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兰州市气温和风速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盛;马汉平;王金玉;董继元;李普;李守禹;张薇;张晓宇;王宇红;王龄庆

    目的 探讨气温和风速对兰州市肺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及敏感人群.方法 收集2008—2016年兰州市肺结核逐日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进行温度和风速与肺结核发病的关联性研究.结果 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肺结核16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以(36~64)岁患者多(40.92%).气温与肺结核的发病呈非线性关系.以年平均气温(11.11℃)为参照,低温效应呈倒U形,在-9℃,间隔6 d时为显著,RR值为1.14(95% CI: 1.02~1.26);低温(T = - 5.2℃)累计效应在间隔14 d 达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和65岁及以上人群RR (95% CI)分别为1.30(1.11~1.53)、1.30(1.10~1.55)和1.25 (1.06~1.46).高温效应呈S型,在28.0℃,间隔3 d时RR值大,为1.13 (95% CI: 1.01~1.26);高温(T = 20.1℃)累计效应在间隔5 d达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RR (95% CI)分别为1.31(1.00~1.71)、1.51(1.14~2.00).风速与肺结核的风险效应呈正向关联.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增加人群肺结核发病危险性,低温效应持续时间较高温长.低温主要影响男性、青壮年和老年人,高温主要影响男性和青壮年.风速增大也会使肺结核发病风险升高.

  • 浙江省台州市极端高温和低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分析

    作者:何贤省;蒋峻

    目的 调查浙江省台州市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间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台州市心血管疾病(CVD)和脑血管疾病(CBD)数据,使用具有对数关联和泊松误差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来分析温度对CVD和CBD死亡率及其相关滞后结构的影响. 结果CBD和CVD的温度-死亡率曲线相似,均呈U形.CBD的冷热阈值分别为12℃和25℃,CVD的冷热阈值分别为12℃和26℃.随着滞后天数增加,寒冷累积效应逐渐增加,CBD(RR=1.068, 95%CI:1.052~1.084)和CVD(RR=1.111,95%CI:1.078~1.145)的滞后效应峰值出现在滞后27 d(Lag0~27).CBD(RR=1.017,95%CI:1.004~1.030)和CVD(RR=1.036,95% CI:1.012~1.061)的高温效应均在滞后当天(Lag0)出现峰值.结论 极端高温和低温均与台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有关,其中低温影响有很长的滞后期,而高温影响则较短.

  • 某市空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住院人数的发病影响研究

    作者:丁中印;高辉;范计朋;张遵真;何明杰

    目的 探讨自贡市室外大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的关系,为获得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18日—2016年7月1日自贡市各城区医院电子病历病案首页数据,结合空气污染物(包括PM2.5、PM10、SO2、CO、NO2、O3)浓度,使用基于聚合机制和滞后机制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单因子泊松回归和多因子泊松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自贡市空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住院人数的发病影响.结果 单因子模型分析结果为:各污染物与COPD住院人数有显著相关关系,空气中的SO2、NO2每增加10μg/m3,COPD住院率增加0.3783%、0.2576%;多因子模型分析结果为:空气中的SO2、NO2每增加10μg/m3,住院人数分别增加0.3605%、0.2083%.结论 自贡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对COPD住院人数有影响且存在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尤以SO2、NO2为显著.

  • Tufel* Ⅲ 92506应用于蠕动泵管的研制说明

    作者:葛正礼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蠕动泵已广泛用于GMP制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环保、食品饮料等各种领域的科研和生产.蠕动泵是用于输送液体的装置,是将液体从甲处输送给乙处,一般要求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体积准确,特别是在GMP制药、生物工程的领域进行的液体分装要求更精确.因此蠕动泵所需蠕动泵管要求具有高弹性、低压缩形变、低滞后效应、高耐磨性、使用时间长、硬度适中等特点.

