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与正常儿童软骨性髋臼前倾角的MRI研究

    作者:吴添龙;贾惊宇;涂以济;徐浚怀;陈伟才;曹雪琴;刘素云;程细高

    [目的]通过MRI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患儿病变髋软骨性髋臼是否存在过度前倾,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软骨性髋臼前倾角(articaginous acetabular anteversion,CAA)并分析其发育演变.[方法]回顾性收集55例DDH儿童和222例正常儿童的髋关节MRI影像学资料.病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6~60个月,平均19个月.共有73例脱位髋、9例半脱位髋、10例发育不良髋和18例未受累髋.对照组:男132例,女90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6.2岁.共444例正常髋,并以患者年龄(岁)为单位分为15个亚组.通过MRI测量各组髋关节的CAA,统计学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对照组各组间CAA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DDH儿童脱位与半脱位髋关节的CAA均大于未受累髋关节和正常儿童髋关节的CA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儿童脱位髋关节CAA大于发育不良髋关节的CA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儿童髋关节CAA在不同年龄组间不存在相关性(r<0,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髋臼后倾现象.[结论] DDH儿童脱位与半脱位髋关节的CAA是存在过度前倾的;正常的CAA在人们出生时就已完全形成,并且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改变.作者认为CAA更能反映髋臼的真实前倾角,采用MRI对DDH患儿的软骨结构进行评估可用于指导DDH的术式选择.

  •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丁晓飞;苏柱程;廖世杰;陆荣斌;赵劲民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39例(43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后的基本资料.其中男7例,女32例;右髋7例,左髋28例,双髋4例.脱位程度按照Tonnis分级:Ⅰ度l髋,Ⅱ度11髋,Ⅲ度17髋,Ⅳ度14髋.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CE角(center-edge angle,CEA)和髋关节活动度,并在末次随访时,分别按Severin影像学评级标准和Mckay功能评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5.5个月.[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后1髋出现半脱位,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AI平均22.6°,CEA平均29.1°,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患侧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按Severin标准评级,优良率为95.4%;按Mckay标准评级,优良率为93.0%;Severin标准影像学评级与Mckay标准功能评级间存在正相关,r=0.73 (P <0.05).[结论]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后,脱位的股骨头能获得稳定的中心性复位,头臼包容改善并逐渐趋于正常.术后中短期的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影像学改变越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 3D-CT初步分析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髋臼前倾的原因

    作者:贾惊宇;殷明;刘希娟;程细高;顾玉荣;谢荣辉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病变髋是否存在髋臼过度前倾,并分析髋臼前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单髋脱位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髋关节的3D-CT影像学资料.病例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6~ 60个月,平均18个月.左侧髋脱位29例,右侧髋脱位2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4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实验对象均测量髋臼前倾角(AA)、坐骨旋转角(IA)、耻骨旋转角(PA)、耻骨相对长度(PRL)和坐骨相对距离(IRD),统计学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左侧髋和右侧髋的AA、IA、PA、PRL和IRD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髋脱位患儿脱位侧髋和未受累侧髋的P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侧髋的PRL值小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侧髋的AA、IA和IRD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脱位侧髋还在未受累侧髋,IA均与AA和IRD呈正相关.[结论]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髋臼过度前倾是普遍存在的,除了髋臼前壁缺陷外,患儿脱位侧髋的坐骨外侧旋转引起坐骨外侧移位也是髋臼发生过度前倾的原因之一.

  • 三维CT辅助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作者:周强;李颖;蒋继亮;童樑成

    [目的]研究三维CT辅助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个体化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年龄7~13岁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三维CT辅助下个体化手术治疗,根据三维CT测量数据选择具体截骨方式,应用三维CT测定数据及Mackay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随访2~7年,平均5.2年.McKay髋关节评定结果:优15髋(42.9%)、良16髋(45.7%)、差4髋(11.4%),优良率88.6%.无感染或骨不连.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术前髋臼角为26.1°~40.2°,平均32°;术前髋臼覆盖股骨头百分比-10%~55%,平均-0.5%:术后髋臼角为15.5°~25.0°,平均19.5°;术后髋臼覆盖股骨头百分比98%~112%,平均104%.[结论]三维CT辅助下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于大龄DDH的治疗效果满意.

