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166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哲;王霞;于天资;李学谦;王珂;郝建忠

    目的 对166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全瓷嵌体修复,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332例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66例,分别对其实施全瓷嵌体修复和复合树脂嵌体,观察两组修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6.3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30%,研究组咀嚼能力为98.80%,美观度为100%,食物阻塞为96.9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32%、84.34%、80.1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复合树脂嵌体相比,全瓷嵌体修复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效果观察

    作者:杜静

    目的 观察CEREC全瓷嵌体在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为常规修复,观察组为CEREC全瓷嵌体修复.结果 两组龈沟出血指数与牙龈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两组修复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 在磨牙残冠修复中应用CEREC全瓷嵌体,可以改善患者的指数,提升临床整体修复效果,具有比较突出的应用价值.

  • 上颌前磨牙全瓷嵌体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应力分析

    作者:张丹;白保晶;张振庭

    目的 建立上颌前磨牙Ⅱ类洞全瓷嵌体修复的计算机三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以期为临床全瓷嵌体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利用Micro-CT扫描获得牙体原始数据,建立上颌前磨牙Ⅱ类洞全瓷嵌体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计算分析牙釉质、牙本质、嵌体及粘结剂层的大主应力.结果 建立了包含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牙周膜、嵌体及粘结剂层的上颌前磨牙Ⅱ类洞嵌体修复的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牙釉质的应力集中部位在洞型龈壁的位置,大主应力值为10.52MPa;牙本质的应力集中部位在牙本质近牙髓腔的位置,大主应力值为3.76 MPa;嵌体的应力集中部位在其与龈壁对应的位置及嵌体底面,大主应力值为5.82 MPa.结论 上颌前磨牙Ⅱ类洞全瓷嵌体修复后,牙釉质的薄弱部位在龈壁;牙本质的薄弱部位在窝洞底部近牙髓腔的位置;嵌体的薄弱部位在其与龈壁对应的位置.

  • 不同垫底材料对全瓷嵌体修复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张丹;白保晶;张振庭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采用不同垫底材料的上颌前磨牙Ⅱ类洞全瓷嵌体进行应力计算分析,为临床全瓷嵌体修复垫底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建立垫底厚度为1.0mm的上颌前磨牙Ⅱ类洞嵌体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应用3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垫底材料时,全瓷嵌体修复各个部分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随着垫底材料弹性模量的增高,且越接近牙本质弹性模量时,嵌体、牙釉质和粘结剂层的大主应力逐渐减小;而牙本质的大主应力逐渐增高.结论 当牙体缺损较小,洞型较浅时,可采用弹性模量较高,并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垫底材料;而当牙体缺损洞型较深,洞底部牙本质较薄弱时,应采用弹性模量较低的垫底材料.

  • 垫底厚度对全瓷嵌体修复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丹;白保晶;张振庭

    目的 通过对不同垫底厚度上颌前磨牙全瓷嵌体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了解垫底厚度对全瓷嵌体修复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垫底厚度分别为0.5mm,1.0mm和1.5mm的上颌前磨牙邻(牙合)面缺损嵌体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3种垫底材料,应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应用3种不同厚度垫底时,嵌体和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随着垫底厚度的变化,嵌体、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大拉应力,以及粘结剂层的大剪切力均发生变化.嵌体的大拉应力、粘结剂层的大剪切力随着垫底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垫底厚度为0.5mm时牙釉质中的大拉应力小,而牙本质中的大拉应力大.使用不同垫底材料时,随垫底厚度增加,嵌体中的大拉应力上升的幅度有所不同,玻璃离子垫底组上升的幅度大,复合体组次之,树脂垫底组上升幅度不明显.结论 弹性模量较低的垫底材料其厚度的变化对嵌体应力改变的影响明显,弹性模量高的垫底材料其厚度的变化对嵌体应力改变的影响不明显.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上中切牙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全瓷冠修复两年一例

    作者:周团锋;王新知;张桂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近几年飞速发展,可制作全瓷冠、全瓷贴面、全瓷嵌体、全瓷桥和种植体全瓷基台等.氧化锆全瓷材料有良好的力学强度、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兼有金属的可加工性,是一种理想的口腔修复生物材料.近年,国外已有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制作一体化桩核的临床病例报道[1],以及对预成氧化锆全瓷桩修复失败进行二次修复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修复效果[2].

  • 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充填后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刁秀春

    目的 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充填后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后牙Ⅱ类洞缺损的患者60例,按照修复时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复合树脂充填,观察组使用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对两组患者牙修复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修复体折裂、脱落、边缘密合、继发龈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修复体磨损(3.3%)与边缘着色(33.3%)低于对照组(20.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6个月后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的效果要好于复合树脂修复的效果,具有耐磨性比较高的优势,极大的避免了聚合收缩、渗漏、边缘着色少等现象,值得推广和使用.

