者的血清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低于其它卒中部位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组和单纯PSD的发生与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低有关.

  •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作者:祁富生;李恒芬;贾福军

    目的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老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 文拉法辛治疗焦虑抑郁共病对照研究

    作者:郭艳梅;文素荣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73例焦虑抑郁共病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抗抑郁显效率(x2=0.69,P>0.05)和抗焦虑显效率(x2=0.90,P>0.05)相仿.两组HAMD、HAMA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不良反应均轻微(P>0.05). 结论: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障碍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头针电配合文拉法辛对焦虑抑郁共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李光海;李斗江;张欣娜;郭艳梅;张香云

    我们应用头针电配合文拉法辛缓释剂,对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门诊和住院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17分;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往有类似药物过敏史、已系统服用抗抑郁及焦虑药物者、有严重的自杀企图及行为者.共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头针电+文拉法辛缓释剂)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18~ 59岁,平均(29.5±9.77)岁;平均病程(5.63±1.26)年.对照组(文拉法辛缓释剂)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8 ~54岁,平均(29.8±11.54)岁;平均病程(6.02±1.6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75 mg/d,疗程8周.可合用苯二氮(革)类,但不超过1周.依据《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头针取:额中线、顶中线、枕上正中线、双侧额旁2线、颞前线和颞后线.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无菌针沿头皮10~15°角,快速进入皮下,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13mm,快速捻转,频率100次/min左右,不提插.接通G6805电针仪,选用频率20 Hz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 min,关机出针.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

  • 利培酮对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钱建军;何炳福;石永扬;高赛男;金海龙

    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氟西汀对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氟西汀)44例、对照组(氟西汀)42例,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不良反应以TESS评分为标准.结果 两组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从第2周周末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氟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勤;刘文娴;赵晗;陈立颖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236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的发生率,对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合并其他疾病及ACS并发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焦虑抑郁及共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36例ACS患者中,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33.5%和32.2%,焦虑抑郁共病发生率2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和射血分数<50%是焦虑、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合并糖尿病和体质量指数< 24 kg/m2对抑郁影响更显著(P<0.05);女性、自费和射血分数<50%患者更容易同时并存焦虑抑郁情绪(P<0.05).结论 ACS后并发焦虑抑郁情绪,为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于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尽早给予心理干预.

  • 28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作者:杨宗儒;王西田;翟歆明;王宝安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已成为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的热点话题,国内报告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约67.5%,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患者达50%~([1]).这类疾病往往病情严重,并且有出现慢性化的趋势,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旨在观察焦虑抑郁共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其治疗提供一些生化有效指标.

  • 网络成瘾初中生焦虑和抑郁及其共存的现状调查

    作者:郎艳;贾福军;李恒芬;李幼辉

    随着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网络成瘾症(IAD)已成为近年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1],虽然国内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青少年与其他精神障碍有较高的共病率及存在广泛的身心症状[2,3],但对初中生IAD者的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涉及不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符惠芳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D、HAMA、NIHSS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为(0.4±0.02)μmol/L ,高于对照组的(0.3±0.03)μmol/L ,5‐羟色胺水平为(36.8±11.2)ng/mL ,低于对照组的(47.2±10.8)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

    作者:李庆全

    焦虑抑郁共病(CAD)即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存在,相关调查显示,抑郁症病人中60%~90%伴焦虑症状,CAD 患者自杀倾向大,预后较差[1]。迟发性癫痫作为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由于病情严重、脑功能障碍,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同时伴焦虑、抑郁障碍,即CAD ,给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伤害[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伴 CAD 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舍曲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共病对照研究

    作者:马元业;魏长礼;周东林;王君燕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32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6例,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观察6 w.于治疗前及治疗1 w、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各时段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治疗6 w末研究组显效率78.8%,有效率为92.4%;对照组分别为59.1%、80.3%,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79、4.117,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失眠、腹泻及焦虑不安,研究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疗效显著,较单用舍曲林治疗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 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临床研究

    作者:郭华;李莹;余学;孙健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9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3例,脱落1例,对照组26例,脱落3例.研究组服用米氮平治疗,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 w.于治疗前及治疗6 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为68%,对照组为65%(χ2=0.044,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 w末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安全性更高,依从性好.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内观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共病对照研究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内观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1例,均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疗法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内观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