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肠内营养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比较

    作者:宿英英;曾小雁;姜梦迪;刘刚;高岱佺

    目的:比较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肠内营养(EN)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以指导EN不足肠外营养(PN)补充的策略. 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顺序收入神经内科ICU(NCU)的急性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全部病人首选EN.人院时,按经验估算法[104.6 kJ(25 kcal)/(kg·d)]计算能量预测目标值,按EN3 d后平均每天实际能量供给值是否达到预测目标值,分为能量达标组和能量未达标组.观察病人基线特征、能量供给、胃肠功能状态和营养状态. 结果:入组病人100例,EN3 d后平均每天能量达标组76例,未达标组24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性别是能量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能量达标组与能量未达标组比较,病后3个月病死率、预后不良率(mRS >4分)、NCU内新发肺炎、N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NCU时营养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NCU大多数病人实际肠内喂养值接近预测值,经TEN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少数病人实际肠内喂养值低于预测值,性别是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

  •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神经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许可;张扬;陈国芳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对神经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9例神经重症患者均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EN)支持,其中43例(EIN组)加用L-谷氨酰胺0.4g· kg-1·d-1、L-精氨酸0.25g·kg-1 ·d-1、三联活菌制剂6 g/d,每天3次.检测两组治疗7、14 d血清炎症指标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入院后第7、14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入院后第7、14天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下降(P<0.05),且EIN组下降更明显(P<0.05).EIN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机使用天数、28 d病死率均低于46例仅EN治疗组(P<0.05).结论 EIN可减少神经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 持续雾化吸入在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陶云娜;徐小梅;沈朦;韩倩;薛珊;许丹;疏龙飞

    目的 观察持续雾化吸入在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NICU收治的56例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其中持续雾化吸入(观察组)27例,传统雾化吸入(4次/d,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雾化1、2、4周的痰液黏稠度、肺部炎症及肺不张体积、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雾化1、2、4周的痰液黏稠度均明显改善,肺部炎症及肺不张体积百分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持续雾化吸入用于神经创伤重症气管切开患者,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加快肺部痰液的排出,减轻肺部炎症及肺不张,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郑绍鹏;张牧城;徐芳媛;汪正光;方向群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 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琳本;李连弟

    神经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多处于昏迷状态,机体由于应激处于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多为负氮平衡,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全身感染等疾病[1].正常人体的胃肠道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以细菌为主,包括生理性细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按对氧的需求也可分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2].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参与人体消化系统能量的吸收、物质代谢等生理性过程,它们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3].

  • 中文版约翰霍普金斯改编认知检查量表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一;姚秋近;张瑜;王卉;严程;吴野环;王涯;杨伊林

    目的:初步探讨中文版约翰霍普金斯改编认知检查量表( John-Hopkins adapted cogni?tive exam,ACE)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为其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英文版ACE量表进行翻译汉化为中文版本,选择40例神经外科NICU患者分别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ACE评定其认知功能,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同时效度、内部一致性、评估者间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中文版ACE量表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17~0.938之间(均P<0.05),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ACE总分与MMSE总分呈显著相关( r=0.822, P<0.05),效标效度良好;采用正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5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0%,各条目在相应因子的因子载荷均>0.50,结构效度良好;中文版ACE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56,内部一致性良好;评估者间一致性及重测信度良好(评估者间一致性ICC系数>0.95,重测ICC系数0.652~0.979)。结论中文版ACE量表是一份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测评工具,可作为我国NICU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测定筛查工具。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癫痫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华;沈金梅;姚佩丽;周渊峰;高萱;马健;陆国平;周水珍;王艺

    目的 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诊断神经重症患儿癫痫发作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床旁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4 h,以同步VEEG监测为标准,VEEG信号通过脑电图自带软件(Galileo NT PMS)转化成单通道(C3-C4)aEEG及多通道(F3-F4;C3-C4;P3-P4;T3-T4)aEEG,aEEG和VEEG分开判断,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单通道及多通道aEEG结合原始单通道或多通道EEG与VEEG识别癫痫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SE)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儿共61例次VEEG监测纳入分析.1.性别分布:男24例,女11例;年龄分布:2个月~1岁12例,>1 ~6岁13例,>6 ~12岁10例;病因分布:重症病毒性脑炎15例,原发性癫痫、颅内出血各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其他3例.2.癫痫发作VEEG监测结果分成2组:SE组37例次,其中惊厥性SE19例次,病因以重症病毒性脑炎和癫痫为常见;非惊厥性SE 18例次,病因以重症病毒性脑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为常见.非SE组24例次,共监测到118次癫痫发作.3.aEEG对癫痫发作及SE识别的相关性:SE组aEEG与VEEG结果完全一致;非SE组单通道和多通道aEEG识别癫痫发作的敏感性分别为79.66%(94/118例次)和91.53%(108/118例次),2组识别癫痫发作次数与VEEG记录的癫痫发作次数均呈正相关(ρ=0.837、0.901,P均<0.01).结论 对于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儿,aEEG可简单而有效地监测癫痫发作,单通道aEEG适合于SE的监测,增加aEEG导联数有助于提高对癫痫发作识别的敏感性.

