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

    作者:温乔

    资料和方法2007~2009年收治白内障老年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5~86岁,平均70岁.方法:使用SSD-7700型数字式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患者仰卧,双眼轻闭涂耦合剂后,将探头直接轻置于双睑上行眼球横、纵、斜多切面扫查,配合眼球转动,观察测量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观察晶体囊回声、晶体及玻璃体透声情况,以及视网膜、脉络膜、眼底及球后回声情况.

  • 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的健康人眼前段结构相关参数间的关系

    作者:曾阳发;刘杏;王涛;钟毅敏;李媚;何明光

    目的 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健康人的眼前段各参数,并分析参数间的关系以及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AS-OCT扫描211例健康人(211只眼)眼前段结构,并测量前房深度(ACD)、前房横径(ACHD)、解剖前房深度(AACD)、晶状体厚度(LT)、睫状体带长度(CBL)、晶状体位置(LP)和虹膜厚度(IT).对各参数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并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受年龄的影响.结果 男性的ACD、ACHD、AACD、CBL、IT及LP均比女性大[ACD:(2.87±0.38)mm比(2.66±0.40)mm:ACHD:(11.73±0.43)mm比(11.53±0.36)mm;AACD:(3.09±0.19)mm比(3.00±0.19)mm:CBL:(0.20±0.09)mm比(0.17±0.09)am;IT:(0.36±0.08)mm比(0.34±0.08)mm;LP:(5.11±0.26)mm比(4.91±0.28)mm;均P<0.05].LT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5).AACD、IT、LP和CBL与年龄均无相关(均P>0.05);ACHD与年龄呈负相关(r=-0.148,P=0.032);LT与年龄呈正相关(r=0.646,P=0.000);LT与ACD呈负相关(r=-0.714,P=0.000).回归分析表明,LT的增加对LP无影响(P>0.05).结论 女性的眼前段结构比男性窄.随年龄增加ACD的变浅是IJT增加所致;随年龄以及LT的增加,健康人LP不会发生改变.

  • 二维超声对白内障青光眼前房改变的观察

    作者:申素芳;周玮娜;李子志;刘昕;吴素清;张月玲

    目的:观测正常眼、白内障及表光眼前房深度、上下径、左右径的改变,以及晶状体厚度,玻璃体长度,眼球轴对径对前房各径线改变的影响.方法:使用高分辨率的电脑声像仪,检测了200只正常眼,129只白内障及108只青光眼的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及轴径,将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正常眼前房深度2.35±0.39mm(1.7~3.5mm),左右径12.97±1.04mm(10.1~16.5mm),上下径12.81mm±1.04mm(10.1~15.7mm);②白内障眼前房深度2.29±0.46mm(1.4~3.4mm),左右径12.67±0.68mm(9.6~15.1mm),上下径12.49±0.68mm(9.8~15.5mm),前房各径线均较正常眼减小,深度的减小两者无差异(P>0.05),左右径及上下径的减小有差异(0.05>P>0.01);③青光眼前房深度1.69±0.71mm(0.8~2.8mm),左右径10.99±1.48mm(6.5~14.9mm),上下径10.77±1.91mm(5.8~14.6mm),三个径线较前两组均减小,其改变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前房各径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晶状体的厚度、位置及眼球球的轴径是决定前房三个径线大小的重要因素,白内障眼前房径线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晶状体的位置,而青光眼前房径线的改变不仅取决于晶状体的厚度及位置,更取决于眼球轴径的大小.

