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IV与趋化受体

    作者:马丽英;邵一鸣

    趋化受体是HIV进入靶细胞所需的辅助受体.本文主要综述了趋化受体与HIV的细胞嗜性和HIV与辅助受体结构功能的关系以及该受体在HIV领域中的研究.描述了趋化受体的配体(趋化因子)、趋化受体的定义、种类、结构,并重点讨论了某些辅助受体基因多态性对HIV感染和AIDS病程进展的影响.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作者:祁小乐;王永强;高立;高宏雷;高玉龙;王笑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双股双节段RNA病毒科的主要代表,其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引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免疫抑制病.IBDV反向遗传技术诞生的近20年来,病毒拯救技术不断完善,病毒基因功能研究更为深入,而且基于此的新型疫苗的研究也有较大进展.本实验室在该领域也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工作.本综述对IBDV致病机制和防控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表达不同致病型S基因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细胞嗜性研究

    作者:姜逸;周生;俞燕;唐梦君;程旭;赵秀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体外进行细胞培养比较困难,并且不同来源毒株在易感性上也存在差异.为揭示IBV适应CK细胞培养的分子基础,优化其细胞培养技术,本研究首先对H120疫苗株和IBYZ分离株的分子克隆株rH120和rIBYZ,在鸡胚、鸡气管环以及原代鸡肾细胞(CK)上培养时组织细胞的嗜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IBYZ与rH120在CK上的亲嗜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借助前期建立的IB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H120疫苗株和IBYZ株的S基因进行交叉替换,成功拯救获得2株重组病毒rH120-S/YZ和rIBYZ-S/H120.通过比较不同毒株感染CK细胞后的病变、特异性免疫荧光的强度以及病毒的增殖曲线,表明刺突蛋白(S)在IBV适应CK细胞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本文揭示了S蛋白对细胞嗜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IBV适应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5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

    作者:卢颖;阮强;何蓉;齐莹;吉耀华;刘庆;陈淑荣;刘兰青

    有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体内存在不同的细胞嗜性,提示来自于不同临床症状患儿的HCMV分离株的基因结构可能存在差异.我们曾报道过HCMV UL144基因多态性[1].本文着重研究了HCMV UL145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

  • EB病毒和HHV 6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慧;于维林;罗兵;张炜;王海滨

    近年SLE的病毒病因学受到高度重视,病毒感染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已成为SLE研究的热点,具有B淋巴细胞嗜性的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 6)同属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后均可以潜伏感染状态长期存在于体内,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潜伏病毒可再激活,近人们注意到病毒间相互作用是潜伏病毒激活的机理之一.

  • 中国HIV-1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峥嵘;尚红;刘静;张子宁;叶晓卉;周立平;王亚男;姜拥军

    目的从HIV/AIDS患者应用微量全血法分离中国HIV-1毒株,研究 HIV-1的生物学特性与HIV/AIDS疾病进展相关性. 方法建立微量全血法, 从HIV/AIDS全血标本中分离17株HIV-1病毒分离株;检测这17株病毒分离株嗜性和复制动力. 结果从26例HIV/AIDS病例中分离出HIV-1病毒,分离率为65.4%(17/26),其中17例HIV-1感染者的病毒分离率为52.9%(9/17),均为巨噬细胞嗜性(M嗜性, NSI);9例AIDS患者的HIV-1病毒分离率为88.9%(8/9),其中7株为T细胞嗜性(T嗜性, SI), 1株为巨噬细胞嗜性.通过检测P24抗原确定17株HIV-1病毒分离株的复制动力.在分离到的17株HIV-1中,SI型病毒分离株与AIDS组显著相关(P<0.05);AIDS期的病毒分离株的复制动力明显高于HIV感染期(P<0.05). 结论微量全血法可用于病毒分离.17株分离株的HIV-1复制动力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呈线性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 HAART治疗前后HIV-1细胞嗜性分析

    作者:马素珍;李韩平;鲍作义;李敬云;徐小元

    目的 分析7例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和治疗后,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细胞嗜性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通过绝对计数法测定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 T淋巴细胞计数,荧光标记物为BD TriTEST CD3FITC/CD4PE/CD45PerCP.采用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测定病毒载量(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仪器和试剂).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gp120V3环区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并确定HIV-1细胞嗜性. 结果 在7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细胞嗜性转换,2例是从R5到X4嗜性的转换,1例是X4到R5嗜性的转换.在7例患者中,病毒细胞嗜性转换与患者病毒载量、CD+4、CD+8 T淋巴细胞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HIV-1细胞嗜性的转换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不确定;HAART治疗对嗜性转换的作用还不明确.

  • 氟尿嘧啶体外抗艾滋病毒作用

    作者:钟文远;范春兰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在肿瘤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生中,RNA逆转录病毒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艾滋病毒HIV-1,HIV-2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HTLV-Ⅱ在病毒传播途径,T细胞嗜性,合胞体形成,依赖Mg2+的逆转录酶,P24核心蛋白质作用于转录或转录后的病毒编码蛋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处.所以,作用于肿瘤的有效药物,如作用机制属于上述的任一环节,则同样也能作用于艾滋病,且有效.笔者在进行一种配合物体外抗艾滋病毒研究中,发现氟尿嘧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艾滋病毒活性.

