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卫生宝鉴》论灸法

    作者:张国山;刘密;章海凤;雷毅军;李铁浪;常小荣

    《卫生宝鉴》是元代医家罗天益的代表作,是罗天益在总结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而成.此书虽非针灸学专著,但亦对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书中有关灸法的记载,集中反映了罗氏的灸法学术思想.文章主要通过对《卫生宝鉴》一书中灸法特点的分析,浅析该书的灸法学术思想:如灸补脾胃,调和阴阳;防治中风,辨证施灸;临证灸法,案例宏富;熨灸敷灸,独具匠心等.书中的灸法思想在当今针灸临床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 试论《卫生宝鉴》的针灸学术特点

    作者:严善馀

    元代医学家罗天益承袭其师李东垣医学思想,遵循<内经><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良方,编次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氏针灸学术特点.首先罗氏承袭东垣医学理论,发扬遗蕴,重视脾胃内伤病,认为内伤脾胃既耗气,而又伤阴,对脾胃病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次罗氏善用灸法补中益气,补东垣针法之不足.对于阳热病,罗氏常在红肿热痛处用燔针、三棱针、砭刺等,在其处进行针刺以放血排脓,开泄邪气.倡导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病偏枯.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求速效.

  • 罗天益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杨景锋;任艳芸;文颖娟

    罗天益作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医家,强调临床要遵《内经》之旨,效仲景之法,极力革除当时社会胡乱服药习俗以及医家滥用汗下误人之流弊,创三焦辨证,发展李果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罗天益治疗中风思想研究

    作者:任艳芸;杨景锋;文颖娟

    罗天益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秉承李东垣之学,博采众方,其在中风论治时首倡中脏腑与中经络之不同,将脏腑病机与六经辨证相结合,突出调和气血的地位,同时对中风进行了分期辨证,针灸药物相辅相成,配合功能锻炼,疗效颇佳.

  • 《东垣试效方》方剂配伍理论初探

    作者:于友华

    <东垣试效方>全书九卷,为李东垣先生应用的效验之方,经其弟子罗天益录辑而成.对于李东垣先生用药组方,后人评价说:"用药不拘于方者也.凡求治者,以脉证别之,以语言审之,以<内经>断之,其应如响,间有不合者,略增损辄效(<东垣试效方*序>,下同)."说明李东垣先生处方行为是从望闻问切出发,同时要以<内经>理论为指导,在用药过程中,还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随证加减,决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即所谓:"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兵有法,良将不拘于法;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综观全书,其方剂配伍理论宗以<内经>,并承前贤,多有概括提高,其主要贡献有以下诸方面.

  • 元·罗天益运用泻白散医案2则

    作者:邱晗;马鸿祥;李媛媛

    通过探讨<卫生宝鉴>中两则加减泻白散的应用,说明罗天益在对古方的化裁应用方面的独到之处,其辨证精当,加减适宜.不愧为东垣老人之高足.

  • 李东垣法时用药经验浅探

    作者:李志更;金香兰

    经考证确为李东垣亲自完成或由其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著作大体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东垣试效方>、<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和<脉诀指掌>7部,本文参考这些著作,探寻补土派代表人物的法时用药经验.

  • 议罗天益论治脾胃之特点

    作者:李文华;江涛;刘桂荣

    罗天益,元代医家,对脾胃内伤之论治在继承其师李杲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而自成特色.他论治脾胃重在甘辛温补,健脾消滞兼施,慎用苦寒,反对滥用下法,并且非常重视其他脏腑对脾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脾胃观,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

  • 《卫生宝鉴》成书及初刊年代辨析

    作者:温雯婷;虞舜

    罗天益所撰《卫生宝鉴》应成书于1283年春。成书于1281年之说,是据《砚坚序》的错误推理;成书于1343年之说,是对《王恽序》“至元癸未”的误解。《卫生宝鉴》初刊于《汤液本草》之前或1294年之说,均不足为据。此书成书当年可能即刊刻行世;即便成书当年没有刊刻,初刊年也不晚于1307年。

  • 轩岐精言(19)

    作者:吴沫

    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
      中风之证,多由肌体积损正衰,脏腑失调,阴阳偏盛,气血逆乱所致。而中风在发病前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征兆,如气血运行不畅,手指麻木、眩晕、头昏等。元代名医罗天益在其《卫生宝鉴》中记载道:“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而清代王清任也在他的《医林改错》中记录了三十四种中风前期症状,其中就包括眩晕、手指麻木、耳中无故有风响,睡觉流涎等多种症状。当然,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手指麻木也不一定就会发生中风,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注意,如果出现以上的征兆,应及时加强预防措施。如饮食不宜过量,少吃油腻荤腥;经常保持乐观情绪,恬淡无妄,清静内守;及时服用药物预防治疗等,这样就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

  • 罗天益防治中风的学术思想渊源与探讨

    作者:郭晋斌;杨路庭;王怀昌;司二琴;焦谨

    罗天益是金末元初活跃在北方的易水学派重要医家.通过对其著作《卫生宝鉴》和临证医案的分析,探讨其防治中风的学术思想渊源与经验.认为罗天益防治中风的学术思想源于《内经》,又旁纳了元初之前多位医家的认识;在临证中,强调区别中脉中脏中腑,结合四时变化因时制宜,分经论治,且注重针灸方法的应用,内外兼施;在预防方面,认识到中风的先兆表现而能够采取预防措施.

