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分析比较及鉴别诊断

    作者:谢永平

    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流动性增加、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及内镜等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结核病和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有增加趋势。但临床上,肠结核和CD在症状、体征、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较困难。现就肠结核和CD的临床特点及两者的鉴别诊断进行复习、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流行病学 WHO统计,2006年全世界共有20亿人感染结核病,170万患者死于结核病。欧洲统计分析发现,在40万结核病人中,肠结核占1%。CD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具有地区差异,亚太地区低于北美或欧洲。

  • 克罗恩病一例报告

    作者:杨丽颖

    患者,女,25岁,因“间断发热,腹泻,腹痛两年”入院.两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9度,时有腹痛,腹泻,呈糊状及稀水样便,每日2、3次或5、6次,无黏液脓血便,时有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曾与当地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量不详,治疗一周好转,停药.一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六天好转.此后,曾多次间断两周、三周出现上述症状,均经过抗生素治疗—青霉素,头孢2、3代等治疗,一周左右好转.曾多次与我院及上级医院诊治,多次查抗核抗体,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便常规、潜血,细菌培养,肝功,肾功能,结核菌素实验,甲状腺功能等,腹部核磁,均未明确诊断.

  •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的对比研究

    作者:石硕;于洪姗;齐琦

    目的:比较和研究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内镜 、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46例肠结核患者和克罗恩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肠结核的患者38例,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108例,将这两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克罗恩病组患者与肠结核组患者的一般症状为腹痛(75% 、86%)、腹泻(83% 、97%)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克罗恩病患者腹水更为常见(52.5% 、13.7%)(P<0.01),并且患者腹水主要为渗出液.发热现象也是克罗恩病的主要临床病理特征(63% 、9.3%)(P<0.01),发热通常以不规律低热与常见.克罗恩病患者进行B超检测或CT检测下检测出淋巴结肿大的比率35%,肠结核患者13.7%,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淋巴结呈肿大,肿大直径通常超过1.5;克罗恩病与肠结核患者在内镜检测下通常表现出溃疡不规则 、增生性变化,不管是病变的常见位置(是否关联到回肠末段,是否关联到回盲部)、节段性发生病变 、假息肉生长情况,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病理通常显示普通慢性炎症,肉芽肿发生率(34.25% 、26.28%)(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两种病通常存在误诊,临床诊断医师应当综合对比和研究两种病症的临床病征,充分运用临床 、内镜及病理等综合分析研究对其进行诊断鉴别,才能够减少诊断中存在的误差.

  • 个体化护理措施对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的护理分析

    作者:刘成;杨家乐

    目的:探讨针对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措施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56.52%),P<0.05.结论:应用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服务可显著提高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崔敏虎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作为众多肠道炎症性病变中为重要的两种肠道炎性疾病,根据近几年研究统计结果显示肠道结核病与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克罗恩病穿孔1例

    作者:许永飞;陈羽佳;刘恒昌;徐越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疾病,克罗恩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肠病,而两病同时存在并伴有急腹症的情况,国内未见报道.本病例将介绍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克罗恩病穿孔病例,希望能对临床诊疗工作有所帮助.

  • 缺血性结肠炎误诊为克罗恩病1例分析

    作者:徐卫华;徐桂涛;张慧

    缺血性结肠炎主要是因为非闭塞性或者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者静脉回流受到阻碍而使结肠出现缺血性损伤,缺血性结肠炎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下降、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累及肠壁或肠系膜血管、肠腔内压力增高、休克、血管痉挛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都是导致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原因.缺血性结肠炎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很大,由于该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缺血性结肠炎容易误诊的疾病有克罗恩病、细菌性痢疾、痔疮、大肠癌、急性肠胃炎.本研究主要针对性分析1例被误诊为克罗恩病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下文为研究结果介绍.

  • 中国克罗恩病病人多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陈军;李杨;顾国胜;王革非;范朝刚

