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会阴侧切缝合术后护理

    作者:林春华;黄贤好;杜爱民;关葵花

    目的 预防会阴侧切口术后的感染,降低感染率.方法 侧切口表面用消毒药,局部照射,口服抗生素.结果 感染率降低,感少产妇的痛苦.结论 会阴侧切口术后预防性用抗生素,能更好预防切口的感染或愈合不好.

  • 论毫米波局部照射的远位效应

    作者:郭鹞

    目的:为了证实临床上毫米波在局部照射后可引起远位脏器或组织发生反应,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方法:动物皮肤局部照射(毫米波发射窗口距离皮肤8~10mm),之后取动物组织或脏器进行检测.毫米波功率、频率、照射次数、间隔时间各个实验有所不同.脏器、组织检测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确定的、公认的检测方法,如光镜,电镜,DNA定量分析,组化,免疫组化,高效液相(HPLC),TAS,RIA,RBA,畸形学分析,精神行为测试等.结果:证明毫米波局部照射确可引起远位脏器有所改变.当孕鼠(怀孕1~2天)进行照射后,发现卵胚表面有变化,有关着床酶的活性下降.孕鼠孕后6~15天进行照射者,其子代未发现畸形,但学习记忆能力有所下降.结论:肯定了毫米波照射有远位效应.此项结论为临床应用毫米波局部照射(可以影响远位脏器,组织,功能代谢)奠定了理论基础.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梅荣;周登峰;赵永余;任静霞;孔晓峥;刘娟;陈叶;徐慧岩;叶宇飞

    目的 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1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日起常规换药后创面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组加用光子治疗仪对术后创面进行局部照射,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7日基本无疼痛或轻度疼痛90例,创缘水肿完全消退8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可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减轻创缘水肿,明显促进创面愈合.

  • 两种波长激光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军辉;王利君;董秀丽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和He-Ne激光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局部照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和He-Ne激光组,每组患者48例.两组均扩束照射,能量密度均为2.4 J/cm2,每日1次.治愈患者随访1~3年,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溃疡面积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溃疡面积> 10 cm2者,半导体激光组疗效好于He-Ne激光组(P<0.05),<5 cm2和5~10 cm2者,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P >0.05);两组炎性反应消失及治愈天数比较,半导体激光组明显短于He-Ne激光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均P<0.05);两组溃疡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和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均有较好疗效.

  • 对比分析电针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后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军平

    目的:采用电针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后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电针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后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和烦躁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结论:康复训练是促进膝骨性关节炎恢复的物理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膝关节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氦氖激光治疗免缝胶带过敏的临床作用

    作者:范雅琳;李慧;王玲凤

    目的:探索运用氦氖激光治疗免缝胶带过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共40例使用免缝胶带过敏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创面干燥时间1~3d,对照组创面干燥时间3~7d,两组间平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使用免缝胶带过敏造成皮肤红、肿、丘疹、湿疹、水泡,可增强创面局部的组织修复能力,促进创面干燥,缩短治疗时间。

  • 低剂量预照射对荷瘤大鼠抗瘤效果的研究

    作者:封丽;王林超;侯殿俊;程玉峰;黄山英;邓大平

    目的 根据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兴奋效应,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及其局部照射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右腋前线皮下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模型.在种植肿瘤第4天时联合照射组给予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照后24 h给予10 Gy肿瘤局部照射,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直径,建立肿瘤生长曲线,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活性,用ELISA法检测了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同单纯局部照射组相比,联合照射组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直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均明显小于荷瘤对照组和单纯局部照射组;联合照射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细胞因子的含量较单纯局部照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预照射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抑瘤作用并减轻局部照射所致的不良反应.

  • 不纯泊松分布法在6 MV X射线局部照射剂量估算中的应用

    作者:李洪选;陈红红;程文英;邹美君;徐萍

    目的从离体和活体两方面探索不纯泊松分布法估算6 MV X射线局部受照射剂量和受照射份额的适用性.方法2、4Gy6 MV X射线离体照射健康人外周血,受照射份额为20%、50%和80%模拟局部照射;选择2、3Gy6 MV X射线局部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观察首次放射治疗前、后24h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采用不纯泊松分布法,估算受照射剂量和份额.结果2 Gy离体照射50%、80%份额和4 Gy照射20%、50%、80%份额的淋巴细胞双着丝粒+环(dic+r)畸变呈过分散分布,受照射剂量和份额估算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单次2Gy盆腔照射、受照射局部红骨髓比例大于20%或3 Gv全颅照射放射治疗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ic+r畸变呈过分散分布,估算的受照射份额与受照射局部红骨髓比例相接近,较大剂量3Gy放疗时估算的受照射剂量较为准确.患者局部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离体模拟的实验结果都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采用不纯泊松分布法可以比较准确的估算离体和活体局部受照射剂量和份额,适用于照射剂量较高和照射份额不是太小的低LET射线,受照射局部红骨髓占全身的比例可大致反映局部照射的份额.

