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配伍讲求整合调节

    作者:萧莹

    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尤其是中药的整合调节作用更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体现了整合医学的思维,是整合医学为重要的一部分.数千年积淀形成配伍理论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中药处方和中成药往往都是有选择性地多味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这就是中医学所讲的配伍理论.中药的配伍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有君臣佐使、七情、药对配伍、药量配伍等等,这些配伍理论都是从古至今经过无数代人共同努力逐步积累下来的.

  • 浅析脏腑理论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作者:齐放;徐大鹏;李明

    每个脏腑具有各自的生理特点,脏腑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方剂可以仿照脏腑的生理特点和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组方配伍。脏腑理论是研究方剂配伍和指导临证组方的有效途径。

  • 泻心汤配伍理论实验研究

    作者:谭正怀;唐大轩;李杭翼

    目的:探讨泻心汤配伍合理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探讨泻心汤各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及相互关系.结果:体内研究发现黄连、大黄对小鼠ig均有一定的急性毒性作用,测得其小鼠ig大黄的半数致死量(LD50)按生药计为48.92 g/kg;小鼠ig黄连的LD50按生药计为2 047.9 mg/kg;黄芩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未测出其小鼠口服LD50.利用正交设计,以死亡率为指标观察泻心汤各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黄连是泻心汤中的主要有毒物质;大黄有降低黄连急性毒性作用的趋势,但作用明显弱于黄芩;黄芩可显著降低黄连的急性毒性,是泻心汤中的主要解毒物质,这可能是泻心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小毒性的重要原因.结论:泻心汤中黄连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黄芩则是其解毒物质,该方的配伍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解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其解毒的机制可能与黄连中的生物碱能与黄芩苷或大黄蒽醌生成沉淀有关.

  • 网络方剂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明婵;林江;莫明月;童远明;易劲苍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 君臣配伍探究

    作者:袁晓红

    方剂中君臣佐使的概念早由<内经>提出,主要是以药物在处方中的作用论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的主要配伍理论,是方剂构成的基本框架.而一首方的君臣配伍决定该方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 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考

    作者:布日额

    蒙医方剂配伍理论足蒙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蒙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本文仅就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谈个人的见解,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

  •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陈建萍;吴伟康;张敏生;唐铁军;韩峰

    编者按: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但有关的理论探讨不多,也欠深入、系统.本文的选题很合时宜,至于文中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是否被普遍接受,还有待讨论.在跨入21世纪之时,刊发此文,希翼能就此引发有关的理论争鸣,从而推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 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配伍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友华;杨威;赵宜军;王永炎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第一部由我国政府药事机构颁布的方剂专著。《局方》所载方剂,对药味组成、主治证候、药物炮制方法、成药加工方法、服法、剂量及禁忌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基本具备了药典的特征和功能。所以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评价该书时说:“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为法。”这部方剂专著曾在宋、元两朝颇为流传,影响较大,虽然后世医家对《局方》颇有些微词,说《局方》“乃集前人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何异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冀其偶然获中,难矣。”即便《局方》的初衷是“制药以俟病”,有悖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宗旨,但从学术的角度看,《局方》对方剂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作用。《局方》共收载方剂788首,其中新增补的方剂6 52首,涉及内、外、妇、儿、眼、口腔等科疾病。许多方剂配伍精良,疗效卓著,可谓是当时医家方剂之精华,被后世医家沿用。如至宝丹、牛黄清心圆、人参败毒散、凉膈散、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失笑散、四君子汤、消遥散、八正散、川芎茶调散、二陈汤等,这些名方深受历代医学推崇。《局方》所载方剂,虽只列组成、主治证候、药物炮制方法、成药加工方法、服法、剂量及禁忌等事项,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局方》对方剂配伍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 《东垣试效方》方剂配伍理论初探

    作者:于友华

    <东垣试效方>全书九卷,为李东垣先生应用的效验之方,经其弟子罗天益录辑而成.对于李东垣先生用药组方,后人评价说:"用药不拘于方者也.凡求治者,以脉证别之,以语言审之,以<内经>断之,其应如响,间有不合者,略增损辄效(<东垣试效方*序>,下同)."说明李东垣先生处方行为是从望闻问切出发,同时要以<内经>理论为指导,在用药过程中,还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随证加减,决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即所谓:"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兵有法,良将不拘于法;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综观全书,其方剂配伍理论宗以<内经>,并承前贤,多有概括提高,其主要贡献有以下诸方面.

  • "组分中药学"假说的构想

    作者:付建华;付宇;刘建勋

    近年来,从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于中药领域的情况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仍集中在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验证其生物活性方面[1].但纵观有关中药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这是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因为如果不将目前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那么所有研究终是一盘散沙.而且要想使中药为西方社会所广泛接受,就必须创新中药理论,在新的现代中药理论指导下研发中药.

