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福平明胶微球制剂及体内外释药特性的研究

    作者:史朝晖;王东凯;王晓艳;曾垂宇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利福平明胶微球制剂,并研究了药物含量、微球粒径、体外释放介质、以及体内释药特性等.结果表明:利福平明胶微球制剂体外释药前8h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可达24h,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大鼠体内释药特性符合单室开放模型,体内外相关性显著.

    关键词: 利福平 明胶微球
  • 明胶微球/rhBMP-2/CPC的制备及其异位成骨效应研究

    作者:厉孟;刘旭东;刘兴炎;葛宝丰

    目的:制备多孔复合材料明胶微球/rhBMP-2/CPC并研究其异位成骨效应.方法: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京尼平进行交联,喷金后电镜观察.交联微球携载rhBMP-2,以2.5%的比例掺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固化,制成实验用多孔明胶微球/rhBMP-2/CPC,rhBMP-2/CPC作为对照组.两组材料固化后分别浸入生理盐水,1、3周后进行生物力学压缩实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断面.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生理盐水中rhBMP-2浓度,计算rhBMP-2的累积释放量.材料植入小鼠大腿肌袋,术后3周处死小鼠,切取材料及周围组织,HE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测定材料周围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及钙舍量.结果:交联的明胶微球呈规则圆形,粒径(62±18)μm,分散性好.1、3周后实验组材料断面可见大量大孔形成,对照组未见明显大孔,实验组的总孔径率、大孔率及rhBMP-2的累积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3周后实验组大压缩强度(7.8±1.2)MPa,较对照组(11.2±1.6)MPa稍低.HE染色两组均可见软骨形成,但实验组更多,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测定实验组分别为(4.33±0.52)IU/g和(6.12±1.22)μg/mg,高于对照组的(2.67±0.23)IU/g和(3.12±0.41)μg/mg.结论:明胶微球/rhBMP-2/CPC在微球降解后形成多孔磷酸钙复合材料,使rhBMP-2的释放量增加,具有强大的异住成骨性能,是一种优秀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 水飞蓟宾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作者:陈永顺;陈黎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45±0.27) μm,平均载药量(56.24 ±3.17)%,平均包封率(79.54 ±5.0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5.627 5t1/2-1.5028(r=0.9985),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质量稳定.结论:实验制备的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初步稳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 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作者:陈永顺;吴珍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以水飞蓟宾注射液为参比,用3P 97软件计算药动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用靶向效率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5728±0.108 6)h,t1/2β=(20.6866±1.058 8)h,CL=(0.003 8±0.001 4) mL·h· Kg-1,AUCo→∞=(211.095 0±10.272 8) m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093,1.986,0.634,0.259.结论:与水飞蓟宾注射液相比,水飞蓟宾明胶微球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

  • 姜黄素明胶微球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邓俊刚;陈薇;罗昱澜;邓航

    目的:探索姜黄素明胶微球在体外释放度及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含量,以透析法观察姜黄素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建立通过累计计算姜黄素明胶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量.结果:本方法测定姜黄素专属性强,药物在0.1-16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明胶微球在30%乙醇氯化钠溶液介质中48h累积释放度可达80%.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姜黄素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 三种多孔磷酸钙骨水泥体外研究比较

    作者:厉孟;刘旭东;刘兴炎;葛宝丰

    目的:探讨以不同方法制备的三种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的理化特性、生物相容性及强度的差异.方法:将20wt%甘露醇(A组)、5wt%碳酸氢钠(B组)及5wt%明胶微球(C组)分别与CPC粉末混合固化制备多孔CPC.生理盐水浸泡1周、4周后,测定材料孔径率及抗压强度,电镜观察材料断面,X线衍射法检测CPC的转化情况.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CPC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三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培养3 d,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浸泡1周后C组孔径率稍低,4周后各组无明显差异;但两个时间点C组强度均高.材料断面扫描A组孔径较大、连通性欠佳,B组孔径极不规则且分布不均匀,C组孔径规则、连通性好.1周后X线衍射显示三组均出现羟基磷灰石衍射峰;4周后C组羟基磷灰石衍射峰强,磷酸四钙衍射峰弱.成骨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生长良好,但C组细胞量多,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以明胶微球制备的多孔CPC具有较高的初始强度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非负重部位骨替代材料.

