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作者:刘莛;贺翔鸽

    目的 采用候选位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一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 对重庆一大型POAG家系进行全面遗传学调查和样本采集,以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为分子遗传学标记,首先采用候选位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对该家系进行MYOC、OPTN、WDR36和CYP1B1基因的筛查定位,然后在阳性位点D2S2259上下游加密STR进一步行精细定位及单体型分析.结果 由D2S2369、D2S2352、D2S378和D2S337所确定的染色体区域与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紧密连锁(θ=0.00时,LODs分别为:D2S2369=4.584;D2S2352=2.992;D2S378=6.238;D2S337=4.892).该区域位于人类染色体2p15~p16.3,长约7cM/7.5Mb,其中共有12个基因在眼部表达.结论 研究与2007年Suriyapperuma SP等对7个欧裔成人型POAG家系的定位区域一致,且范围更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一家系基因排除定位研究

    作者:布娟;李宁东;杨永佳;杨建军;张秀梅;陈薇英;赵堪兴

    目的 对一个4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方法 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眼部检查.选取位于1、2、3、10、11、12、13、16、17、21及22号染色体上已知与ADCC相关的14个致病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记物,并进行多重PCR扩增,经ABI3130型遗传分析仪,Genscan 2.1收集数据,Genotyper 2.1进行基因分型,Linkage软件计算两点LOD值.结果 未发现所选微卫星位点与该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LOD值均为负值.致病基因与已知的ADCC 14个候选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 在此家系中存在新的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中国东北一个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建秋;马志伟;孙慧敏

    目的定位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根据以往研究得到证实的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的三类晶状体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别选取3~4个用Fam或Hex荧光标记的微卫星标记物,多重 PCR产物经美国ABI公司3700测序仪毛细管电泳,由GeneMapper V 3.0软件处理,结合外显率和发病率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三类晶状体蛋白5个侯选突变基因周围的18对微卫星标记位点的LOD值均<0.50,致病基因同已知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该家系致病基因不是三类已知晶状体蛋白基因,其致病基因的定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连锁定位和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作者:陆莎莎;赵晨;李宁东;陈薇英;赵堪兴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在家系中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确定与疾病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序列分析.结果此家系致病基因的小可能区域(MCR)被定位于19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19S246和D19S601之间不到5厘摩(cM)的区域.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序列分析的结果并未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结论CRX(锥杆细胞同源基因)和PRPF31基因是该家系的非致病性基因,在1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导致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的新的致病基因.

  • 先天性广泛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连锁定位分析

    作者:赵晨;陆莎莎;李宁东;赵堪兴

    目的分析一个先天性广泛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来定位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对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根据目前已知的两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的CFEOM的遗传学位点12p11.2-q12(FEOM1)和16q24(FEOM3)选取微卫星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结果家系中4名患者具有典型的CFEOM表现.连锁分析显示,微卫星D12S59、D12S1048、D12S1648在所有患者中与疾病呈现共分离现象,其中D12S1048大Lod值为1.91,而在微卫星D12S61和D12S1090处出现重组,表明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这两个微卫星之间.结论此家系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FEOM 1型,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2p11.2-q12的D12S61和D12S1090之间.

  • 中国人一个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8号染色体连锁分析

    作者:李宁东;李扬;赵堪兴;陈薇英;陆莎莎;王立;王黎明;单晓艳

    目的用连锁分析法对中国人一个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8号染色体进行分析,确定致病基因.方法随机选取8号染色体RP1基因上下约10厘摩(cm)范围内的10对微卫星标记(marker),确立单倍体型,用两点法计算大优势对数(LOD SCORE)值. 结果所选微卫星标记与该家系表型间大LOD值小于1.结论RP1基因可能为该家系的非致病性基因,用连锁分析法进行致病基因排除对终确立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德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眼病,其全球范围内的致盲率仅次于白内障.近几年来,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在眼科基础研究中应用较多,主要有家系连锁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病例对照相关研究等,通过这些方法已发现多个相关基因.目前已发现报道超过20个染色体位点与POAG相关,较为公认的有MYOC、OPTN、WDR36.然而这3个基因的突变能解释的POAG仅占不到10%.只有一小部分POAG病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更多的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所导致.就目前较为明确的POAG相关基因位点,尤其是已确认的MYOC、OPTN、WDR36,以及新发现的CAVI/CAV24个相关致病基因的定位、结构、功能和突变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揭示研究相关的一些规律,为POAG进一步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汉族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的连锁分析及突变筛查