  • 眼挫伤后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变化对屈光状态影响的分析

    作者:朱建勋;黄勇明;解聪

    目的 探讨眼挫伤后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对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资料完整的33例(33眼)眼挫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 33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平均屈光度为(-1.80±0.16)D;入院时伤眼前房深度变浅,平均深度为(3.16±0.08)mm;晶状体厚度增加,平均厚度为(4.11±0.08)mm,对比健眼前房深度(3.32±0.07)mm、晶状体厚度(3.93±0.07)mm及治疗后前房深度(3.39±0.06)mm、晶状体厚度(3.93±0.0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眼与治疗后伤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眼、入院时伤眼、治疗后伤眼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之和的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眼、入院时伤眼、治疗后伤眼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29±0.14)mm、(23.27±0.16)mm、(23.20±0.15)mm,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挫伤后的近视改变是由于挫伤导致的前房深度变浅和晶状体厚度增加造成的.经过积极治疗这种近视状态是可以恢复的.

  • 调节发生时屈光因素变化的初步分析

    作者:郑穗联;张艳玲;蔡剑秋;郑海华;施明光

    目的探讨调节发生机理以及调节发生时相关屈光因素变化及各因素相互关系和评估调节理论的可靠性.方法采用A型超声波测量仰卧、坐位调节放松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玻璃体腔径,同时作大调节状态时仰卧、坐位、俯卧时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径的测量,近点尺法测量仰卧、坐位、俯卧的近点.所有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仰卧时的近点(cm)为14.99±0.38,而俯卧、坐位时的近点分别为14.61±0.44及14.70±0.32(F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仰卧无穷远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径和眼轴(mm)分别为3.11±0.45、4.28±0.39、16.04±0.99、23.43±1.00;仰卧近点1.0视标时分别为3.05±0.43、4.33±0.51、15.93±1.00、23.31±0.99;俯卧近点1.0视标时各为3.06±0.39、4.13±0.44、15.87±0.88、23.06±0.84;坐位视无穷远时分别为3.19±0.40、4.09±0.44、16.08±0.81、23.36±0.88;坐位近点1.0视标时分别为3.13±0.40、4.13±0.44、15.98±0.79、23.09±0.82.仰卧近点1.0视标和坐位无穷远处时的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41,P<0.05);其余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调节发生时前房深度变浅、晶状体厚度变厚,玻璃体腔径、眼轴均无明显改变.仰卧近点处1.0视标和坐位无穷远处时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差异均无显著性.俯卧、仰卧、坐位3种状态下的近点无明显改变.调节发生作用时赤道的小位移能导致晶状体的屈光能力大幅度改变,重力对晶状体不产生影响.

  • 两种方法测量正常人眼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对比观察

    作者:薛文琛;宋慧;汤欣

    目的:观察对比Lenstar检查与浸润式A型超声(A超)检查对正常人眼晶状体厚度(LT)和眼轴长度(AL)的测量情况,评估光学与声学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21例(42眼),分别应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与浸润式A超仪测量LT、AL,对比两种方法的测量值,并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Lenstar检查LT测量值为(3.68±0.15)mm,浸润式A超检查为(3.69±0.20)mm,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Lenstar检查AL测量值为(24.52±1.62)mm,浸润式A超检查为(24.54±1.60)mm,两者比较亦差异不显著(P>0.05).Lenstar检查与浸润式A超检查的LT测量值和AL测量值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Lenstar检查与浸润式A超检查的LT测量值和AL测量值均有约98%(41/42)的位点在95%一致性界限内,其大差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13 mm和0.23mm.结论:Lenstar检查与浸润式A超检查对正常人眼测量的一致性较好.

  • 眼科超声波诊断仪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群;杨军;宋学东;计建军;王志元;李穗

    眼科超声波诊断仪是用于眼内疾病诊断和眼部生物结构参数测量及人工晶体数值计算与设计的眼科专用设备.BME-200型眼科超声诊断仪均具有上述功能.它的B型图像分辨力纵向可达到0.3mm,横向可达到0.5mm;对眼内生物结构参数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mm,能精确测定眼球轴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玻璃体腔长度.根据这些数据,仪器能自动计算和显示有关眼的屈光不正及设计出人工晶体有关数据,为摘除白内障晶体的患者植入人工晶体提供科学数据,达到术后佳视力.