  • 猴/人嵌合免疫缺陷病毒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延民;李河民;王佑春

    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构建,并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疫苗的攻毒实验和抗HIV中和抗体的活性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SHIV构建涉及的HIV-1病毒亚型也越来越多,如HIV-1 B、HIV-1 C、HIV-1 E等;同时,对SHIV致病性、细胞嗜性和应用的研究也有长足的进步,促进了HIV疫苗研究,并为HIV致病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 人类疱疹病毒6A对神经细胞的嗜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郭丹丹;姚堃;周锋;李凌云;茌静;王芳;顾斌;张春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A对神经细胞嗜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HHV-6A GS株感染神经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PCR法鉴定神经细胞中HHV-6A U2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神经细胞中HHV-6A U22基因的相对含量.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细胞中HHV-6A糖蛋白gB的表达.神经细胞感染HHV-6A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HHV-6A GS株感染5天后,U373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SK-N-SH和SHG44细胞聚集,折光性降低,细胞发生明显病变.PCR法检测到U373、SK-N-SH和SHG44细胞中均含有HHV-6A U2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发现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HHV-6A DNA在细胞中含量逐渐降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毒糖蛋白gB在细胞中表达,其中在U373细胞和SHG44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SK-N-SH细胞.MTT法显示HHV-6A促进U373细胞和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U373和SHG44细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和G2期细胞百分数增多;SK-N-SH细胞G1期细胞百分数增多,而S和G2期细胞百分数减少.结论:HHV-6A感染神经细胞,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嗜性强于神经元细胞.HHV-6A通过改变神经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殖,而抑制神经元细胞增殖.

  • 巨细胞病毒嗜肝细胞性和肝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聂兴草;方峰;李红;董永绥;甄宏;李革

    目的 确定巨细胞病毒(CMV)体外能否直接攻击肝细胞,并建立肝细胞感染模型.方法 ①人肝细胞系感染:用人CMV(HCMV)AD169毒株感染正常人肝细胞系(L-02)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与L-02共培养细胞,HC-MV感染的HELF细胞为阳性对照;②原代鼠肝细胞(PML)感染:用重组鼠CMV(MCMV)感染PML细胞.光镜观察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病毒颗粒,间接免疫荧光(IFA)法检测HCMV抗原;原位杂交法检测MCMV IE基因.PML性质经观察其特征性超微结构和检测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予以鉴定.结果 在PML细胞纯度>95%(培养第8天)时感染病毒,3 d后>80%细胞出现典型CPE;电镜下胞核和胞质内见大量病毒颗粒;病毒IE基因检测呈阳性.HELF细胞可被HCMV感染;而L-02细胞无论是单独,还是与HELF共培养,其病毒标志物均呈阴性,细胞结构保持正常.结论 原代鼠肝细胞体外可受到MCMV直接感染,为CMV肝炎的体外研究提供成功的肝细胞感染模型;而正常人肝细胞系不能感染HCMV,推测其表面HCMV受体发生改变或丢失.

  • 广西HIV-1双阳家庭病毒基因亚型及细胞嗜性分析

    作者:邱福恒;熊润松;陈智平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HIV-1双阳家庭的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同时分析env基因V3环序列变异特征及其辅助受体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钦州市和贵港市共6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为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研究对象共来自95个双阳家庭.采用巢式PCR扩增HIV-1 env区基因,利用Sequencher、BioEdit、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分析166例HIV-1双阳家庭感染者env基因V3环序列,共发现6种亚型毒株,其中CRF01-AE为146例,构成比大(87.95%);发现2例非流行重组体(URF)0107亚型;对CRF01-AE、CRF07-BC和CRF08-BC三种亚型的基因距离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离散率相差不大.在HIV-1不同亚型毒株的四种gp120 V3环顶端四肽中,主要以GPGQ为主(85.54%);共有110(66.27%)条序列的毒株被预测为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56条(33.73%)被预测为使用CXCR4作为辅助受体,没有发现R5/X4双嗜性毒株.结论 在广西HIV-1双阳家庭中,流行毒株以CRF01-AE为主;毒株的gp120 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广西HIV-1双阳家庭病毒株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嗜性的非合胞体诱导型.

  • HIV-1中国流行株假病毒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孙伟;王蕊;史宣玲;傅阿丽;焦艳梅;吴昊

    目的 构建中国境内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B、B'C及AE亚型的HIV-1假病毒,研究该假病毒在检测病毒嗜性及中和抗体试验中的初步应用,为HIV-1的研究搭建一个方便、快捷且安全的平台.方法 通过RT-PCR将3种亚型膜蛋白全长扩增,转化到表达质粒,构建膜蛋白质粒,与HIV骨架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假病毒颗粒.假病毒感染GHOST细胞后,通过测定荧光值(RLU)来确定假病毒的感染效率、辅助受体使用情况及评价中和抗体作用.结果 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IV-1假病毒感染CD4+CCR5+CXCR4+GHOST细胞后,经检测被感染细胞的荧光值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证明假病毒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感染GHOST细胞;利用辅助受体抑制剂方法确定了假病毒毒株的嗜性;假病毒感染GHOST细胞可被同亚型血清中和作用所抑制,抑制率随血清稀释度增加而减小.结论 获得了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IV-1假病毒,并初步证实了该假病毒可应用于病毒嗜性及中和抗体试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