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FI 和 TCD 联合应用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改变的综合评价(附53例报告)

    作者:卢理英;吴卫

    目的: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CDFI )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流改变的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DSA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的CDFI和TCD联合检测结果。结果(1)CDFI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段以及其近段、远段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异常,部分患者对侧颈内动脉、同侧颈外动脉以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2)TCD显示:患侧与对侧的SPVMCA值分别为(55.42±28.06) cm/s和(99.35±38.25)cm/s ,PI值分别为0.62±0.17和0.96±0.21,患侧与对侧的SPVMCA值和PI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前交通动脉(ACoA )开放占50.94%(27/53),后交通动脉(PCoA )开放占41.51%(22/53),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占37.74%(20/53)。结论联合应用CDFI与TCD可以全面地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整个颈动脉系统和后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颈内动脉闭塞后脑血管代偿机制及低灌注状态

    作者:徐来长;吉训明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后脑血管的代偿机制及灌注状态.方法通过对代表性实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包括CA(颈动脉超声)、TCD(经颅多普勒)、CT、MRI、MRA(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进行分析.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后常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由同侧颈外动脉、对侧前循环、同侧后循环等实施代偿.结论代偿后的患侧半球仍处于低灌注状态,临床宜采用"三高一低"的治疗措施.

  •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Willis环3D-TOF MRA检出的评价

    作者:逄利博;杨本强;段阳

    目的 通过对3D-TOF MRA显示willis环的类型分析,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病例中willis环侧枝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 头部3D-TOF MRA检查的1439例患者,并同时行MR平扫及弥散成像检查,男性845例,女性594例,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7.1±9.5)岁.对3D-TOF MRA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结果 Willis环Ⅰ型47.46%(683例),Ⅱ型38.71%(557例),Ⅲ型6.25%(90例),Ⅳ型7.57%(109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60例,willis环Ⅰ型30例,Ⅱ型21例,Ⅲ型3例,Ⅳ型6例,急性期梗塞53例,其中大面积梗塞16例、分水岭梗塞22例、小灶梗塞15例,非急性期梗塞病灶7例,软脑膜动脉吻合2例;大面积梗塞病例中willis环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0例,Ⅳ型5例.结论 3D-TOF MRA为临床评价willis环的分型及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脑梗塞程度与willis环侧枝循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 TCD对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意义

    作者:刘芳;赵兴军;孟颖;刘志辉;刘君玲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对单侧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情况的评估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重度狭窄组22例,闭塞组18例.用德力凯EMS-9PB型TCD检测其颅内脑血流情况,分析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侧支循环开放率.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的血管条数将患者分为3组,无侧支循环组(A组)、1条或2条侧支循环组(B组)、3条侧支循环均开放组(C组),并在初次入院时和2周后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6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ICA闭塞组侧支循环开放率为88.89%,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59.09%(P=0.036).入院时A组、B组、C组患者之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2周后3组间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2),6个月后3组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3).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其侧支循环建立越好.侧支循环形成的数目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侧支循环建立越完善者,其临床预后越良好.

  • 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脑动脉血流分流观察

    作者:张萍淑;吴小英;孔祥慧;元小冬;邓红亮;张健

    目的 观察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后,其远端的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向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方法 选择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的单侧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9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5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49例),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ACA、PCA、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据此判断是否有ACA、P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及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94例患者中,患侧PCA向同侧MCA形成脑血流分流者47例、未形成脑血流分流者47例,患侧ACA向同侧MCA均未形成脑血流分流.依据脑血流分流的形成情况,判断患侧PCA与同侧MCA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者47例,没有患侧ACA与同侧MCA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者.结论 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患侧P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的特征,没有明显的患侧A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现象.