  • 不同剂量软X射线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影响规律的研究

    作者:刘建忠;周元国;程天民;周萍;刘霞;李平

    目的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胶原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 0.50、1.01、1.96、3.26、4.00、5.21 Gy组照射侧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侧分别延长了1.6、4.2、5.4、6.6、8.2、9.4 d,7.0及10.0 Gy组则创面不愈(>40 d).各组的已愈创面百分率在3~9 d之间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变化的幅度亦减小,表明创面愈合速度减慢.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结论局部软X线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延迟,在0.50~5.21 Gy之间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 5.21Gy软X射线局部照射伤口后组织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建忠;周元国;程天民;周萍;刘霞;李平

    目的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组织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方法 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BrdU掺入后采用SABC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在伤后3~9 d,对照侧G0/G1期细胞逐渐减少,S期细胞增加,9 d时达到峰值;G2/M期细胞增加,15 d时达到峰值.照射侧G0/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在伤后12~22 d,照射侧S期细胞逐渐增加,22 d时达到峰值,大量的细胞停留在S期.在整个愈合过程中,G2/M期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侧.BrdU掺入SABC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结论 5.21 Gy软X射线局部照射后,细胞发生G1期阻滞和S期延长,G2/M转换障碍,细胞分裂增殖受抑,创伤愈合延迟与细胞周期的紊乱有关,G1期阻滞和S期延长越严重,愈合延长时间越长.

  • 氦氖激光治疗麦粒肿疗效观察

    作者:宋佩岩;赵同玲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麦粒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眼科门诊自2003年1月~10月,将120例麦粒肿患者分为2组进行治疗.第1组(对照组),局部外敷依比膏,眼内点四环素眼膏,包眼,全身使用抗生素.第2组(治疗组),除使用以上治疗方法外,另给予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15min.结果治疗组4天内痊愈为51例,占85%,对照组4天内痊愈为32例,占53.33%,治疗组6天左右痊愈为9例,占15%,对照组为28例,占46.66%%.结论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麦粒肿效果明显,为缩短疗程,早日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 两种激光局部照射对镇痛效果的对照观察

    作者:刘莉;王岩

    为了观察不同波长、不同输出方式、低能量激光局部照射对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研究对比观察了砷化镓激光和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的镇痛效果,从而得出结论:砷化镓激光和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病理性疼痛均有即时镇痛效果,镇痛强度砷化镓激光大于氦氖激光,为治疗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NB-UVB局部照射治疗仪支撑架的制作和使用

    作者:杨正华;高洁;姜英

    Un2368辐射治疗仪用于SUP方案的UVB光照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疾病,主要用于肢体及面部的局部治疗,如真菌病、神经性皮炎、银银屑病、白癜风等,治疗范围广,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因而,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仪器只能平放在台上使用,仰照部位只能局限在1~1.2 m,侧照部位在1~1.5 m,而俯照时必须由患者自己用手举着灯箱,并且照射部位和面积也因辐射仪的位置而受到了限制.

  • 核辐射损伤剂量的生物学计量检测

    作者:刘岩

    核能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核辐射的防护及专业军事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检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用生物学指标检测核辐射剂量,在近几年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接触核设施的特勤人员核辐射损伤的剂量检测,好的办法是联用多种分析方法,取各自之长.如:染色体分析具有高灵敏性,剂量可小至0.5 Gy;检测毛发直径判定身体局部照射的具体部位;辐射诱变分子化学技术检测的剂量宽度在0.5100 Gy之间.目前作为生物剂量检测的方法有:细胞检测技术,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辐射诱变分子检测技术[1].

  • 手外伤术后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120例护理观察

    作者:宋婷

    手外伤多为综合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常同时伴有神经、血管、骨、关节、肌腱和皮肤损伤.据统计,手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的20%,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1].患者术后刀口经常会出现红肿,疼痛,渗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症状.手部功能精细复杂,肌肉组织少,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伤口延迟愈合,影响功能恢复,并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导致手部功能障碍或缺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

  • 周林频谱仪局部照射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何剑平;肖艳

    目的:观察周林频谱仪局部照射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周林频谱仪对肛肠病术后创面进行局部照射,对照组仅在术后行局部清洁换药处理.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水肿、愈合的差异.结果:周林频谱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疼痛减轻,水肿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周林频谱仪局部照射,可以促进肛肠病术后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CO2激光联合应用He-Ne激光治疗慢性咽炎

    作者:魏献华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病,自觉咽喉肿痛,有异物感,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以往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复发率高.我科应用He-Ne激光局部照射联合CO2激光烧灼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氦氖激光疗法对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美仪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氦氖激光疗法对Ⅱ期压疮的疗效.[方法]将38例Ⅱ期压疮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和换药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和换药处理后,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可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加速了创面的愈合.

  • 会阴侧切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侯春芳

    产妇分娩时,为了使胎儿顺利产出,防止产妇阴道末端因分娩而撕裂损伤,通常选择会阴侧切术.由于会阴侧切部位在解剖上的特殊性,切口容易被大小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特别是有阴道炎的产妇,更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给其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影响其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做好会阴切口的术后护理很重要,现总结如下.

  • 穴位透刺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面瘫25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洲红;周志华;王永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门诊,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以穴位透刺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DP局部照射为观察组(25例),以常规针刺、TDP局部照射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0~75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4~80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神经病学》中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