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志芳;李映红;温飞利;谢品良;熊雅玲

    目的 探讨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在全景片的提示之下,下颌第三磨牙影像与下牙的槽神经管相互重叠的150颗第三磨牙展开研究.之后行CBCT扫描之后分析确定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结果 经过全景片显示,两者之间互相发生重叠的150颗牙中,CBCT的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70颗牙根并无接触下压槽神经管,剩余80颗则相互接触.结论 通过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应用CBCT扫描影像学方法加以确定,可以有效的为当前临床医学中,进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前,做出更加正确的风险评估影像参考依据,可以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下牙槽神经管的CBCT影像与拔牙术中暴露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春临

    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管的CBCT影像与拔牙术中的暴露情况.方法:收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60例,由2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进行微创拔牙操作,观察下牙槽神经管暴露情况.结果:颊侧组术后神经管暴露8例,舌侧组术后神经管暴露3例,根间组术后神经管暴露1例,插入组术后神经管暴露5例.结论:微创拔牙术中下牙槽神经管暴露的可能性不完全相同.

  •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观察下牙槽神经管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兴;孟箭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观测并分析下牙槽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特点,探讨其分布规律,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具备下颌后部CBCT 扫描数据的患者60 例,应用CBCT 自带的KaVo eXam Vision 软件测量颏孔区、前磨牙区、磨牙区下牙槽神经管与牙槽嵴顶、下颌骨颊舌侧骨板及下缘的平均距离,对各组测量项目进行成组t 检验比较,并观察其走行特点.结果 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下缘小于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区距离下颌骨下缘近;颏孔区至第一磨牙区间,下牙槽神经管距颊侧骨板距离小于距舌侧骨板距离,自第二磨牙后,下牙槽神经管距颊侧骨板距离则大于距舌侧骨板距离;性别及左、右侧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7,P > 0.05).结论 CBCT 扫描有利于更好了解下牙槽神经管的走行及结构特异性,对牙槽外科及种植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下牙槽神经管走向的CBCT研究

    作者:钟飞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牙槽神经管的走行位置.方法 选取50个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口腔健康受测者,常规拍摄CBCT,测量下颌第三磨牙段、第二磨牙段、第一磨牙段、第二双尖牙段和第一双尖牙段下牙槽神经管与下颌骨颊、舌侧骨板,牙槽嵴顶的距离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 下牙槽神经管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分别为:下颌第三磨牙段(18.14±1.13)mm,第二磨牙段(15.63± 1.42) mm,第一磨牙段(17.55±1.70)mm,第二双尖牙段(18.16±1.57)mm,第一双尖牙段(17.13±1.36)mm.下牙槽神经管颊侧骨壁与同一水平的下颌骨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下颌第三磨牙段(7.40± 1.43)mm,第二磨牙段(7.78±1.49)mm,第一磨牙段(5.92±1.57)mm,第二双尖牙段(5.08±1.23)mm,第一双尖牙段(4.23±1.45)mm.下牙槽神经管舌侧壁与同一水平的下颌骨舌侧骨板的平均距离:下颌第三磨牙段(2.74±1.21) mm,第二磨牙段(4.40±1.31)mm,第一磨牙段(4.84±1.16)mm,第二双尖牙段(5.81±1.28)mm,第一双尖牙段(4.86±1.11)mm.下牙槽神经管向前移行时先下行一段距离,再向上前行,在第二磨牙段离牙槽嵴顶近,第二双尖牙段远(P<0.01),各分段颊、舌侧骨板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牙槽神经管在下颌第三磨牙段舌侧骨板薄,然后向前逐渐变厚,第二双尖牙段的舌侧骨板厚,下牙槽神经管距离下颌骨下缘近,距离牙槽嵴顶远(P<0.01).结论 下牙槽神经管从下颌孔出发,先向前、向下前行,到第二磨牙处转向上、向颊侧移行,经颏孔出下颌骨.