    作者:张进;严明;宋贵波;郑芳

    背景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目前已确定的致病基因较多,确定患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是进行基因治疗的基础. 目的 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ADRP)的一个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此家系的5代21名成员纳入研究,包括12例ADRP患者和9名表型正常者.12例患者进一步接受中心视野、间接检眼镜、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对22个已知的ADRP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点进行连锁分析,以确定该家系与疾病连锁的染色体区域,随后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视紫红质(RHO)进行直接测序评估其突变情况. 结果 间接检眼镜检查该家系先证者眼底表现符合原发性RP表现,EOG和ERG表现为波形记录不到,视野呈向心性缩小.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D3S1292连锁,在θ=0.0时得到大优势对数(LOD)值为3.6671.候选的RHO基因直接测序结果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第53位密码子的第2个核苷酸均出现了C→G的突变,致其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精氨酸(Pro53Arg),而该家系正常成员中未发现此突变. 结论 RHO基因的错义突变Pro53Arg与RP疾病出现共分离现象,可确定为该ADRP家系的致病基因.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全基因组扫描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布娟;杨建军;李宁东;杨永佳;赵堪兴

    目的 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寻找候选基因并进行突变筛查.方法 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在 ABI 3130-avant全自动遗传分析仪上读取370对微卫星标记物的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并采用Genescan 3.1和Genotyper 2.0软件进行两点法计算LOD值并构建单体型.根据连锁分析的结果,对该区域内在晶状体中呈高表达,且对维持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分化状态起重要作用的基因-BFSP1进行直接的序列分析.结果 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20p12~20p11.2的13.96cm区域内.在该区域内的基因-BFSP1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 首次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绕核型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0p12~20p11.2的13.96cm区域内.

  • 病理性近视的基因位点筛查

    作者:于志强;黄传新;申宗侯;黄薇;胡诞宁;褚仁远

    目的 通过基因组扫描和家系连锁分析,对已知病理性近视相关位点进行筛查.方法 收集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家系,选取330对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在显性遗传模式、基因频率0.013 3和外显率100%的条件下,进行二点连锁分析和多点连锁分析.结果 连锁分析在9个家系中均未发现连锁位点.第12号染色体上LODs大0.773 459,小-8.121 303,第18号染色体上LODs大0.559 933,小-8.936 928,排除了与已知病理性近视基因位点MYP2和MYP3连锁.结论 我国病理性近视基因位点与国外报道不同,存在遗传异质性.病理性近视遗传模式可能不是单一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全身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2个家系致病基因GABRG2测序分析

    作者:魏建科;魏华;黄希顺;尹景岗;卢宏;黄素娟;顾仁骏;贾福军;李冲;霍卫红;Lemuel Racacho;王家勤;郭学鹏;Dennis Bulman

    目的:对全身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2个家系候选基因GABRG2进行测序研究.方法:设计GABRG2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全部9对内含子引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GABRG2 PCR测序.结果:2个家系未发现GABRG2基因突变,GABRG2基因测序显示外显子5的第13密码子有一C/T多态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单个碱基多态性对其他癫癎家系的连锁分析及其他癫癎综合征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全身性癫痫伴高热惊厥附加症2个家系致病基因连锁定位分析

    作者:魏建科;黄希顺;尹景岗;卢宏;魏华;黄素娟;顾仁骏;贾福军;李冲;霍卫;Lemuel Racacho;王家勤;郭学鹏;Dennis Bulman

    目的:研究全身性癫痫伴高热惊厥附加症致病基因连锁定位分析.方法:分析2个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并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患者的发作类型、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不相同.在D5S1480及D5S1471的微卫星标记处,在不同重组率时LOD值在0~2.0.在两个微卫星标记之间新增加了5对微卫星标记(D5S1500,D5S820,D5S1403,D5S1476,D5S1386),进一步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D5S1500、D5S820处LOD值均大于3.0(θ=0.00);提示有肯定连锁关系.结论:患者存在着表型异质性;全身性癫痫伴高热惊厥附加症致病基因在5q34区域.

  •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系8例产前诊断

    作者:孔祥东;史惠蓉;常青;郭红军;魏振玲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含子3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提取8例经典型PKU家系成员外周血DNA,提取4例胎儿羊水DNA,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进行连锁分析.结果:8例家系中4例可使用连锁分析方法进行精确产前诊断,4例胎儿为经典型PKU患者的可能性较小,出生后经新生儿筛查,证实为健康个体.2例家系仅能进行50%的排除诊断,2例家系无法进行产前诊断.结论:采用单个STR位点连锁分析能对部分经典型PKU家系有效进行产前诊断.