  •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作者:刘建峰;高金玲;李辉;张峰;吴国彪;井山泉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内接受了取栓治疗,利用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再通、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为6(4)分,较术前 NIHSS 评分(中位数)19(4.5)分明显下降(P <0.01)。10例闭塞血管再通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mRS 评分0~2分)、4例残疾(mRS 评分≥3分)、1例死于原发性肾病、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患者中,1例术后第90天随访 mRS 评分4分,2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3例患者中,8例术后24 h 颅脑 CT 扫描示脑梗死灶内出血。结果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临床效果较好。

  •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表现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洪坤;姜振泼;宋玉强;张拥波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临床表现和侧支循环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ICAO患者63例,按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组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例和脑梗死组45例;按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代偿良好组(侧支循环开放数目≥2)42例和代偿不良组(侧支循环开放数目<2)21例;按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5例和无脑梗死组(无症状和TIA)18例.用CT血管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其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①不同临床表现三组两两比较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代偿不良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代偿良好组(P<0.05).③脑梗死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但其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1).结论 ICAO患者临床表现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无关,高血脂和炎症影响ICAO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脑梗死形成.

  • 前循环缺血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价

    作者:郭洪伟;吕伟;张妍;曹秉振

    目的 研究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153例前循环缺血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评估,探讨临床类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 153例患者中脑梗死7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1例,无症状性前循环梗死48例.153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67例(43.8%),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55例,眼动脉(OA)开放9例,软膜动脉(LEP)开放33例.侧支开放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组:<50%、50% ~75%、75% ~ 99%及闭塞组,ACOA开放率各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OA在狭窄程度为75% ~99%时开放率高(P<0.05).LEP(LA)、LEP(RP)、LEP(LP)开放率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狭窄程度越高其开放率越高.血管狭窄部位显著影响侧支开放率,混合狭窄组ACOA开放率高(72%)(P<0.05).OA开放率与颅外段血管狭窄相关(P<0.01).LEP(RP)、LEP(LA)、LEP(LP)开放率与混合狭窄相关(P<0.05).PCOA开放率与狭窄部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循环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开放,以ACOA开放率高.侧支循环的开放率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提示对血管病变的慢性代偿.血管狭窄的部位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

    作者:郭洪伟;吕伟;曹秉振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与颅内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TIA)及无症状性梗塞3组,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3组患者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表现类型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血管闭塞25例,重度狭窄35例.Willis动脉环侧枝开放43例(71.6%),17例(28.4%)未开放,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lis动脉环开放的越充分,患者越不易发展为脑梗塞.60例中颈内动脉单部位病变为30例,多部位病变30例,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交通支开放34例,后交通支开放27例,眼动脉开放10例,软脑膜吻合支开放24例,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与Willis动脉环开放与否及程度密切相关,脑梗塞患者Willis动脉环开放比例相对TIA和无症状患者明显减少.

  • 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闭塞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分析

    作者:林吉;来永强;郭鸿昌;任长伟;戴江;李进华;于建波;刘岳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37例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未同期进行颈内动脉血流重建,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均行颈动脉超声或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颈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中重度狭窄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颈内动脉狭窄≥50%)5例和轻度狭窄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颈内动脉狭窄<50%)32例,比较2组围术期脑卒中和术中出现低血压过程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60.0%)高于轻度狭窄组(6.3%)(P<0.05),术中出现低血压过程发生率(20.0%)与轻度狭窄组(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508,95%CI:1.999~1 597.715,P=0.018).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颈内动脉严重病变可增加冠心病围术期发生脑卒中风险,围手术期应积极重建颈内动脉血运,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 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庄葛;宋彦;丁旭萌;李旭

    颈内动脉闭塞(IC A O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导致脑卒中起病形式急缓不一,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多样化[1]。本次研究探讨IC A O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观察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好坏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否有密切的关系。

  •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晔宁;刘武;邓宇平;何艳

    目的 观察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8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用微导丝携带微导管通过病变,然后给予小球囊对病变部位进行全段扩张(必要时)建立前向血流,再给予肝素泵入1周,开通后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后行病变部位支架成形术.随访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2例出现开通后症状加重;支架术后1例出现高灌注损伤,1例出现再扩张后出血.结论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是一项有意义的治疗手段,但须严格筛选,谨慎处理并发症.

  •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作者:余虹

    目的:利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全部发生在起始部.闭塞者,患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同侧颈外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严重狭窄者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远端及近端血流速度减慢.其中5例严重狭窄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超声血管成像技术直观、无痛苦创伤、重复性强,其二维图像可清晰的显示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可准确判定病变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二者结合,可对颈内动脉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对其所引起供血不足作出预报,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评价.

