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气利水、通阳降逆之五苓散临床应用浅谈

    作者:陈佩文;谭颖颖

    目的:通过对五苓散现代应用临床病症的总结,结合文献,探讨病机,阐理药物配伍,为临床运用提供查病诊病的思路.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原文的解读,结合历代文献,对五苓散水饮停蓄,或渴,或热,或痛,或眩,或痞等病症进行病机探讨及药物配伍分析.结论:五苓散之所以“利蓄水”,三焦、膀胱、腠理、毫毛皆为水饮之邪或发或利的通道,水饮得气所疏浚,邪得阳气通而外达,此证当藉药物“化气利水,通阳降逆”的机理发挥作用.

    关键词: 五苓散 化气 利水 通阳
  • 中医治疗乙肝五法

    作者:任顺通

    乙肝是乙肝病毒侵犯人体,致肝、脾、肾三脏俱病的严重传染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认为在整个疾病的演变治疗过程中离不开扶正、杀毒、理气、化瘀、利水五大治疗法则.本文力求对每一治法的概念、用药,以及该药对机体脏腑组织与病邪的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进行研究与阐述,冀对同道有所裨益,对病人有点帮助.

  • 升陷祛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赵丽;王凤荣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结合相关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综述近年来升陷祛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宗气下陷、血瘀水停为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升陷、祛瘀、利水法在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心室重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结论心力衰竭以宗气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应以升陷祛瘀利水为主,结合相兼证候表现,辨证论治,标本兼顾。

  • 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耿彦婷;宋庆桥;胡元会;刘瑞华;张菀桐;李偲偲

    目的:系统评价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及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加拿大卫生药品技术总署编写的ITC软件对两者实施间接比较.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利水类中药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尿剂[RR=1.34,95% CI(1.13,1.60),P<0.05].ITC分析结果提示利水类中药+常规治疗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利尿剂+常规治疗比较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RR=1.023,95%CI(0.789,1.327),P=0.975].纳入文献中,利水类中药与利尿剂治疗在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及水肿减轻程度等的疗效评价方面,均仅有1篇文献报道提示利水类中药的疗效优势,超声心动图与BNP(或NT-proBNP)的疗效改善情况均无报道.3篇纳入文献报道了利尿剂与利水类中药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提示血钾异常等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利尿剂治疗组更为明显.纳入的RCT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结论:利水类中药联合常规治疗与利尿剂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比较因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无法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 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健脾利水药效物质研究

    作者:李斌;冉小库;孙云超;窦德强

    目的:研究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造成动物脾虚模型,进而腹腔水负荷生理盐水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以肛温、体重、表观指标及尿液中D-木糖排出量作为大鼠脾虚造模期的评价指标.以粪便含水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通道蛋白1、胃泌素(GAS)及腹腔水负荷造成水湿内停后的大鼠体重下降率及尿量等指标,阐明茯苓健脾利水的有效组分.结果:造模期间,大鼠体重下降,而肛温无变化,故表明动物已造成脾虚.经筛选后确定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作用的低有效剂量为7.5 g/kg.茯苓水煎液、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显著提高脾虚后大鼠体重.除醇洗组分外茯苓其他拆分组分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多糖组分能降低肾髓中水通道蛋白1的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有效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能有效提高大鼠水负荷后体重下降率,且增加尿量.结论: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动物利水作用主要通过其利尿作用来实现.茯苓乙酸乙酯组分、石油醚组分及多糖组分应为其健脾的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也为其利尿的物质基础.因此,以三萜类为主要成分的乙酸乙酯组分和茯苓多糖可能为其“甘”味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可能也为其淡味的物质基础.

  • “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作者:陈震萍;吕萍

    承前启后的“玄府”学说,拓展了汗孔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解表药(风药)的作用机制及广泛效应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各脏腑的玄府,可以借助于解表药之开腠理的功能,得以宣通,从而使解表药的临床配伍运用得到充分发挥,为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开启新法.