  • 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生物参数的比较

    作者:陈文静;张瑞智;张俊兰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晶状体厚度(LT)、前房深度(ACD)及眼轴长度(AL)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5月武清区人民医院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120例共120眼(男56眼,女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为单纯皮质性、单纯核性、单纯后囊下性分为A、B、C3组,使用Lenstar LS900对眼球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包括AL、ACD、LT,同时计算ACD/AL、LT/AL及(ACD+LT)/AL的值,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L、ACD、LT、ACD/AL、LT/AL在A、B、C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LT)/AL在A、B、C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分别用Bonfferroni法两两比较时,AL在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ACD、LT/AL在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性白内障有较长的AL及较厚的LT,后囊下性白内障具有短眼轴、深前房、薄晶状体的特点,而皮质性白内障ACD、ACD/AL较小,故闭角型青光眼在皮质性白内障中发病率较高.

  • 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与A超测量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的比较

    作者:阎启昌;邸悦;董雅娟;张劲松

    目的比较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EAS-1000)与A超测量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的差异,以评价前者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为前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常人165例(312眼)分别用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与A超测量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结果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的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2.80±0.24)mm,A超测量结果为(2.91±0.64)mm,u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的测量散瞳后晶体厚度为(4.18±0.31)mm,A超测量结果为(4.32±0.51)mm,u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与A超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在两者所测值的稳定性方面也不相同.

  •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刘杏;曾阳发;夏园玲;王涛;钟毅敏;肖辉

    目的 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C-OCT)检测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对30例受试者(30只眼)的中央前房和晶状体,采用ACOCT分别由测量者甲和乙,以及测量者甲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水平方向扫描;对其中的10例受试者(10只眼)的中央前房和晶状体水平方向扫描重复10次.采用类内相关系数(ICC)和变异系数(CV)作为评价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变异系数(CV)作为评价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 ACD和LT的平均值分别为(3.16±0.27)mm和(3.90±0.26)mm.测量者间ACD和LT的ICC值分别为0.996(F=499.347,P=0.000)和0.996(F=539.069,P=0.000);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7%±0.24%和0.37%±0.20%.测量者内ACD和LT的ICC值分别为0.999(F=2039.611,P=0.000)和0.999(F=1654.961,P=0.000);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18%±0.22%和0.19%±0.16%.10例受试者(10只眼)的ACD及LT扫描10次的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9%±0.12%和0.30%±0.14%.结论 ACOCT测量ACD和LT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较好,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量ACD与LT的工具.

  • 高度近视人群晶状体厚度和位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戚梦莹;陈茜;曾庆延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晶状体厚度及位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532例(986只眼).小瞳检影验光确定等效球镜(SE),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ACD),眼部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计算眼前节长度(ASL)、晶状体位置(LP)、晶状体相对位置(RLP).分析晶状体厚度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按年龄、眼轴分组比较不同组晶状体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平均年龄为(26.34±6.59)岁,平均SE为(-11.93±3.74)D,平均LT为(3.82±0.29) mm.随着年龄增长,LT增加,ASL增长,LP后移,RLP前移(均P<0.05),AC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4).随着AL增长,LT增加,ACD加深,ASL增长,LP后移,RLP前移(均P<0.05).高度近视眼LT与年龄、AL呈正相关,与ACD呈负相关(P =0.000),其中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大(偏相关系数r=0.551,P=0.000),随年龄增长LT增加约0.025 mm/y.结论 对于高度及超度近视患者而言,晶状体随年龄、眼轴的增加逐渐增厚、晶状体中心及后表面均后移,但因眼轴增长,晶状体相对位置前移.

