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VEGF,β-连环素及u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淑敏;程建新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连环素(β-caten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β-catenin和uPA在49例子宫内膜癌和1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β-catenin和u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4%,61.2%和77.6%.VEGF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的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β-catenin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16);uPA表达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38).三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VEGF,β-catenin及uP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侵袭相关.三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和侵袭.

  • 阿米洛利对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能力和uPA系统的影响

    作者:徐彬;施静雯;毛建文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CL3体外侵袭能力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25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的阿米洛利作用于PGCL3细胞6h后,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对细胞侵袭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阿米洛利作用24h后,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对细胞分泌的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阿米洛利对细胞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和PAI-1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阿米洛利对细胞uP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2,ERK2)和ras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侵袭实验和运动实验结果均显示,经阿米洛利处理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在100μmol/L时,对侵袭和运动的抑制率分别为(37.7±4.1)%和(64.9±4.9)%,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细胞分泌的uPA和PAI-1活性降低,当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5μmol/L开始.阿米洛利就可显著抑制PAI-1 mRNA的表达,当达100μmol/L时可明显下调uPAmRNA的表达,但各浓度对uPA RmRNA的表达均无影响.随着阿米洛利浓度的增加,uPA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但对ras和ERK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阿米洛利能够抑制高转移肺癌细胞PGCL3的侵袭和运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uPA和PAI-1的活性和表达有关,有成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潜力.

  • 加强u-PA纤溶途径与基质金属蛋白酶互促反应的研究概况

    作者:吴利平;郭小呈;杨美英;卢兴国

    纤溶是纤溶酶原(PLG)经特异性激活物使其转化为纤溶酶(PL),导致纤维蛋白(Fb)溶解或降解的过程.近年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除了纤溶作用外,还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之间的相互反应和调节[1-2].协同研究它们的互促反应将会促进细胞微环境、炎症和免疫应答、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和肿瘤转移方面的新认识,应引起对它们的重视.

  • 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阿替普酶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

    作者:李文婷;陈勇军;蒋福生;刘稀金

    目的 对比两种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两种溶栓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两种溶栓药(阿替普酶、尿激酶)辅助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收集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对4组治疗前后血肿量、脑水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ADL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软通道1组在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方面较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GOS评分方面,软通道1组仅较硬通道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方面,软通道1组较硬通道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阿替普酶液化引流术能提高小脑出血的救治率.

  •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刘彬;皇甫超申;葛振英;康玉华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4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21例正常人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u-PA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已转移组u-PA、u-PAR和PAI-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联合经颅超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爱鲜;韦哲;周巍巍;高占强

    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常见,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我们对急性脑梗死开展颈动脉注射尿激酶联合经颅超声治疗60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动脉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闫喜格;张淑娟;路峰;华卫东;陈玉涛;张瑞燕;李利峰;杜远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予动脉溶栓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术后6小时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皮下注射2次/d,2周为1疗程;对照组在溶栓术后24小时予以抗凝治疗。两组降压、降糖、强化降脂、神经保护、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相同,监测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值。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治疗7、14天后 NIHSS 分和 BI 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而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事件并未增加(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未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肖明;张化勇;马林;马娜娜;王涛;侯子龙;苏子德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reteplase, r-PA)静脉泵注对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us, PE)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PE患者76例,根据溶栓用药种类和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r-PA静脉泵注组17例、r-PA静脉推注组32例和尿激酶组27例。 r-PA静脉泵注组应用注射用r-PA 1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 2 h内缓慢静脉泵入;r-PA静脉推注组应用注射用r-PA两次缓慢静脉推注,每次18 mg,推注间隔30 min,每次推注时间≥2 min;尿激酶组予尿激酶20000 U/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2 h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后常规予华法林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肺动脉再通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及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评价溶栓治疗效果,并观察各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30 d病死率。结果3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再通率、PaO2及肺动脉平均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PA静脉泵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r-PA静脉推注组和尿激酶组(P<0.05);r-PA静脉泵注组30 d病死率为0,低于r-PA静脉推注组的25.00%和尿激酶组的22.22%(P<0.05)。3组溶栓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缓慢泵注r-PA治疗急性PE的成功率不低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规定的传统溶栓治疗方法,且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下降,可能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PE溶栓治疗方法。