  • 粉尘螨变应原明胶微球口服免疫动物的脱敏效果

    作者:袁新彦;李朝品;许礼发

    目的研究粉尘螨变应原明胶微球经口服免疫小白鼠后的脱敏疗效. 方法以粉尘螨变应原明胶微球(含粉尘螨变应原2×10-5 mg )口服免疫小白鼠,以ELISA法检测35 d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变化.并以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粉尘螨变应原浸液的小白鼠为对照实验,以口服不含粉尘螨变应原的空白明胶微球的小白鼠为空白实验. 结果口服粉尘螨变应原微球的小白鼠实验组可产生高水平的血清抗体,在给药后第14 d抗体高值为2.45×105 Au/ml(Arbitrary units per milliliter),高于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粉尘螨变应原浸液小白鼠的高抗体水平(4.27×104 Au/ml). 结论在给予相同剂量粉尘螨变应原的前提下,明胶微球口服制剂的免疫效果优于变应原浸液腹腔注射剂.

  • 明胶微球乙肝疫苗动物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赵晶;王立新

    目的 研究并优化微球乙型肝炎疫苗的配方,观察微球乙肝疫苗对温度的稳定性.方法 用明胶包裹HBs制备微球,设计不同配方及不同粒径微球乙肝疫苗、冻干微球乙肝疫苗于不同温度放置一定时间,免疫动物观察免疫效果.结果 微球疫苗HBs包裹率>90%,微球疫苗的免疫效果受佐剂配方及制备程序等因素影响,<10μm的微球(5.6μm)免疫效果明显优于>10μm的微球(25.4μm)(P<0.02)及铝佐剂组(P<0.01).接种动物后可维持高水平抗-HBs IgG抗体(220~280mIU/ml)12个月以上;含铝佐剂的微球疫苗免疫效果优于不含铝的微球疫苗(P<0.05);单纯明胶微球与HBs混合后免疫可增强抗-HBs反应,稍低于包裹HBs的微球组.冻干HBs微球对温度稳定性优于铝佐剂吸附HBs.结论 <10μm的微球疫苗和含铝佐剂的微球疫苗可产生佳的免疫效果;冻干微球疫苗可望解决铝佐剂吸附乙肝疫苗需要冷链的问题.

  •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作者:詹国平;韩彦江;谢恩伟

    目的对阿霉素明胶微球(ADM-GMS)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对阿霉素明胶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稳定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69.154μm,87.32%的微球粒径分布在50~120μm.微球平均载药量为2.13%,包封率为42.62%.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性满足要求,且37℃下性质稳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制得的阿霉素明胶微球有望成为临床用动脉栓塞术治疗癌症的新制剂.

  • 莪术油明胶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

    作者:邓嵘;陈济民;姚崇舜;吴万垠

    目的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ZT-GMS).方法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对微球的制备工艺、粉体学性质、体外释药、初步稳定性和初步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球径在40~160 μm的微球占97.16%,平均产率为89.73%,平均含药量为2.13%,平均包封率为19.36%(均以莪术醇计).体外释药12 h达80%,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药机理为溶蚀加扩散.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肝动脉栓塞荷瘤大鼠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平均生存率显著延长(P<0.01),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1).结论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粒径分布较好,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有一定疗效.

  • 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的鼻腔给药

    作者:陈建明;毛世瑞;毕殿洲

    目的制备经鼻粘膜给药的褪黑激素明胶微球,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用γ射线闪烁显像技术考察微球在鼻粘膜滞留时间,用HPLC法测定药物的体内吸收.结果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粒径在30~70 μm,平均粒径为50.2 μm,褪黑激素含量为13.48%.与滴鼻液相比,明胶微球在鼻粘膜滞留时间明显延长.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7.47%.结论鼻粘膜给药明胶微球,能避免肝脏首过作用,延长药物在鼻粘膜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吸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缓释阿维菌素明胶微球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特性

    作者:唐辉;陈文;姚新成;洪成林;陈坚

    目的:研究缓释阿维菌素明胶微球(AVM-GMS)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缩聚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制备AVM-GMS, 通过均匀实验设计法得到优化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体外释药研究以累计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拟合,以说明AVM-GMS的缓释作用.结果:按优选处方和工艺制备的AVM-GMS,粒径在10~200μm之间,包封率为68.6%~74.1%.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AVM-GMS的t1/2是AVM原料药的6.6倍.结论:AVM-GM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肺靶向炎琥宁明胶微球的制备

    作者:张娜;黄桂华;席延伟;王晓波;徐文方

    目的对炎琥宁肺靶向明胶微球的处方、工艺、释药特性及其体内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生物降解材料明胶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炎琥宁明胶微球;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佳处方和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兔耳缘静脉注射微球后,取肺组织切片,体内试验结果初步考察其肺靶向性.结果所制备的炎琥宁明胶微球外形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14μm,载药量为2.08%,包封率为70.94%;1.5 h体外释放50%左右,12 h可达90%以上.体内试验结果初步验证其具有一定肺靶向性.结论筛选的佳处方工艺可制备性质优良的炎琥宁肺靶向明胶微球.