  • 气温对中国五城市居民死亡率的滞后影响分析

    作者:孙允宗;李丽萍;周脉耕

    目的 对中国5个城市气温与死亡率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气温对不同城市死亡率影响的滞后效应特点.方法 分别从中国CDC和气象网站获取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长沙5个城市的人口和气象数据,采用R2.12.0软件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软件包将数据资料代入后进行分析.分析气象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累积效应,计算RR值.结果 北京、天津属于温带城市,上海、南京和长沙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气候与死亡效应的关系中,在日平均气温达30.0℃、滞后0d时,RR值高,南京(1.31,95%CI:1.21 ~1.41)和长沙市(1.25,95%CI:1.13~1.39)的死亡率的RR值要高于北京(1.18,95% CI:1.12~1.25)、天津(1.18,95% CI:1.10~1.26)和上海市(1.15,95%CI:1.06 ~ 1.24).在总的滞后时间(30 d)内,各个城市的低日平均气温对天津、长沙、北京、南京和上海市的死亡率的RR值分别为3.41,95% CI:1.60~7.27、2.15,95% CI:1.11~4.15、2.24,95%CI:1.12 ~4.48、2.80,95%CI:1.75 ~4.48、1.53,95%CI:1.12 ~2.03.日平均温度对死亡率的累积RR值有较为明显的“U”形曲线.极端高温和高日平均气温对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在滞后0~1d时RR值均>1;而低日平均气温在滞后2d后对死亡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高温对死亡率具有急性效应的影响,而低温影响的滞后时间较长.极端低温和低日平均气温对北京、天津地区城市居民死亡率的影响较大,而极端高温和日高平均气温则对上海、南京、长沙的影响较大.

  • 2008—2016年兰州市日均气温与水痘发病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王金玉;李盛;马汉平;董继元;王宇红;张薇;张晓宇;李普;李守禹

    目的 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变化与水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甘肃省气象局分别收集兰州市2008—2016年水痘逐日发病例数,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不同的滞后天数(lag)、气温与水痘发病的关联性及对于敏感人群的影响;以低风险温度为参照,估计不同气温P5(-5.2℃)、P25(1.7℃)、P75(20.1℃)、P95(25.4℃)对水痘发病造成的相对风险.结果 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水痘21254例,其中男性11951例,女性9303例,男、女性别比为1.28:1.6~14岁儿童多,占52.87%(11237例).气温与水痘日发病例数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呈M型,低风险温度为13.7℃.lag 0~14 d时,温度为-5.2℃、1.7℃和20.1℃时,全人群的气温的累积效应的RR(95%CI)值分别为1.87(1.64~2.12)、1.33(1.10~1.62)、1.60(1.38~1.86);温度为25.4℃时,lag 0~7 d的累积效应RR(95%CI)值为2.51(1.93~3.27);温度为5.2℃、lag 7 d的累计效应RR(95%CI)值大,为6.23(4.38~8.86).对6~14岁儿童,当温度为-5.2℃时,lag 5 d的累计效应大,RR(95%CI)值为6.12(3.71~10.10).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造成兰州市人群水痘发病风险上升,低温效应大于高温,6~14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 大气细颗粒物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人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葛洪霞;王旭英;马青变;王新;郑亚安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浓度与居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诊人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每日ACS就诊病例,患者均为北京市海淀区常住居民.收集同期北京市海淀区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时间长期趋势、节假日效应、星期几效应以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定量评估大气PM2.5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人次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期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85.44 μg/m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共确诊ACS患者619例.大气PM25浓度与PM10、SO2、NO2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48和0.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4 (P <0.05).污染模型中,PM2.5浓度与ACS急诊人次呈正相关,PM2.5浓度每上升10μg/m,ACS急诊相对危险度Rn为1.019(95%CI:1.000~ 1.038).此外,大气PM25浓度对ACS急诊人次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1 d(lag1)的PM2.5浓度对急诊人次的相对危险度大.结论 大气PM2.5浓度升高引起ACS急诊人次的增加,并且具有滞后效应.

  • γ射线诱发人正常肝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

    作者:耿晓华;郭鲜花;左雅慧;王小莉;王仲文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效应.方法 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检测克隆形成率和微核发生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照射2、4、6、8和10 Gy后传代培养,在40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一照射2 Gy,进行辐射损伤的检测.结果 首次照射后,克隆形成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存活细胞经二次照射后,SCGE结果和微核发生率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γ射线不仅在肝细胞中产生直接的生物效应,而且还可以诱发产生可遗传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使子代细胞中的突变频率增加,表现出滞后的遗传改变.二次事件的放大作用是研究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 60Co γ射线重过滤低剂量率照射剂量学研究

    作者:窦绍宇;李涛;吴大可

    Luckey[1]1980年发现低剂量辐射能诱导机体适应性反应,近年来刘树铮教授等亦通过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证实了低剂量辐射能提高机体免疫[2-5].常规60Co放射治疗机输出剂量率为1.33 cGy/s左右,以时间秒为小单位放疗,并存在进出源的终端滞后效应,故一般每野照射时间需大于30 s才能在0.5%误差范围内定量靶区剂量.