  • 肺栓塞诊治若干问题的探讨(附31例报告)

    作者:段蕴铀;聂舟山;程巧燕;宋鹏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方法及误诊、误治后果。方法根据31例肺栓塞的首发症状、初步诊断、辅助检查等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31例肺栓塞当日确诊仅7例,3日内诊断10例,1周内诊断4例,2周内诊断2例,延误诊断8例。而首日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者占35.5%,肺部其他疾病占25.8%。结论肺栓塞延误诊断与死亡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何志聪;范燕明;陈赟;黄少飞;贺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12 h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A 组35例与 B 组48例。A 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B 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7 d、14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4 d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Barthel 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7 d、14 d B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 A 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D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4 d B 组患者 ND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尿激酶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金伦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 AMI 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尿激酶静脉注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痛消失时间、胸痛复发时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及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arthel 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胸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胸痛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WBC、NEUT、CK-MB及 cTnI 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治疗前 CI、LVEF、LVEDD 及 LVES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CI、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BI、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BI 高于对照组,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 ﹤0.01)。结论尿激酶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 AMI 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 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及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斌;王丽娟;熊飞龙

    目的:探讨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及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A 组50例、B 组40例、C 组36例。A 组患者予以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B 组患者予以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C 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脑积水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 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干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守娟;韩延昭;李绵;毕青松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干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乐亭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30例,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予以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14d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干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小。

  • 注射用瑞替普酶与注射用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殷晓伟;王春红;李春林;赵珺

    目的:比较注射用瑞替普酶( r-PA)与注射用尿激酶( 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r-PA组(24例)与UK组(26例)。r-PA组患者予以r-PA溶栓治疗,UK组患者予以UK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UK组,出血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于UK,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 尿激酶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研究

    作者:梁雪珍

    目的:研究尿激酶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5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111例采用尿激酶治疗的患者设为尿激酶组,84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设为肝素组,比较两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尿激酶组肺栓塞( PE)患者总有效率为78.44%,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肝素组 PE患者总有效率为60.98%, DVT患者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周尿激酶组膝下15cm和膝上15cm健、患肢周径差均小于肝素组( P<0.05)。尿激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肝素组为2.38%,无黏膜或其他脏器出血病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提高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陆超

    目的:探讨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晋江市安海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入院时起病6h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改良组采用尿激酶50~75万U,30min内静脉滴注,继以尿激酶50~75万U以10~15万U/h微注泵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00~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在溶栓前和溶栓后24h、2周和4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观察颅内和其他系统是否有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24h、2周和4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溶栓前与溶栓治疗后2周、4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89.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为16.2%。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减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闫鹏飞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介休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微创经额穿刺治疗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军;赵彬;杨亮;吴建梁;张更申;范振增

    目的 探讨微创经额穿刺治疗基底节出血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阐述微创经额穿刺的解剖特点及技术要点,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定位后行微创微额穿刺,抽吸血肿,结合经引流管血肿腔注射尿激酶促进血肿引流,记录血肿清除率,常见并发症,卒中评分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GC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又高于术后1周,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又低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率88.1%;BI评分1级24例(36.9%),2级23例(35.4%),3级9例(13.8%),4级5例(7.7%),5级3例(4.6%).术后再出血3例(4.6%),颅内感染2例(3.1%),死亡1例(1.5%).结论 微创经额穿刺可以有效清除中量和小量基底节血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uPA、PAI-1组织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丽;杨帆;孔祥顺;刘运江;刘登湘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乳腺癌切除手术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病理组织检查判断 uPA 以及 PAI-1表达水平,并以此分为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PA 和 PAI-1阳性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阴性表达组,预后不佳发生率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PA 和 PAI-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呈负相关(r =-0.813和-0.703;P 均﹤0.05),与预后不佳呈现正相关( r =0.625和0.632;P 均﹤0.05)。结论 uPA 和PAI-1检测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 奈达铂同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uPA、VEGF及Ki-67表达的影响

    作者:束萍凤

    目的 探讨奈达铂同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uPA、VEGF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治的80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骀.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随访期2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癌变组织中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奈达铂同步化疗Ki-67阳性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同步化疗能够显著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疗效,且患者能够耐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95 条记录 4/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