  • 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明胶微球的制备

    作者:韩钊;刘兴炎;厉孟;高秋明;李旭升

    目的 研究制备携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明胶微球的方法,探寻骨组织工程的新路径.方法 以改良的双相乳化法制备载MSCs的明胶微球并与京尼平分别进行12h,24h,48h的交联,与未交联组对比.检测微球的粒径、交联度、溶胀率、载细胞率,并通过荧光染料和扫描电镜检测其内细胞存活性.结果 交联时间控制在24h内各组明胶微球的粒径变化不大,分别为(75±15) μm、(81.58±24.68)μm和(108.64±37.44)μm,24h后微球粒径明显减小为(27.88±7.46)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联过的明胶微球降解时间明显延长,较未交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京尼平交联24h后的明胶微球粒径大小适中,降解时间以及载细胞率符合实验要求,微球内携载的MSCs存活良好.

  • 正交设计优化吗啡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

    作者:龙健晶;孙永海;张宏

    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吗啡明胶微球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微球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 微球形态良好,粒径符合要求,平均载药量为20.94%,包封率为86.27%,重现性良好.结论 采用正交实验完成了吗啡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

  • 转化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晓霞;杨路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明胶微球的制备,探讨其用于牙周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TGF-β1的明胶缓释微球.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并将不同浓度(1、5、10 mg/ml)的载药明胶微球作用于hPDL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微球大小均匀,分散度好,平均粒径为(10.28±2.24)μm,药物包封率为78.5%,微球中TGF-β1载药量为785 ng/g.体外7 d内药物累积释放94%,TGF-β1明胶微球可明显促进hPDLCs的生长.结论:TGF-β1明胶微球能较长时间持续释放TGF-β1,促进hPDLCs持续增殖.该种药物剂型有望用于治疗牙周病.

  • IGF-I明胶微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余淑芳;齐鸿亮

    目的 制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明胶微球(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gelatin microspheres,IGF-I-GMs),观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增殖的长期效应.方法 用乳化交联法制备IGF-I-GMs,观察其一般性质;ELISA 法测定IGF-I 的含量,计算微球包封率和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特性.体外培养兔BMSCs,四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 )检测IGF-I 和IGF-I-GMs 梯度含量分别对BMSCs 增殖的长期效应.结果 ①所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为(19.51±3.53)μm,冻干粉剂为黄白色粉末状,再分散性良好,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90ng/g 和89.0%,体外7d 内药物缓释87%;② IGF-I 和IGF-I-GMs 均明显促进BMSCs 增殖,IGF-I-GMs 较单独应用IGF-I 的效果更加显著(P < 0.05),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结论 IGF-I-GMs 冻干粉剂制备良好;IGF-I-GMs 在7d 内对IGF-I 有良好的缓释作用;BMSCs 形态和活性良好可以用于实验研究;IGF-I-GMs 与BMSCs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促进BMSCs 增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IGF-I.

  • 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的研究

    作者:赵晋波;李小飞;吴红;刘锟;梁志波;程庆书

    目的 制备可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明胶微球(gelatin microspheres,GMs),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改良双相乳化冷凝法制备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atin microspheres,EGF-GMs),计算其溶胀率,观测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采用BALB/c 3T3作为效应细胞,分为3组,A组(EGF-GMs组)、B组(游离EGF组)、C组(空白GMs组),进行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周期评估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生物学活性.结果 制得的明胶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07 μm.细胞计数:第1、3天时,B组>A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时,A组>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流式细胞分析结果:A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例均大于B、C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粒径大小适合局部应用,能够在较长时间缓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

  •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明胶微球复合物对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落全祥;高莺;李波宇;孙洋;齐鸿亮

    目的 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与明胶微球(GMs)复合物对兔下颌骨缺损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日本成年大耳白兔共27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均在一侧下颌骨体部制备一13 mm×6 mm大小的单侧皮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IGF-1/GMs复合物,对照组植入GMs,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术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3只获取标本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骨密度测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骨小梁百分比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早期(4周)见少量不成熟骨小梁、胶原成分及大量新生血管;8周时,各组均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实验组骨小梁粗大,板层状排列,对照组骨小梁明显少于实验组;12周时实验组骨质基本接近成熟,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分界.实验组骨密度及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1/GMs复合物能促进颌骨缺损早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 肺靶向阿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作者:赵志娟;丁红;谢茵

    目的 制备肺靶向阿霉素明胶微球(ADM-GMS)并考察其特性.方法 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材料,液体石蜡为油相,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结果 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0.8 μm,5-15 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5.5%,载药量为4.05%,包封率为42.3%,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25±2)℃、RH=60%条件下放置6个月,其稳定性良好.结论 微球的粒径、形态、堆密度、流动性、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及稳定性等基本符合肺部靶向的要求.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