    目的:基因遗传因素在决定克罗恩病的易感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基因位点突变在克罗恩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克罗恩病病人这些基因位点进行检测,拟发现其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规律。方法共入组100名克罗恩病病人和190名健康对照组,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对 NOD2中的 R702W、G908R、L1007finsC;热休克蛋白 HSP70-2;TLR4中的 D299G、T399I;TNFα-308、TNFα-238;TNF 受体位点 TNFRSF1A(A /G)、TNFRSF1A(G/T)、TNFRSF1B(T/G)、TNFRSF1B (A /G)等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HSP70-2出现突变,但其基因型在健康人群和 CD 病人中比率无明显差异。但 A 突变出现概率在 CD 病人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1%vs52%,P =0.047,OR =1.423,95%可信区间:1.004–2.015),而且在 CD 穿孔或手术病人中该突变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vs52%,P =0.049,OR =1.530,95%可信区间:1.001–2.337;),但在 CD 病人中,穿孔及手术病人与非手术病人相比无显著相关性(P =0.673,OR =0.883,95% CI:0.495–1.574)。多因素相关分析亦无显著相关性。其余基因无突变。结论中国人群中 HSP70-2位点的 A 型等位基因与 CD 病人相关,在穿孔或手术的 CD 病人中 A 型等位基因亦高于健康人群。

  • 肛周手术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序贯治疗成人克罗恩病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徐萍萍;邱云;崔秀秀;贾玉良;何池义;韩真

    目的 比较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肛周手术及肛周手术后抗TNF-α单克隆抗体序贯方式治疗成人克罗恩病(CD)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的临床研究(试验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研究的首要观察目标为肛瘘的应答率,次要观察目标为肛瘘复发率.结果 8个对照研究被纳入,包括3项前瞻性研究和5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序贯治疗组相比于单纯肛周手术组未显著提高肛瘘愈合率(78.5%比65.2%,OR=2.21,95% CI:0.83~5.90,P=0.11);分层分析发现两组在肛瘘完全愈合率及部分愈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序贯治疗组的肛瘘复发率较单纯肛周手术组低(20.8%比76.1%,OR=0.10,95% CI:0.03 ~ 0.37,P=0.0006).序贯治疗组与单纯抗TNF-α单克隆抗体组的肛瘘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预防瘘管复发的风险较低(30.0%比69.2%,OR=0.24,95% CI:0.06~0.93,P=0.04,n=57).序贯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疼、轻微胸痛、轻微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肌肉乏力、腹痛及败血症,主要为抗TNF-α单克隆抗体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肛周手术和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序贯治疗并未显著提高肛瘘愈合率,但相比于单一治疗方法可降低肛瘘复发率,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环节护理在克罗恩病消化道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亚男;李明哲;陈泓磊;傅丽萍;陈俊榕;李初俊

    目的 探讨环节护理在克罗恩病(CD)消化道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EB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8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确诊CD合并消化道狭窄行EBD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环节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EBD术中的情况.结果 36例CD患者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心率增快(11.1%比44.4%,P=0.025)、术中拔镜(5.6%比33.3%,P=0.035)、术中躁动(16.7%比50.0%,P=0.033)和术后渗血(22.2%比55.6%,P=0.040)等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环节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在EBD术中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

  • 克罗恩病上消化道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黎苗;高翔;赵俊章;杨庆帆;黄梓城;晁康;唐健;陈泓磊;范新娟;李初俊;黄艳;郅敏;胡品津

    目的 分析成人克罗恩病(CD)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上消化道症状的关系,以评估胃镜检查对CD诊断的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成年CD确诊患者.所有病例由指定的内镜专家和病理学家进行胃镜检查并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内镜检查时常规从患者上消化道的6个部位(食管、胃体、胃窦、胃角、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采集10块标本送检.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科.结果 纳入136例Hp阴性成年CD患者中,58例(42.6%)和83例(61.0%)分别检出可能与CD相关的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病变.病理组织学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7例(5.1%),局灶增强性胃炎14例(10.3%),局灶活动性炎31例(22.8%).根据内镜和组织学特征可确定CD病变26例(19.1%),其中无上消化道症状组和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分别为24例(24/111,21.6%)和2例(2/25,8.0%).结论 无论有或无上消化道症状的成人CD患者中,上消化道病变常见,可确定CD特异的上消化道病变也不少见,推荐对疑诊或确诊的CD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和活检.