  • 利用锥形束CT进行跨下牙槽神经管种植手术1例报告

    作者:翟婧捷;付丽;孙晓琳;杨婷婷;孙悦;周延民

    随着医疗与经济的发展,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缺失的常规修复方法,不过临床上约40%的患者在行下颌牙种植修复时牙槽骨仍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1].由于下牙槽神经管的存在,使种植手术受到一定限制,通常需要进行Onlay植骨、下牙槽神经移位和牵张成骨等前期手术来增加种植术区的骨量[2].然而由于这几类手术程序复杂、创伤大,多数患者会放弃种植修复的选择.本病例下颌后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通过利用锥形束CT(CBCT)对颌骨形态、神经管位置、管突距离等进行精确分析,指导跨下牙槽神经种植,终获得了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避免了上述复杂的手术.

  • 左下颌第三磨牙倒置埋伏于下牙槽神经管内1例

    作者:郭玉峰;侯志成

    第三磨牙是牙列中后萌出的牙,经常发生阻生的现象,但在下颌升支下牙槽神经管内者甚少见.本文介绍1例左下颌第三磨牙异位埋伏阻生的病例.

  • 种植支抗辅助拔除毗邻神经管近中阻生智牙14例报道

    作者:马晓晴;范建芬;徐培成;项飞;秦飞

    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支抗牵引毗邻下牙槽神经管的近中阻生智牙,减小拔牙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14例锥形束CT确诊毗邻下牙槽神经管且近中阻生的智牙,微种植支抗牵引下颌智牙2~5个月,待其离开下牙槽神经管后拔除.结果:所有患牙均顺利拔除,拔牙后均无明显的术后反应.结论:应用微种植支抗牵引后拔除毗邻下牙槽神经管的近中阻生智牙,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拔牙方法.

  • 锥形束CT在阻生齿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丽;后军;张令达;孙明;胡玉坤;朱凌;薛浩伟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及分析阻生齿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第三磨牙拔除术前摄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对于与下牙槽神经管接触或部分重叠的病例35例,进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锥形束CT对阻生齿拔除术能更好的进行阻力分析.结论:锥形束CT检查对于第三磨牙拔除术手术方案的选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CBCT 在下牙槽神经管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解剖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余生;张春燕;张强;张海荣

    目的:探讨利用 CBCT 检查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解剖关系及对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126例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将全景片提示下颌第三磨牙影像与下牙槽神经管相互重叠的152颗第三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再行 CBCT 扫描后进一步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解剖关系。结果全景片显示两者相互重叠的152颗牙中,CBCT 影像显示69颗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无接触,另83颗存在接触。结论CBCT能准确显示下颌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医生能更准确术前评估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 颏孔甘油灌注治疗三叉神经痛18例报告

    作者:赵强;宋忠臣;周弘;吕保辉;张彦喜

    1998~2001年,作者采用通过颏孔用纯甘油注入下牙槽神经管治疗三叉神经的分支下牙槽神经、颏神经痛[1]18例.本组病例在疗效和复发率方面均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各病组.现将1~3年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CBCT观察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

    作者:万盼;韦健;陈美玲;马威;马净植

    目的:测量下牙槽神经管及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分析其分布规律,以期为显微根尖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3例双侧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颏孔开口位置分布规律,并测量下牙槽神经管及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结果:颏孔到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2.96±1.91)mm、(13.24±1.57)mm;在曲面体层片上,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颏孔的短距离平均(2.64±1.61)mm;若颏孔位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或第一前磨牙下方时,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牙槽神经管的平均距离(5.35±2.05)mm。男女性别分组对比在颏孔下缘距下颌骨下缘、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牙槽神经管距离的平均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与颏孔及下牙槽神经管关系密切,在进行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显微根尖手术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冯梅;郎嘉兴;白莉

