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膀胱腹内压测量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丽芳;施春柳;宋卓华;唐凤佳;何有美;古鸿佳

    [目的]探讨经膀胱测压法对危重症患儿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监测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我科2014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儿10例采用经膀胱腹腔内压力监测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对10例危重症患儿及时、准确地测量膀胱压,及时发现、及时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进行防治,8例治疗好转,1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死亡.[结论]应用膀胱测压法对腹腔内高压患儿进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腹腔压力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病室病情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钱淑清;何茵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外科重症监护病室(SICU)腹部手术后及重症病人腹腔压力变化,了解影响腹腔压力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肾脏功能等方面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外科腹部手术后或腹部急性病变转入SICU病人35例,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UBP)测量值分为两组,UBP≥2.45kPa为腹内高压组,UBP<2.45kPa为对照组.两组均监测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内高压组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尿素氮变化与UBP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平均动脉压与UBP呈负相关,与尿量改变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UBP改变与血流动力学、呼吸及肾功能指标有相关性.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危重病人应常规监测腹内压的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例

    作者:张波;颜廷爽;韩冰;李锋;王鹏飞;郭其广;马吉立;菅向东

    报道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过.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构建特点

    作者:畅庚云;梅铭惠

    背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目的:就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制备模型的标准、方法、动物的选择及监测腹压的方式.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1990/2011有关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腹腔高压及相关动物模型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一个成功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动物模型好能保持腹腔压力的稳定,并能持续一定的时间,同时尽可能少的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无论选择腹腔灌注气体还是灌注液体模型的测量腹腔内压并维持压力的稳定是关键.腹腔灌注液体模型无法动态监测腹压,且压力波动较大,与之相比腹腔灌注气体模型测压较为方便,若使用电子供气系统动态监测则更为理想.生理模型是前瞻性的实验,但现有的生理模型有待改进.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与外科处理时机的选择(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林泽伟;常志刚;韦军民;杨尹默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外科处理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1-2011年共收治的3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排除资料不全及自动出院者外,304例病人入组分析,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01例;年龄19~104(53.2±17.2)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2.4±4.5)分;总治愈率为87.5%(266/304),总病死率为12.5%(38/304).其中非手术治疗组146例(48.0%),措施包括:ICU监护、液体治疗、抗感染、呼吸循环支持、抑制胰酶活性及分泌、营养支持等,非手术组治愈率为89.7%(131/146),病死率为10.3%(15/146).外科干预组158例(52.0%),治疗方式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B超或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开腹胰腺坏死清除、其他局部并发症处理等,外科干预组治愈率为85.4%(135/158),病死率为14.6%(23/1 58).结论 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应采取多学科及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局部并发症如无合并感染,可保守支持治疗.外科介入有多种方式,介入时机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胆道梗阻者应早期外科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的处理一般宜在发病4周以后进行.

  • 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治疗的若干认识

    作者:孙备;许守平;姜洪池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猛、并发症多、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治疗措施纷繁各异,但尚未达成共识的治疗原则.笔者结合自己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与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探讨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几点认识,包括:重视与强化其基础治疗,掌握与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并注意把握治疗中的每一个细节.

  •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自该指南发布以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规范化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AP严重度分级方法、局部相关并发症定义、外科干预时机和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增补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急性胰腺炎诊治过程。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且依照新的AP分类标准,主要讨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治指南解读——基于全面考虑实施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雷若庆;王庆刚;张中文;许志伟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治指南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其诊治过程,在复杂多变的病程中能够选用相应的对策.解读基于临床的诊治指南,关键在于对其正确、正面地理解,这样才能对临床起至指导和帮助作用.实施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根据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全面考虑.

  • 外科重症患者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50例诊治分析

    作者:朱妍;伍力学;王志勤;林兆奋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 SI)患者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ACS)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收治的50例SI合并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 n=25)和手术组(n=25),并进行对照分析。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手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手术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SI合并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常规治疗及手术减压治疗均可使SI合并ACS患者的腹腔压力( IAP)下降,但手术组患者的腹腔灌注压( APP)、残余尿量( RUV)、血乳酸浓度( BLA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P<0.05);手术组患者的IAP下降幅度比常规组更明显(P<0.05);IAP及CRP可作为判定SI合并ACS患者预后的独立监测因子。结论手术减压治疗SI合并ACS的临床效果显著,而特异性炎症反应是影响SI合并ACS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钱为芬;徐萍萍;韩真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指腹腔内压急剧升高≥20 mmHg并导致心、肺、肾、胃肠道等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病死率高.本文主要根据对国内外文献总结阐述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38例治疗分析

    作者:张升瑞;赵连和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8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病例,分为急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结合早期手术治疗3细观察疗效.结果:38例中存活24例,总体生存率为63.16%,其中急诊手术治疗10例,存活4例(40%);单纯非手术治疗组16例,存活9例(56.25%);非手术治疗结合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组12例,存活11例(91.67%).3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组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AP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评分两两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应在强化的非手术监护治疗下行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展程度是决定手术时机的关键;手术目的是进行充分有效的腹腔减压和引流而不是以清除胰腺的坏死组织为目的;术后血液透析对于阻止胰腺局部病变和全身病情加重,保护脏器功能具有显著功能.