    关键词: 玄府 解表 利水 刘河间
  • 中医学“水”的概念及水病的治则与治法

    作者:刘树民;白宇;董婉茹;刘冠璋;王宇;卢芳;边晓燕

    随着利水中药在现代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如高血压、肺心病、肾病、肝炎、肝硬化、肺水肿及哮喘等,使梳理总结中医学概念的“水”、“水病”及“水病”相关治疗方案变得更为重要。笔者通过中医古籍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检索平台,对中医学“水”及“水病”进行系统化整理,总结了其古今概念的沿革,并通过“症-病-治则-中药”模式,进一步理清利水中药的合理使用方案。

    关键词: 水液疾病 利水
  • 利水中药功效发挥与水通道蛋白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鹏程;赵珊;王秋红;匡海学

    近年来,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及其研究使人们对“水”代谢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长期以来,对于“利水中药”的研究缺乏分子层面的靶点,难以进行深入的、定量化的研究;而水通道蛋白的发现成为诠释“利水中药”发挥其功效机制的新的靶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可以理解中药“利水”功效的内在涵义,还可以对“利水”这一作用进行量化研究.目前,众多学者已经运用水通道蛋白研究成果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通过水通道蛋白这一靶分子来探讨“利水”中药功效的发挥做一综述.

  • 基于炮制学理论初探知母润肠通便作用的有效成分

    作者:雷霞;张婕;李媛;王秋红;薛娟;苏晓琳;王长福;夏永刚;匡海学

    该实验对知母盐炙前后水煎液通便作用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观察生、盐知母水煎液对便秘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知母盐炙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糖含量.盐知母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使大鼠粪便粒数显著增加,与同等剂量生知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总离子流图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总糖含量明显高于生知母.结果表明,知母盐制品在同等剂量时通便作用明显强于生品,与其盐制后甘味的作用增强有关,是其滋阴降火作用增强的具体体现;糖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滋阴降火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知母甘味的物质基础.

  • 活血、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核转录因子-κB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向宁;李玉波;李妍;潘琳;温见燕

    目的 探讨活血、利水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 自体股动脉血注入脑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2只)、模型组(42只)、活血组(42只)和利水组(42只),其中活血组予活血中药复方(每毫升含生药量分别为:大黄0.2 g、水蛭0.02 g、三七0.3 g)10mL/kg灌胃,1次/日;利水组予利水中药复方(每毫升含生药量分别为:茯苓0.2 g、泽泻0.2g、石菖蒲0.2 g)10 mL/kg灌胃,1次/日.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生理盐水4.0mL/kg灌胃,1次/日.1、3、5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NF-α、NF-κB p65和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TNF-α、NF-κBp65和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组和利水组各时间点AQP-4和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活血组NF-κB p65表达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利水组NF-κB p6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组和利水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血组与利水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利水中药均可抑制炎性因子TNF-α的释放,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大鼠血肿周围脑水肿,但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有差异.

  • 心包积液中医辨治规律探讨

    作者:黄明艳;陈光;高嘉良;何浩强;王阶

    心包积液由心包或全身多种疾病所引起,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心水”范畴.该病是因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久痹入心,或心包受损,气机失调,水与血运行障碍而停聚于心包所导致的一种本虚标实性疾病.心包积液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包括益气、温阳和滋阴;祛邪当以利水为主,气、血、水同调,汗、利、下同施.心包积液根据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不同,分别给予清热凉血解毒与益气温阳利水的基本治疗;同时根据心包积液的病因可分为结核性心包积液、狼疮性心包积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心包积液、尿毒症性心包积液和肿瘤性心包积液等类型,不同病因心包积液的病机亦不同,故予以不同治疗方法.