  • 《卫生宝鉴》的针灸学术特色博录

    作者:严善馀

    元代医学家罗天益承袭其师李东垣医学思想,遵循<内经>、<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良方,编次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反映罗氏针灸学术特点.首先罗氏承袭东垣医学理论,发扬遗蕴,重视脾胃内伤病.认为内伤脾胃既耗气,而又伤阴,对脾胃病有了更加全面认识.其次罗氏善用灸法补中益气,补东垣针法之不足.对于阳热病,罗氏常在红肿热痛处用燔针、三棱针、砭刺等,在其处进行针刺以放血排脓,开泄邪气.倡导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病偏枯.重视对疾病的综合治疗,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求速效.

  • 罗天益随军行医考

    作者:王妮

    李东垣逝后,其晚年亲炙弟子罗天益服务乡梓,声名远播,1252年受到蒙元政权征召,于1253年春赴六盘山.自1256年至1260年蒙元政权多次发动对南宋的军事攻势,罗天益应召也多次随军南征,在蒙元军队中救死扶伤.蒙元军队的疾病多发于春秋季.军官及其家属以胃肠病多见,传染病次之;普通军士更易患传染病;驻地官员则多见内科杂症.罗天益在军中治病以效验成方制成的丸散膏丹为主,鲜有汤剂,辅以各种针灸疗法,以方便部队战前医疗物资的预备,适应军队流动作战、野外生存的客观情况.罗天益随军的医疗活动,是中国古代军事医学难得的研究案例.

  • 《罗谦甫治验案》内容研究

    作者:王妮

    对《罗谦甫治验案》的整理研究发现:裘庆元辑编的《罗谦甫治验案》有部分内容不见于今之《卫生宝鉴》《名医类案》,或《罗谦甫治验案》正确而《卫生宝鉴》《名医类案》讹误;《罗谦甫治验案》征引他医验案、验方,目的是论述罗天益自己的学术思想;《罗谦甫治验案》或缺录《卫生宝鉴》的医案,或将某几个医案混录作一个医案等.

  • 《罗谦甫治验案》版本研究

    作者:王妮

    对《罗谦甫治验案》版本的考据研究发现,裘庆元辑编《罗谦甫治验案》所据的《卫生宝鉴》家藏抄本,与现在流行《卫生宝鉴》版本,不是同一系统的版本;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罗谦甫治验案》长春抄本,实为巢念修辑编《卫生宝鉴》的另一部书,书名为《罗谦甫医案》,非《罗谦甫治验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罗谦甫治验案》绍兴医药学报社刻本和《医药丛书十一种》实为同一版本、同一印次书,属同书异名.

  • 罗天益生军考

    作者:王妮;李颖峰;宋珍民

    罗天益是金元时期重要医家,其生年的下限不能晚于1219年,约在1214年秋至1219年之间,卒年的上限不能早于1288年9月,享年至少应在69岁以上.罗天益约在1238年至1244年之间拜东垣为师,苦学多年,尽得东垣之术,学习期间师徒合著《内经类编》.

  • 《卫生宝鉴》特点与中医传承价值

    作者:温雯婷;虞舜

    《卫生宝鉴》为元代罗天益(约1220-1290年)所撰,内容包括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四个部分,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是易水学派的重要著作.《卫生宝鉴》具有以经典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据,以经典引导临床,以实践阐述经典的特点,尤其是其对医案和临床的重视,为中医学的传承方式提供了范例.

  • 罗天益著作考

    作者:李颖峰;王妮

    罗天益为金元时期的重要医家,著述颇多.早年与李东垣师徒合著《内经类编试效方》;东垣去世后,罗天益先后整理刊行了东垣遗著《兰室秘藏》、《脾胃论》、《医学发明》等,使东垣之学得以传布天下;其后又编著了自己的医学经验集《卫生宝鉴》、《医经辨惑》、《药象图》、《经验方》等.经考证,《东垣试效方》一书与《内经类编试效方》并非同书异名,也非罗天益、李东垣著作,为后人抄袭伪造之作.

  • 论罗天益脾胃病辨治特点

    作者:程志文

    罗天益(约公元1220-1290年),字谦甫,号容斋,易水学派骨干,东垣李明之的入室弟子,元代真定藁城(今河北藁城县)人.罗天益对《内经》有深入的研究,对东垣学术思想有深透的理解,因此,他的脾胃理论,不仅系统地继承东垣学说,如脾胃内伤病证的益气升阳用药法度等,而且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又有所发挥,如在其师的益气升阳诸方基础上,精选历代名方,精心化裁创制新方等,在其传世唯一著作《卫生宝鉴》中能得以反映.他重视饮食在发病、预防、养生中的重大意义.现将其脾胃学说及其辨治之特点略探一二.

  • 李东垣饮食损伤分治研究

    作者:王东坡;张惠敏;林燕;李卫红;李兴广

    中医饮食损伤分治理论,始于<内经>.金元医家李东垣在此基础上,总结前人及自己临证经验,明确提出饮食损伤当分而治之,即分为饮伤、食伤两类病证,认为治饮伤当以发汗、利小便为主,上下分消其湿,创葛花解酲汤、除湿散等;治食伤当以消积导滞、泻下通腑为主,创制枳术丸类方药.其弟子罗天益提出食伤脾胃论、饮伤脾胃论、饮伤脾胃方,进一步发展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