  • 术前优化达标治疗对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手术的影响

    作者:郭振;冯登宇;朱维铭;龚剑峰;李毅;曹磊;黎介寿

    目的 探讨术前优化达标治疗对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手术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炎症性肠病中心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并完成术前优化的46例患者纳入术前优化治疗达标组(达标组),未接受或术前优化治疗失败的1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实验室检查结果、临时性造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临床复发和再手术率.结果 术前优化治疗达标率为92.0%.两组患者除在手术年龄[(35.7±9.9)岁比(42.7±15.6)岁,P=0.033]及疾病病程[(93.7±44.1)个月比(48.5±42.0)个月,P<0.001]不同外,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达标组术前1天血清白蛋白[(37.2±4.6) g/L比(31.0±7.6) g/L,P<0.001]和血红蛋白水平[(116.1±13.0) g/L比(98.6±22.3) g/L,P<0.001]明显升高,而白细胞计数[(5.3±2.8)× 109/L比(8.0±3.7)x 109/L,P=0.002]及C-反应蛋白水平[(6.4±12.4)比(50.8±47.3),P<0.001]显著降低,但两组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达标组较对照组患者临时性造口率(41.3%比73.7%,P=0.02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比52.6%,P=0.018)及再手术率(2.2%比26.3%,P=0.007)均明显降低.结论 术前优化达标治疗可降低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手术的临时性造口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

  • 单用硫唑嘌呤或联用硫唑嘌呤及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刘志鹏;胡慧琴;刘斯亮;赵易尔;王新颖

    目的 研究单用硫唑嘌呤(AZA)或联用硫唑嘌呤及英夫利西单抗(IFX)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肠切除术的99例克罗恩病患者,根据术后预防用药的情况分为AZA组(25例)、IFX+AZA组(18例)和未用药组(56例).比较不同用药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随访18.2(0.88~ 88.0)个月后,AZA组与IFX+AZA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2.0%和44.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未用药组的复发率为75.0%,均高于AZA组及IFX+AZ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22和P=0.049).结论 AZA组与IFX+AZA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二者均低于未用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我国克罗恩病相关互联网医学科普信息质量评估和可读性初析

    作者:柏小寅;张永伟;李骥;李玥;钱家鸣

    目的 对我国“克罗恩病”相关互联网医学科普信息质量进行评估,并初步分析其可读性.方法 使用我国常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检索并筛选克罗恩病相关中文医学科普信息.两位专科医师使用DISCERN体系对纳入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对两人各部分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利用已出版或正式发表的各阶段语文材料,通过建立中文可读性分级模型,分析纳入科普信息的可读性难易程度.结果 共有13个网页信息被纳入终研究,其均来自于商业性机构性网站,作者为公立医院医生的信息共7个(53.8%).两位专科医师使用DISCERN体系评估的第1部分、第2部分和所有评分的Spearman系数分别为0.685、0.556和0.607(P值均<0.001).大多数科普信息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源、依据和利益冲突等出版物常规的基本要素,相应DISCERN评分分别为1.8、1.7和1.3分.治疗信息评估方面,多数存在多方面的信息缺失和内容错误,所有相关7个要点均分均未超过2.0分.中文可读性分级方面,分级高于义务教育水平信息共计11个(84.6%),其中大专及以上水平信息共计9个(69.2%).结论 我国克罗恩病相关互联网医学优质科普信息数量少,同时可读性难度大,亟待引起学界重视和完善.

  •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及复发再手术的评估价值

    作者:姜梦洁;孙灿辉;毛仁;冯仕庭;李子平;李雪华

    目的 探讨术后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患者术后复发及复发再手术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治疗CD患者的术后CTE和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临床结局将其分为未复发组(6例)、复发未手术组(45例)和复发手术组(21例).采用CTE半定量评分系统(0~3分)评估疾病活动性,对比3组之间的CTE评分差异;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CTE评分患者术后累积再手术率的情况.结果 72例患者中,未复发组均未发现病变,CTE评分均为0分;复发未手术组CTE评分为3(0~3)分;复发手术组CTE评分为3(2~3)分.未复发组、复发未手术组及复发手术组3组的CT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E 3分的患者术后再手术的比例高于CTE 2分者(P< 0.001).结论 CTE可评估CD患者术后肠道复发的状况,为临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提供更多信息.

  • 腹腔内脂肪面积与克罗恩病 术后并发症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岩岩;刘刚;刘健;王梦頔;郑婷

    目的 研究克罗恩病患者腹腔内脂肪面积(IAF)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5月至2017年4月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50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资料,同时调阅患者CT图像,应用Image J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术前患者IAF.比较术后有和无并发症的两组(16例和3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50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0%(16/50).与无并发症组患者比较,有并发症组患者的病程更长[(6.9±5.0)年比(3.0±2.7)年,P = 0.008]、术前合并急性并发症者比例更高(81.3%比52.9%,P = 0.040)、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29.8±4.2) g/L比(34.2±6.5) g/L,P =0.007]、腹腔内脂面积更少(3044.6± 1125.4比4271.5± 1830.6,P = 0.006)、行肠管非侧侧吻合术者比例更高(56.2%比20.6%,P = 0.02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IAF小于3000(OR: 9.743,95% Cl: 1.508~ 62.943)、非侧侧吻合方式(OR:6.843,95% Cl:1.126 ~ 41.572)以及急诊手术(OR: 6.981,95% Cl:1.086 ~ 44.876)是克罗恩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F是克罗恩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AF可作为术后并发症的评估指标.