  • 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术后经回肠造口肠内营养护理

    作者:张丽飞

    总结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术后经回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护理.护理要点,通过回肠造口置入营养管,选择合适的管道、肠内营养的选择、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使患者尽早进行肠内营养,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 不同体位对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定腹内压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志梅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下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定腹内压的影响.方法 对2006~2008年本院ICU收治的48例腹内压增高的患者按IAP高低分级经膀胱间接测定腹内压.其中IAP Ⅰ级10例,IAPⅡ级18例,IAPⅢ级12例,IAPⅣ级8例.分别取平卧位、15°、30°、45°四种不同体位下观察腹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体位改变使患者腹内压数值发生改变,特别是45°体位时更为明显.结论 对于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定腹内压时要采取平卧位才使监测数据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震;宋晓斌;王钟林

    暴发性胰腺炎(FAP)除了早期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外常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病情凶险复杂,如未及时减压治疗,可造成致命性的后果,病死率可高达66.7%[1].近4年来我院共收治FAP合并ACS患者1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腹腔内压测定在116例危重患者中的意义临床观察

    作者:夏书香

    [背景]探讨危重患者腹腔内高压(IAH)的临床意义.[病例报告]选择2010年-2012年间入住延边大学附属医院ICU行腹腔内压(IAP)测定的患者116例,通过测定膀胱内压观察腹腔内压的高低,从而了解易引起IAH及易导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疾病,给予IAH患者早期干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内科病人较外科病人发生IAH者少,严重程度轻,且未发现ACS发生,外科病人中以肠穿孔、肠梗阻、胸腹联合多发伤及重症胰腺炎病人易发生IAH及ACS.[讨论]内、外科危重患者发生IAH有显著区别;对IAH患者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预防ACS的发生与发展.

  • 川芎嗪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致肝损伤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庆;王锦权;查渝;刘宝;陶晓根;赵劲松;周树生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CS 2 h和4 h组、TMP干预2 h和4 h组五组,每组各12只.制备ACS兔实验动物模型;TMP干预组在灌注氮气前1 h给予TMP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ACS兔实验动物模型随着血内毒素浓度升高,血ALT值升高,线粒体Na+-K+-ATP酶、Mg2+-Ca2+-酶活力、肝脏GSH含量降低.TMP干预2 h组较ACS 2 h组血清内毒素和ALT值下降(t=6.96,P<0.05;t=1.24,P=0.23),线粒体Na+-K+-ATP酶、Mg2+-Ca2+-ATP酶活力、肝脏GSH含量升高(P<0.05).但TMP干预4 h组较ACS 4 h组血清内毒素和ALT值显著升高,线粒体Na+-K+-ATP酶活力、Mg2+-Ca2+-酶活力、肝脏GSH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MP干预早期能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降低血内毒素浓度;但如ACS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随着时间的延长,TMP的保护作用丧失.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丹;何池义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及高病死率而日益受到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行内科治疗 ACS 是降低 SAP 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此文主要阐述 ACS 的诊断方法及早期内科治疗手段,以期通过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内科治疗来预防 ACS 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降低 SAP 患者的病死率。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作者:雷若庆;吴旭波;田锐;毛恩强;王建承;吴卫泽;陈胜;韩天权;汤耀卿;张圣道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临床病程和外科治疗手段.方法:观察、分析我院外科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疗法救治42例FAP的临床特点、病程演变趋势和治疗效果.对于经有效复苏治疗,病人情况不稳定、脏器功能无好转的病人,及时行外科手术等干预治疗.早期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小网膜囊及腹膜后减压引流,建立有效的胰周灌洗引流系统.结果:42例FAP病人中存活了29例,存活率为69.0%(29/42);其中35例行手术治疗,存活27例,存活率为77.1%(27/35),7例行非手术治疗,存活2例,存活率为28.6%(2/7).有37例出现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脏器功能障碍,占88.1%;常累及的是心血管(54.8%)、肺(76.2%)及肾脏(57.1%);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在FAP中的的发生率也很高,占59.5%(25/42),存活14例,存活率为56%(14/25).高龄(P<0.01)、APACHEII评分高(P<0.01)、SOFA评分高(P<0.05)、Balthazar评分高(P<0.01)都是FAP预后不良的指标.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P<0.05).结论:FAP病人需要在急性反应期内尽早手术治疗,结合重症加强治疗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病人预后更凶险,需要更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更细致严密的综合治疗.

  • 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在治疗复杂腹壁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陈双;宗振

    人工气腹曾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早期用于结核性腹膜炎和肺结核的治疗[1],后来将这一方法用于巨大切口疝病人的术前准备[2]。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已成为国外许多学者推荐的复杂腹壁缺损有效的术前准备方式之一,应用越来越广泛[3-5]。目前国内尚未引起重视,也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在临床应用的经验,就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在治疗巨大切口疝或伴腹壁功能不全等复杂腹壁缺损中的作用做完整的阐述。

  • 液体复苏量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肾脏损害的关系

    作者:陈晓迎;石茜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量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腹内高压(IAH)及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6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AbViser法测量腹内压(IAP),根据IAP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IAH组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组,统计分析各组的一般情况、死亡率、液体复苏量及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1)本研究中IAH发病率为31.67%(19/60),ACS发病率为11.67%(7/60).正常组、IAH组和ACS组死亡率分别为5.88%(2/34)、21.05%(4/19)和57.14%(4/7),ACS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07).(2)正常组、IAH组和ACS组3日液体平衡量分别为(4 350±892)、(5 512±1 246)和(5 974±1 765)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液体累积量分别为(8 530±2 384)、(9 403±2 064)、(13 172±2 409)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CS组3日液体平衡量及液体累积量均为高.(3)正常组、IAH组和ACS组肾功能生化指标血肌酐、尿素氮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及IAH组(P<0.05).结论 SAP患者前3日液体累积量与IAH甚至ACS的发生密切相关,而IAH将进而导致SAP患者肾功能损伤.

129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