  • 2型糖尿病的组方配伍理论探讨

    作者:于顺新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病程缠绵,历代医家用方颇多.笔者收集了古今与本病相关的方剂并进行筛选与分析,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组方、配伍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冀对临床治疗及糖尿病的方药研究有所裨益.现介绍如下.1方剂来源

  •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

    作者:商洪才;张伯礼;高秀梅

    1 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从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早期方书,不难发现当时的医生已能很好地组织方剂.如<五十二病方>记载治疗疽病的两张处方,一方由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酒等8味药物组成;另一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甘草而成,可见其处方基本固定,反映出较高的组方配伍水平.

  • 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内经》方剂配伍理论浅析

    作者:高思华;赵宜军;王永炎

    1《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说理工具.要探讨《内经》方剂配伍理论,首先必须阐明《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 中药药性组合的配伍理论模型初探

    作者:孙婧;张燕玲;顾浩;王耘

    药性是中药的特定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原则,该文以性味归经共同组成的药性组合表征中药药性,多个药性组合再构成药性组合模式,把中药及药性组合模式按功效划分,将各功效作为概念进行归纳逻辑编程,得出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性组合配伍规律,通过实体语法系统构建药性组合配伍理论模型,实现由药性组合配伍向功效的自动推理过程,并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及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作者:于友华;王永炎;赵宜军;程昭寰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4个重要环节之一。方剂又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抓住中医方剂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呢?1 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研究配伍目的是揭示方剂配伍的规律 首先我们认为,方剂不完全等同于复方。方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前提下,针对病机的关键环节,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君臣佐使”配伍,从而使群药形成“有制之师”的治疗系统,它针对患者或证或病或症,达到整体综合调节的作用。从字面上看,方之与剂有两层含义。《说文》:“方,并船也。”段玉裁注曰:“并船者,并两船为一。”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方之引申为凡相并之称。”剂:《说文》:“剂,齐也”。段玉裁注曰:“按周礼或言质剂,或言约剂。……是剂所以齐物也……今人药剂字乃周礼之齐字也。”《汉书》:“调百药齐和之所宜。”《默觚上》:“非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调其过不及。”所以,方剂的两重意思:一是“相并群药(方)”,二是“调百药齐和之所宜”,形成君臣佐使有制之师。群药简单相并只是形成了方或复方,按照一定规则将诸药组合才形成了方剂。将诸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合,达到“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并“调其过不及”,使方剂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调节治疗系统的方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配伍”。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说:“方之即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即指此言。因此,配伍是方剂的核心,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

  • 论中药七情的英文翻译

    作者:许凌之;施蕴中

    中药配伍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形式,它是中药向方剂过渡的一个桥梁,中药配伍之后,再确定恰当的剂量和剂型,即成为方剂.中药配伍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七情"作为传统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介绍传统中药配伍理论时必然要提及.现行<中药学>教材也仍将<神农本草经>的药物"七情"作为中药配伍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来学习掌握.鉴于"七情"的重要性,本文拟讨论"七情"英文翻译现状、存在问题,并就如何翻译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 辛味药配伍举隅

    作者:刘明;张亮

    性味配伍理论肇始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发挥,成为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味药属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迭经配伍,其效各异.本文试以辛味药为例,浅谈性味配伍理论指导组方之法.

  • 方剂史上的三种组方模式探讨

    作者:李崇超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方剂有不同的组方模式.通过对中医学历史脉络的考察可知,方剂组方模式经历过法术思维模式、数术思维模式和药物功效模式三个不同的阶段.经方与时方存在着组方模式的不同,君、臣、佐、使理论产生于数术思维模式之下,三种组方模式对方剂学的发展都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 方剂配伍中的"耦合"效应

    作者:徐培平;符林春;张奉学;胡英杰

    针对方剂配伍中药物的相互作用现象,提出了方剂的"耦合"效应概念.药物配伍对方剂的耦合效应可产生3种不同的结果 或现象,即协同效应、叠加效应和拮抗效应.并具体分析了方剂配伍理论"君臣佐使"和"七情和合"理论中的耦合效应类型,对方剂配伍作用进行数学上的阐释.方药之间的配伍所产生的"耦合"效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剂量、所治病证、剂量配比的变化而变化.

  • 浅析中药气味理论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作者:齐放;徐大鹏;李明

    四气五味理论是历代中医对中药基本性能认识的结晶,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可以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气味理论为认识中药、研究方剂配伍和临证组方提供帮助.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