  • AS-OCT测量正常人眼前段结构的初步研究

    作者:曾阳发;刘杏;何明光;王涛;钟毅敏;黄晶晶

    目的 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正常人眼前段生物学结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S-OCT扫描仪测量正常人105例(105只眼)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前房横径(ACHD);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分析年龄与它们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105例(105只眼)的CCT、ACD、LT及ACHD的平均值分别为:(525.16±30.58) μm.(2.97土0.32)mm、(4.21±0.43)mm、(11.68±0.35)mm.女性ACD(2.87±0.33)mm比男性(3.07±0.29)mm浅(t=3.482,P=0.001);CCT[女:(525.32±31.21)μm,男:(525.00±30.23)μm,P=0.957]、LT[女:(4.26±0.42)mm,男:(4.16±0.43)mm,P=0.250]和ACHD[女:(11.64±0.32)mm,男:(11.73±0.38)mm,P=0.217]J胜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T(r=0.067,P=0.514)、ACHD(r=-0.137,P=0.179)与年龄无相关性;ACD(r=-0.570,P=0.000)与年龄呈负相关,LT(r=0.806,P=0.000)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的增加,ACD每年变浅10μm; LT每年增厚19μm.结论 AS-OCT能无创、精确、定量地测量正常人CCT、ACD、LT及ACHD.女性的眼前段解剖结构比男性小,随着年龄的增加,ACD逐渐变浅,LT厚度逐渐增加.

  • 双眼先天性上睑缺损合并睑球粘连一例

    作者:刘红;孙红

    先天眼睑缺损为较少见的先天异常,文献报道中女性较男性多见.胚胎期受X线照射及注射胆碱或萘、环境因素、遗传等均可引发本病[1].患儿女 5岁生后父母发现其双眼上睑与眼球粘连,于2007年11月19日来我院就诊.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其母亲妊娠40 d左右曾因感冒静点2 d(具体用药不详).体格检查:患儿营养发育良好,神志清,智力正常,鞍鼻,全身其他部位发育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光感,双眼上睑缺失,仅右眼外眦有约1/5上睑,并外翻,双眼上睑部皮肤向下移行伸长呈膜状覆盖上方眼球约3/4,合并泪点缺损.双眼角膜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图),前房及眼内组织结构窥不清.双眼球活动受限,双眼下睑外翻.双眼B超检查:双眼轴距约为右21.8mm,左22.1mm,前房未见,晶状体厚度正常,玻璃体内透声佳,双眼球后未见异常回声.

  • 晶状体厚度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王欢;宋慧;汤欣

    晶状体是眼内区分眼前节和眼后节的重要结构,也是主要的屈光介质之一.晶状体厚度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其它结构及功能的相应改变.所以,详尽的了解晶状体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准确的测量晶状体厚度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就晶状体厚度的可能影响因素及临床测量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的超声测量

    作者:冯琴;徐育慧;陈瑾辉

    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医学活体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法.笔者于2000年3月至10月间,用眼科专用A超测量了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晶体厚度以及眼轴长度,并作一简单的统计学分析,认为测量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的比值,在诊断闭角型青光眼方面,有一定现实意义.现报告如下:

  •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晶状体厚度的研究

    作者:朱研;杜立芳;邢怡桥;武犁

    目的 评价晶状体厚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0例(3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根据手术前的晶状体厚度分为晶状体厚度增大组(20眼)和晶状体厚度正常组(16眼).术后随访11~30周.结果 晶状体厚度增大组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眼压平均下降(15.05±3.68)mm Hg(1 mm Hg=0.133 kPa)及(10.42±4.98)mm Hg,晶状体厚度正常组则分别下降(9.88±4.60)mm Hg及(7.50±4.58)mm Hg.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以UBM测量晶状体厚度,可对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作出评估.