  • 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11例产前诊断

    作者:孔祥东;史惠蓉;魏振玲;张颖莹;王慧玲

    目的:探讨用多态性位点分析进行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产前诊断.方法:用PCR-琼脂糖电泳、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选择FⅧ基因内BclⅠ位点、XbaⅠ位点、CA-13、CA-22,FⅧ基因旁侧DXS52(ST14)和DXS15位点,对11例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1例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均可通过使用6个多态位点进行产前诊断,其中4例家系胎儿为血友病患者的可能性大,选择了引产,另7例家系胎儿为健康个体的可能性大,出生后经诊断均健康.结论:检测FⅧ基因内、外多个多态性位点可对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进行高效、快速的产前诊断.

  • 非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16例产前诊断

    作者:孔祥东;孟晓燕;史惠蓉;郭红军;江淼

    目的:探讨使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区域多态性位点在非缺失型DMD家系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用DMD基因非编码区4个(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6例非缺失型DM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产前诊断发现4例男胎、2例女胎获得风险X染色体,余1例女胎和9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出生婴儿DNA分析及临床症状检测得到证实.结论:胎儿性别鉴定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能准确地对非缺失型DMD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可有效预防患儿出生.

  • 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1例产前诊断

    作者:常青;孔祥东;史惠蓉;郭红军;张颖莹

    目的:探讨使用突变分析和连锁分析进行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XLHED)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提取1例XLHED患儿和患儿母亲的外周血DNA及男性胎儿羊水细胞DNA,扩增ED1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并直接测序检测突变,采用PCR方法检测与ED1基因紧密连锁的DXS33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先证者ED1未检测出突变,多态分析发现男性胎儿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结论:ED1基因突变检测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能准确地对XLHED进行产前诊断.

  • DNA多态性连锁分析在血友病A家系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慧玲;孔祥东;史惠蓉

    目的 探讨提高运用DNA多态性连锁分析对血友病A携带者进行筛查及产前诊断检出率的途径.方法 对3个血友病A家系的成员进行BclⅠ、St14VNTR、Intro13(CA)n和DXSl5 4个位点的连锁分析.结果 家系a中Ⅱ7的BclⅠ位点和Intro13(CA)n位点均呈纯合状态,无信息;St14VNTR和DXS15的连锁分析显示Ⅲ6为携带者,通过对BelⅠ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胎儿为患儿的可能性大.家系b中Ⅱ1的BelⅠ位点和St14VNTR多态位点为纯合状态,无信息;联合应用Intro13(CA)n和DXS15进行连锁分析显示Ⅱ1为携带者,胎儿为正常女性.家系c中St14VNTR、Intro13(CA)n以及DXS15位点在Ⅱ4均为纯合状态,BelⅠ位点为杂合状态,连锁分析显示胎儿为正常男性可能性较大.结论 联合应用多个遗传多态性位点可以提高血友病A的诊断率和携带者分析的正确率.

  • 6例非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家系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孔祥东;王怀立;孙莹璞

    目的:建立非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家系产前基因诊断平台.方法:用Duchenne基因非编码区(CA)n重复序列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6个非缺失型DMD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在非缺失型的家系产前诊断中,发现获得风险X染色体的男胎3例,女胎1例,余1例女胎和1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出生婴儿DNA分析及临床症状检测得到部分证实.结论:胎儿性别鉴定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能准确地对非缺失型DMD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是目前预防患儿出生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连锁分析

    作者:魏丽;马俊婕;乔晨;依达;严明;陈永梅

    目的:针对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验证该基因是否为这一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白内障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方法:选取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所在1号染色体附近的微卫星位点和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序列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疾病候选基因与微卫星位点D1S498和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495960和Rs9437983有连锁趋势.当θ=0时,在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上,LOD值大,为0.3.结论:验证了该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为突变的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

  • 6个长QT综合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检测

    作者:廉姜芳;黄辰;崔长琮;薛小临

    目的对6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方法运用位于KCNH2和SCN5A基因内和临近的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STR)(D7S1824、D7S2493、D7S483、D3S1298、D3S1767、D3S3521)位点确定染色体单体型.6个家系的所有成员进行单倍型连锁分析,确定基因型.1个家系经直接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家系1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LQT3位点,而家系2~6的致病基因位于LQT2位点,家系6经直接测序确定该家系的先证者为散发病例,突变基因为KCNH2.确诊LQTS患者22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基因携带者,排除6例可疑患者.结论 LQTS的遗传学研究检测不但能确定LQTS基因分型,而且可进行LQTS的症状前诊断.从而为临床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250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