  • 可脱性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4例

    作者:薛绛宇;翟水亭;曹会存;顾斌贤;李明华

    目的对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全脑血管造影,可脱球囊堵塞瘘口;如球囊不能进入瘘口,选择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所有患者颅内杂音消失,突眼回复.44例(45侧)瘘口共栓塞53次,34例(35侧)颈内动脉保持通畅,10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术.颈内动脉通畅率为77.8%(35侧),1次手术治愈率82.2%(侧),终治愈率100%.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疗效可靠,是该病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

  • 颈内动脉闭塞侧颈外动脉狭窄致反复脑缺血发作1例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失语15d入院.患者为左利手,既往无特殊病史.非发作期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MRI:双侧脑室旁、放射冠区、半卵园中心、额顶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额顶枕有软化灶,脑萎缩.颈部血管超声示,左侧椎动脉内径2.9 mm,大血流速度71.5 cm/s;右侧椎动脉内径2.7 mm,大血流速度71.2 cm/s;左侧颈动脉可见多个强回声及低回声斑块,管腔可见狭窄,面积狭窄率76.5%;斑块处充盈缺损,狭窄处血流速度113 cm/s;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可见偏低回声物充填,未见血流信号,考虑闭塞.

  • 复合手术开通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的初步应用(附24例报道)

    作者:薛绛宇;赵同源;张坤;贺迎坤;蔡栋阳;夏金超;李天晓

    目的 总结复合手术开通长节段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行颈内动脉复合手术开通24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颈CT A示开通的颈内动脉皆通畅,1例术中出现医源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周后成功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0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示颈内动脉通畅, 4例电话随访诉说无异常表现.结论 对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行复合手术开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谨慎开展.

  •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张拥波;谢聃;赵红;王得新

    目的 讨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4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冈素,并与200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05例(无颈内动脉闭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间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龄和饮酒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3个因素在2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男性、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3个变量代入Logistic同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3种相关危险因素中性别与颈内动脉闭塞相关性高(P=0.041),吸烟史和脑卒中病史为仅次于性别的危险因素. 结论 性别、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是颈内动脉闭塞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并加强戒烟宣传等工作.

  •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之现状与未来

    作者:李庆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ECIC)是一种通过颅内外血管吻合从而建立新的血管旁路的技术,主要用于一些颅内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和烟雾病的治疗.ECIC能否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提示与药物组相比并非占有优势.近年,随着显微吻合技术提高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新的分类,发现ECIC对于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较药物组有明显优势,由此引发进一步对ECIC适应人群的探索.本文目的旨在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及总结,对ECl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前景进行展望.

  • 颈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放疗相关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作者:齐辉;尹卫;韩宗利;黄达;徐石峰

    目的 分析颈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放疗后颈内动脉闭塞同时合并颈外动脉重度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鼻咽癌头颈部放疗后合并颈外动脉重度狭窄的颈内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DSA确诊,颈内动脉均自分叉部闭塞,6例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70%,其中有3例狭窄累及颈总动脉,1例为颌内动脉起始部狭窄>70%,6例通过颌内动脉-眼动脉向颈内动脉颅内段代偿供血.1例通过颞浅动脉搭桥向大脑中动脉供血.所有病人行局麻下颈外动脉支架成形术,4例应用药物涂层支架,3例应用颈动脉支架.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残余狭窄率<10%.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症状改善4例,消失3例.随访12~24个月,无新发脑缺血事件.结论 对于放疗相关的颈内动脉闭塞病人,如果颈外动脉成为颅内主要供血动脉,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外动脉重度狭窄能够改善脑缺血症状,手术方法安全、简单、有效.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管冬雪;阿不力克木·力瓦依丁;张小宁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与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92例(无颈内动脉闭塞)年龄匹配的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对照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颈内动脉闭塞者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人数比例、血脂异常人数比例、吸烟人数比例、饮酒人数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对照人群组HDL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组(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后,BMI,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为维吾尔族人群颈内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为维吾尔族人群颈内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

7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