    颌骨内的额外牙或埋伏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发育异常,这种发育异常往往会影响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而造成牙列不齐、牙列拥挤、牙错位,影响颌面部美观及功能,且往往需要X线检查方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是,由于额外牙或埋伏牙在颌骨内与其他正常牙交错生长,且颌骨内有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等重要的解剖结构,因此,埋伏牙在颌骨内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1].现将我院2006年至2010年诊断15例上颌骨埋伏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 CBCT测量成人下颌磨牙根尖至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

    作者:张娟;王雅欣;孙超;周广超;杨连丰;吴大明

    目的 评价成人下颌磨牙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anal,IANC)的关系.方法收集236名中国成人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4.6测量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各个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结果男性两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7.34±2.07)mm、(6.69±2.08)mm;女性两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6.47±2.22)mm、(5.94±2.11)mm;男性三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颊根、远中舌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7.29±1.30)mm、(7.40±2.33)mm、(9.97±2.19)mm;女性三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远中颊根、远中舌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6.08±2.57)mm、(6.35±2.40)mm、(9.01±2.90)mm.男性单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为(4.09±1.64)mm;女性单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为(3.89±1.76)mm;男性两根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5.14±2.08)mm、(4.39±1.85)mm;女性两根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远中根的根尖至IANC距离分别为(3.78±1.69)mm、(3.24±1.72)mm.相同性别患者的左侧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各同名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下颌第一磨牙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均大于女性.三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舌侧根尖至IANC的距离大,远中颊侧根尖至IANC的距离大于双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根尖至IANC的距离.男性和女性单根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双根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下颌第二磨牙任何一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均小于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任何一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P<0.05).结论成人下颌第一磨牙和双根下颌第二磨牙根尖至IANC的距离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同名牙根的根尖至IANC的距离大于女性,下颌第二磨牙根尖至IANC的距离小于下颌第一磨牙.

  • 原位乳牙及恒牙标本的制作

    作者:陈其光;朱磊;靳升荣

    乳牙、恒牙、乳牙及恒牙胚在原位显示是正常生理状态下牙牙合及牙颌关系的标志 ,对解剖学教学及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介绍如下.一、乳牙标本的制作1.标本的选择经甲醛固定4~6岁童尸,均萌出,并无龋坏,煮至能将软组织完全去除 .( V V )/( V V )2.锯缝①沿上、下颌骨牙槽缘上下2~3mm划一水平线,上颌上线在牙根处与前一线平行.用金钢砂片沿划线锯缝,但不能伤及牙根.②用牙科裂钻磨去各牙根外面骨板并将恒牙胚一并暴露.③下颌下线在下颌体下缘上方3mm处作一水平锯口.两颏孔周作一正方形 ,保留颏孔于原位,去除下颌骨外板.用牙科裂钻修整各牙根周骨小梁.注意保留下牙槽神经管.若牙有松动可用502胶固定.用丙酮脱脂一周,10%双氧水漂白一周.二、恒牙标本制作 1.标本的选择经甲醛固定完整的上、下颌骨、牙牙合整齐无龋坏,并在一侧下颌骨外侧切一口达骨,观察骨质较白.将上、下颌骨放入水中加少量白硷,煮至软组织能顺利去除.2.小心拔下所有牙包好.划线及切锯参考乳牙显示进行.注意去除锯缝内的下颌外板,小心剖开一侧下颌管,并将管外侧壁去除.3.脱脂、漂白:用纱布将制作完毕的上、下颌骨及牙包好放入丙酮内脱脂2-3周,放入清水冲洗、凉干,观察脱脂是否彻底,再放入10%双氧水内2-3周,至呈乳白色为宜,再用清水冲洗1-2天凉干,将牙装入原位用502胶固定,用固定支架支撑(上、下颌处于小开牙合状)即可.