  • 人体成分分析对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作用

    作者:赵明利;甄莉;程侠;李雅男;孙凯;张剑明;薛琪

    目的 评价体质指数(BMI)、去脂体质指数和脂肪率对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克罗恩病,在我院普外科行肠切除术且在术前有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的109例患者资料.用二项回归分析评价低体质指数、低去脂体质指数、低脂肪率和其他因素对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作用.再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患者中,有23例(21.1%)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低去脂体质指数(OR = 5.33,95% Cl: 1.04~27.40,P=0.045)、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大于20 mg/d(OR = 4.89,95% Cl: 1.45~16.51,P=0.0ll)和克罗恩病活动期(OR = 4.44,95% Cl:1.18~16.70,P=0.027)是克罗恩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质指数(OR=1.50,95% Cl:0.56~4.01,P = 0.424)和低脂肪率(OR =1.42,95% Cl:0.54~3.69,P = 0.476)不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去脂体质指数是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人体成分分析对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术后出现发生并发症有预测作用.

  •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克罗恩病消化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陈俊榕;钟伟杰;刘亚男;孔宪和;李初俊

    目的 评价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治疗克罗恩病消化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术后消化道狭窄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及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确诊克罗恩病合并消化道狭窄行EBD治疗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22例患者中19例首次EBD治疗成功.首次治疗成功的患者中17例治疗后内镜可以通过原狭窄部位且梗阻症状缓解,2例仅梗阻症状缓解;3例首次治疗不成功的患者1例改行内镜下消化道狭窄切开术,2例改行外科肠切除手术.EBD治疗中和治疗后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的19例患者随访(1.19±1.11)年,其中7例因消化道狭窄复发再次行EBD治疗,复发时间为(0.12±0.07)年.研究显示,总病程<5年、上消化道狭窄、狭窄段长度<2.0 cm、扩张时使用球囊直径<1.6 cm的患者术后消化道狭窄更易复发(P<0.05).结论 EBD术治疗克罗恩病消化道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治疗后消化道狭窄的复发与总病程、狭窄部位、狭窄段长度以及扩张时所用球囊的直径大小有关.

  • 肠修补术在克罗恩病合并不同部位肠管间内瘘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郭振;蔡星辰;龚剑峰;李毅;曹磊;段明;朱维铭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不同部位肠管间内瘘手术中肠修补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6年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因克罗恩病合并肠管间内瘘行病变肠管切除及受累肠管修补术(受累肠管无明显克罗恩病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肠管修补部位将65例患者分为十二指肠组(25例),小肠组(19例)和乙状结肠组(21例).总结肠管间内瘘行肠修补术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纳入分析的65例患者中肠管间内瘘的术前确诊率为75.4%(49/65),术中意外发现率24.6%(16/65).65例患者术后出现19例/次手术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2例,修补处漏1例,吻合口漏1例,腹腔脓肿5例.随访(19.4±16.5)个月的周期内,内镜可探及肠修补处的62例患者均未出现肠修补处黏膜病变或狭窄.3组间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克罗恩病肠瘘修补术较少发生术后肠修补处漏,不易导致术后修补处黏膜病变及狭窄.不同肠修补部位不影响肠修补术效果.

  • 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杨黄欢;叶玲娜;曹倩

    目的 总结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硫唑嘌呤药物(AZA)产生不良反应的现状,处理措施及预后.方法 对1994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36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克罗恩病292例,溃疡性结肠炎72例.结果 36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147例(40.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178例次,包括骨髓毒性74例,肝功能异常31例,胃肠道反应18例,感染14例,关节痛11例,其他不良反应有胰腺炎、头晕头痛、皮疹、脱发、发热等共30例.其中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占42.1%(75/178).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患者占20.1%(73/364),停药患者中的52.1%(38/73)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或自行好转或相应处理后恢复,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率较高,且表现多样,以骨髓毒性及肝损害多见,需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用药早期.特殊感染、胰腺炎及粒细胞缺乏病例相对少见.硫唑嘌呤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相对安全.

2040 条记录 101/102 页 « 12...9495969798991001011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