  • 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燕萍;彭清华;吴权龙;姚小磊;苏瑞冰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利水散结之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散血明目片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60例(61只眼)临床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散血明目片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2周复诊1次,2个疗程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远视力、眼底表现、视网膜循环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散血明目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血塞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1.94%,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循环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眼底出血吸收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散血明目片治疗组与血塞通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尤其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有较好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加速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从而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 心功能不全治验2则

    作者:王亚杰

    案1:邰某,女,70岁.初诊日期:1991年12月5日.患者因经常性心悸、气短、浮肿10余年,加重2周而来就诊.自述患风湿病30余年,后因心悸疼痛,胸闷气短,浮肿,被诊断为风湿性心内膜病变,心功能不全.间断服用地高辛等药物,仍时有发作加重,每年发病时间大于4个月.此次因外感风寒诱发加重.

  •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6例临床观察

    作者:蒋志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抗感染、平喘、化痰、吸氧)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加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两者有协同作用.

  •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

    作者:任哲生;董海涛;王俭

    目的:观察使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科2002年1月~2003年12月给予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的病人65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观察,疗程2个月.好转、有效6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本方法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疗效确切,经济,无痛苦且无不良反应,临床可推广使用.

  • 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侠林;艾华;张君

    目的:探讨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组和利水组,每组40只,采用免疫组法测定AQP4和PAR-1蛋白表达。结果:APQ4和PAR-1表达假手术组较低,模型组表达1d明显提高,3d为高点,5d仍具有较高水平;活血组和利水组大鼠各时间点PAR-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和PAR-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正相关性。结论:活血及利水中药能改善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肿。

  • 凉血化瘀可利水--张伯礼教授临床证治答疑

    作者:袁焕欣;江丰

    病案
      初诊:患者男性,59岁,2013年10月17日就诊。主诉:右侧肢体不利5月余。病史:患者2013年5月15日突发昏迷,经120救护车送至大连瓦房店医院,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侧脑叶出血37 mL”,遂予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有所恢复。现右侧肢体乏力,右脚肿胀,记忆力减退,语声变粗,时有干咳、少痰,纳呆,食量正常,寐安。大便日一行,不成形,夜尿频,4~5次/夜。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血压(BP):110/80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30余年,否认其他心脏病史。家族史:父亲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吸烟20余年,每日20支,病后戒。过敏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处方:生地15g,麦门冬15g,玄参15g,知母15 g,川芎15 g,菊花20 g,夏枯草20 g,杜仲15 g,桑枝30 g,黄芩20 g,天麻15 g,枳壳12 g,丹参30 g,郁金15 g,珍珠母30 g,予药10剂,每剂水煎3次(分别煎煮40、30、20 min),3次药液合并混匀、均分4份,2日服完,早晚各服用1份。

  • 温阳益气利水法对倍他乐克负性肌力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波;王强

    目的 温阳益气利水法对接受倍他乐克药物治疗出现负性肌力作用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32例应用倍他乐克药物治疗出现负性肌力作用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列为观察治疗组,在原用药基础上加服温阳益气利水中药治疗,7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显效率34.3%,有效率56.3%,总有效率90.6%,无效9.4%.结论 温阳益气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倍他乐克药物治疗出现的负性肌力作用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气血津液与慢性心力衰竭辨治

    作者:冯波;张艳

    慢性心衰基本病机在于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气虚、血瘀、水液停聚是病机关键,心气虚为本,贯穿始终,血瘀、津液失调为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茎”,“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之要.注意邪正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张艳教授提出“宜温阳通阳而不宜补阳,宜益气补气而不宜滞气,宜行血活血而不宜破血”;邓铁涛提出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主.

  • 健脾活血利水法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纂要

    作者:姚丽亚;夏亚群

    目的:分析健脾活血利水法为主的中西合治方法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常用中西药物及随症加减方法.方法:在严格文献、病例及药物入选标准的基础上,运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该疗法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88.2%,95%CI(0.808,0.972),常用健脾中药有党参、白术、黄芪;常用活血中药有丹参、当归、赤芍;常用利水中药有大腹皮、泽泻、猪苓.常用西药有利尿、护肝等对症用药.结论:健脾活血利水法是中西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主要治法之一,该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