  • 老年性白内障眼晶状体厚度相关分析

    作者:章玉群;王于蓝;盛耀华;周秀丽

    目的 测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分析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A型超声测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50例266眼的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分别为(4.17±0.70)、(2.70±0.61)和(23.90±1.78)mm,与女性患者(4.09±0.76)、(2.61±0.59)和(23.63±1.63)m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0岁患者的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40~50岁组与71~80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随年龄增加变浅,61~70岁、71~80岁和>80岁组与40~50岁和51~60岁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年龄组眼轴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1~70岁、71~80岁和>80岁组患者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比值均显著大于40~50岁和51~60岁组(P值均<0.05).40~50岁组患者1/2晶状体厚度与前房深度之和与眼轴长度比值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值均<0.01).结论 随年龄增加,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变浅,晶状体中心位置前移,晶状体在眼球中的相对厚度变厚.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老年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妮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前房深度(ACD)与晶状体厚度(LT)测量中以及术后黄斑区结构扫描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术前采用OCT对患者ACD与LT进行测量,采用变异系数(CV)及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价OCT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于术后采用OCT对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形态进行扫描观察,客观评价患者术后的黄斑病变情况及视力情况.结果 白内障患者术前ACD与LT行OCT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较好.同时,术后黄斑区域OCT扫描结果显示,60眼(65.22%)黄斑区未见异常;32眼(34.78%)发生黄斑区病变.术后,60眼黄斑区未见异常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而32眼黄斑区发生病变患者的视力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 OCT在白内障患者术前ACD与LT测量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精确可靠,且可为白内障术后黄斑病的早期诊断及术后视力预判提供可靠依据.

  • 1541例48~60月龄儿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分布

    作者:孙启刚;符竹筠;黄丹;竺慧;郝庆丰;张希熹;张惠;刘虎

    目的:了解48~60月龄儿童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分布,并探讨其与月龄、体格参数的关系.方法:2 300例48~60月龄儿童,测量并记录其身高、体重.测量ACD、LT及AL.使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CD、LT及AL与月龄、体格参数的关系.结果:1 986例同意接受眼科检查(86.4%),1 541例有完整的ACD、LT及AL测量结果.ACD、LT及AL分别为(2.71±0.25) mm、(3.81±0.23)mm、(22.26±0.67)mm,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中,男童ACD、LT及AL分别为(2.77±0.24)mm、(3.81±0.23)mm、(22.51±0.62)mm,女童ACD、LT及AL分别为(2.64±0.25)mm、(3.84±0.24)mm、(21.96±0.60)mm.不同性别ACD、LT及A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ACD与月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r=0.079、0.176、0.156,P均<0.01);LT与月龄、身高呈负相关(r=-0.118、-0.123,P均< 0.001),与体重无关(P=0.077),AL与月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r=0.108、0.282、0.255,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身高每增加1 cm,ACD增加0.007 mm,LT减少0.007 mm,AL增加0.034 mm(P均<0.001),体重变化与ACD、LT及AL都无关(P均> 0.05).结论:48~60月龄儿童,男童较女童前房更深,晶状体更薄,眼轴更长.随月龄增加,前房加深,晶状体变薄,眼轴增长.儿童越高,前房越深,晶状体越薄,眼轴越长.

  • 角膜塑形镜对低中度近视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魏士飞;李仕明;孙芸芸;康梦田;王嘉南;冉安然;张丰菊;王宁利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过程中和停戴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评估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平均年龄(11.0±1.9)岁.将受试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配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组).分别于基线、配戴6个月和1年并停戴1个月后测量散瞳后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CLT).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91例近视儿童完成研究.框架眼镜组(46例)和角膜塑形镜组(45例)的基线AL、CCT、ACD、C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儿童,配戴6个月后AL延长量分别为0.21 mm和0.10 mm(t=3.213,P=0.002),1年后分别为0.34 mm和0.23 mm(t=2.388,P=0.019).与基线相比,角膜塑形镜组6个月后,CCT、ACD及CLT的变化量分别为-4.80μm、-0.03 mm及+0.02 mm,与框架眼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4,P<0.001;t=4.473,P<0.001;t=-3.971,P<0.001);角膜塑型镜组配戴1年并停戴1个月后,三者变化量分别为+3.45μm、-0.01 mm及+0.03 mm,其中ACD和CLT的变化量与框架眼镜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6;t=-3.589,P<0.001).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近视儿童AL的延长、减小ACD和增加CLT,且停戴1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