  • 2007年湖南省洪涝事件相关敏感性法定传染病的筛选

    作者:许意清;丁国永;许新;刘志东;韩德彪;高璐;姜宝法

    目的 筛选出湖南省洪涝相关的敏感性法定传染病,为进一步定量研究洪涝事件对我国人群的健康影响提供线索.方法 选定湖南省2007年6月上旬发生的洪涝事件进行分析,通过Poisson两样本率比较方法,在控制洪涝事件对传染病的季节效应和滞后效应基础上,以横断面分析比较暴露期洪涝区与非洪涝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以纵向对比分析比较洪涝区洪涝期与其历史对照期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选取横、纵向比较分析中发病风险均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的传染病为敏感性疾病.结果 人群在洪涝暴露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脑分别在旬滞后期lag2、lag3、1ag3、lag4达到大归因分值(AR%),分别为34.1%、17.0% 、59.8% 、95.6%.结论 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脑为湖南省洪涝相关的敏感性传染病,洪涝暴露导致前三者人群发病风险的增加可持续至洪涝后近1个月,对乙脑的影响持续时间更为长久.

  • 福建省2006—2015年度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与气候因素关联分析

    作者:叶雯婧;章灿明;陈彩粼;杨林;吴生根;陈武;欧剑鸣;洪荣涛

    目的:分析福建省肠道传染病流行情况,探讨气候因素与福建省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关联情况.方法:收集福建省2006—2015年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肠道传染病疫情概况,采用相关分析分析气候因素与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关系.结果:2006—2015年全省共报告肠道传染病病例发病8087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4.990/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87,P<0.01),年平均递增率为16.4%,疫情呈现双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4—7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10月.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肝及戊肝均与气象各因素存在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前7、14、21和28 d的各气候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强于当天.结论:福建省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逐年上升,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肝及戊肝与各气候因素的存在关联,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

  •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作者:杨军;欧春泉;丁研;陈平雁

    空气污染、气象等暴露因素的健康效应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1-2].换言之,人群健康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不仅与当天的暴露水平有关,还可能受昨天乃至十多天前暴露的影响.评价暴露因素滞后效应的方法众多,如:滑动平均法、广义线性模型等方法,但各有其不足之处.近年来,分布滞后线性模型的提出使得该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外目前普遍运用该法研究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但该法的应用前提是暴露-反应关系呈线性.然而,现实研究中有的暴露-反应关系呈现非线性,如气温效应通常呈U型、V型或J型分布[3],并不适合使用该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同时考虑暴露因素的滞后效应和暴露-反应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将详细介绍模型的基本理论,并以实例阐述其应用.

  • 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武红梅;王志兴

    临床上,口腔正畸对于牙列不齐的患者大多采用唇侧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美观和社交,因此,很多成人患者不接受正畸.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口腔正畸领域内三维重建技术与工程制造技术应用的深入,新的隐形矫治技术实现了对牙齿移动设计和移动状态的三维可视化,通过一系列透明无托槽矫治器,达到预期的正畸治疗目标.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因其具有隐形、美观、舒适的特点,深受成年患者的青睐.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发展迅速,矫治范围不断拓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临床局限性.笔者就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对于固定矫治器的治疗特点综述如下.

  • 嘉峪关市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的滞后效应研究

    作者:徐晓楠;王金玉;李盛

    为研究嘉峪关市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之间的关系,利用嘉峪关市2008-2012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人群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细菌性痢疾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6~8月为发病高峰,进行细菌性痢疾日发病数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嘉峪关市细菌性痢疾日发病人数与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降水量相关,在温度较高(20℃以上)情况下,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滞后效应出现在大约5d左右.嘉峪关市气象因素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明显,温度对细菌性痢疾日发病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细菌性痢疾是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温.

  • 嘉峪关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滞后效应研究

    作者:徐晓楠;王金玉;李盛

    目的 探讨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通过收集嘉峪关市2008-2012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滞后天数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7月,对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病例数据做相关分析,表明嘉峪关市手足口病每日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均存在相关性.当日均气温较高时(20℃以上),温度对手足口病发病滞后效应大约出现在第10天左右.气象因素在嘉峪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温度对手足口病日发病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