  • 形状特征引导的下牙槽神经管重建

    作者:侯小叶;杨玲;王中科;杨智鹏

    下牙槽神经(IAN)X影像相对其周围组织影像异常模糊,且CT值远小于颌骨的CT值,直接对其重建难于达到透视效果,传统临床上依靠医生手动绘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形状特征的IAN管分区重建方法.根据IAN管的解剖特征将其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在下颌升支处,直接利用局部信息约束的形状导向水平集算法对其分割;对下颌骨体部,利用空间B样条曲线拟合出其中心走向,然后沿曲线的切向建立IAN管切面;对颏孔区,采用自适应阈值Canny算法提取边缘寻找其中心曲线,同样沿其切向建立IAN管的切面,后用形象化工具包(VTK)对上述数据进行重建IAN管.在用VTK重建IAN管时,通过对不同组织的CT值设定不同的不透明度和颜色值,可以清晰的达到IAN管的透视显示.用本文方法重建的IAN管的空间走向较直接对分割结果进行重建的效果平滑,颏孔区的形状与解剖结构类似,为临床IAN管的空间定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Branemark System种植牙应用疗效初探

    作者:郭之伟;李晓红;郭文莉;张西文

    4年来我们应用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于临床共35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4年中应用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43个,患者28人,已修复35个,尚未修复8个。年龄24~56岁。男20人,女8人。1.1 材料  Branemark System 种植体  规格:直径:3.75 mm,4 mm     长度:10 mm,13 mm。1.2 方法  麻醉:10 g/L或20 g/L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种植:翻粘骨膜瓣,备骨孔,植入种植体,35~40 N扭力锁定,戴愈合帽。操作中持续用水降温。缝合伤口,1周后拆线。3~6月后,二次手术切开粘骨膜,去愈合帽,连接愈合基台。约两周后换永久基台。  修复:均为烤瓷修复,必要时用过渡性塑料牙暂时修复。2 结 果  已修复的35个其牙位及成功数见表1。3 讨 论3.1 由于上颌牙受伤,骨质较疏松,易早缺失,故要求种植的患者占65.7%,远高于下颌的34.3%。3.2 上前牙种植更是患者的突出要求,约占57%。这是由于患者对美观及功能要求的迫切所致。上前牙的牙槽骨相对较薄弱,骨质更疏松,病例选择及准备过程更应严格要求。对牙槽嵴较窄,牙槽骨吸收较多者不予考虑作种植。表1 种植体修复的牙位及成功数3.3 上颌磨牙由于缺失后,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较近,操作时应注意种植体与上颌窦底的关系,以防穿透窦底。3.4 在修复后失败的2例中,一例为左上中切牙,种植后骨愈合良好,而在修复过程中,因缺牙间隙较窄,在基台安装时扭力使种植体被迫旋转,造成骨愈合破坏。修复后3个月,骨吸收,松动,去掉种植体。另一侧为右下第一磨牙,X片示种植体距下牙槽神经管很近,种植时疼痛明显。半年后自行脱落。此两例均为开展种植工作的初期,与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在此之后尚无失败。3.5 由于本系统应用时间较短,长的修复后观察仅3年零5个月,仍需进一步追踪观察其成功率。目前成功率为94.3%。4 结 论4.1 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作为国际公认的成功的系统,我中心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优点为:生物相容性好;效果可靠;设计经典合理;器械操作方法准确;修复基台可选择性广,有标准、美观、成角基台,利于修复。4.2 不足之处在于价格昂贵,种植复杂,需二次手术,复诊次数多,修复制做要求高。4.3 适应证的选择应严格,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牙周病致下唇麻木1例

    作者:文跃进

    患者男,55岁,主诉左侧下唇麻木逐渐加剧半年,患者有牙周病和高血压病史.查:颌面部对称,开口度、开口形均正常,上、下唇形态正常,37松动Ⅲ度,探诊牙周袋深达根尖区,为四壁骨下袋.X线片示:近中远中牙槽骨垂直吸收达根尖,并与下牙槽神经管相通.因血压较高暂缓拔牙,给予抗炎治疗,2 d后复诊,诉下唇麻木好转.经降压等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后拔除患牙,1个月后下唇麻木症状消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