  • 全瓷嵌体修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卜冬平;汪崇

    目的:探讨全瓷嵌体修复后牙邻牙合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40颗邻牙合面龋患牙,随机分为瓷嵌体组和对照组,嵌体组采用IPS Empress全瓷嵌体修复,对照组采用可乐丽树脂充填修复。临床追踪观察1年,评定疗效。结果:嵌体组70颗患牙,成功率95.7%,树脂组70颗患牙,成功率82.8%,经x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瓷嵌体修复是修复后牙邻牙合面缺损的良好方法。

  • CEREC4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郝晓星;牛云平;李亚红

    目的:采用CEREC4 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并对其近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7例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患者,按照CEREC4 CAD/CAM系统修复的要求使用MarkⅡ瓷块制作了32个后牙邻面嵌体,修复后6个月复诊,按照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询问并检查食物嵌塞情况.结果:81.3%的修复体各项检查标准都达到了USPHS标准的A类.87.5%修复体未出现食物嵌塞.结论:CEREC4 CAD/CAM系统制作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全瓷嵌体修复MOD洞型对牙体组织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文成超;仇丽鸿

    目的 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嵌体修复不同MOD洞型后,不同剩余颊侧壁厚度对牙体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下颌第一磨牙MOD洞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颊侧壁厚度所对应的MOD洞型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 15.0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不同剩余颊侧壁厚度对牙体组织应力的影响及应力变化趋势.结果 不同剩余颊侧壁厚度对牙体组织的应力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在2 mm时远中邻面颊侧牙颈部应力水平低.单侧牙尖覆盖MOD洞型嵌体修复的应力水平高于MOD洞型嵌体修复.结论 尽量保留足够的健康牙本质,避免形成无基釉,是嵌体修复降低牙体折裂风险的有效手段;剩余牙体量越多,越不适合做单侧牙尖覆盖修复.

  • 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59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雪峰

    目的:分析全瓷嵌体用于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7月在我科室进行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患者59例,应用KAVO二氧化锆制作的全瓷嵌体进行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观察评价戴用后即刻、半年、一年和两年后其形态、颜色、周围龋、边缘适合性、修复体磨耗程度及折裂情况。结果全瓷嵌体的形态、边缘适合性、颜色、周围龋和磨损与折裂等性能方面在戴用后半年、一年和两年较即刻戴用后比较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全瓷嵌体是一种较好的新型牙体缺损修复体,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后牙大面积残冠患者CEREC全瓷嵌体修复后牙周临床指数的研究

    作者:杨彦春;周继祥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方法及效果并观察牙周指数的改变.方法 临床选择30例患者55颗后牙大面积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全瓷嵌体直接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同时检查记录各牙修复前后的GI、SBI值,并对修复前后的GI、SBI值进行比较.结果 55颗患牙53颗无异常,1颗基牙牙龈炎,1颗嵌体脱落,修复成功率为96.4%,修复效果满意,修复前后GI、SBI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EREC全瓷嵌体在后牙大面积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全瓷嵌体洞型预备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陆晓丰;吴凤鸣

    全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后牙体与嵌体的折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原因较多,其中嵌体洞型预备是影响牙体和嵌体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全瓷嵌体洞型预备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全瓷嵌体 洞型 应力
  • 人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与粘接面积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冠阳;王嘉;韩宁宁;周峰;巴睿恺;吴国锋

    目的 量化和比较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瓷修复体预备量(磨切的牙体组织占牙冠硬组织的体积百分比)、粘接面积.方法 收集10颗人离体下颌第一磨牙,采用Micro CT对其进行扫描和重建,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批量复制为4组(A、B、C、D),每组10个,按照牙体预备标准对3组样本分别进行全瓷冠(A1?A10)、邻牙合全瓷嵌体(B1?B10)和多面全瓷嵌体(MOD) (C1?C10)预备,D组(D1?D10)为空白对照组;后采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和Geomagic Studio对修复体预备量、粘接面积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邻牙合全瓷嵌体和MOD全瓷嵌体的预备量依次为36.21%、5.75%和11.93%;粘接面积测量结果为:全瓷冠169.96 mm2、邻牙合全瓷嵌体40.27 mm2、MOD全瓷嵌体81.94 mm2,不同全瓷修复体的预备量、粘接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邻牙合全瓷嵌体和MOD全瓷嵌体牙釉质粘接面积分别为26.55 mm2、55.13 mm2,牙本质粘接面积分别为12.92 mm2、23.97 mm2,牙釉质粘接面积>牙本质.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粘接面积的大小与修复体类型有关;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嵌体粘接边缘线牙体组织为牙釉质,提示临床应采用牙釉质粘接的方式进行修复体粘接.