  • Pembert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及股骨上段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王旭;董平;韵向东;汪静;夏亚一;王栓科

    [目的]总结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强调联合化及个体化原则.[方法]选择1996年2月~2007年4月期间3~10岁CDH患儿26例,计28髋,均行Pemberton截骨术辅以广泛软组织松解、股骨上段矫形截骨等联合手术治疗,测定并对比其术前、术后AI角、CE角、髋臼的深度等指标,并以Severin影像学及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加以评价.[结果]本组26例均得到随访,平均43个月. 根据Severin影像学评价标准,优64.3%,良28.6%,可7.1%,而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50.0%,良35.8%,可7.1%,差7.1%.总体上影像学评价优于临床疗效.[结论]Pemberton截骨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安全、有效的,联合化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必须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 手法牵引复位结合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黄钿锋;陈昆;郑文忠;蔡惠民;周章南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牵引复位结合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3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幼儿共40髋,男5例(7髋),女25例(33髋);年龄1~3岁,经前期患肢伸直位皮肤牵引,然后采用手法牵引复位,分三期采用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结论]采用手法牵引复位结合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 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8例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邱国良;张长青;霍丽丽;张文治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与疗效,减少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8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8例(63髋)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Chiari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0例(60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5 ~ 12年,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再脱位并发症、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好,容易掌握,治疗风险较低;便于在相关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应用小腿延长术减轻青年DDH的跛行步态

    作者:付晓玲;张湘生;邱睿韫;殷明;吴凯

    [目的]探讨小腿延长术在减轻单侧发育性髋关节高位脱位青年患者跛行步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2008年共15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高位脱位患者进行小腿延长术,其中6例应用外固定支架骨痂延长,9例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延长.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制定的跛行标准,对术前及术后的跛行步态进行记录并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随访中记录两种延长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愈合时间、外固定指数、骨延长指数,并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12 ~ 34个月),平均延长5.2cm (4.8~8 cm),都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及再骨折者.术后所有患者跛行均明显缓解:14例轻度跛行,1例中度.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未减轻.[结论]小腿延长术能明显减轻青年单侧发育性髋关节高位脱位的跛行步态,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延长能明显缩短外固定指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时关节腔压力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

    作者:余希临;沈先涛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2005年7月43例(56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6.4个月(12~42个月).[结果]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37±0.32)kPa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90°外展45°位压力下降少为(-0.09±0.71)kPa(P<0.01).[结论]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90.2%,没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谢荣辉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学者们认为DDH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具体病因不清.环境因素包括宫内环境及生后环境因素,前者如臀位妊娠、羊水过少等,后者如不恰当的襁褓方式,髋关节被异常地牵拉等[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12% ~33%的DDH患儿有阳性家族史[2-4].目前DDH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基于多代家系的连锁分析、基于核心家系的传递不平衡检验以及基于群体的关联分析.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康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婴幼儿DDH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为主,但各家医院在治疗的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其预后股骨头坏死率也各不相同.国内国际对改良蛙式石膏及人位石膏固定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详细比较,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就当前DDH闭合复位治疗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治疗后股骨头骨骺坏死

    作者:芦天亮;李连永;赵群

    闭合手法复位是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常用方法,但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简称头坏死,avascular Becrosis,AVN).它严重影响髋关节的发育,其远期效果不佳,甚至造成终身残疾.自从1910年Legg,Calve, Penlles报告儿童股骨AVN以来,许多学者也相继报告了DDH治疗中的类似现象,AVN被认为是由股骨头血供障碍所致.近年来,在治疗DDH中发生AVN的原因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认为该病由股骨头与髋臼之间压力增加所致.

  •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迎松;胡侦明;劳汉昌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HD)是一种多见的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又因其一定的迟发性及表型异质性被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Hip,DDH)"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 行走年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骨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史强;李旭;吴伟平;戴双武;谭为;胡超;林雪梅

    [目的]探讨行走年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例术后发生患侧股骨低暴力性骨折,其中男1例,女4例,接受手术治疗时患几年龄为2~6岁(平均3岁5个月).结合临床深入探讨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并采用髓内针固定或石膏外固定等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7.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均恢复下肢行走和负重功能.[结论]切开复位手术造成的损伤、长时间的石膏外围定、内固定器械的使用等是造成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术后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等措施是减少或预防术后股骨骨折的重要措施.