  • 2008-2016年兰州市气温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关联性

    作者:李盛;王金玉;马汉平;李普;董继元;李守禹;王宇红;张薇;张晓宇;王龄庆;常旭红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的影响.[方法] 2008-2016年兰州市每日流腮病例发病的基本信息及气象数据分别来自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及甘肃省气象局.高温效应以日平均气温9年均值(11.11℃)作为参照值,计算高于此值的日平均气温对流腮发病的RR值,并选取日平均气温的第75百分位数(P75)和第95百分位数(P95)作为代表来描述热效应.低温效应以日平均气温9年均值作为参照值,计算低于此值的日平均气温对流腮发病的RR值,并选取日平均气温的第5百分位数(P5)和第25百分位数(P25)作为代表来描述冷效应.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月份差异、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的基础上,探索气温、相对湿度与流腮发病的关系.[结果] 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流腮11762例,男女性别比为1.52∶1,6~14岁儿童多,占49.67%.温度对流腮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均表现出即时性和短期滞后性.日均气温高于12.7℃ (P50)时,以26.0℃时lag1d的流腮发病风险RR及95%CI(1.32,1.05~1.65)大;日均气温低于12.7℃时,以-2℃时lag 0d的RR及95%CI值高,为1.26(1.05~1.51).当温度在20.1℃(P75)和25.4℃(P95)时,全人群流腮发病的累计效应在lag 0~3d至lag0~7d均有统计学意义,以lag 0~3d时RR值大,分别为1.43(1.12~1.81),1.83(1.34~2.50);当温度在-5.2℃(P5)和1.7℃(P25)时,全人群流腮发病的累计效应在lag 0~3d至lag 0~14d均有统计学意义,以lag 0~7d时RR值大,分别为1.95(1.41~2.70),1.62(1.25~2.09).高温(25.4℃、20.1℃)和低温(-5.2℃、1.7℃)时,6~14岁儿童lag 0~14d累计效应RR值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对湿度在66%、69%时,RR值分别为1.26(1.01~1.57)、1.34(1.02~1.76),流腮发病风险有统计学意义,可产生危害效应.[结论]高温和低温均造成人群流腮发病风险上升,低温效应持续时间较高温长,6~14岁儿童是敏感人群.当相对湿度为66%~69%时流腮发病风险可能上升.

  • 宁波市6种大气污染物暴露与孕妇早产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作者:刘文渊;施丹华;吴军华;徐亚男;卢文波;邱海燕

    [目的]分析宁波市6种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粗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暴露对孕妇早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线性分布滞后模型,将宁波市2014年1月-2015年12月每日早产人次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控制后,分析6种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早产人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 PM2.5、SO2、NO2每升高10μg/m3,CO每升高0.1 mg/m3,对增加早产人次存在滞后效应,RR及其95%CI分别为:PM25滞后1d,1.015(1.000~1.032);SO2当日及滞后2、3、4d,1.073(1.016~1.133)、1.053(1.000~1.109)、1.060(1.009~1.115)、1.062(1.010~1.116);NO2当日及滞后1d,1.031(1.005~1.058)、1.027(1.002~1.054);CO滞后3d,1.350(1.079~1.688).6种污染物中只有SO2对早产人次增加存在1周和2周的累积效应,RR及其95%CI分别为1.099(1.019~1.186)、1.091(1.001~1.189).[结论]大气污染物暴露能增加早产的发生,对增加早产人次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

  • 淮安市空气PM2.5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

    作者:张慧东;周连;陈晓东

    目的 了解淮安市空气PM2.5污染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方法 通过医保信息系统,收集淮安市城区人群2013-2014年呼吸系统逐日发病数据,结合同期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M2.5污染水平及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影响.结果 2013-2014年淮安市空气PM2.5质量浓度均值为73.7 μg/m3,超标252 d(占34.5%).PM2.5质量浓度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有滞后性,滞后效应以第4d强,PM2.5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63%(95%CI:0.37%~0.89%).结论 淮安市空气PM2.5污染较严重,能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建议继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居民健康.

  • 鸡精中麸酸钠测定方法的探讨

    作者:

    鸡精属第三代调味品,由于其既保持了味精的鲜味又加进了鸡肉的风味,调味效果更好,因此,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麸酸钠是鸡精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由于鸡精含有鸡肉粉、糖、淀粉等,不能采用旋光法测定其中的麸酸钠含量,故一般均参照味精的测定方法GB/T5009.43-1996[1],用酸度计法测定[2].但基层生产厂家囿于条件限制,较难开展.同时由于酸度计的响应时间有一滞后效应,若经验欠佳者常会使滴定超过终点.为此作者参考有关资料[3、4],对指示剂法测定鸡精中麸酸钠的含量作了一些实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宝鸡市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作者:杨培荣;田辉;严钏元;王别让

    目的 初步研究宝鸡市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的滞后效应.方法 手足口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2年4~10月网络直报数据;同期气象因素数据来源于宝鸡市气象局.数据分析用R3.0.2软件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分析包.结果 宝鸡市区手足口病日发病人数与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水汽压相关,在温度较高(20℃以上)情况下,温度对手足口病发病滞后效应出现在大约5d左右;在温度较低(20℃以下)情况下,温度对手足口病发病滞后影响出现在大约10d左右.结论 宝鸡市区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明显,温度对手足口病日发病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