  • 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孟学刚;地力木拉提;李江;李红燕

    目的 探讨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与同期病人进行对照,比较2组间的一般资料,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输液量、心衰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及抗生素暴露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通过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下调整补液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组发生心衰例数及肺部感染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入住监护室时间缩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可有效掌握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变化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 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监测治疗进展

    作者:任君;丁国林

    现如今,神经重症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越来越高,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颅内压增高、生化物质以及脑缺血在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地评估继发性脑损伤的程度,是准确诊断和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前提,更是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的重要依据.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功能监测以及生化指标两方面对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患者的监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

  • 血清胱抑素C预测神经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池锐彬;梁美华;罗醒政;刘力新;邓宇珺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C)预测神经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5-03-2015-12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10例神经重症患者.以KDIGO标准为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AKI组和AKI组,比较各组患者sCysC及血肌酐(sCr)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CysC对AKI的诊断和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10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5.5%.AKI组患者s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CysC预测AKI和重症AKI的AUC分别为0.946和0.936,预测肾脏替代治疗的AUC为0.952.本研究队列中,住院死亡率为12.7%,肾脏替代治疗率为4.5%,AKI组的住院死亡率及肾脏替代治疗率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结论:sCysC是预测神经重症患者发生AKI及预后的可靠指标,并且提供判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信息.

  • 连续脑电图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华俊;王越;孔朝红;刘丽萍;王群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话的总和[1].由于脑电图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随机信号,因此即使脑内持续存在器质性病变,脑电图的异常也会因为时间和患者所处的状态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改变.而应用连续脑电图监测(continous EEG monitoring,CEEG)可将连续记录时间增加至至少24 h,因此可以检测到常规脑电图较少能够捕捉到的阵发性异常[1].由于动态脑电图,尤其是在健侧包含了清醒期、各种活动状态下的脑波图形及睡眠脑电图形,以及干扰伪差等,因此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视频动态脑电图进行进一步的记录,以排除伪差等干扰因素.

  • 神经重症患者并发溶血性贫血的诊治体会

    作者:陈健;扬丽;王雄伟;汪雷;董元训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并发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2例神经重症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洗涤红细胞、激素及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42例患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明显升高.在给予洗涤红细胞、激素等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神经重症患者并发溶血性贫血是临床中少见的一种情况,应该早期给予洗涤红细胞、激素等治疗,以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 头颅移动CT在NICU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俊;马延斌;毛青;王杨;刘钰;马蓉

    目的 探讨头颅移动CT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收治入住NICU病人388例,其中颅脑损伤75例,脑肿瘤155例,脑血管病119例,其他39例;共完成1 000例次头颅移动CT扫描.结果 从患者离开床位接受CT扫描至回到原先床位并妥善连接监测和支持设备所需的时间为(8.0±2.5)min,实际CT扫描所需时间为(2.5±0.6)min.200例接受1次移动CT扫描,87例接受2次移动CT扫描,34例接受3次移动CT扫描,67例接受3次以上的移动CT扫描,12例超过10次以上的移动CT扫描.每例患者在NICU接受CT扫描检查平均2.57次.移动CT影像学发现:一般术后改变共420例次,颅内出血共170例次,脑梗死共98例次,脑积水共84例次,脑水肿共106例次,颅内占位共95例次,其他发现共27例次.473例次(47.3%)显示阳性影像学发现(指需要立即干预的颅内病变如肿瘤残余、术区出血、迟发血肿、急性脑积水和脑肿胀等).没有一个病人因移动CT图像质量问题而被重新送到放射科CT室行CT检查.结论 移动CT可为NICU患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为临床干预提供强有力依据,操作便捷,使用安全.

  • 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营养支持中的护理进展

    作者:骆丽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为全营养治疗的首选,不仅能维持胃肠道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可以保护肠道菌群和预防肠外营养相关的感染性和代谢疾病.2016版肠内营养指南提出: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在24~48 h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病人首选肠内营养.神经重症病人多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主动进食,机体丧失营养较多,常伴有脱水、高钠、血浆渗透压升高,继而引发神经细胞内营养缺失,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能量需求增加,蛋白质更新加快[1].近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与病人生存率、GCS评分改善及预后呈正相关[2].神经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足可使并发症增加,呼吸机撤机困难、病情恶化、ICU住院时间延长及病死率增加[3].因此肠内营养的管理在危重病人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肠内营养在神经危重症中管理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脑电图在神经重症病人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陈亦豪

    脑电图是评估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技术手段,因其可实现床旁操作、连续监测,并具有无创、价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此外,脑电图对脑组织代谢及血流高度敏感,对指导神经重症病人诊断和预后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脑电图在不同类型神经重症中的应用并结合相关脑电监测的新进展,总结脑电图对神经重症病人的应用价值及特点.

  • 促胃动力药在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陈维生;张一臣;胡北;孙诚;吕波;叶珩;解迪;陈纯波

    目的:探讨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我院ICU内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跟踪观察至置管后24 h.采用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按在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分为促胃动力药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结果:促胃动力药组的置管成功率为42.7%(47/110),对照组为29.7%(3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0.05),其中,使用甲氧氯普胺时置管成功率为51.0%(25/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0.012 5);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时置管成功率为36.1%(22/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4).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促胃动力药可以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但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对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性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

  • 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在神经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曹阳;刘丹;邓瑛瑛;王晓艳;夏纯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常规口腔护理、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处理,记录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P <0.05)、ICU住院时间(P =0.007)、早期口腔清洁评分(P =0.010)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口咽及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P =0.001、P =0.011)、培养一致率(P =0.04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NICU 患者口咽定植菌负荷量、维持定植菌低水平、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护理干预

    作者:闫朝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在监护室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治疗的80例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护理干预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0.0%;而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监护室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中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 重视神经重症患者颅内感染的防治

    作者:杨小锋;王浩

    颅内感染是神经重症患者较常见也较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颅内感染的治疗,抗生素选择仍然是重要的内容,包括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目标性抗生素治疗.除此之外,脑脊液引流、去除人工材料等外科手段也扮演重要角色.鉴于颅内感染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笔者对神经重症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进行系统总结,呼吁应采取有效手段积极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并在医疗区域内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神经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崔海青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神经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脑科中心收治的重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49%,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良好,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69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