  • Pavlik吊带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股神经麻痹——病例分析与文献回顾

    作者:陈兆强;杨建平;张中礼;邓书贞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出现股神经麻痹并发症及其可能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采用Pavlik吊带治疗,初3周每周门诊复查1次,采用B超及体格检查了解股骨头复位情况并根据患儿生长发育调整吊带的松紧.3周后应用B超和临床检查判断是否获得复位,若失败则停止吊带治疗改用其他方法治疗.[结果] 170例中有3例患儿在穿吊带治疗后出现股神经麻痹.临床查体及神经肌电图检测(ENeG)提示患侧股神经损伤.3例患儿平均出生体重4.1 kg,穿戴吊带时平均年龄为46 d,查体发现,3例患儿均存在明显的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Ortolani征阳性,B超Graf法分型为Ⅲ型.神经肌电图检测(ENeG)显示为患侧股神经运动潜伏期(FML)延长、运动电位(MAP)波幅衰减.去除Pavlik吊带后密切观察、未予以特殊治疗,平均13 d(8 ~22 d)后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股神经麻痹是应用Pavlik吊带治疗DDH的并发症之一,过度屈髋造成股神经牵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肥胖、髋关节外展受限严重可能是危险因素.股神经麻痹是暂时性的功能性损伤,及时去除吊带,症状多可在数周内缓解、消失.随后,改用手法复位石膏裤外固定可获得满意的复位.

  • 3D-CT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形态学畸形

    作者:张磊磊;徐丽彪;敖鹏;李健;姚玉龙;黄文舟;邓中博;程细高

    [目的]使用3D-CT技术对单髋脱位DDH患儿的骨盆形态学畸形进行分析,按照脱位程度分型分层后对骨盆内旋畸形进行观察测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单髋脱位DDH患儿72例,其中男12例,女60例;年龄7 ~ 60个月,平均18个月.左髋38例,右髋34例.脱位程度:Ⅰ度18例,Ⅱ度38例,Ⅲ度16例.28例正常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双侧髋关节CT扫描,扫描图像行三维图像重建,测量髋臼前倾角(AA)、上骨盆旋转角(URA)、下骨盆旋转角(LRA).[结果]28例正常对照组左侧髋和右侧髋的URA、LRA和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单髋脱位DDH患儿脱位侧髋的URA、LRA和AA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和Ⅲ度脱位组,脱位侧髋的LRA均大于未受累侧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脱位侧髋的URA与未受累侧髋的URA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度脱位组,脱位侧髋的URA和LRA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Ⅱ度和Ⅲ度脱位组,脱位侧髋的AA均与LRA成正相关.[结论]DDH患儿在矫正髋臼过度前倾时,要同时测量髋臼前倾角和下骨盆旋转角,并观察髋臼前后壁的发育情况.明确髋臼在水平面出现过度前倾的原因后再给予适当矫正,这对于预防术后髋臼后倾的发生十分重要.

  • 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远期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邱国良;邱轩;张长青;张春啸;霍丽丽;张文治;宋矿朋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和传统的Chiari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6年2月~ 2009年5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采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Chiari截骨术治疗.二组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足底压力.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再次检查足底压力.[结果]术后5年,试验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各足底压力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侧部分足底压力指标与健侧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传统Chiari截骨术相比,采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足底压力更接近正常,远期效果较为满意.

  •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前倾的三维CT研究

    作者:李连永;赵群

    [目的]利用髋关节的三维CT影像,来探讨3岁以下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AA)的改变.[方法]对44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正常侧髋作为对照,测量髋臼的前倾角.[结果]正常侧髋臼AA为(10.0±4.7)°,脱位侧为(18.1±4.5)°,P<0.01.按年龄分组,正常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9.2±4.3)°,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0.6±4.9)°,P=0.34.脱位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16.2±4.5)°,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9.2±4.1)°,P=0.03.[结论]三维CT能清晰地显示幼儿DDH髋臼的形态.脱位后,髋臼前倾角明显增加,且脱位时间越长,髋臼前倾越明显.了解髋臼的前倾情况,对DD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作者:孙雅静;刘卫东

    目的:本文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利于指导今后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组对1983年以来获得随访的400例(571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手法复位治疗178例(276髋);手术复位治疗222例(295髋).结果:本组发生髋关节再脱位5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77髋,髋关节僵硬42髋.1995年以后髋关节再脱位、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僵硬明显减少.结论:3岁以下患儿,髋臼指数>45°、Ⅲ°以上脱位者不适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成功者,铝板衣固定时间不应超过9个月.8岁以上患儿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僵硬比例增高,股骨短缩、早期功能锻炼、CPM可减少头坏死及关节僵硬发生.髋臼造盖术时植骨量少、植骨高度不够可引起术后再脱位.

  • 髋关节内侧入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远期疗效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Okano K;Yanad K;Takahashi K;王晓;张立军

    作者应用髋关节内侧入路(Ludloff's medial approach)切开复位治疗发育性髋脱位.通过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评定治疗结果是否与治疗时年龄相关.从1979-1997年共观察随访43例患儿、45个髋关节,其中男7例,女36例,右侧24髋,左侧21髋.患儿接受手术平均年龄为14个月(6~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4年(10~28年).

278 条记录 8/14 页 « 12...567891011...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