  • 上颌第一前磨牙MOD洞形设计对全瓷嵌体修复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杨欣谕;唐震;蔚一博

    目的 建立全瓷嵌体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牙合面-远中(MOD)洞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洞形的设计,观察应力分布的改变.方法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两个变量分别为髓壁距龈壁的距离(H),龈壁的宽度(G);在Ansys11.0中依照变量进行模型修改,牙合面加载力大小为200N,记录应力数据并分析应力分布.结果 牙体预备MOD洞能够影响牙体全瓷嵌体修复后的应力分布.在龈壁宽度不变的情况下,牙釉质的Von mises应力值随着髓壁的高度增加而减小.近中牙颈部嵌体边缘线处的牙釉质应力分布较为集中.在髓壁距龈壁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龈壁宽度的增加,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值和大主应力σ1都明显增大.结论 全瓷嵌体修复后增加了牙体的应力值,而牙体MOD洞形预备影响了全瓷嵌体修复的应力分布.髓壁高度的变化是牙釉质应力改变的重要参变量,应力值随髓壁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龈壁宽度的变化是牙本质应力改变的重要参变量,应力值随龈壁宽度的增加而增大.牙颈部近中嵌体边缘线处的牙釉质易发生折裂.

  • 后牙Gc Gradia聚合瓷邻嵌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根生

    临床上后牙邻面牙体缺损常见,精确修复困难,破坏程度居中或较大的牙体缺损是嵌体修复的适应证[1]。随着人们对美观的需求提高,粘结技术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非金属材料,包括全瓷和间接复合树脂嵌体。全瓷嵌体价格昂贵、硬度高、脆性大、修复体完整性不及硬质树脂嵌体[2]。聚合瓷为光固化有机基质中加入了硅烷化混合型无机填料的第二代间接复合树脂[3],Gc(Gradia(由日本而至公司生产)就是其中一种,其基质是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填料为石英硅微粉,直径在2(μm以下,体积分数约68%,挠曲强度124(MP。通过体外模型制作修复体,避免了Ⅱ类洞树脂直接充填过程中存在的聚合收缩、聚合不全、充填体邻面形态和边缘嵴形态恢复困难等问题。本次研究通过观察Gc(Gradia聚合瓷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12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 光学印模法与普通印模法制作的全瓷嵌体边缘适合性比较

    作者:陈功;唐旭炎

    目的 研究采用光学印模法和普通印模法制作的全瓷嵌体与牙体组织间边缘适合性.方法 取1颗形态正常、无牙体缺损的下颌第二磨牙进行牙体预备,二次印模法取模翻制16个相同大小的超硬石膏模型代型,并将所有代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光学印模组、普通印模组两组,两组分别用光学印模法和普通印模法取模,制作16个氧化锆全瓷嵌体,然后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边缘间隙厚度进行测量,应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价嵌体的边缘适合性.结果 光学印模组和普通印模组制作的嵌体水平间隙宽度分别为(46.25±5.04)μm和(77.52±11.71) μm,片切法电镜扫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制作的嵌体边缘测试点均小于120 μm,边缘适合性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8,P=0.000).结论 全瓷嵌体的边缘适合性光学印模组明显优于普通印模组,且两种方法制作的嵌体边缘适合性均在临床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 2种取模方式制作Cerec全瓷嵌体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燚;王燕

    目的 探讨2种印模方式制作Cerec全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法组和间接法组,每组13例.直接法组采用口内直接摄取光学取模;间接法组先在硅橡胶印模材料取模,翻制石膏模型,再从石膏模型上制取光学印模.均使用Cerec AC系统制作全瓷嵌体,修复完成6个月后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修复完成6个月后,在修复体外形上均达到了A类标准.在边缘适合性方面,直接法组制取光学印模略优于间接法组.间接法组1例修复体折裂,1例修复体脱落,经重新制作修复体后,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2种光学印模制取方法,制作Cerec AC系统全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取模 CEREC 全瓷嵌体
  • 不同材料进行磨牙Ⅱ类洞嵌体修复的研究

    作者:李红文;曾宪涛;姚馨蕙;耿晓瑞;许培武;耿发云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进行磨牙Ⅱ类洞嵌体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5例(共计90颗患牙)磨牙Ⅱ类洞缺损的患者.根据采用嵌体修复材料不同分为3组,全瓷嵌体(A组)28例,树脂嵌体(B组)29例及金属嵌体(C组)28例,每组均30颗牙.分别观察3组患者临床效果、嵌体修复效果,包括脱落、碎裂和继发龋.结果:A组患者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B组成功率80.0%和C组成功率73.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94,6.480,P均<0.05);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5);A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18个月后完整度、边缘着色、边缘合适度、颜色匹配性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18个月后完整度、边缘着色、边缘合适度、颜色匹配性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嵌体脱落和继发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嵌体碎裂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Ⅱ类洞全瓷嵌体修复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CAD/CAM全瓷嵌体对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恒;杨旭;周婷婷;刘学;刘荫;邓燕

    目的:比较传统法和改良法制作CAD/CAM氧化锆基底全瓷嵌体发生微渗漏的差异.方法:离体磨牙30个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按Ⅱ类洞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洞缘预备短斜面并于相应部位制作氧化锆边缘,对照组洞缘不预备短斜面,边缘用饰瓷封闭.两组样本进行疲劳循环和冷热循环试验,染色法检测微渗漏情况.结果:实验组嵌体边缘微渗漏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法制作CAD/CAM全瓷嵌体能有效减少边缘微渗漏.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